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庆新 于晓燕 +1 位作者 丁会利 瞿雄伟 《胶体与聚合物》 2020年第3期126-129,共4页
工程教育认证的三大理念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 Centered, SC)、以产出为导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持续改进(Continued Quality Improvement, CQI)。学生中心是宗旨,成果导向是要求,持续改进是机制。实践教学是高素质专业人... 工程教育认证的三大理念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 Centered, SC)、以产出为导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持续改进(Continued Quality Improvement, CQI)。学生中心是宗旨,成果导向是要求,持续改进是机制。实践教学是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产出的重要教学环节,本文以河北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依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提出了"微工厂型"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并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的能力,并起到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微工厂型实验 实践教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龙6/聚甲亚胺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月欣 荆占山 +2 位作者 瞿雄伟 贾秀剑 侯伟哲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6-249,共4页
采用甲苯-2,4-二异氰酸酯对氨端基的聚甲亚胺进行封端,制备大分子活化剂,进而引发ε-己内酰胺进行阴离子聚合制备嵌段共聚物。用FT-IR和W AXD对大分子活化剂的结构和晶型进行了表征。共聚物的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当聚甲亚胺的醛/胺摩尔比... 采用甲苯-2,4-二异氰酸酯对氨端基的聚甲亚胺进行封端,制备大分子活化剂,进而引发ε-己内酰胺进行阴离子聚合制备嵌段共聚物。用FT-IR和W AXD对大分子活化剂的结构和晶型进行了表征。共聚物的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当聚甲亚胺的醛/胺摩尔比为4/5时,尼龙6/聚甲亚胺共聚物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亚胺 尼龙6 复合材料 异氰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棒状聚甲亚胺/尼龙6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3
作者 丁会利 张胜文 +2 位作者 吕建英 王月欣 瞿雄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种刚性棒状高分子(对苯二甲醛与对苯二胺缩聚物)聚甲亚胺/尼龙6复合材料,并对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红外、紫外光谱分析表明了刚性链高分子聚甲亚胺(PAM)在尼龙6中已经生成。DSC和TGA热分析结果表明,PA... 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种刚性棒状高分子(对苯二甲醛与对苯二胺缩聚物)聚甲亚胺/尼龙6复合材料,并对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红外、紫外光谱分析表明了刚性链高分子聚甲亚胺(PAM)在尼龙6中已经生成。DSC和TGA热分析结果表明,PAM的加入,对尼龙6的结晶起了诱导结晶作用,但未改变铸型尼龙的α晶型、球晶结构,而热稳定性提高;m(PAM)/m(PA6)(5%)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谱图上,只出现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说明两者有很好的相容性,且Tg值较尼龙6的提高了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亚胺 尼龙6 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表征 聚ε-己内酰胺 工程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胺摩尔比对ε-己内酰胺聚合及聚甲亚胺/铸型尼龙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张胜文 瞿雄伟 +2 位作者 荆占山 王月欣 张留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4-117,共4页
在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聚甲亚胺/尼龙6复合材料的过程中,发现聚甲亚胺的加入对ε-己内酰胺本体聚合有显著的阻聚作用。本文采用改变醛/胺摩尔比的方法制备复合材料,借助红外光谱分析验证聚甲亚胺醛端基的阻聚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复合... 在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聚甲亚胺/尼龙6复合材料的过程中,发现聚甲亚胺的加入对ε-己内酰胺本体聚合有显著的阻聚作用。本文采用改变醛/胺摩尔比的方法制备复合材料,借助红外光谱分析验证聚甲亚胺醛端基的阻聚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尼龙6基体结晶度和聚甲亚胺分子量等的测定,进一步研究了聚甲亚胺端基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以期得到力学性能满足要求的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亚胺 尼龙 Ε-己内酰胺 复合材料 原位聚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BA共聚物玻璃化温度与转化率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连杰 赵冬梅 +3 位作者 甘泉瑛 骈岩杰 孙帅龙 刘国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84,共3页
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在不同投料比下合成了不同转化率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无规共聚物,低转化率下共聚物的组成用1H-NMR测定,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Tg)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量。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NLLS)计算得到单体的竞聚率rSt=0.831,r... 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在不同投料比下合成了不同转化率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无规共聚物,低转化率下共聚物的组成用1H-NMR测定,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Tg)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量。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NLLS)计算得到单体的竞聚率rSt=0.831,rBA=0.187,不同转化率瞬时共聚物含量由竞聚率、投料比计算,Tg用前期提出的共聚物Tg-组成关系方程计算,累计产品的Tg由瞬时共聚物Tg用Fox公式加和而得,按此种方法预测的St-BA共聚物Tg-转化率关系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物 玻璃化温度 转化率 组成 序列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壳聚糖及其膜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思诺 周宏勇 +3 位作者 何彦刚 刘兵 刘建伟 王家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8-133,共6页
以壳聚糖(CS)、亚磷酸和多聚甲醛为原料,制备N-亚甲基磷酸化壳聚糖(NPCS)。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表征其结构。CS和NPCS膜对Ca2+的络合性能表明,磷酸化改性的NPCS膜对Ca2+的络合能力大大提高,钙离子的行为与p H有关,络合量随p H值... 以壳聚糖(CS)、亚磷酸和多聚甲醛为原料,制备N-亚甲基磷酸化壳聚糖(NPCS)。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表征其结构。CS和NPCS膜对Ca2+的络合性能表明,磷酸化改性的NPCS膜对Ca2+的络合能力大大提高,钙离子的行为与p H有关,络合量随p H值增加而增加,在p H为10时的络合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磷酸化壳聚糖的结晶度下降,膦改性壳聚糖与Ca2+络合后结晶度提高。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NPCS膜表面较粗糙,有一些圆柱状突起,经钙化后NPCS膜的表面趋于平滑细腻,出现一定螺旋结构的树枝状网络突起,深度为275 nm,螺旋条纹间距约为200~400 nm,这种螺旋状的枝杈网络突起纵横交错在一起形成更厚更致密的覆盖层,使NPCS膜的表面平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N-亚甲基磷酸化壳聚糖 络合 X射线衍射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导热聚酰亚胺/氮化硼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7
7
作者 杨曦 姚亚超 +2 位作者 张伯涵 苏创 于晓燕 《胶体与聚合物》 2016年第1期19-21,共3页
聚酰亚胺(PI)是综合性能优良的一类聚合物。本文利用钛酸酯偶联剂对六方氮化硼(h-BN)进行改性,制备了改性前后不同h-BN含量的复合薄膜,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h-BN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热导率、热稳定性提高,吸水率下降;相同... 聚酰亚胺(PI)是综合性能优良的一类聚合物。本文利用钛酸酯偶联剂对六方氮化硼(h-BN)进行改性,制备了改性前后不同h-BN含量的复合薄膜,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h-BN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热导率、热稳定性提高,吸水率下降;相同填料含量下,改性后的h-BN制备的复合薄膜性能皆优于未改性h-BN制备的复合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六方氮化硼 钛酸酯偶联剂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家余 王双双 于晓燕 《胶体与聚合物》 2017年第1期20-21,31,共3页
本研究以玻璃纤维作为增强体,环氧树脂作为基体,甲基四氢苯酐为固化剂,制备了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和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玻璃纤维的含量为1wt%时,可以提高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韧性和强度,同时提高了玻璃化转变温度。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玻璃纤维 机械性能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处理对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郑茹静 郭琪 +3 位作者 韩颖 樊晓阳 赵雅 张庆新 《胶体与聚合物》 2015年第4期156-158,共3页
以用浓硝酸处理改性后的碳纤维为增强体,用乙二胺(DBP)为固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增塑剂,以低分子量环氧树脂(E-51)为基体制备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CFRP)。SEM测试表明用酸处理碳纤维后,碳纤维表面的极性和粗糙度得到了提升。... 以用浓硝酸处理改性后的碳纤维为增强体,用乙二胺(DBP)为固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增塑剂,以低分子量环氧树脂(E-51)为基体制备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CFRP)。SEM测试表明用酸处理碳纤维后,碳纤维表面的极性和粗糙度得到了提升。DMA测试表明储能模量和玻璃化温度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控制酸处理时间,可以明显改善碳纤维和环氧树脂之间的结合力,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碳纤维 改性 复合材料 浓硝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氟硅改性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光固化性能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雪 李云庆 王家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19,共4页
利用硅氢加成反应,成功合成出有机硅、氟改性的丙烯酸酯,用核磁共振(1H-NMR)跟踪反应进程并表征产物结构,以实时红外光谱(RT-IR)研究了两种产物的光聚合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Si-H键转化率高,光聚合速率和最终转化率高。研究了硅、氟含... 利用硅氢加成反应,成功合成出有机硅、氟改性的丙烯酸酯,用核磁共振(1H-NMR)跟踪反应进程并表征产物结构,以实时红外光谱(RT-IR)研究了两种产物的光聚合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Si-H键转化率高,光聚合速率和最终转化率高。研究了硅、氟含量对固化膜水接触角、表面能、吸水性以及热性能的影响。光固化膜的吸水率随含氢硅油含量和全氟单体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含氢硅油的质量分数为10.86%,全氟单体的质量分数为0.96%时所得光固化单体固化后的膜具有最佳性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 含氢硅油 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 硅氢加成 低表面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烯-1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董小芳 崔晓鹏 +3 位作者 王秀绘 杨敏 王斯晗 刘宾元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0-816,共7页
综述了Ziegler-Natta催化剂所用内给电子体的研究进展,以及不同内给电子体对催化剂催化丁烯-1聚合的影响。针对目前聚丁烯-1工业生产中出现的易发生黏连结块的现象,从气相法、淤浆法以及液相本体法3种聚合工艺出发,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制... 综述了Ziegler-Natta催化剂所用内给电子体的研究进展,以及不同内给电子体对催化剂催化丁烯-1聚合的影响。针对目前聚丁烯-1工业生产中出现的易发生黏连结块的现象,从气相法、淤浆法以及液相本体法3种聚合工艺出发,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制备粉料或类球形聚丁烯-1的合成工艺,并对比了各聚合工艺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聚丁烯-1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烯-1 内给电子体 聚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硅橡胶共混膜的制备及其透气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毕大鹏 李家政 潘明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35-939,共5页
为了提高聚乙烯薄膜的透气性能,采用挤出吹塑的方法制备了硅橡胶(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含量为1%~5%的聚乙烯(PE)/硅橡胶共混薄膜,用扫描电镜研究了硅橡胶在聚乙烯中的分布,测试了共混膜的透气性能。结果表明,由于吹膜过程中的拉伸作... 为了提高聚乙烯薄膜的透气性能,采用挤出吹塑的方法制备了硅橡胶(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含量为1%~5%的聚乙烯(PE)/硅橡胶共混薄膜,用扫描电镜研究了硅橡胶在聚乙烯中的分布,测试了共混膜的透气性能。结果表明,由于吹膜过程中的拉伸作用,硅橡胶颗粒呈细长型分布于聚乙烯基体中,硅橡胶的加入并不能明显改善聚乙烯的透气性能。采用复合膜透气性的模拟电路模型对聚乙烯/硅橡胶共混膜的透气现象进行解释,并据此提出了如下推断:只有在结构上使硅橡胶能够贯穿聚乙烯基体膜,才能提高聚乙烯/硅橡胶共混膜透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硅橡胶(PE/PDMS)共混 共混膜 透气性能 模拟电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氧基封端聚醚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福强 刘锶錡 +2 位作者 李志强 张洪起 梁再一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4-36,共3页
通过酯交换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丁氧基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BPEGMA),并通过水溶液调节共聚合方法制备了丁氧基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BPEGMA/AA/MAA/AMPS)多元共聚物。用红外光谱(FT-IR)表... 通过酯交换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丁氧基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BPEGMA),并通过水溶液调节共聚合方法制备了丁氧基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BPEGMA/AA/MAA/AMPS)多元共聚物。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共聚物的分子结构,详细研究了聚乙二醇(PEG)支链长度、BPEGMA用量、AMPS用量和AA/MAA摩尔比等因素对其分散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该共聚物对水泥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及分散保持性能,掺量为0.3%,水灰比为0.29时,水泥净浆流动度可达335mm,120min内坍落度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 高效减水剂 净浆流动度 分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酰化壳聚糖的制备及结构性能表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宾元 王新利 +2 位作者 张莉 闫卫东 李晓然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0-133,共4页
考察了催化剂和反应时间对丁酰化反应的影响。利用红外(IR)和氢核磁共振(1H-NMR)对丁酰化壳聚糖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酰化反应主要发生了O-酰化反应。同时,利用热失重(TG)考察了丁酰化壳聚糖的热稳定性,发现酰化度对丁酰化壳聚糖的... 考察了催化剂和反应时间对丁酰化反应的影响。利用红外(IR)和氢核磁共振(1H-NMR)对丁酰化壳聚糖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酰化反应主要发生了O-酰化反应。同时,利用热失重(TG)考察了丁酰化壳聚糖的热稳定性,发现酰化度对丁酰化壳聚糖的初始热分解温度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酰化反应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温度对β-iPP的结晶行为和晶体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洁 郑德 +3 位作者 梁馨 李景宜 丁会利 曹元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4-117,共4页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稀土β成核剂-WBGⅡ对聚丙烯结晶行为和晶体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棒状成核剂WBGⅡ侧表面具有β成核剂作用,由于WBGⅡ的溶解性与成核能力相关,随着熔融温度(Tmelt)逐次升高,同一样品结晶形成的聚...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稀土β成核剂-WBGⅡ对聚丙烯结晶行为和晶体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棒状成核剂WBGⅡ侧表面具有β成核剂作用,由于WBGⅡ的溶解性与成核能力相关,随着熔融温度(Tmelt)逐次升高,同一样品结晶形成的聚集态结构不同,Tmelt低于230℃时,形成的是针状晶体;Tmelt高于230℃形成花状晶体;随Tmelt不同,在230℃结晶峰的半高宽ΔW、结晶峰的初始斜率Si均发生突变,β晶型相对含量也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成核剂 熔融温度 结晶行为 晶体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冰片烯二羧酸二乙酯内给电子体构型对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小芳 崔晓鹏 +1 位作者 杨敏 刘宾元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6,共5页
合成了3种不同构型的内给电子体化合物:顺-5-降冰片烯-内型-2,3-二羧酸二乙酯(endo-NDDE),顺-5-降冰片烯-外型-2,3-二羧酸二乙酯(exo-NDDE)和反-5-降冰片烯-2,3-二羧酸二乙酯(trans-NDDE),并且制备了相应的催化剂。研究了内给电子体构... 合成了3种不同构型的内给电子体化合物:顺-5-降冰片烯-内型-2,3-二羧酸二乙酯(endo-NDDE),顺-5-降冰片烯-外型-2,3-二羧酸二乙酯(exo-NDDE)和反-5-降冰片烯-2,3-二羧酸二乙酯(trans-NDDE),并且制备了相应的催化剂。研究了内给电子体构型的变化对丙烯聚合Ziegler-Natta催化剂活性,聚合物等规度、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exo-NDDE为内给电子体的丙烯聚合Ziegler-Natta催化剂活性最高,以trans-NDDE为内给电子体的丙烯聚合Ziegler-Natta催化剂活性最低,但是后者催化得到的聚丙烯相对分子质量最大(其中重均相对分子质量27.1×104 g/mol),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最宽为5.5。对比丙烯聚合和1-丁烯聚合实验数据,对于同一催化体系,催化剂活性不仅受内给电子体的影响,同时α烯烃支链的长度也会对催化剂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EGLER-NATTA催化剂 丙烯聚合 内给电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冰片烯-2,3-二羧酸酯类内给电子体对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1-丁烯聚合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小芳 崔晓鹏 +1 位作者 杨敏 刘宾元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29,37,共6页
合成了3种顺-5-降冰片烯-内-2,3-二羧酸酯类内给电子体,考察了内给电子体空间位阻对催化剂催化1-丁烯於浆聚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外给电子体为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时,以顺-5-降冰片烯-内-2,3-二羧酸二甲酯为内给电子体制备的催化... 合成了3种顺-5-降冰片烯-内-2,3-二羧酸酯类内给电子体,考察了内给电子体空间位阻对催化剂催化1-丁烯於浆聚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外给电子体为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时,以顺-5-降冰片烯-内-2,3-二羧酸二甲酯为内给电子体制备的催化剂催化得到的聚丁烯相对分子质量最大,为98.1×10~4,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最宽(PDI=5.6)。就提高催化剂活性而言,顺-5-降冰片烯-内-2,3-二羧酸二乙酯内给电子体更有优势。此外,对比考察顺-双环[2,2,1]-庚-内-2,3-二羧酸二乙酯内给电子体对催化剂催化性能影响发现,降冰片烯环上双键的还原大大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给电子体 顺-5-降冰片烯-内-2 3-二羧酸酯 ZIEGLER-NATTA催化剂 聚(1-丁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育教学”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8
作者 于晓燕 张庆新 +1 位作者 丁会利 瞿雄伟 《胶体与聚合物》 CAS 2023年第2期81-83,共3页
本文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课程为载体,通过不同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将专业课程知识与我国高分子科学家的重大贡献及高分子材料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机结合,通过课程思政合理设计,探索实施课程思... 本文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课程为载体,通过不同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将专业课程知识与我国高分子科学家的重大贡献及高分子材料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机结合,通过课程思政合理设计,探索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提出了“双育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专业知识教学与课程思政育人的“双育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育教学 课程思政 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物理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氧化铝增韧环氧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文芳 商睿凝 +3 位作者 李继双 郝伟伟 胡红鑫 张庆新 《胶体与聚合物》 2016年第3期114-117,共4页
本文利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4,4’-二氨基二苯醚(ODA)分别对纳米Al_2O_3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通过机械搅拌分散和超声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改性前后纳米Al_2O_3/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改性的纳米Al_... 本文利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4,4’-二氨基二苯醚(ODA)分别对纳米Al_2O_3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通过机械搅拌分散和超声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改性前后纳米Al_2O_3/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改性的纳米Al_2O_3添加量为3%时,在不损害其热稳定性的前提下,环氧树脂的韧性和强度得到同时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纳米AL2O3 韧性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粘弹性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国栋 励杭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8-190,共3页
粘弹性是高分子材料的重要性能,但目前通用教材对其本质并未明确,描述也不统一,这不利于对粘弹性概念及外界条件对其影响规律的深入理解,文中认为应该明确粘弹性源于形变的时间依赖性。在外力作用下固体产生弹性形变,液体产生粘性形变,... 粘弹性是高分子材料的重要性能,但目前通用教材对其本质并未明确,描述也不统一,这不利于对粘弹性概念及外界条件对其影响规律的深入理解,文中认为应该明确粘弹性源于形变的时间依赖性。在外力作用下固体产生弹性形变,液体产生粘性形变,弹性形变和粘性形变都表现粘弹性,但是弹性粘弹性和粘性粘弹性不同,随松弛时间延长,弹性粘弹性逐渐偏离理想弹性而体现更多的粘性特征,粘性粘弹性则逐渐偏离理想粘性而体现更多的弹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温度对线型非晶态聚合物粘弹性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粘弹性 松弛时间 凝聚态 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