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阿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对sCD40、sCD146、PAPP-A的影响 被引量:40
1
作者 李雅 贾辛未 +2 位作者 刘胜辉 冯翠娜 冯惠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25-1228,共4页
目的:分析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阿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CD40、CD146、PAPP-A的影响。方法:118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益气复脉... 目的:分析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阿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CD40、CD146、PAPP-A的影响。方法:118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阿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变化;治疗前后LVEF、LVDD、NO、NT-proBNP水平及sCD40、sCD146、PAPP-A水平;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40.08±2.86)%、LVDD(51.56±7.19)mm、NT-proBNP水平(1145.17±88.47)pg/mL、sCD40(8.01±2.10)ng/mL、sCD146(184.14±9.63)ng/mL、PAPP-A(2.22±0.72)mU/L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46.09±3.93)%、LVDD(57.51±7.90)mm、NT-proBNP水平(1898.53±98.68)pg/mL、sCD40(10.89±2.15)ng/mL、sCD146(190.23±9.21)ng/mL、PAPP-A(3.72±0.80)mU/L,而NO水平(384.21±12.38)μmol/L高于对照组(307.51±13.5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78%)明显低于对照组(2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阿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心功能,重塑心室肌,降低sCD40、sCD146、PAPP-A水平,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慢性心力衰竭 益气复脉注射液 阿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4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金娜 赵丹宁 +1 位作者 刘兰 贾辛未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31-1032,共2页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保守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 250 U皮下注射,bi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负荷量...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保守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 250 U皮下注射,bi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负荷量0.4μg.kg-1.min-1,30 min,继而给予维持量0.1μg.kg-1.min-1,持续48 h,直至患者出院时行标准药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小板聚集率及出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3个月内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LVEF提高(P<0.05),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可显著减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MACE,改善LVEF,出血风险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低分子肝素钠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内皮损伤、炎症反应程度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洋 许金鹏 +5 位作者 邸卫英 李靖 徐占稳 赵兴洲 宋书江 刘福林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5期1619-1622,共4页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内皮损伤、炎症反应程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间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及...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内皮损伤、炎症反应程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间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介入治疗基础上加入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内皮损伤、炎症反应程度及心功能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后,血浆vWF、ET-1、NTG值低于对照组患者,NO、FMD值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血清pentraxin-3、IL-18、IL-18/IL-10、LpPLA2值低于对照组患者,IL-10值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LVEDV、LVESV、BNP值低于对照组患者,LVEF值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介入治疗基础上加入丹红注射液辅助治疗,可以减少血管内皮及炎症损伤,发挥积极的心功能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丹红注射液 内皮损伤 炎症反应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胺碘酮维持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贾新未 高友军 +4 位作者 刘良义 邸丕凡 宋书江 潘焕军 尹博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9-381,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否改善胺碘酮维持心房颤动患者的窦性心律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54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口服胺碘酮转律成功后,在继续口服胺碘酮的基础上,依是否服用ACEI分为ACEI组(23例)和非ACEI组(3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否改善胺碘酮维持心房颤动患者的窦性心律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54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口服胺碘酮转律成功后,在继续口服胺碘酮的基础上,依是否服用ACEI分为ACEI组(23例)和非ACEI组(31例),随访12个月,分别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统计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于转律后24小时、6个月和12个月分别做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计算P波离散度,于转律后即刻、转律后12个月分别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房直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前叶活动曲线E峰和A峰的比值(E/A值)等。结果:在随访的第9个月和第12个月,ACEI组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显著优于非ACEI组(60.87%和29.03%,P< 0.05;52.17%和22.58%,P<0.05)。于随访的第12个月,ACEI组的P波离散度较非ACEI组显著缩小[(37.50±7.54)ms和(48.57±3.78)ms,P=0.001]。心脏超声随访发现,12个月时ACEI组的左心房直径较非ACEI组显著缩小[(3.23±0.15)cm和(3.50±0.28)cm,P=0.009]、左心室舒张功能(E/A比值)显著改善(P=0.039)。结论:ACEI有助于改善胺碘酮维持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效果,改善心房的电生理特性和左心房结构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胺碘酮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高危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贾新未 傅向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8-160,共3页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普及,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冠心病高危患者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治疗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处理策略,介绍近年来抗血小板药物的研发情况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成形术 抗血小板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衰患者血浆NE、AngⅡ、ALD和血清sCD40L、sICAM-1、sFas、sFasL、以及cTnI、MMP-9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5
6
作者 李彦芬 陈春红 +2 位作者 王占起 王芳 李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665-668,672,共5页
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衰患者血浆NE、AngⅡ、ALD和血清sCD40L、sICAM-1、sFas、sFasL、以及cTnI、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42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及42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衰患者血浆NE、AngⅡ、ALD和血清sCD40L、sICAM-1、sFas、sFasL、以及cTnI、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42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及42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80mg缬沙坦口服,每天1次,研究组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50mg沙库巴曲缬沙坦口服,每天2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E、AngⅡ、ALD和血清sCD40L、sICAM-1、sFas、sFasL、以及cTnI、MMP-9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NE、AngⅡ、ALD和血清sCD40L、sICAM-1、sFas、sFasL、以及cTnI、MMP-9水平之间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治疗后,两组血浆NE、AngⅡ、ALD水平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后,两组血清sCD40L、sICAM-1、sFas、sFasL水平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治疗后,两组血清cTnI、MMP-9水平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心衰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浆NE、AngⅡ、ALD水平,而且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清sCD40L、sICAM-1、sFas、sFasL、以及cTnI、MMP-9水平,疗效更加显著,值得临床上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衰 沙库巴曲缬沙坦 血浆因子 血清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席汉氏综合征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曹国慧 张岭楠 +2 位作者 张继伟 贾辛未 冯惠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7-649,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6岁,主因“发作性胸闷1 d,再次发作6 h”于2019年11月3日入院。患者1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胸闷,位于左心前区,症状持续5 min,休息后缓解;入院6 h前患者再次出现胸闷,程度较前加重,持续10 min,含服“速效救心丸...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6岁,主因“发作性胸闷1 d,再次发作6 h”于2019年11月3日入院。患者1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胸闷,位于左心前区,症状持续5 min,休息后缓解;入院6 h前患者再次出现胸闷,程度较前加重,持续10 min,含服“速效救心丸”后缓解。既往史:17年前患者第二胎产后大出血,产后无泌乳,闭经,腋毛、阴毛脱落,在北京某医院诊断为“席汉氏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汉氏综合征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电解质紊乱 激素替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束支区域起搏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成雨达 李玉军 +2 位作者 齐金磊 刘金玉 王占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14-1120,共7页
目的:探索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关于LBBAP治疗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的研究,根据... 目的:探索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关于LBBAP治疗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的研究,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有效性及安全性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537例患者,LBBAP成功率为88.8%。Meta分析结果显示:LBBAP术中及随访时的起搏阈值未见明显差异[均数差(MD)=-0.20,95%CI:-0.46~0.05,P=0.11]。与基线相比,随访时心衰患者的B型利钠肽水平下降(标准MD=-1.35,95%CI:-1.61~-1.09),QRS波时限缩短(MD=-48.52,95%CI:-63.71~-33.32),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D=-7.54,95%CI:-11.34~-3.73)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MD=-13.62,95%CI:-16.31~-10.93)明显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MD=16.29,95%CI:12.09~20.49)明显提高,NYHA心功能分级(MD=-1.35,95%CI:-1.61~-1.09)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平均随访(8.3±6.0)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6.1%,心衰再住院率为3.6%,死亡率为2.3%。结论:LBBAP治疗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有效、安全,提示LBBAP可能会成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一种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区域起搏 收缩性心力衰竭 META分析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验证及分析 被引量:46
9
作者 刘宏祥 赵永辰 +5 位作者 杨光福 史曼 刘涓 王颖 王珍 罗金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8-100,共3页
目的验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眩晕"(原发性高血压病)协作组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优化该诊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 250例高血压患者按4∶1比例随机分成中药组(n=200)和西药组(n=50)。中药组患者按协作组诊疗方案进行辨证分... 目的验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眩晕"(原发性高血压病)协作组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优化该诊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 250例高血压患者按4∶1比例随机分成中药组(n=200)和西药组(n=50)。中药组患者按协作组诊疗方案进行辨证分型治疗,西药组给予卡托普利治疗,疗程均为4周,试验期间不应用其他任何降压药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血压下降情况。结果肾虚证组总有效率为91.7%(57/62),痰浊壅盛证组总有效率为89.8%(44/49),肝阳上亢证组总有效率为95.7%(44/46),肝肾阴虚证组总有效率为85.1%(28/33),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9.2%(38/48)。治疗2周后,肾虚证组、痰浊壅盛证组、肝阳上亢证组与西药组比较,舒张压、收缩压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肾虚证组、痰浊壅盛证组、肝阳上亢证组、肝肾阴虚证组与西药组比较,舒张压、收缩压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眩晕"协作组诊疗方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作为该病中医诊断、治疗的规范,具有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眩晕 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调查 被引量:24
10
作者 王颖 高月平 +6 位作者 王涛 李艳玲 史小盼 云昀 刘一 冯翠娜 王金涛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7期34-36,共3页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水平,并探究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对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10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口腔卫生知识(7题)及5项口腔健康行为调查。结果患者口腔卫生知识正确答...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水平,并探究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对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10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口腔卫生知识(7题)及5项口腔健康行为调查。结果患者口腔卫生知识正确答题数为3.1±0.9,仅9.5%的患者7题全部答对;3.8%的患者定期牙科就诊,34.3%采用竖式法刷牙,22.9%每1~2个月更换牙刷1次,12.4%使用漱口水,仅1例使用牙线。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获得与糖尿病相关的口腔健康信息影响患者口腔健康知识水平;患者口腔健康知识水平不同,其口腔健康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知识缺乏,口腔健康行为执行率低。卫生专业人员应提供口腔健康信息,以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建立口腔健康行为,降低糖尿病引起的口腔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糖尿病 口腔健康知识 口腔健康行为 健康教育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PET/CT活体成像检测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钙化中炎症和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许金鹏 刘洋 +3 位作者 聂毛晓 张玉慧 张明多 赵全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66-571,共6页
目的应用^(18)F-FDG PET/CT、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探讨PET/CT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钙化检测中的作用,以及吡格列酮治疗早期钙化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1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制做动脉粥样硬... 目的应用^(18)F-FDG PET/CT、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探讨PET/CT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钙化检测中的作用,以及吡格列酮治疗早期钙化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1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制做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吡格列酮组兔用吡格列酮灌胃,髙脂饲养20周,抽血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用PET/CT测量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和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兔主动脉行免疫组化,测量并比较两组斑块面积、巨噬细胞密度、钙化面积百分比及凋亡指数。结果第20周,吡格列酮组高敏C反应蛋白(4.27±0.43比6.51±0.91,P<0.01)、基质金属蛋白酶-9(41.52±1.99比62.21±3.60,P<0.05)、SUVmean(0.55±0.18比0.68±0.21,P<0.01)及SUVmax(0.70±0.19比0.82±0.30,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斑块面积、巨噬细胞密度、钙化面积百分比、凋亡指数均显著高于吡格列酮组。相应动脉段斑块面积与SUVmean(r=0.28,P<0.01)、SUVmax(r=0.25,P<0.05)呈正相关。巨噬细胞密度与SUVmean(r=0.50,P<0.01)、SUVmax(r=0.46,P<0.01)呈正相关。钙化面积百分比与SUVmean(r=0.50,P<0.01)、SUVmax(r=0.47,P<0.01)呈正相关。凋亡指数与SUVmean(r=0.61,P<0.01)、SUVmax(r=0.60,P<0.01)呈正相关。结论炎症及巨噬细胞凋亡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钙化有重要作用;^(18)F-FDG PET/CT显像能够用于评价微小钙化;吡格列酮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实验动物的炎症水平,抑制早期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钙质沉着症 吡格列酮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病理学 外科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小板治疗患者起搏器围术期不同抗栓治疗策略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占启 李争 +3 位作者 丛洪良 张兰芳 张芳 李向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54-256,共3页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起搏器围术期的抗栓治疗策略。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月连续入住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的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并且安装永久起搏器的老年患者112例,分为3组:A组36例,围术期不停用阿司匹林;B...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起搏器围术期的抗栓治疗策略。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月连续入住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的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并且安装永久起搏器的老年患者112例,分为3组:A组36例,围术期不停用阿司匹林;B组42例,起搏器术前3~5d停用阿司匹林,术后12h恢复;C组34例,术前停用阿司匹林3~5d,以低分子肝素桥接替代治疗,术前12h停用,术后12h恢复。结果A、B、C组渗血的发生率分别为5.6%,7.1%,23.5%(P=0.044),囊袋血肿发生率分别为2.8%,2.4%,17.6%(P=0.025),C组渗血和囊袋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大出血事件。B组和C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较A组长[(10.5±3.0)d和(11.6±2.9)dus(7.5±2.3)d,P=0.000];住院期间3组患者均无囊袋感染及缺血事件发生。结论起搏器置入围术期持续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出血风险无明显增加,肝素桥接替代治疗明显增加出血发生率并延长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阿司匹林 心脏起搏器 人工 手术期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高血压协会/国际高血压协会社区高血压管理临床实践指南简介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艺芳 张靖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期83-86,共4页
新近,美国高血压协会(ASH)与国际高血压协会(ISH)联合颁布了社区高血压管理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ASH/ISH指南)[1]。该指南旨在为美国初级保健医师以及其他医务人员提供简便实用的高血压管理模板,以期进一步规范高血压诊断与治... 新近,美国高血压协会(ASH)与国际高血压协会(ISH)联合颁布了社区高血压管理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ASH/ISH指南)[1]。该指南旨在为美国初级保健医师以及其他医务人员提供简便实用的高血压管理模板,以期进一步规范高血压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实践。全文共分15部分,包括引言、流行病学、黑人高血压患者的特殊性、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的分类、高血压的病因、高血压的诊断、患者的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降压治疗目标、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降压药物治疗、常用降压药物评价以及顽固性高血压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践指南 高血压管理 高血压协会 美国 社区 国际 高血压诊断 高血压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氏束-浦肯野传导系统起搏联合房室结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
14
作者 郝佳悦 吴艳民 +3 位作者 李慧萍 张盼 张兰芳 王占启 《中国循环杂志》 2025年第9期912-918,共7页
目的:探索希氏束-浦肯野传导系统起搏[HPCSP,包括希氏束起搏(HBP)和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联合房室结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心力衰竭(心衰)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PubMed、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 目的:探索希氏束-浦肯野传导系统起搏[HPCSP,包括希氏束起搏(HBP)和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联合房室结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心力衰竭(心衰)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PubMed、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关于HPCSP联合房室结消融治疗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研究,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到2024年7月31日。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NOS)量表对纳入的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方法评估随机对照研究的质量,并用RevMan 5.4、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共1071例患者。HPCSP联合房室结消融成功率为93.1%。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效性方面,与基线相比,随访时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数差(MD)=-3.11,95%CI:-4.16~-2.06,P<0.00001)]及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MD=-1.36,95%CI:-1.48~-1.24,P<0.00001)明显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MD=9.86,95%CI:7.02~12.69,P<0.00001)明显提高,房室结消融后,起搏QRS波时限(QRSd)较基线延长(MD=7.83,95%CI:2.79~12.87,P=0.002);在安全性方面,HPCSP术中及随访时的起搏阈值保持稳定(MD=0.07,95%CI:-0.01~0.15,P=0.11),阻抗较围术期明显下降(MD=-78.84,95%CI:-120.21~-37.47,P=0.0002),并发症发生率为7.9%,心衰再住院率为4.5%,死亡率为5.8%。与双心室起搏相比,HPCSP明显缩短起搏QRSd(MD=-39.08,95%CI:-62.35~-15.80,P=0.001),改善随访LVEF(MD=4.38,95%CI:0.37~8.40,P=0.030),二者LVEDD变化(MD=-9.11,95%CI:-19.93~1.72,P=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LBBAP起搏阈值低于HBP(MD=0.61,95%CI:0.23~1.00,P=0.002);LBBAP与HBP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47,95%CI:0.83~2.60,P=0.190)。结论:HPCSP联合房室结消融治疗房颤合并心衰有效、安全。HPCSP较双心室起搏可更好的促进心电同步并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LBBAP起搏参数优于H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束-浦肯野传导系统起搏 希氏束起搏 左束支区域起搏 房室结消融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欧洲血脂异常管理指南解读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璐 张靖 郭艺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6年第5期350-354,共5页
近期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联合更新并颁布了2016年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1])。新指南结合近年来所获取的最新研究证据,对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患者的血脂异常管理做出了推荐建议,其要点如下:1改善... 近期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联合更新并颁布了2016年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1])。新指南结合近年来所获取的最新研究证据,对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患者的血脂异常管理做出了推荐建议,其要点如下:1改善生活方式的建议在人群中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比药物干预更具有成本效益(Ⅱ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指南
全文增补中
血流储备分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晶晶 贾新未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2-435,共4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对介入性心脏病学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发现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作为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尽管被称为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但由于斑块的复杂性、CAG缺乏生理学信息.
关键词 冠状血管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