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在动物源食品中药物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0
1
作者 闫宏远 杨更亮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72-579,共8页
以分子印迹材料作为特效吸附剂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具有从复杂样品中选择性吸附目标分子及其结构类似物的能力,较好地克服了由于样品复杂所带来的内源性干扰问题,因此非常适用于复杂样品的预处理与富集。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 以分子印迹材料作为特效吸附剂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具有从复杂样品中选择性吸附目标分子及其结构类似物的能力,较好地克服了由于样品复杂所带来的内源性干扰问题,因此非常适用于复杂样品的预处理与富集。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的原理、最新进展以及相关萃取参数的优化过程,对近几年国内外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在动物源食品中药物残留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阐明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 药物残留检测 动物源食品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硫酸多粘菌素E药物中的多粘菌素E1和E2 被引量:4
2
作者 闫永娜 王利娟 +2 位作者 杨更亮 侯文欣 张巧霞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0-863,共4页
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MECC)对硫酸多粘菌素E药物中的主要成分多粘菌素E1和E2进行了分离,并测定了多粘菌素E1、E2的含量。分别考察了电泳电压、表面活性剂种类、Brij-35(月桂醇聚氧乙烯醚)浓度、乙腈含量、磷酸盐缓冲液的pH值、氯... 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MECC)对硫酸多粘菌素E药物中的主要成分多粘菌素E1和E2进行了分离,并测定了多粘菌素E1、E2的含量。分别考察了电泳电压、表面活性剂种类、Brij-35(月桂醇聚氧乙烯醚)浓度、乙腈含量、磷酸盐缓冲液的pH值、氯化钠浓度等实验参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最佳的分离条件:电泳电压为10kV,运行缓冲液为含有30mmol/L Brij-35、5%(体积分数)乙腈、0.167mol/L氯化钠的磷酸二氢钠缓冲液(0.01mol/L,pH4.1)。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E1和E2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分离度达到1.94。以多粘菌素E1为例,柱效和峰面积的日间及日内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E1和E2在硫酸多粘菌素E药物中的含量分别为67%和32%。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多粘菌素E1 多粘菌素E2 硫酸多粘菌素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蔷薇红液中主要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侯文欣 商闯 +1 位作者 杨更亮 闫永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209-6209,6249,共2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蔷薇红液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山楂核馏油提取物中共分离出6种目前尚未见报道的有机化合物。
关键词 山楂核馏油 乙酸乙酯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毒理学探究异烟肼诱发超敏反应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张沛祥 田铄琪 +3 位作者 王姚俊 武丽红 梁建琴 刘中成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4-253,共10页
基于网络毒理学的方法研究异烟肼治疗肺结核时引发超敏反应的分子机制,通过ChEMBL、STITCH、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查询,获得了与异烟肼和超敏反应相关的45个潜在靶点.进一步利用STRING和Cytoscape软件进行筛选,突出了包括BCL2、CYP3A4... 基于网络毒理学的方法研究异烟肼治疗肺结核时引发超敏反应的分子机制,通过ChEMBL、STITCH、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查询,获得了与异烟肼和超敏反应相关的45个潜在靶点.进一步利用STRING和Cytoscape软件进行筛选,突出了包括BCL2、CYP3A4和DRD2在内的11个核心靶点.GO和KEGG通路分析通过DAVID和FUMA数据库显示,异烟肼诱导超敏反应主要与物质代谢和内分泌通路的富集有关.使用Autodock进行的分子对接验证了异烟肼与BCL2等核心靶标可以稳定结合.本研究结果表明,异烟肼可能通过调节细胞代谢及钙信号通路、胆碱能突触通路等影响超敏反应的发生和发展.此研究不仅为理解异烟肼诱导超敏反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找寻预防其不良反应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烟肼 网络毒理学 分子对接 超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芥不同部位3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步艳艳 任红敏 +2 位作者 刘晓慧 刘廷辉 赵燕燕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2-158,共7页
测定荆芥药材不同药用部位中铅(Pb)、镉(Cd)、镍(Ni)3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比较分析荆芥不同部位的污染状况.对荆芥样品进行湿法消解,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样品中Pb、Cd、Ni含量,以质量分数2%磷酸二氢铵-1.67%硝酸镁作为... 测定荆芥药材不同药用部位中铅(Pb)、镉(Cd)、镍(Ni)3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比较分析荆芥不同部位的污染状况.对荆芥样品进行湿法消解,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样品中Pb、Cd、Ni含量,以质量分数2%磷酸二氢铵-1.67%硝酸镁作为基体改进剂测定Pb、Cd;以质量分数0.2%硝酸钯-2%磷酸二氢铵作为基体改进剂测定Ni.Pb、Cd、Ni的测定波长分别为283.3、228.8和232.0nm,灯电流分别为10、6和25mA;狭缝分别为0.7、0.7和0.2L.Pb、Cd、Ni元素线性关系分别为Y=0.002 8 X+0.002 7(r=0.998 9)、Y=0.034 8 X+0.005 4(r=0.998 3)和Y=0.002 9 X+0.004 3(r=0.998 4),回收率为98.2%~102.9%;荆芥梗中Pb、Cd和Ni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分别为0.55~0.95、0.05~0.11和0.1~1.22mg/kg;荆芥穗质量分数测定结果分别为0.58~1.73、0.03~0.14和0.18~1.42mg/kg.重金属元素Pb、Cd、Ni检测方法可靠,随着采收时间延长,重金属元素易由荆芥梗向荆芥穗中富集,为荆芥重金属限度质量标准制定以及临床用药部位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梗 荆芥穗 重金属分布 原子吸收光谱法 Pb、Cd、Ni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糖部分降解产物在板蓝根颗粒多糖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建 卢凯 +1 位作者 石晶 郭怀忠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6,共7页
板蓝根多糖的药理活性与板蓝根的功效一致,其部分降解产物的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图谱特征性强,可用于板蓝根颗粒中多糖类成分的定性分析.首先采用酶法去除板蓝根颗粒中糊精等辅料的干扰,所得板蓝根多糖在盐酸浓度0.5 mol/L,温度80℃条... 板蓝根多糖的药理活性与板蓝根的功效一致,其部分降解产物的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图谱特征性强,可用于板蓝根颗粒中多糖类成分的定性分析.首先采用酶法去除板蓝根颗粒中糊精等辅料的干扰,所得板蓝根多糖在盐酸浓度0.5 mol/L,温度80℃条件下部分降解4 h,以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为衍生试剂,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其部分降解产物图谱.电泳条件:未涂层弹性石英毛细管柱(70 cm×50μm,i.d,有效长度61 cm),运行缓冲液为40 mmol/L硼砂缓冲液(pH 10.1),检测波长245 nm,运行电压17 kV,室温下重力进样10 cm×15 s,进而运用聚类分析(CA)对该产物的CZE谱图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CZE图谱在低聚糖部分具有差异,而单糖组成相对稳定,均含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鼠李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等,结合板蓝根药材相应谱图,从低聚糖和单糖上进行比对可达到鉴别目的,且发现不同厂家产品之间多糖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板蓝根颗粒中多糖部分降解产物CZE图谱的建立完善了该药品的质量控制,同时也为其药效物质研究及其他相关中药制剂中多糖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颗粒 多糖 部分降解 鉴别 毛细管区带电泳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芒果苷钠盐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蒲泽江 赵川平 +2 位作者 闫子涵 王乾 周程艳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3-273,共11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细胞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究芒果苷钠盐(MF-Na)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作用机制.利用TCMSP、STITCH、SWISS、SEA数据库筛选出MF-Na的作用靶点,利用OMIM、GAD、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AS疾病作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细胞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究芒果苷钠盐(MF-Na)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作用机制.利用TCMSP、STITCH、SWISS、SEA数据库筛选出MF-Na的作用靶点,利用OMIM、GAD、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AS疾病作用的相关靶点,分别绘制药物靶点、疾病靶点的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Cytoscape3.6.1软件,绘制“化合物-靶标-通路-疾病”关系网络并进行分析.对筛选出的靶点基因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评估筛选靶标.最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了体外TNF-α、NF-κB、IL-6、CCL2和CXCL1的含量,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了NF-κB p65和NF-κB p50的表达.筛选出MF-Na相关靶点119个,AS相关靶点433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23个,富集到通路46条.细胞实验证明:MF-Na能显著降低TNF-α、NF-κB、IL-6、CCL2和CXCL1的表达水平,并经过TNF-α/NF-κB/CCL2通路发挥作用.利用网络药理学筛选了MF-Na抗AS的潜在靶点,经实验验证发现MF-Na可能是经过TNF-α/NF-κB/CCL2途径降低炎症因子表达,进而发挥治疗A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苷钠盐 动脉粥样硬化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铁螯合物对缺铁性贫血小鼠的补铁效果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任梽源 刘新硕 +2 位作者 陆时金 杨文智 李海鹰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5-372,共8页
为评价自制谷氨酸铁(Glu-Fe(Ⅲ))和谷氨酸亚铁(Glu-Fe(Ⅱ))的补铁效果,采用低铁饲料联合放血法建立缺铁性贫血(IDA)小鼠模型,并将IDA小鼠随机分成硫酸亚铁组、市售右旋糖酐铁组、Glu-Fe(Ⅱ)组和Glu-Fe(Ⅲ)组,分别灌胃给予同等铁剂量的... 为评价自制谷氨酸铁(Glu-Fe(Ⅲ))和谷氨酸亚铁(Glu-Fe(Ⅱ))的补铁效果,采用低铁饲料联合放血法建立缺铁性贫血(IDA)小鼠模型,并将IDA小鼠随机分成硫酸亚铁组、市售右旋糖酐铁组、Glu-Fe(Ⅱ)组和Glu-Fe(Ⅲ)组,分别灌胃给予同等铁剂量的不同补铁剂4周,并以IDA小鼠为阴性对照、正常小鼠为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监测小鼠血中血红蛋白(HGB)、红细胞(RBC)和血细胞比容(HCT)变化,采用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和转铁蛋白(TRF)试剂盒测定小鼠体内铁状况并测定小鼠组织(心、肝、脾和肾)铁含量,利用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各种补铁剂对小鼠体内抗氧化的影响.结果显示:IDA小鼠建模成功,Glu-Fe(Ⅲ)和Glu-Fe(Ⅱ)可提高IDA小鼠的HGB、RBC和HCT值,降低TIBC和TRF水平并提升SI含量,而Glu-Fe(Ⅲ)补铁剂效果更佳.此外,相比硫酸亚铁和右旋糖酐铁,饲喂Glu-Fe(Ⅲ)在改善IDA小鼠内脏器官(心、脾和肾)肿大、促进肝恢复、提升肝脾储铁、清除组织活性氧(ROS)且增强抗氧化活性等方面表现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亚铁螯合物 谷氨酸铁螯合物 缺铁性贫血 补铁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F硫色烯并[4,3-c]吡唑啉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6
9
作者 贾苗辉 杨更亮 +3 位作者 杨春柳 刘智勤 马正月 郭兰弟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7-510,共4页
用小鼠移植性肿瘤法对6-F硫色烯并[4,3-c]吡唑啉(Ja)进行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通过检测其对小鼠H22肝癌细胞、S180肿瘤细胞的体内抑瘤作用,计算肿瘤抑制率和生命延长率,并与阳性药顺铂做比较.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可抑制H22肝癌细胞皮下移... 用小鼠移植性肿瘤法对6-F硫色烯并[4,3-c]吡唑啉(Ja)进行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通过检测其对小鼠H22肝癌细胞、S180肿瘤细胞的体内抑瘤作用,计算肿瘤抑制率和生命延长率,并与阳性药顺铂做比较.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可抑制H22肝癌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在剂量为1,2,4 mg/(kg.d)时,腹腔注射给药抑瘤率分别为13.93%,37.49%,47.45%;而以剂量为5,10,20 mg/(kg.d)灌胃给药时,抑瘤率分别为31.53%,43.77%,50.73%;另外,该化合物可明显延长S180腹水瘤小鼠存活时间,以剂量为5,10,20 mg/(kg.d)灌胃给药时实验测得生命延长率分别为30.4%,64.7%,88.2%.该化合物有较强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对其抗癌作用机制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F硫色烯并[4 3-c]吡唑啉 鼠肝癌H22移植瘤 S180腹水瘤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代甘草酸制剂对大鼠肝微粒体CYP3A酶活性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燕燕 王静 +1 位作者 刘丽艳 谷聪玲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8,共8页
对国内外上市的4代甘草酸制剂对肝微粒体CYP3A酶活性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比较.将CYP3A酶的特异性探针睾酮和不同浓度的甘草酸制剂加入体外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睾酮的羟基化代谢产物6β-羟基睾酮的含量,评价甘草酸制... 对国内外上市的4代甘草酸制剂对肝微粒体CYP3A酶活性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比较.将CYP3A酶的特异性探针睾酮和不同浓度的甘草酸制剂加入体外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睾酮的羟基化代谢产物6β-羟基睾酮的含量,评价甘草酸制剂对大鼠肝微粒体CYP3A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所采用的方法符合生物样品检测标准;上市4代甘草酸制剂对CYP3A酶表现出诱导或抑制作用,第1、2代甘草酸制剂对CYP3A酶活性的影响以诱导作用为主,第3、4代甘草酸制剂对CYP3A酶活性的影响以抑制作用为主.每种甘草酸制剂对CYP3A酶活性强度的影响与给药浓度有关,结果有显著性差异.联合用药时应考虑不同甘草酸制剂对CYP3A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为临床合用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剂量的调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代甘草酸制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CYP3A酶 相对活性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茵陈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11
作者 徐红欣 管立 +1 位作者 回鹏 陈秋玲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4-628,共5页
以单因素和均匀设计实验为手段优化了茵陈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计算每次实验纯多糖的得率,然后以纯多糖的产率为指标,采用SPSS软件对提取温度、提取液固比、提取时间3个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优化... 以单因素和均匀设计实验为手段优化了茵陈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计算每次实验纯多糖的得率,然后以纯多糖的产率为指标,采用SPSS软件对提取温度、提取液固比、提取时间3个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优化工艺条件,并进行验证.得到茵陈多糖的优化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提取液固比50∶1、提取时间80min.验证实验平均得率为2.25%,预测值为2.26%,二者十分接近,证明得到的优化工艺条件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 多糖 提取工艺 均匀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浊点萃取-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测定井水中痕量硝基苯酚位置异构体 被引量:3
12
作者 程佳 侯文欣 +1 位作者 程晓昆 杨更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338-7339,7341,共3页
[目的]为测定井水中痕量硝基苯酚位置异构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浊点萃取进行预处理,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对萃取物进行检测。[结果]选择浓度为0.5%Triton X-114为表面活性,pH 1.5,添加浓度0.020 g/ml NaCl,同时添加浓度0.2 mol/L NaO... [目的]为测定井水中痕量硝基苯酚位置异构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浊点萃取进行预处理,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对萃取物进行检测。[结果]选择浓度为0.5%Triton X-114为表面活性,pH 1.5,添加浓度0.020 g/ml NaCl,同时添加浓度0.2 mol/L NaOH溶液100μl,40℃时加热20min条件下双浊点萃取-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测定井水中痕量硝基苯酚位置异构体,邻硝基苯酚、间硝基苯酚在0.000 2~0.005 0 mg/ml浓度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可达97%,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结论]该方法消除了富集相中表面活性剂对毛细管电泳分离的影响,分析结果准确,且对环境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浊点萃取 毛细管电泳 邻硝基苯酚 间硝基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苷通过作用于NLRP3炎症小体发挥抗抑郁和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蕾 赵国发 +2 位作者 李楠 乔晓强 贾友超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5-272,共8页
研究了芒果苷对慢性不可预测性轻度应激抑郁症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作用机制.大鼠随机给予不可预测性刺激,连续6周,制备抑郁症模型.实验组在第4至第6周给予芒果苷(MGF,20、40、80 mg/kg)灌胃治疗,氟西汀(Flu, 10 mg/kg)灌胃作为阳性对照.... 研究了芒果苷对慢性不可预测性轻度应激抑郁症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作用机制.大鼠随机给予不可预测性刺激,连续6周,制备抑郁症模型.实验组在第4至第6周给予芒果苷(MGF,20、40、80 mg/kg)灌胃治疗,氟西汀(Flu, 10 mg/kg)灌胃作为阳性对照.实验结束时对大鼠大脑进行生化分析、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炎症小体相关蛋白表达,检测大鼠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蛋白的表达.实验表明MGF对慢性不可预测的轻度应激(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症行为有明显的改善作用;MGF可以抑制CUMS大鼠NLRP3、Caspase-1和ASC蛋白以及mRNA的表达水平;抑制CUMS大鼠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MGF同时可以降低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水平,缓解CUMS引起的大脑病理损害,对CUMS大鼠引起的脑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炎症小体 芒果苷 氟西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苷对大鼠酒精性肝炎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楚策 赵燕燕 周程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3-760,共8页
研究芒果苷(MFN)对大鼠酒精性肝炎(AH)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水飞蓟宾组(SYN,20 mg/kg)和MFN高、低剂量组(100、50 mg/kg),采用灌胃给予40%酒精(10 m L/kg)建立AH大鼠模型,同时给予药物治疗。4周... 研究芒果苷(MFN)对大鼠酒精性肝炎(AH)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水飞蓟宾组(SYN,20 mg/kg)和MFN高、低剂量组(100、50 mg/kg),采用灌胃给予40%酒精(10 m L/kg)建立AH大鼠模型,同时给予药物治疗。4周后,检测血清中ALT、AST、TBIL、DBIL和IBIL的浓度,肝组织中TNF-α和IL-6的水平以及NF-κB mRNA的表达,并观察肝组织HE和油红O染色情况。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DBIL和IBIL的浓度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中TNF-α和IL-6含量以及NF-κB 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升高(P<0.01),同时肝脏出现大量空泡病变、肝细胞肿胀、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等现象。MFN高、低剂量组对上述指标异常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1,P<0.05),肝细胞病变程度明显减轻,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因此,MFN具有良好的抗AH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肝细胞修复,调节肝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和NF-κB的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苷 酒精性肝炎 肝细胞修复 TNF-Α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比18α-与18β-甘草酸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晓可 杨飒 +2 位作者 孟祥波 周程艳 赵燕燕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6-170,共5页
探讨不同配比18α-与18β-甘草酸(Gly)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健康SD大鼠,雄性,随机分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药物对照组(水飞蓟宾)、7个给药组(18α-Gly与18β-Gly不同配比组,配比为10∶0,... 探讨不同配比18α-与18β-甘草酸(Gly)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健康SD大鼠,雄性,随机分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药物对照组(水飞蓟宾)、7个给药组(18α-Gly与18β-Gly不同配比组,配比为10∶0,8∶2,6∶4,5∶5,4∶6,2∶8,0∶10).给药4周后,检测不同组对血清酶、血清蛋白、总胆红素、胆汁酸及血糖调控的影响.结果显示:18α-Gly与18β-Gly各个配比均能降低血清酶ALT、AST、γ-GT、LDH活性,随着18β-Gly比例增加作用增强,当18α-Gly与18β-Gly配比小于4∶6时,对缓解酒精性肝损伤和心肌损伤效果更佳;当配比大于8∶2时,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血清蛋白水平的改善作用更加显著.当配比小于4∶6时,明显降低TBIL和TBA水平,显著改善酒精性肝损伤大鼠对血糖的调控能力.研究结果为新药研发和临床治疗的制剂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损伤 肝功能 不同配比 18α-甘草酸和18β-甘草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酸差向异构体不同配比对酒精性肝损伤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飒 孙晓可 +2 位作者 孟祥波 周程艳 赵燕燕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8,共8页
研究18α-甘草酸和18β-甘草酸不同配比对酒精性肝损伤脂质代谢的影响,筛选最佳配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酒精性肝损伤组、水飞蓟宾阳性组、甘草酸给药1~7组(18α-甘草酸和18β-甘草酸体积比依次为10∶0,8∶2,6... 研究18α-甘草酸和18β-甘草酸不同配比对酒精性肝损伤脂质代谢的影响,筛选最佳配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酒精性肝损伤组、水飞蓟宾阳性组、甘草酸给药1~7组(18α-甘草酸和18β-甘草酸体积比依次为10∶0,8∶2,6∶4,5∶5,4∶6,2∶8,0∶10),造模4周后,麻醉处死.检测脂质代谢指标血清和肝脏中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粪便中的TC,TG;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进行HE染色以及油红O染色.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的TC,TG,HDL及LDL水平均有显著性变化,其中给药5组的效果最佳.甘草酸对于酒精性肝损伤的脂质代谢有较好的治疗作用,18α-甘草酸和18β-甘草酸最佳体积配比为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Α-甘草酸 18Β-甘草酸 不同配比 酒精性肝损伤 脂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合物MDPE的抗肿瘤活性
17
作者 李海晶 杨春柳 +2 位作者 张晓旭 路惬楠 杨更亮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4-180,共7页
探讨化合物1-(3R,3aR)-8-甲基-3-(p-甲苯基)-3a,4-二氢硫色并[4,3-c]-1-乙酰基吡唑啉(MDPE)的体外和体内抗肿瘤生物活性.体外实验采用MTT法,研究MDPE对SGC7901,A549,Hela,HepG2,H22和S18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体内实验研究MDPE对H22肝癌... 探讨化合物1-(3R,3aR)-8-甲基-3-(p-甲苯基)-3a,4-二氢硫色并[4,3-c]-1-乙酰基吡唑啉(MDPE)的体外和体内抗肿瘤生物活性.体外实验采用MTT法,研究MDPE对SGC7901,A549,Hela,HepG2,H22和S18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体内实验研究MDPE对H22肝癌细胞皮下移植瘤和S180腹水瘤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在体外实验中,MDPE对SGC7901,A549,Hela,HepG2,H22和S18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高于同浓度的顺铂,半致死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8.44,8.91,7.30,11.04,7.08和6.93μg/mL;在体内实验中,MDPE以每天给药1,5和10mg/kg的剂量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0d,对H22肝癌细胞小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率分别为45.33%,50.16%和51.73%,对S180腹水瘤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29.16%,56.66%和79.75%,此外,还考察MDPE对免疫系统和骨髓的影响.结果证实,MDPE是一种潜在的抗肿瘤药物,其作用机制等值得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生物活性 体内和体外 MTT法 肿瘤抑制率 生命延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和冻干三七粉的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比较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君 孙思勉 +3 位作者 赵琳 周航 林冬菊 霍小位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9-275,282,共8页
为比较普通三七Panax notoginseng粉和冻干三七粉的有效成分及药理活性,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普通三七粉和冻干三七粉的粒径,肉眼观察其混悬液的溶解度,HPLC法检测有效成分含量来明确普通三七粉和冻干三七粉在有效成分方面的区别.通过毛... 为比较普通三七Panax notoginseng粉和冻干三七粉的有效成分及药理活性,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普通三七粉和冻干三七粉的粒径,肉眼观察其混悬液的溶解度,HPLC法检测有效成分含量来明确普通三七粉和冻干三七粉在有效成分方面的区别.通过毛细玻管法、剪尾法、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实验和器官指数等实验研究普通三七粉和冻干三七粉在药理作用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种三七粉的粒径、溶解度、有效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普通粉高剂量组有一定的凝血作用;冻干粉高剂量组有一定的抗炎作用,2者对免疫器官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冻干粉 普通粉 有效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ECD法同时测定荆芥中拟除虫菊酯和有机氯类农药残留 被引量:9
19
作者 周国威 任红敏 +3 位作者 刘晋 郭立强 李海鹰 刘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75-680,共6页
目的建立GC-ECD法同时测定荆芥中拟除虫菊酯和有机氯类农药的残留。方法荆芥乙腈提取物的分析采用DB-1701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75℃;载气为高纯氮气,程序升温;柱体积流量3 mL/min;不分流进... 目的建立GC-ECD法同时测定荆芥中拟除虫菊酯和有机氯类农药的残留。方法荆芥乙腈提取物的分析采用DB-1701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75℃;载气为高纯氮气,程序升温;柱体积流量3 mL/min;不分流进样,进样量为1μL。荆芥经乙腈超声提取、石墨化碳/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GC-ECD同时测定22种农药残留量。结果 22种农药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2),平均回收率75.2%~110.3%;12批样品中,8批样品检出了氯氟氰菊酯,检出量0.07~1.25 mg/kg,其他类农药未检出。结论该方法操作方便,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同时测定荆芥中5种拟除虫菊酯和17种有机氯类农药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拟除虫菊酯 有机氯 GC-E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普鲁兰多糖螯合钙的制备及其功效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海鹰 杨祥禾 +2 位作者 魏珍珍 贾蓓 杨文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43-149,共7页
为研究羧甲基普鲁兰多糖螯合钙的功效,以天然普鲁兰多糖为原料,通过羧甲基化反应合成水溶性羧甲基普鲁兰多糖(carboxymethyl pullulan,CMP),随后利用CMP与钙溶液反应制备CMP-Ca(Ⅱ)配合物,通过紫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 为研究羧甲基普鲁兰多糖螯合钙的功效,以天然普鲁兰多糖为原料,通过羧甲基化反应合成水溶性羧甲基普鲁兰多糖(carboxymethyl pullulan,CMP),随后利用CMP与钙溶液反应制备CMP-Ca(Ⅱ)配合物,通过紫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滴定法测定的CMP-Ca(Ⅱ)中钙离子质量分数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CMP-Ca(Ⅱ)制备条件,最后建立骨质疏松Balb/C小鼠模型,利用CMP-Ca(Ⅱ)干预,通过测定骨质量、骨密度和骨硬度等指标研究CMP-Ca(Ⅱ)对骨质疏松小鼠的补钙效果。紫外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CMP中羧基和羟基与钙离子发生螯合。经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的最佳CMP-Ca(Ⅱ)制备条件为Ca2+与CMP质量比2∶1、反应液pH 10、温度50℃;在此条件下,可制得钙离子质量分数为10.3%的CMP-Ca(Ⅱ)。骨质疏松小鼠经CMP-Ca(Ⅱ)干预后,骨质量、骨密度和骨硬度提高,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降低,表明CMP-Ca(Ⅱ)能够调节骨质疏松小鼠的钙吸收能力,缓解骨质疏松,改善小鼠骨骼状况。本实验可为合成和开发新型CMP-Ca(Ⅱ)补钙制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兰多糖 羧甲基普鲁兰多糖螯合钙 补钙制剂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