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津冀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产品价值时空演变研究
1
作者 户艳领 陈一洋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3-210,共8页
测度和分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产品价值的时空演变特征,对于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具有重要作用。论文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选取京津冀代表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并运用莫兰指数从生态产品价值空间总体格局、... 测度和分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产品价值的时空演变特征,对于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具有重要作用。论文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选取京津冀代表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并运用莫兰指数从生态产品价值空间总体格局、生态产品价值空间演变两个方面分析生态产品价值空间相关性和局部关联性。研究结果显示:(1)价值量较高的生态产品分别是局部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和农产品;(2)价值量较低的生态产品分别是渔产品、淡水资源和生物质能;(3)2012—2021年,研究区域总价值和调节服务价值在总体上均呈现增长趋势,但存在一定范围的波动;调节服务价值在生态产品总价值中起主要影响作用;(4)各生态功能区总价值量整体上呈现空间正向相关,但是功能区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 生态功能区 时空演变 京津冀 莫兰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TWR模型的河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马建辉 孙钰 +2 位作者 郭昭鹏 何焱 范谋远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29,49,共8页
基于GTWR模型,探究了不同因素对河北省净碳排放影响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各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均具有不同程度时空异质性,时间异质性较空间异质性更为明显;研究期内,人口规模和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为正向且大体呈下降趋势,在研... 基于GTWR模型,探究了不同因素对河北省净碳排放影响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各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均具有不同程度时空异质性,时间异质性较空间异质性更为明显;研究期内,人口规模和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为正向且大体呈下降趋势,在研究期末稳定于较低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水平和第二产业占比对碳排放的影响大体呈上升趋势,在研究期末均为正向影响且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各地级市间,人口规模和第二产业占比对碳排放的影响的差异相对较小,而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水平和城市化率对碳排放的影响差异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碳排放 影响因素 异质性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GTWR模型的绿色金融发展影响因素时空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建辉 郁佳敏 +1 位作者 孙鑫 孙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82,共8页
基于2011—2019年中国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测度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利用PGTWR模型检验了绿色金融发展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导致该异质性的原因。研究发现:(1)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以及先进的产业结构对绿... 基于2011—2019年中国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测度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利用PGTWR模型检验了绿色金融发展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导致该异质性的原因。研究发现:(1)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以及先进的产业结构对绿色金融发展主要表现为正向的影响;而环境污染呈现负向影响;(2)研究期内,尤其在2015年之后,经济发展水平、先进的产业结构和环境污染对绿色金融发展的影响逐步增强,金融发展水平对绿色金融的促进作用则呈现边际递减的特征;(3)各影响因素对绿色金融的影响程度在东部地区和中部、西部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差异;(4)财政分权程度和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是导致该异质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PGTWR模型 异质性 影响因素 异质性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WT-IDenseNet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贾广飞 梁汉文 +2 位作者 杨金秋 武哲 韩雨欣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针对一维信号所含信息不全面和DenseNet网络在变工况下存在过拟合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连续小波变换时频图像和改进密集连接卷积网络(improved DenseNet,IDenseNet)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CWT-IDenseNet。首先,将一维振动信号通过CWT转为... 针对一维信号所含信息不全面和DenseNet网络在变工况下存在过拟合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连续小波变换时频图像和改进密集连接卷积网络(improved DenseNet,IDenseNet)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CWT-IDenseNet。首先,将一维振动信号通过CWT转为二维时频图像;其次,对DenseNet网络进行改进,将DenseNet第1个卷积块中的ReLU激活函数替换为Swish激活函数(Swish激活函数更平滑);同时,在网络中引入基于风格的卷积神经网络重校准模块(style-based recalibration module,SRM)和空间与通道注意力机制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SRM关注特征通道权重,CBAM则从通道和空间2个维度增强特征表达能力,进而得到IDenseNet;最后,将二维时频图像输入到IDenseNet模型中进行特征提取和故障诊断,通过模型的Softmax层输出故障诊断结果。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恒定工况及变工况下的平均故障识别准确率均达到97.80%,且在迁移学习模型中,平均故障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9.44%。CWT-IDenseNet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在恒定工况及变工况下具有显著优势,对提高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准确率和可靠性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动力学与振动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连续小波变换 密集连接卷积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妃甸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支持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魏强 席增雷 +2 位作者 苏寒云 苗亚辉 曹一然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90-899,共10页
基于条件价值法和随机效应logit模型对曹妃甸湿地生态系统支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并应用距离衰减模型对支持服务价值的空间演化和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曹妃甸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支持服务的构成要素中,湿地植被恢复对支持服务... 基于条件价值法和随机效应logit模型对曹妃甸湿地生态系统支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并应用距离衰减模型对支持服务价值的空间演化和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曹妃甸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支持服务的构成要素中,湿地植被恢复对支持服务保护行为选择的影响效应最高,其次为湿地面积恢复影响效应,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效应最低;根据随机效应logit模型得到的2个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支持服务保护方案每年可分别产生人均44.54元和46.57元的经济价值,该价值作为支持服务的"源价值"会随着与曹妃甸滨海湿地之间空间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出逐渐衰减的变化;不同空间范围下支持服务价值的衰减过程存在显著差异,空间范围越小,价值的衰减速率越快;支持服务价值依据衰减过程构建经济管辖范围,经济管辖范围与行政区边界不重合,同一行政区内的支持服务价值仍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支持服务 距离衰减 曹妃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中国森林碳汇效率的时空分异、驱动及响应特征
6
作者 何淼 肖伟 +2 位作者 李莹 陈昕 黄俊立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7-135,共9页
论文基于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超效率SBM-DEA、重心转移和标准差椭圆、时空地理加权回归及障碍度诊断模型测度并分析了我国省域森林碳汇效率及其时空演化分异趋势,以及新型城镇化对森林碳汇效率影响的时空及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从... 论文基于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超效率SBM-DEA、重心转移和标准差椭圆、时空地理加权回归及障碍度诊断模型测度并分析了我国省域森林碳汇效率及其时空演化分异趋势,以及新型城镇化对森林碳汇效率影响的时空及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时空特征上看,研究期内我国省域森林碳汇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空间特征符合东南高西北低的规律。新型城镇化对于森林碳汇效率具有显著驱动作用,其作用强度随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而有所增强,空间上呈现从东南沿海到内陆递减特征。障碍度诊断结果表明,经济和土地因素对于中西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东部绝大多数省份则需要关注三者平衡以实现更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构建技术—资源—环境—社会的多元森林碳汇增效机制,拓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缩小东中西部在森林碳汇效率方面的差距,是有效增汇及实现碳中和的可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汇效率 重心转移 标准差椭圆 时空演进 区域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生态经济带碳排放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7
作者 孙青茹 张硕 席增雷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6-152,共7页
使用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和嵌入面板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PGTWR)的STIRPAT模型研究2006—2021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内的城市碳排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且空间集聚趋势增强,形成了东... 使用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和嵌入面板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PGTWR)的STIRPAT模型研究2006—2021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内的城市碳排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且空间集聚趋势增强,形成了东部热点和西部冷点;碳排放在东南—西北方向有扩张趋势,在西南方向上向心集聚,重心向东迁移。单一局部点的碳排放受到流域内所有城市不超过13年的时空溢出效应影响。各因素的影响存在时空异质性。时间趋势上,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耕地产出强度和能源强度的促进作用总体减弱,人口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人口城镇化、城市扩张强度、资本增量和城市空间结构的抑制作用整体增强。空间分布上,中西部城市受能源强度、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人口城镇化影响更明显,耕地产出强度和城市扩张强度在东部城市的影响更强,产业结构则对资源型城市有较强影响。此外,资本增量的抑制作用主要存在于流域西部,城市空间结构的抑制性则集中于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碳排放 面板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时空异质性 淮河生态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如何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8
作者 巩茜颖 董敏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69-80,共12页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核心特征在于创新驱动、绿色集约与效率跃升,而绿色金融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风险管理和完善制度保障为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在梳理绿色金融和新质生产力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两者的评...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核心特征在于创新驱动、绿色集约与效率跃升,而绿色金融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风险管理和完善制度保障为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在梳理绿色金融和新质生产力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两者的评价指标体系,深入探讨了绿色金融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制。实证研究表明,绿色金融不仅能直接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还可以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发挥推动作用。然而,受要素配置与政策支持不均的影响,绿色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作用在不同地区间产生明显的异质性。基于此提出建议:优化绿色金融区域布局;强化绿色技术创新支撑,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以应对区域发展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新质生产力 绿色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效应评估 被引量:22
9
作者 侯孟阳 席增雷 +1 位作者 张晓 姚顺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7,共14页
中国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依托于主体功能区规划,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首要任务,但实行严格的产业准入制度,故其生态保护目标能否兼顾经济增长值得关注。为回答该问题,该研究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1... 中国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依托于主体功能区规划,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首要任务,但实行严格的产业准入制度,故其生态保护目标能否兼顾经济增长值得关注。为回答该问题,该研究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渐进双重差分(DID)评估该生态政策对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不仅能够提升环境质量,同时还能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兼得的双赢局面,这一结论在反事实检验、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等多重情景下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能够通过国土空间配置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生产率提升效应及要素集聚效应促进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协同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政策效应在不同的功能区类型、不同的地理空间及不同的分位数水平上存在异质性。水土保持型与生物多样性维护型、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及东南沿海地区的生态功能区均实现了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共同提升,水源涵养型、东北地区及华北地区仅提升了环境质量,防风固沙型及西北地区则仅促进了经济增长。随着分位点的上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对环境质量的正向作用逐渐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逐渐降低。该研究有利于生态政策可持续性实施的经验积累和制度完善,可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稳定经济增长的均衡协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环境质量 经济增长 多时点渐进双重差分模型 双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竞争力评价在京津冀新型城镇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鹏 宋剑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5-72,共8页
城市竞争力提升关系到城市发展大局。目前,河北省城市与京津存在不小差距,存在产业结构相似、同质竞争和域内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等问题。为此,建立城市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京津冀区域内城市竞争力进行评价,通过单... 城市竞争力提升关系到城市发展大局。目前,河北省城市与京津存在不小差距,存在产业结构相似、同质竞争和域内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等问题。为此,建立城市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京津冀区域内城市竞争力进行评价,通过单因子分析找出各自的竞争短板和竞争优势并采取相关措施,以推进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市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城市 竞争力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耕地集约利用与粮食生产——气候条件下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34
11
作者 侯孟阳 邓元杰 姚顺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0-171,共12页
将社会经济与自然气候条件相结合,构建了一个集城镇化、耕地集约利用、气候条件与粮食生产于一体的理论框架,实证评估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路径。基于2000—2018年330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将社会经济与自然气候条件相结合,构建了一个集城镇化、耕地集约利用、气候条件与粮食生产于一体的理论框架,实证评估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路径。基于2000—2018年330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候变量调节作用下耕地集约利用在城镇化影响粮食生产的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了该中介效应的程度变化及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①城镇化对粮食生产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耕地集约利用的中介效应能够削弱城镇化的负向影响。②气候条件能够在耕地集约利用的中介路径中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气温、降水量与日照时数均能够显著调节该中介作用的全路径,但在不同气候变量的调节下,耕地集约利用的中介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③气温在胡焕庸线以东大部分地区、日照时数在长江流域以北大部分地区,耕地集约利用能够发挥正向中介效应,而降水量在高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大部分地区则部分削弱耕地集约利用的负向中介效应,即不同气候变量调节的共同作用能够弱化甚至完全抵消耕地集约利用的负向中介效应。总体上,耕地集约利用中介效应与气候条件调节效应的双重作用能够削弱城镇化的负向影响。文章在理论上有助于丰富中国城镇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评估框架,在实践上也有助于为政府促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与保障粮食安全均衡协调提供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城镇化 耕地集约利用 气候条件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社会化服务现状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丽霞 孙青茹 +5 位作者 牛细婷 蔡宁 尚丹 张利娜 王莹 谢东辉 《河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40-41,72,共3页
农业科技园区社会化服务的完善对农业科技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农业科技园区和科技社会化服务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对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社会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技园区 科技 社会化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Tapio-GA-BP的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淼 张阳 +3 位作者 栾韶涵 高慧 张文霞 黄俊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共16页
基于IPCC-CLA法对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进行溯源测度、使用LMDI-Tapio法进行驱动因素分解和脱钩分析,采用ARIMA-GA-BP法预测2030年碳排放总量及驱动效果的趋势。研究表明: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在2003—2019年间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并... 基于IPCC-CLA法对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进行溯源测度、使用LMDI-Tapio法进行驱动因素分解和脱钩分析,采用ARIMA-GA-BP法预测2030年碳排放总量及驱动效果的趋势。研究表明: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在2003—2019年间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并且总体上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相对更高,城镇居民生活消费间接碳排放的增长是城乡碳排放差异扩大的主要来源。主要驱动因素的脱钩情况说明了城乡能源利用强度、能源利用结构、人口数量与居民消费碳排放的负向脱钩状态;城镇人均收入水平与居民消费碳排放在扩张性负连接和扩张连接之间呈现阶段性转换,乡村人均收入水平脱钩状态呈现出向弱脱钩转换的良好状态。在驱动因素的影响趋势中,城市人口的驱动作用将进一步上升,农村人口的驱动作用将进一步下降,能源强度的驱动作用将进一步下降。2020—2030年间城市直接碳排放和乡村直接碳排放预测将一直处于上升阶段,但碳排放增长速率在2021年出现了峰值之后出现下降趋势,城市直接碳排放下降幅度较大,农村直接碳排放下降幅度相对较缓。收入和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效应明显,兼顾城乡统筹发展,并注重城乡的能源利用和农村地区消费模式的革新是促进居民消费碳减排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 LMDI Tapio ARIMA-GA-BP-神经网络 趋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高新区建设、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居民收入增加
14
作者 何淼 崔利魏 +1 位作者 张阳 陈志国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95-108,共14页
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归属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国家高新区建设在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及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实现民生层面的综合效应也特别值得关注。基于我国2003—2020年的28... 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归属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国家高新区建设在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及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实现民生层面的综合效应也特别值得关注。基于我国2003—2020年的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DID、PSM-DID等方法对国家高新区设立对于居民收入提升的效果及影响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国家高新区设立可以显著提升城市居民收入水平;随着政策的推进,国家高新区设立对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作用呈现递增趋势,该机制具有动态效应,且具有一定的地区一致性和城市规模一致性。偏向型技术进步影响机制检验表明:高新区建设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机制来源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带来的传导机制,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就业结构升级、就业环境改善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国家高新区设立对城市居民收入提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不仅对于本地城市居民收入有显著提升效应,而且对周围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也具有显著提升效应;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下,技术创新技术转化带来了积极民生效应。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高新区建设 偏向型技术进步 城市居民收入 双重差分模型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竞争如何影响国有上市企业创新产出?——兼论“限薪令”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薇 田利辉 鲍静海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4-126,共13页
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亟须提升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不仅需要资本的支持,而且需要公司治理的保障。基于3543家A股上市企业2003—2019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在资本市场治理下,市场竞争能否促进国有上市企业... 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亟须提升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不仅需要资本的支持,而且需要公司治理的保障。基于3543家A股上市企业2003—2019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在资本市场治理下,市场竞争能否促进国有上市企业创新产出,“限薪令”又如何影响竞争与国有上市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市场竞争的加剧显著改善了国有上市企业创新产出,并且“限薪令”的实施强化了市场竞争对国有上市企业创新的正向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市场竞争通过削减国有股东带来的政策性负担进而促进了国有上市企业创新产出。但是,市场竞争只有对公司治理水平较高的国有上市企业才能形成创新效应。可见,产权并非企业创新的直接决定因素,治理质量较高的国有上市企业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推动创新发展;同时,“限薪令”存在正外部性,能够与市场竞争在国有企业创新治理方面实现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上市企业 创新产出 市场竞争 限薪令 公司治理 专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效率的时空格局、区域差异及收敛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马建辉 范谋远 +1 位作者 何淼 刘煜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62-67,共6页
文章基于2003-2020年17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全局超效率SBM模型对全国和七个研究区域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利用地理分布图、基于空间自相关检验的时空跃迁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方法分别对我国科技创新效率的时空格局、... 文章基于2003-2020年17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全局超效率SBM模型对全国和七个研究区域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利用地理分布图、基于空间自相关检验的时空跃迁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方法分别对我国科技创新效率的时空格局、区域差异和收敛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科技创新效率在研究期内整体趋势向好,整体上存在正向溢出效应;大部分研究区域空间格局的路径依赖和锁定特征不断弱化,且极化现象由强转弱;组间差异是造成整体差异的重要原因;全国及七个研究区域的空间效应呈现差异化特征,但均存在向各自稳态水平收敛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效率 全局超效率SBM 时空跃迁 Dagum基尼系数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格估计方法及真实增长测度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超 万岩岩 荆赛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3-152,共10页
以国际统计规范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价方法为基础,利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影子工程法等方法,构建生态系统服务核算的动态价格体系,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合理测度。实证结果发现,以往采用的价格体系低估了生态系... 以国际统计规范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价方法为基础,利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影子工程法等方法,构建生态系统服务核算的动态价格体系,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合理测度。实证结果发现,以往采用的价格体系低估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根据构建的动态价格体系得出,2016年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分别为27706.27亿元、5836.21亿元和104407.23亿元,分别是各地区GDP的1.08倍、0.326倍和3.26倍;2016—2017年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量分别为502.63亿元、628.12亿元和-1713.33亿元;三个地区中价格因素对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年度变化的影响最大,而天津市和河北省受到价格因素的影响较小,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后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真实增长率分别为-0.15%、13.11%和-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价格估计 真实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中介效应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61
18
作者 秦建群 赵晶晶 王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9-103,共5页
文章基于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利用改进的熵值法测度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及技术创新和金融发展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产生... 文章基于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利用改进的熵值法测度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及技术创新和金融发展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两者存在“倒U”型非线性特征,当前阶段主要表现为显著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稳健性检验结论仍稳健;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数字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更突出;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和金融发展等路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且在其中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升级 中介机制 “宽带中国”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赋能下保险欺诈规制的路径优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轶 董敏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74,182,共7页
保险欺诈逐渐成为金融业顽疾,规制保险欺诈面临信息成本和法律成本障碍。区块链技术形成的代码环境加速保险智能合约落地,打造机器信任,从而提升保险欺诈的违法成本,但区块链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协同法律规范以完成技术使命。同时,... 保险欺诈逐渐成为金融业顽疾,规制保险欺诈面临信息成本和法律成本障碍。区块链技术形成的代码环境加速保险智能合约落地,打造机器信任,从而提升保险欺诈的违法成本,但区块链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协同法律规范以完成技术使命。同时,技术规制与法律规制的逻辑关系也需要澄清。文章从保险业反欺诈的痛点切入,搭建区块链赋能的理论框架,研判区块链规制与法律规制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索保险合约智能化、如实告知代码化和欺诈行为分类化的规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智能合约 保险欺诈 违法成本 金融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交易水平、制造业范式变革对区域全要素碳绩效提升的影响
20
作者 何淼 黄俊立 徐元璐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6-137,共12页
数字交易模式的井喷助推制造业范式变革,全要素碳绩效提高是产业结构转型下绿色经济发展的使然。基于超效率SBM-DEA模型,测度2013-2019年中国30省市全要素碳绩效,应用面板分位数模型、偏差校正LSDV模型及结构分位数模型等,检验数字交易... 数字交易模式的井喷助推制造业范式变革,全要素碳绩效提高是产业结构转型下绿色经济发展的使然。基于超效率SBM-DEA模型,测度2013-2019年中国30省市全要素碳绩效,应用面板分位数模型、偏差校正LSDV模型及结构分位数模型等,检验数字交易水平、制造业范式变革对全要素碳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全要素碳绩效水平在样本期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区域差异性明显;数字交易水平的提高会显著提升全要素碳绩效水平,其驱动效会应随分位点的上升逐渐增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的上升会削弱数字交易水平对全要素碳绩效的促进效应;当前我国制造业范式变革中存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间的不协调因素,制约着数字交易水平对碳绩效提升作用的发挥。因此,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提升制造业在二产中的份额,增强制造业的科技化效应,以提升区域全要素碳绩效,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交易水平 全要素碳绩效 制造业出口复杂度 自主创新能力 面板分位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