轨道交通客流量影响因素是轨道交通方面研究的一个关注点,不同站点客流量的时空非平稳性被认为与站域建成环境有关。通过构建时空地理加权(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TWR)模型,揭示了土地多样性、密度、站点...轨道交通客流量影响因素是轨道交通方面研究的一个关注点,不同站点客流量的时空非平稳性被认为与站域建成环境有关。通过构建时空地理加权(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TWR)模型,揭示了土地多样性、密度、站点属性3个方面因素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对天津市轨道交通客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地理加权(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模型和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模型,GTWR具有更好的拟合优度;公交站点密度对轨道交通客流产生促进作用,尤其在工作日的早晚高峰时段和中心城区位置;市中心的商业设施在工作日晚高峰吸引更多的地铁乘客,而在近郊区它们在早高峰吸引更多的地铁乘客;人口密度促进轨道交通的客流量;充足的停车场设施数量可以吸引更多的轨道交通乘客。展开更多
为了更好地掌握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相关指标动态变化规律,分析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驱动力,依据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清单指南提供的相关数据,对区域交通碳排放相关指标进行测算;建立改进的STIRPAT(stochastic...为了更好地掌握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相关指标动态变化规律,分析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驱动力,依据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清单指南提供的相关数据,对区域交通碳排放相关指标进行测算;建立改进的STIRPAT(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 affluence and technology)模型,运用最小二乘回归和岭回归法对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以北京市为例,研究该地区2005—2014年交通碳排放情况,得出区域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发展态势及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总量的驱动力影响程度排序,该研究结果可为其他省市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研究提供借鉴.展开更多
为探究臭氧催化氧化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等文献计量工具,对2004-2023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臭氧催化氧化领域的发文量、发文期刊、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及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系统梳理了该领域的研...为探究臭氧催化氧化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等文献计量工具,对2004-2023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臭氧催化氧化领域的发文量、发文期刊、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及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系统梳理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结果表明:截至2023年,臭氧催化氧化领域发文量已达3361篇,中国在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等方面占据领先地位。在发文量方面,Jun MA位居第一,为58篇;中国科学院是最高产的机构,共发表了179篇文献,占总发文量的5.33%;中国、伊朗、美国是生产力最高的3个国家,分别发表了2023、234、188篇。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臭氧催化氧化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于催化氧化机制、应用领域、去除效果等。关键词突现分析显示,臭氧催化氧化领域的研究趋势可以概括为“催化氧化及污染物去除”和“氧化机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可能为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在新污染物去除方面的应用,包括在去除持久性有机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及微塑料等领域的应用。展开更多
文摘轨道交通客流量影响因素是轨道交通方面研究的一个关注点,不同站点客流量的时空非平稳性被认为与站域建成环境有关。通过构建时空地理加权(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TWR)模型,揭示了土地多样性、密度、站点属性3个方面因素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对天津市轨道交通客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地理加权(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模型和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模型,GTWR具有更好的拟合优度;公交站点密度对轨道交通客流产生促进作用,尤其在工作日的早晚高峰时段和中心城区位置;市中心的商业设施在工作日晚高峰吸引更多的地铁乘客,而在近郊区它们在早高峰吸引更多的地铁乘客;人口密度促进轨道交通的客流量;充足的停车场设施数量可以吸引更多的轨道交通乘客。
文摘为了更好地掌握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相关指标动态变化规律,分析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驱动力,依据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清单指南提供的相关数据,对区域交通碳排放相关指标进行测算;建立改进的STIRPAT(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 affluence and technology)模型,运用最小二乘回归和岭回归法对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以北京市为例,研究该地区2005—2014年交通碳排放情况,得出区域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发展态势及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总量的驱动力影响程度排序,该研究结果可为其他省市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研究提供借鉴.
文摘为探究臭氧催化氧化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等文献计量工具,对2004-2023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臭氧催化氧化领域的发文量、发文期刊、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及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系统梳理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结果表明:截至2023年,臭氧催化氧化领域发文量已达3361篇,中国在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等方面占据领先地位。在发文量方面,Jun MA位居第一,为58篇;中国科学院是最高产的机构,共发表了179篇文献,占总发文量的5.33%;中国、伊朗、美国是生产力最高的3个国家,分别发表了2023、234、188篇。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臭氧催化氧化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于催化氧化机制、应用领域、去除效果等。关键词突现分析显示,臭氧催化氧化领域的研究趋势可以概括为“催化氧化及污染物去除”和“氧化机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可能为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在新污染物去除方面的应用,包括在去除持久性有机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及微塑料等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