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致变色高分子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任合刚 闫卫东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0-74,共5页
综述了6类光致变色高分子(包括聚甲亚胺型、含硫卡巴腙结构型、含偶氮苯型、含含螺结构型、含二芳基乙烯型、苯氧基萘并萘醌型)的研究状况。讨论了光致变色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变色性质、影响聚合物性质的因素,并对光致变色高分子的未来... 综述了6类光致变色高分子(包括聚甲亚胺型、含硫卡巴腙结构型、含偶氮苯型、含含螺结构型、含二芳基乙烯型、苯氧基萘并萘醌型)的研究状况。讨论了光致变色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变色性质、影响聚合物性质的因素,并对光致变色高分子的未来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变色高分子 光致变色性质 合成 光存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致发光性透明高分子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2
2
作者 周立明 孙光辉 +3 位作者 高丽君 方少明 袁圆 闫卫东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6,共4页
在合成聚氨酯丙烯酸酯大分子单体的基础上,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出一类稀土配合物掺杂的透明性高分子材料,表征了稀土配合物在基体中分散情况以及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和荧光性能。结果表明:当稀土配合物质量分数为14%时,材料具有优异的综... 在合成聚氨酯丙烯酸酯大分子单体的基础上,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出一类稀土配合物掺杂的透明性高分子材料,表征了稀土配合物在基体中分散情况以及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和荧光性能。结果表明:当稀土配合物质量分数为14%时,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其拉伸强度达15.85 MPa,透光率达912%;且该材料在波长为246 nm的激发光下,在363n出现最大荧光发射峰,荧光强度为454,有望应用在光致发光性透明高分子材料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丙烯酸酯 稀土配合物 大分子单体 光致发光 透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塑料PBT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3
作者 付念 杨运燕 +2 位作者 李光辉 马静 瞿雄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共5页
阐述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结构特点、特性及PBT增韧改性的主要方法,尤其是带有反应性官能团的核-壳结构改性剂是增韧改性PBT的一种趋势,在提高材料韧性的同时,可提高材料的其他力学性能。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核壳结构 工程塑料 增韧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塑料PA6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许军 马静 丁会利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27,共5页
阐述了尼龙6(PA6)的结构特点、特性及PA6增韧改性的主要方法,核-壳结构改性剂是增韧改性PA6的一种较新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既可提高材料韧性,又可使材料的其他性能不受影响。
关键词 尼龙6 工程塑料 增韧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表面接枝包覆纳米SiO_2的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王美英 佘庆彦 +1 位作者 刘国栋 瞿雄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28-231,共4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 PS)处理纳米S iO2,并用FT-IR、ζ-电势、TG、TEM对纳米S iO2的处理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S iO2的接枝率随偶联剂M PS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pH值为4,M PS/S iO2为50%,反应温... 采用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 PS)处理纳米S iO2,并用FT-IR、ζ-电势、TG、TEM对纳米S iO2的处理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S iO2的接枝率随偶联剂M PS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pH值为4,M PS/S iO2为50%,反应温度为110℃、时间为90 m in时,纳米S iO2表面M PS的接枝包覆率达到35.7%;此时纳米S iO2粒子在乳液中的分散更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S 纳米SIO2 表面处理 接枝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蜜胺树脂为壁材的相变储热微胶囊致密性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立新 苏峻峰 任丽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05-708,共4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用蜜胺树脂包覆了一种相变点为24℃,相变热为225 5J/g的有机复合相变材料,并对所制备的相变储热微胶囊的致密性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胶囊的表面形态进行了观察;用722型分光光度计对不同工艺条件下所得微胶... 采用原位聚合法用蜜胺树脂包覆了一种相变点为24℃,相变热为225 5J/g的有机复合相变材料,并对所制备的相变储热微胶囊的致密性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胶囊的表面形态进行了观察;用722型分光光度计对不同工艺条件下所得微胶囊在密度为0.79g/mL乙醇中的渗透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压力法观察微胶囊在受压后的表面形貌,对其强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相变储热微胶囊呈均匀的球形,表面光滑且致密,平均粒径110μm;由于蜜胺树脂有大的交联密度,微胶囊在乙醇中渗透缓慢,证明芯材包覆效果好,同时发现双层壁材微胶囊的致密性优于单层壁材的微胶囊;平均粒径为10μm的优于平均粒径为1μm的;随着壁材用量的增大,渗透性减弱,但为了保证相变储热微胶囊的储热效果,芯材与壁材质量比以3为好。所制备的微胶囊可以承受1 96×105Pa的压力而不破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原位聚合 相变材料 储热 致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聚合物及导电聚吡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7
作者 任丽 王立新 +2 位作者 赵金玲 张福强 李佐邦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60-62,共3页
综述了导电聚合物的发展历史,导电聚合物的结构特征和基本性能、导电聚合物的类型及其合成方法;然后重点介绍了导电聚吡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导电聚合物 导电聚吡咯 研究进展 合成 结构 类型 功能化 原位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粘土熔融插层复合的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瞿雄伟 罗艳红 +2 位作者 丁会利 李秀错 张留成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11,23,共4页
用熔融法制备了聚氯乙烯 /粘土插层复合材料 ,用 X-射线衍射、 TEM等手段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结构 ,测定了力学性能、耐热性、耐溶剂性等性能。结果表明 ,聚氯乙烯熔体能插层于无机粘土和经有机化合物处理过的粘土中 ,但后者在聚氯乙烯中... 用熔融法制备了聚氯乙烯 /粘土插层复合材料 ,用 X-射线衍射、 TEM等手段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结构 ,测定了力学性能、耐热性、耐溶剂性等性能。结果表明 ,聚氯乙烯熔体能插层于无机粘土和经有机化合物处理过的粘土中 ,但后者在聚氯乙烯中分散效果更好 ,所得到的复合材料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插层复合 粘土 聚氯乙烯 复合材料 结构 性能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技术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9
作者 苏峻峰 任丽 王立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F09期141-144,共4页
综述了微胶囊技术的特点、制备方法及原理,重点对微胶囊的性能及其表征方法进行了总结,同时介绍了微胶囊的应用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微胶囊技术 制备工艺 芯材 储存稳定性 壁材 高分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储热微胶囊储热调温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苏峻峰 任丽 王立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7-331,共5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用蜜胺树脂包覆了一种相变点为24℃,相变热为225.5J/g的有机复合相变材料,并对所制备的相变储热微胶囊的储热调温效果进行了评价。采用扫描电镜对微胶囊表面形态进行了观察;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对微胶囊的相变点和相变热... 采用原位聚合法用蜜胺树脂包覆了一种相变点为24℃,相变热为225.5J/g的有机复合相变材料,并对所制备的相变储热微胶囊的储热调温效果进行了评价。采用扫描电镜对微胶囊表面形态进行了观察;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对微胶囊的相变点和相变热进行了测定;绘制了微胶囊的步冷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微胶囊呈球形,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5-6μm;表面光洁且致密;相变储热微胶囊基本上不影响相变材料的相变点和相变热;相变微胶囊节能效果实验表明,相变材料的贮能过程具有可逆性和连续性,节能效果达到15.6%。初步证明相变储热微胶囊具有很好的储热调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储热 调温 示差扫描量热仪 复合相变材料 原位聚合法 相变微胶囊 相变点 相变热 蜜胺树脂 表面形态 扫描电镜 粒径分布 平均粒径 效果实验 节能效果 连续性 可逆性 贮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硼填充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1
作者 秦丽丽 王占京 +4 位作者 侯君 瞿雄伟 张立群 Saeed Z Beckry A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5-178,共4页
近来,通过添加导热填料制备高导热绝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文中综述了以氮化硼(BN)为填料的导热塑料、导热橡胶的研究现状。发现对无机填料进行表面处理,可以提高基体与填料间的相容性,减小两者间的热传导阻力;采用... 近来,通过添加导热填料制备高导热绝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文中综述了以氮化硼(BN)为填料的导热塑料、导热橡胶的研究现状。发现对无机填料进行表面处理,可以提高基体与填料间的相容性,减小两者间的热传导阻力;采用多模式的填料以适当的比例混杂填充聚合物基体,可以使填料间接触面积增大,从而有效提高聚合物基体的热导率。文中还简述了填充型导热复合材料的导热机理和典型理论模型,并提出了提高复合材料导热性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 导热绝缘 复合材料 导热机理 导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饱和聚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立新 李军峰 +1 位作者 张洪波 任丽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7-200,共4页
采用插层法制备了不饱和聚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复合材料的插层型结构,考察了蒙脱土含量对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仪观察分析了复合材料磨损表面.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插层型纳米复合... 采用插层法制备了不饱和聚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复合材料的插层型结构,考察了蒙脱土含量对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仪观察分析了复合材料磨损表面.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显著优于不饱和聚酯;随着蒙脱土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明显提高,随后趋于稳定;不饱和聚酯同45#钢对摩时主要发生粘着磨损和疲劳剥落,而含蒙脱土的复合材料的粘着磨损和疲劳剥落显著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聚酯 蒙脱土 纳米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催化剂内给电子体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宁宁 刘宾元 +2 位作者 王卫峰 任合刚 闫卫东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6,共4页
综述了内给电子体对齐格勒-纳塔丙烯聚合催化剂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从内给电子体在催化剂体系中的作用方式及机理、内给电子体的种类与催化剂性能的关系以及内给电子体的结构与催化剂性能的关系三方面,讨论了内给电子体对催化剂活性中... 综述了内给电子体对齐格勒-纳塔丙烯聚合催化剂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从内给电子体在催化剂体系中的作用方式及机理、内给电子体的种类与催化剂性能的关系以及内给电子体的结构与催化剂性能的关系三方面,讨论了内给电子体对催化剂活性中心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的影响。内给电子体的引入影响了催化剂的活性、氢调敏感性和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聚合 内给电子体 齐格勒-纳塔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J-2油井水泥降滤失剂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旭 王小梅 +1 位作者 邓艳华 闫卫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9-301,298,共4页
报道了油井水泥降滤失剂ZJ 2的应用性能和矿场应用。ZJ 2由适当分子量和水解度的有机聚合物、交联剂、交联反应激活剂及其他助剂组成,为成膜型降滤失剂。加量为1.4%(BWOC)时,ZJ 2可将3种商品G级油井水泥净浆的滤失量由>1000mL降至20... 报道了油井水泥降滤失剂ZJ 2的应用性能和矿场应用。ZJ 2由适当分子量和水解度的有机聚合物、交联剂、交联反应激活剂及其他助剂组成,为成膜型降滤失剂。加量为1.4%(BWOC)时,ZJ 2可将3种商品G级油井水泥净浆的滤失量由>1000mL降至20~30mL(75℃,6.9MPa),使水泥石强度有所增大,对稠化时间的影响很小。加入1.3%ZJ 2、0.3%XP 1(消泡剂)、适量USZ(分散剂)和TW600S(促凝剂)的G级油井水泥浆,在低温下(30~60℃)流动性好,滤失量小且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稠化时间可通过改变促凝剂和分散剂的加量调节。加入1.4%ZJ 2、0.3XP 1、0.3%USZ及适量ZH 1(缓凝剂)的G级油井水泥浆,在中温下(60~97℃)流动性好,滤失量小且几乎不受温度和缓凝剂的影响,稠化时间可由缓凝剂加量调节。ZJ 2用于华北油田5口井的水泥浆固井作业,效果良好。详细介绍了在一口井油层段使用双凝水泥浆固井的工艺和结果,上部水泥浆中加入1.2%ZJ 2,0.4%USZ及0.3%XP 1,稠化时间(65℃,35MPa)172min,下部水泥浆中另外加入0.8%TW600S,稠化时间82min。表4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J-2 固井作业 油井 水泥降滤失剂 固井质量 油气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饱和聚酯/聚氨酯互穿网络聚合物基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台会文 武维汀 张留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0-142,共3页
研究了以不饱和聚酯 /聚氨酯互穿网络聚合物为基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动态热机械性能及应用性能。结果表明 ,在不饱和聚酯树脂中加入 5%~ 1 0 %的聚氨酯 ,使基质形成互穿网络 ,有利于提高由此得到的复合材料的性能。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互穿网络聚合物 不饱和聚酯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红柳 张福强 +2 位作者 张志斌 韩恩山 周会青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9-51,共3页
结合高分子科学及混凝土科学的“分子设计”原理,将丁氧基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BPEOMA)、AA、MAA、不饱和磺酸盐单体通过自由基水溶液共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梳状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SP,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减水剂的分子... 结合高分子科学及混凝土科学的“分子设计”原理,将丁氧基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BPEOMA)、AA、MAA、不饱和磺酸盐单体通过自由基水溶液共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梳状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SP,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减水剂的分子结构。重点研究了磺酸盐种类、用量,不饱和羧酸及引发剂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水剂SP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及分散保持性能,折固掺量为0.3%,水灰比为0.29时,水泥净浆流动度可达290mm,90min内坍落度基本不变,且无泌水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 共聚合 净浆流动度 坍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SA掺杂聚苯胺的制备、表征及其导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利民 张金霞 +3 位作者 李宁宁 卢伟 张立群 瞿雄伟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42,共6页
采用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在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微胶束中化学氧化法制备纳米棒状聚苯胺;DBSA既起乳化剂也起掺杂剂的作用。制备的聚苯胺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进行表征。透射电镜观察到了纳米结构... 采用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在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微胶束中化学氧化法制备纳米棒状聚苯胺;DBSA既起乳化剂也起掺杂剂的作用。制备的聚苯胺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进行表征。透射电镜观察到了纳米结构聚苯胺的有序排列结构。最后,考察了掺杂剂/苯胺、氧化剂/苯胺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聚苯胺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剂/苯胺、氧化剂/苯胺的摩尔比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分别为1.06、0.5、5℃1、2 h时,聚苯胺的电导率最高达到0.72 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十二烷基苯磺酸 结晶行为 电导率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蒙脱石增强增韧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张楷亮 王立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39,共3页
采用有机蒙脱石改性环氧树脂 ,利用插层复合技术制备出了纳米级的环氧树脂 /蒙脱石复合材料 ;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并通过X射线衍射 (XRD)、动态力学性能测试 (DMA)等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动态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 ... 采用有机蒙脱石改性环氧树脂 ,利用插层复合技术制备出了纳米级的环氧树脂 /蒙脱石复合材料 ;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并通过X射线衍射 (XRD)、动态力学性能测试 (DMA)等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动态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 :力学性能实现了增韧增强 ,抗冲击强度提高了 60 67% ,抗张强度提高了 11 78% ,热变形温度也提高了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蒙脱石 纳米复合材料 改性 增强 增韧 插层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b-PDMS-b-PS三嵌段共聚物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月欣 李艳星 +2 位作者 张倩 张俊然 王辰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31,34,共4页
将聚苯乙烯-b-聚二甲基硅氧烷-b-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PS-b-PDMS-b-PS)与环氧树脂共混制备出一种疏水性环氧涂层。研究了PS-b-PDMS-b-PS的添加量对涂膜的表面性能、柔韧性、耐化学介质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入少量PS-b-PDMS-... 将聚苯乙烯-b-聚二甲基硅氧烷-b-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PS-b-PDMS-b-PS)与环氧树脂共混制备出一种疏水性环氧涂层。研究了PS-b-PDMS-b-PS的添加量对涂膜的表面性能、柔韧性、耐化学介质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入少量PS-b-PDMS-b-PS就能显著改善涂膜的表面性能,赋予涂膜疏水性,当PS-b-PDMS-b-PS添加量为10%(质量分数,下同)时,涂膜比纯的环氧树脂固化涂膜接触角提高了39.8°。随着PS-b-PDMS-b-PS添加量的增加,涂膜的柔韧性也得到明显改善,且涂膜仍具有良好的耐化学介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b-聚二甲基硅氧烷-b-聚苯乙烯 环氧树脂 接触角 疏水性 柔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双马来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柏松 刘国栋 张留成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22,共3页
采用一种含芳酯键的液晶双马来酰亚胺单体(BM I)改性环氧树脂/芳香胺固化体系,对比了改性前后环氧树脂的性能。发现BM I可以显著提高环氧树脂的韧性,并且对环氧树脂的耐热性有一定改善作用。同时,BM I对环氧树脂/芳香胺固化体系的凝胶... 采用一种含芳酯键的液晶双马来酰亚胺单体(BM I)改性环氧树脂/芳香胺固化体系,对比了改性前后环氧树脂的性能。发现BM I可以显著提高环氧树脂的韧性,并且对环氧树脂的耐热性有一定改善作用。同时,BM I对环氧树脂/芳香胺固化体系的凝胶化反应存在明显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双马来酰亚胺 环氧树脂 增韧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