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眼症患者结膜上皮细胞和泪液中TNF-α、IL-1β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军 李丹 +2 位作者 范春霞 陈建英 赵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28-1129,共2页
目的:探讨干眼症患者结膜上皮细胞和泪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为干眼症患者120例(162眼)和正常人50例(85眼),采用ELISA法检测泪液中TNF-α、IL-1β的表达,并应用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干眼症患者结膜上皮细胞和泪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为干眼症患者120例(162眼)和正常人50例(85眼),采用ELISA法检测泪液中TNF-α、IL-1β的表达,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膜上皮细胞中TNF-α、IL-1β的表达。结果:干眼症组患者结膜上皮细胞中TNF-α、IL-1β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泪液中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眼症组患者结膜上皮细胞和泪液中TNF-α、IL-1β的表达与BUT、Schii1ner I试验均呈负相关,与角膜荧光素染色呈正相关。结论:TNF-α和IL-1β是干眼症发生的炎性介质,其表达水平变化反映了干眼症的进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IL-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F2α类药物对青光眼患者房水TGF-β2、NO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亚丹 孙彩霞 +3 位作者 郎志芳 商颖超 范春霞 董玉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09-810,共2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F2α类药物对青光眼患者房水TGF-β2、NO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12/2010—01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0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对其采用前列腺素F2α类药物进行治疗,后选取40名健康...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F2α类药物对青光眼患者房水TGF-β2、NO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12/2010—01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0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对其采用前列腺素F2α类药物进行治疗,后选取4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对青光眼患者和健康人的房水TGF-β2、NO及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检测,同时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治疗前青光眼患者的TGF-β2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P〈0.05),而治疗前青光眼患者NO及红细胞生成素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腺素砣仅类药物对青光眼患者房水TGF-β2、NO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较大,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F2α类药物 青光眼 房水 TGF-Β2 NO 促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治疗白内障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3
作者 陈红娟 陈建英 +1 位作者 李琳 李景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4-305,共2页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白内障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方法将120例单眼白内障合并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术前及术后眼底情况进行观察。并于术前或术后早期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结果对照组68只眼,进展25只眼,...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白内障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方法将120例单眼白内障合并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术前及术后眼底情况进行观察。并于术前或术后早期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结果对照组68只眼,进展25只眼,稳定43只眼,治疗组52只眼,进展10只眼,稳定42只眼(χ2=4.39,P<0.05)。两组对侧眼共120只眼,进展30只眼,稳定90只眼(χ2=5.01,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可加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术前或术后尽早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可有效阻止病变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BDNF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TH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张平 赵钢勇 +2 位作者 李丹 顾平 代瑞廷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7-572,共6页
目的:观察移植pIRESneo-EGFP-BDNF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TH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电穿孔法将pIRESneo-EGFP-BDNF转染至骨髓MSCs;通过脑内注射6-OHDA制备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Sham组,PD组,MSCs组,BDNF组,经侧脑室... 目的:观察移植pIRESneo-EGFP-BDNF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TH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电穿孔法将pIRESneo-EGFP-BDNF转染至骨髓MSCs;通过脑内注射6-OHDA制备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Sham组,PD组,MSCs组,BDNF组,经侧脑室移植MSCs或pIRESneo-EGFP-BDNF修饰骨髓MSCs,术后2、4、8周,腹腔注射阿朴吗啡诱导PD大鼠旋转行为,移植BDNF修饰骨髓MSCs在大鼠脑组织内的迁移,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各组大鼠中脑黑质TH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移植术后2、4、8周MSCs组和BDNF组大鼠与PD组比较旋转次数明显减少(P<0.05),以BDNF组较MSCs组比较改善更为明显(P<0.05),移植细胞干预PD模型大鼠8周后中脑黑质TH表达,BDNF组较MSCs组、PD组明显增高(P<0.05),移植pIRESneo-EGFP-BDNF修饰骨髓MSCs可以在PD大鼠脑内存活,并迁移至远处。结论:经侧脑室移植pIRESneo-EGFP-BDNF修饰的骨髓MSCs通过提高中脑黑质TH的活性,能够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行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间充质干细胞 质粒 酪氨酸羟化酶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