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年河北省53所医院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6
1
作者 金亮 赵建宏 +6 位作者 时东彦 李志荣 冯军花 温海楠 左江华 苏维 邢欢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8-671,共4页
目的调查2015年河北省53所医疗机构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为区域内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方法按细菌耐药性监测方案要求,收集河北省53所细菌耐药性监测网成员单位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数据,药敏试验参照CLSI 2... 目的调查2015年河北省53所医疗机构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为区域内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方法按细菌耐药性监测方案要求,收集河北省53所细菌耐药性监测网成员单位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数据,药敏试验参照CLSI 2014标准,用WHONET 5.6分析数据。结果共分离肺炎链球菌2 408株,占革兰阳性菌分离数第3位。分离的肺类链球菌对万古霉素、莫西沙星的敏感率均>95%;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6.4%、89.3%和67.4%;成人与儿童耐药情况基本一致。结论河北省内53所医院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总体与全国水平一致,但是仍有对个别抗菌药物耐药率增高。应警惕肺炎链球菌耐药菌株的出现,控制耐药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PCR荧光探针技术用于结核病患者 早期诊断的多中心应用评价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欧喜超 滕冲 +9 位作者 宋媛媛 郑扬 陈磊 朱俊 王建国 潘兆宝 康海涛 王彦 么鸿雁 黄飞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7-693,共7页
目的:评价新型PCR-荧光探针(DiagMed qPCR,简称“qPCR”)技术在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中进行结核病诊断的可靠性,为其在结核病早期诊断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法:选择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周口市传染病医院和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目的:评价新型PCR-荧光探针(DiagMed qPCR,简称“qPCR”)技术在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中进行结核病诊断的可靠性,为其在结核病早期诊断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法:选择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周口市传染病医院和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作为项目现场实施单位,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2024年6—10月期间到医院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实验室工作人员对纳入患者送检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进行涂片染色镜检、MGIT 960液体培养、GeneXpert MTB/RIF(简称“Xpert”)和qPCR检测。结果:最终纳入563例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涂片镜检阳性率为38.01%(214/563),液体培养阳性率为50.80%(286/563),Xpert检测阳性率为54.53%(307/563),qPCR检测阳性率为58.79%(331/563),qPCR检测阳性率和Xpert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液体培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000,P<0.001;χ^(2)=9.468,P=0.003)。以液体培养结果为参照标准,q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1%(264/286)和75.74%(206/272),Xpert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07%(255/280)和80.60%(216/268)。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参照标准,qPCR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05%(328/482)和96.30%(78/81),Xpert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04%(307/472)和100.00%(78/78)。结论:q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非常好的检测效能,可用于在重点人群进行结核病患者主动发现,在综合医疗机构和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结核病患者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聚合酶链反应 诊断 鉴别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抗菌疗法和抗生素联合应用对耐药菌感染的疗效及机制
3
作者 王建国 谢佳欣 +2 位作者 孔飞雁 李昱潼 赵占娟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4-265,共12页
抗生素治疗是控制细菌感染的关键手段,但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抗生素治疗面临着巨大挑战.光动力抗菌疗法(photodynamlc antibacterial therapy,aPDT)利用活性氧氧化生物大分子导致细菌死亡,使细菌不易对aPDT产生耐药性.这2种针对... 抗生素治疗是控制细菌感染的关键手段,但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抗生素治疗面临着巨大挑战.光动力抗菌疗法(photodynamlc antibacterial therapy,aPDT)利用活性氧氧化生物大分子导致细菌死亡,使细菌不易对aPDT产生耐药性.这2种针对细菌感染的不同治疗方式,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各自存在局限性.将aPDT治疗与常规抗生素联合使用可实现相加或协同治疗效果,对耐多药细菌的灭活效果超过单一方法.本文概述了临床常见耐药菌感染现况,对aPDT与抗生素不同组合在治疗上的效果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进一步指出了aPDT与抗生素联合治疗的优势、局限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抗菌疗法 多重耐药菌 抗生素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SNHG12通过miR-409-3p/TWIST1轴调节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4
作者 赵海歌 王静 +1 位作者 肖梦瑶 崔雯萱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2,共8页
目的探讨lncRNA SNHG12是否可通过miR-409-3p/TWIST1轴调节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方法用q RT-PCR检测4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和47例非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NHG12、miR-409-3p和TWIST1 mRNA的... 目的探讨lncRNA SNHG12是否可通过miR-409-3p/TWIST1轴调节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方法用q RT-PCR检测4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和47例非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NHG12、miR-409-3p和TWIST1 mRNA的表达水平;然后将HL-60细胞分为对照组、sh-NC组、sh-SNHG12组、sh-SNHG12+inhibitor NC组、sh-SNHG12+miR-409-3p inhibitor组、sh-SNHG12+oe-NC组、sh-SNHG12+oe-TWIST1组;用q RT-PCR检测各组细胞SNHG12、miR-409-3p和TWIST1 mRNA表达水平;CCK-8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WIST1、CyclinD1、Ki67、Cleaved-caspase-3、MMP-9蛋白表达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409-3p与SNHG12和TWIST1的靶向关系。结果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和建株AML细胞中SNHG12和TWIST1 mRNA表达显著升高,miR-409-3p表达显著降低(P<0.05);下调SNHG12表达显著降低HL-60细胞中SNHG12和TWIST1 mRNA表达、A_(450)(24、48 h)值、细胞迁移和侵袭个数、TWIST1、CyclinD1、Ki67、MMP-9蛋白表达,提高凋亡率、miR-409-3p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P<0.05);下调miR-409-3p表达或上调TWIST1表达均可减弱下调SNHG12对HL-60细胞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干扰SNHG12表达可提高miR-409-3p表达抑制TWIST1,进而抑制AML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SNHG12 miR-409-3p/TWIST1轴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微粒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鸭体内禽流感病毒抗体
5
作者 孙爽 李超凡 +1 位作者 王红蕾 刘朋 《今日畜牧兽医》 2024年第12期19-21,共3页
禽流感是一种严重威胁全球家禽养殖业和公共卫生安全的传染病。家鸭及野鸭作为禽流感病毒的重要携带者和潜在传播者,体内的抗体水平监测对于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磁微粒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来检测鸭体内识别禽流... 禽流感是一种严重威胁全球家禽养殖业和公共卫生安全的传染病。家鸭及野鸭作为禽流感病毒的重要携带者和潜在传播者,体内的抗体水平监测对于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磁微粒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来检测鸭体内识别禽流感病毒核蛋白的免疫球蛋白Y抗体的血清学检测技术,并评价其性能指标。首先,将禽流感病毒核蛋白偶联到表面功能化的羧基磁珠上,同时将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鼠抗鸭IgG抗体作为检测抗体,建立了一种高效、灵敏的新方法。其次,本文使用SPF鸭阴性血清建立参考区间,对该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综合评价,为验证其方法有效性,同商用酶联免疫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了方法学对比,其配对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6.00%,阴性符合率为100%,x2=2.25(P=0.134),两种方法之间的卡帕系数为0.814。表明本文所提检测方法的有效性,且灵敏度高于酶联免疫抗体检测试剂盒。最后,各项指标验证结果为:精密度检测结果显示内部变异系数与外部变异系数均小于10%;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与其他鸭病毒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效期稳定性良好,符合结果预期;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预期标准。因此,该方法为检测鸭体内禽流感病毒抗体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不仅为禽流感防控提供了新的选择,也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微粒化学发光 禽流感病毒 核蛋白 血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H1N1型流感患者外周血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明 苏维 +2 位作者 马士恒 王涛 程雪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6-640,共5页
目的甲型H1N1型流感具有传染性强、病毒易变异等特点,并可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文中探讨甲型H1N1型流感患者外周血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PDCD5)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 目的甲型H1N1型流感具有传染性强、病毒易变异等特点,并可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文中探讨甲型H1N1型流感患者外周血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PDCD5)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04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甲流组(n=78)和重症甲流组(n=26);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受试者10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血常规、淋巴细胞计数和PDCD5水平。结果轻症甲流组和重症甲流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重症甲流组亦显著低于轻症甲流组(P<0.05);三组单核细胞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甲流组和重症甲流组PDCD5、淋巴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重症甲流组亦显著高于轻症甲流组(P<0.05)。轻症甲流组和重症甲流组总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重症甲流组亦显著低于轻症甲流组(P<0.05)。PDCD5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淋巴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872、0.904,P<0.05),与总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呈负相关(r=-0.842、-0.805、-0.877,P<0.05)。PDCD5水平预测重症甲型H1N1的灵敏度为92.31%,特异性为97.25%,曲线下面积为0.941。结论甲型H1N1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PDCD5水平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PDCD5水平可作为重症甲型H1N1预测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 H1N1亚型 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 淋巴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7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与黏着斑激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建国 史春云 +2 位作者 王建飞 曹丽 钟理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9-522,528,共5页
目的探讨miR-7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与黏着斑激酶(FAK)相关性。方法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将细胞分为miR-7mimics组、miR-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转染miR-7模拟物(miR-7mimics)、miR-阴性序列和不做... 目的探讨miR-7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与黏着斑激酶(FAK)相关性。方法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将细胞分为miR-7mimics组、miR-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转染miR-7模拟物(miR-7mimics)、miR-阴性序列和不做任何处理。Real-time PCR检测miR-7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和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FAK和FAK Tyr397蛋白表达,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变量间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miR-7mimics组细胞中miR-7相对表达量(2.86±0.47),显著高于miR-阴性对照组(1.03±0.15)和空白对照组(1.06±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5.985,P<0.01);miR-7mimics组24、48、72和96h细胞生长抑制率均高于miR-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迁移实验中,miR-7mimics组平均迁移细胞数[(159.52±5.94)/视野],显著低于miR-阴性对照组[(315.42±7.59/视野]和空白对照组[(307.53±8.16)/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侵袭实验中,miR-7 mimics组平均侵袭细胞数[(29.85±4.52)/视野],显著低于miR-阴性对照组[(85.42±5.59)/视野]和空白对照组[(88.53±6.16)/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7mimics组细胞中FAK、FAK Tyr397蛋白表达量均低于miR-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细胞中miR-7表达量与FAK和FAK Tyr397蛋白表达量均呈负相关(r=-0.724和-0.874,均P<0.01)。结论过表达miR-7可显著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过程,可能与负性调控FAK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7 人胃癌SGC7901细胞 迁移 侵袭 黏着斑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途径和佐剂对CVB3VP1蛋白免疫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温婵 高志云 +5 位作者 蓝佳明 闫立景 揣侠 李嘉 李伟 王永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86-1089,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免疫途径和佐剂类型对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group B type 3,CVB3)衣壳蛋白VP1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原核表达质粒pET-his/VP1转入E.coli BL21(DE3)pLysS中,用异丙基-1-硫代-β呋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CVB3VP... 目的:观察不同免疫途径和佐剂类型对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group B type 3,CVB3)衣壳蛋白VP1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原核表达质粒pET-his/VP1转入E.coli BL21(DE3)pLysS中,用异丙基-1-硫代-β呋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CVB3VP1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纯化。首先采用不同的免疫途径(皮下,腹腔,肌肉)用VP1蛋白免疫小鼠,每组12只。然后另取小鼠分为PBS组和不同佐剂组(氢氧化铝、弗氏佐剂、Montanide ISA720),每组18只,采用肌肉注射途径免疫。每次每只小鼠注射50μg,共免疫3次,间隔3周。用ELISA和微量中和试验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和中和抗体。用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CTL杀伤活性。用致死量的CVB3攻击后,检测血中病毒的滴度并观察小鼠的存活状况。结果: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CVB3VP1蛋白。三种免疫途径比较,肌肉注射组血清中和抗体和特异性IgG抗体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采用肌肉注射免疫时,弗氏佐剂组Montanide ISA 720佐剂组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水平明显高于氢氧化铝组(P<0.05);但血中病毒的滴度低于氢氧化铝组(P<0.05)。弗氏佐剂组小鼠的生存率好于氢氧化铝组(P<0.05)。结论:采用肌肉注射途径,并联合弗氏佐剂或Montanide ISA 720佐剂可以使CVB3VP1免疫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B组3型 衣壳蛋白VP1 佐剂 免疫途径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免疫理论分析双歧杆菌辅助治疗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明 苏维 马士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384-2388,共5页
目的 分析双歧杆菌对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及相关免疫功能标志物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将143例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71例常规治疗者为对照组,7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者为研究组... 目的 分析双歧杆菌对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及相关免疫功能标志物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将143例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71例常规治疗者为对照组,7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者为研究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7 d时评估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与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并取粪便样本,分析主要肠道菌群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及梭菌的菌落数量;取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实验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采用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分析系统检测血清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采用ELISA实验测定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血浆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APACHEⅡ与SOFA评分、肠道菌群数量、肠道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性因子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APACHEⅡ与SOFA评分均有明显降低,且研究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及CD3+T%水平均有升高,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肠道功能评分,D-乳酸、内毒素、TNF-ɑ、IL-6及IL-1β水平均有降低;且研究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及CD3+T%水平高于对照组,大肠埃希菌数量、D-乳酸、内毒素、hs-CRP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的临床治疗中加用双歧杆菌,可从一定程度上改善肠道菌群分布,并缓解炎症带来的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对促进患者修复可能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脓毒症 肺部感染 肠道菌群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细菌性肺炎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及CD3^-CD56^-CD16^(bright)亚群比例减少 被引量:7
10
作者 姬静璐 李铁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90-1392,1395,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及其亚群在新生儿细菌性肺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44例细菌性肺炎新生儿根据住院天数分为两组,即住院≤10 d组,住院>10 d组;根据入院时白细胞(WBC)的数量分为轻度感染组和重度感染组,轻度感染即5... 目的探讨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及其亚群在新生儿细菌性肺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44例细菌性肺炎新生儿根据住院天数分为两组,即住院≤10 d组,住院>10 d组;根据入院时白细胞(WBC)的数量分为轻度感染组和重度感染组,轻度感染即5.0×10~9/L<WBC<20.0×10~9/L,重度感染即WBC<5.0×109/L或>20.0×10~9/L。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44例新生儿细菌性肺炎及22例正常新生儿总NK细胞及其亚群在外周血总淋巴细胞中所占的百分率。结果细菌性肺炎患儿外周血总NK细胞及其亚群CD3^-CD56^-CD16^(bright)的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住院≤10 d组患儿外周血CD3^-CD56^-CD16^(bright)亚群占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而总NK细胞及CD3^-CD56^(dim)CD16^(bright)、CD3^-CD56^(bright) CD16^(-/dim)亚群无明显差异。住院>10 d组患儿外周血总NK细胞及CD3^-CD56^-CD16^(bright)亚群占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住院>10 d组外周血总NK细胞及CD3^-CD56^-CD16^(bright)、CD3^-CD56^(dim)CD16^(bright)、CD3^-CD56^(bright)CD16^(-/dim)各亚群占外周血总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显著低于住院≤10 d组患儿;重度感染的患儿总NK细胞数及其亚群CD3^-CD56^-CD16^(bright)、CD3^-CD56^(dim)CD16^(bright)、CD3^-CD56^(bright)CD16^(-/dim)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轻度感染组;细菌性肺炎患儿外周血中NK细胞CD3^-CD56^(bright)CD16^(-/dim)和CD3^-CD56^(dim)CD16^(bright)亚群占总NK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外周血CD3^-CD56^-CD16^(bright)亚群占总NK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新生儿细菌性肺炎患儿病情越严重,住院时间越长,总的NK细胞数量及其各亚群占NK细胞的百分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细菌性肺炎 自然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培养体系对实际染料废水的脱色与降解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金平 阚振荣 苏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1032-11034,共3页
[目的]研究混合培养体系对染料废水的脱色和降解条件,为印染工业废水的大规模生物处理奠定基础。[方法]利用4株丝状真菌和4株细菌组建一真菌细菌混合培养体系,考察了该混合培养体系在不同条件下对2种染料废水的脱色与降解效果。[结果]2... [目的]研究混合培养体系对染料废水的脱色和降解条件,为印染工业废水的大规模生物处理奠定基础。[方法]利用4株丝状真菌和4株细菌组建一真菌细菌混合培养体系,考察了该混合培养体系在不同条件下对2种染料废水的脱色与降解效果。[结果]2种废水在中和预处理使pH在6.0左右后,真菌与细菌以2∶1同时接种效果较好,通氧有利于脱色与降解,处理时间因水质而异。对深蓝废水12 h脱色率和降解率分别达到98.36%和92.70%;对难于脱色的中红废水24 h脱色率和降解率分别达到87.22%和82.98%。通过全波长扫描图谱,证明了大部分染料被降解。[结论]通过研究确定了该混合培养体系对染料废水脱色和降解的最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染料废水 脱色 降解 混合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宇宙飞船搭载阿维链霉菌分离株N-5-6的代谢规律
12
作者 赵丽坤 张利平 +2 位作者 张秀敏 石楠 苏维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8-192,198,共6页
通过在30 L自控发酵罐上对经航天育种后的阿维链霉菌菌株N-5-6的发酵过程进行研究,结合发酵过程中pH值、溶氧、残氮和残糖质量浓度、总效价等参数以及菌体形态的变化,分析了发酵基本特征,并确定184 h为最佳放罐时间,为进一步发酵条件优... 通过在30 L自控发酵罐上对经航天育种后的阿维链霉菌菌株N-5-6的发酵过程进行研究,结合发酵过程中pH值、溶氧、残氮和残糖质量浓度、总效价等参数以及菌体形态的变化,分析了发酵基本特征,并确定184 h为最佳放罐时间,为进一步发酵条件优化和发酵控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发酵罐 发酵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B3VP1核酸疫苗与重组腺病毒Ad/VP1联合应用的免疫效果
13
作者 田新利 李剑 +5 位作者 李嘉 李伟 闫立景 温婵 张永红 王永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89-692,共4页
目的:观察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group B type 3,CVB3)VP1核酸疫苗pcDNA3/VP1与重组腺病毒Ad/VP1联合应用的免疫效果。方法:大量制备pcDNA3/VP1和Ad/VP1,肌肉注射免疫小鼠。4~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质粒组,注射pcDNA3... 目的:观察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group B type 3,CVB3)VP1核酸疫苗pcDNA3/VP1与重组腺病毒Ad/VP1联合应用的免疫效果。方法:大量制备pcDNA3/VP1和Ad/VP1,肌肉注射免疫小鼠。4~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质粒组,注射pcDNA3/VP1,共3次;腺病毒组,注射Ad/VP1,共2次;质粒/腺病毒组,第1、2次注射pcDNA3/VP1,第3次注射Ad/VP1;PBS对照组。各次注射间隔时间为3周。质粒每次接种100μg/只,腺病毒每次接种4×107pfu/只。用微量中和试验和ELISA法分别检测每次免疫后血清中和抗体和IgG抗体滴度;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CTL杀伤活性;用致死量病毒感染后检测血中病毒滴度,并观察小鼠的生存情况。结果:各实验组小鼠的中和抗体和IgG抗体水平均随免疫次数增加而提高,末次免疫后,质粒/腺病毒组血清中和抗体和特异性IgG抗体滴度(31.70±1.41,2425.15±1.86)明显高于质粒组(23.78±1.37,918.96±1.36)和腺病毒组(18.88±1.22,800.00±1.63)(P<0.05);各实验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CTL杀伤活性高于PBS对照组(P<0.05);以致死量病毒感染后,质粒/腺病毒组血清病毒滴度低于其他组(P<0.05),生存率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核酸疫苗与重组腺病毒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免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B组3型 VP1基因 核酸疫苗 重组腺病毒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骨髓瘤细胞RPMI8226增殖、凋亡及趋化因子受体CXCR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师佳佳 贾晓辉 +4 位作者 李晓红 成志勇 魏晓璇 孙立红 刘泽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385-389,共5页
本研究探讨雷帕霉素对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体外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对趋化因子受体CXCR4表达的影响。不同浓度雷帕霉素作用于RPMI8226细胞不同时间,应用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半定量PCR检测雷帕霉素... 本研究探讨雷帕霉素对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体外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对趋化因子受体CXCR4表达的影响。不同浓度雷帕霉素作用于RPMI8226细胞不同时间,应用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半定量PCR检测雷帕霉素干预RPMI8226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CXCR4mRNA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雷帕霉素对RPMI8226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细胞周期显示细胞阻滞于G0/G1期,G2/M期比例降低,cyclinD1、CXCR4和mTORmRNA表达下调。结论:雷帕霉素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RPMI8226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通过下调mTOR及cyclinD1表达,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同时通过下调细胞CXCR4的表达,减少骨髓瘤细胞与基质细胞间的黏附及趋化作用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骨髓瘤 RPMI8226细胞系 CXCR4 细胞周期蛋白D1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糖醛酸寡糖增敏环丙沙星抑制大肠埃希菌机制的研究
15
作者 谢笑莹 郭怀忠 +2 位作者 曹丽军 马梦楠 崔秀彦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6-162,共7页
通过考察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体内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FX)的含量以及联用不同浓度甘露糖醛酸寡糖(MOS)对CPFX抑制E.coli效果的影响,探讨了MOS增敏CPFX抑制E.coli活性的作用机制.在菌液中加入CPFX和不同质量浓度的MOS,37... 通过考察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体内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FX)的含量以及联用不同浓度甘露糖醛酸寡糖(MOS)对CPFX抑制E.coli效果的影响,探讨了MOS增敏CPFX抑制E.coli活性的作用机制.在菌液中加入CPFX和不同质量浓度的MOS,37℃培养150 min,观察抑菌效果,并用HPLC法测定E.coli体内CPFX的含量,同时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E.coli体内CPFX的荧光强度进行验证.还考察了Ca^(2+)对MOS增敏CPFX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CPFX与高浓度的MOS联用时,E.coli体内CPFX的含量较低;与较低浓度的MOS联用时,E.coli体内CPFX的含量较高,与其抑菌实验联用MOS高浓度时拮抗,低浓度时增敏的结果一致.Ca^(2+)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了高浓度MOS与CPFX的拮抗作用.该研究可为新型抗菌增效剂的开发和抗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糖醛酸寡糖 环丙沙星 大肠埃希菌 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