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研究中国”“讲好中国”: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构
被引量:
10
1
作者
彭翠
刘洋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9-14,共6页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研究中国”“讲好中国”已然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核心议题。话语与叙事也成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确保传播效能的一体两翼。本文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与研究中国、讲好中国的战略意义,梳理了国际传播所面临的挑...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研究中国”“讲好中国”已然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核心议题。话语与叙事也成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确保传播效能的一体两翼。本文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与研究中国、讲好中国的战略意义,梳理了国际传播所面临的挑战,并试图从交流与对话的角度提出汲取建党百年经验为话语体系建构奠定文化底色,巧借他者分享式传播为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赋能,注重感性认知借助民间力量触发国际共情,依托全球秩序想象为话语体系建构凝聚共识的实践逻辑,旨在破除西方话语霸权,增强我国国际传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话语体系建构
交流与对话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旧貌换新颜: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秧歌戏
2
作者
郑立柱
庞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8-224,共7页
抗日根据地开辟以前,秧歌戏广受晋察冀乡村民众喜爱,是其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但传统秧歌戏多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与全民抗战的大背景不相适应。为了充分发挥秧歌戏在民众动员中的价值和优势,边...
抗日根据地开辟以前,秧歌戏广受晋察冀乡村民众喜爱,是其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但传统秧歌戏多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与全民抗战的大背景不相适应。为了充分发挥秧歌戏在民众动员中的价值和优势,边区戏剧工作者对传统秧歌戏进行了利用、改造和创新,革命秧歌戏开始出现。最初的革命秧歌戏多采用“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沿用旧的形式而渗入新的内容,虽满足了抗战动员的需求,但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在解决“旧瓶装新酒”式革命秧歌戏相关问题的过程中,革命秧歌戏得以成熟和发展,新型秧歌剧逐步形成。革命秧歌戏在满足民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有力地配合了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各项工作,对教育和动员民众拥护、支持和参与中共革命斗争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察冀边区
秧歌戏
改造创新
民众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区文艺历史化透视及其“普及”特质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秦祎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61,共7页
中国共产党初期的文艺制度建设,以苏区文艺“普及”特质纠正左翼文学“提高”偏差,推动“文艺大众化”进程。苏区文艺制度的建构经历了由群众自发到政权统筹、由分散到集中的历史演进过程,俱乐部、列宁室等文艺管理机构的设置、规模化...
中国共产党初期的文艺制度建设,以苏区文艺“普及”特质纠正左翼文学“提高”偏差,推动“文艺大众化”进程。苏区文艺制度的建构经历了由群众自发到政权统筹、由分散到集中的历史演进过程,俱乐部、列宁室等文艺管理机构的设置、规模化“冬学”扫盲运动的进行、民间多样化形式的借鉴等文艺举措,使苏区文艺逐步形成以工农群众为基础的“普及化”模式。“大众广泛的文艺空间”与“文艺创作的工农兵化”作为苏区文艺的两大特质,体现出政治化层级结构背后的经权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文艺
普及
文艺大众化
红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主旋律与弱平衡:多重视角下的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戏剧
4
作者
郑立柱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3-112,287,288,共12页
抗战时期的晋察冀边区戏剧,在对民众进行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中具有独特优势,对动员民众支持、参与中共革命发挥了巨大作用。边区戏剧的独特优势和巨大作用,源于其革命、娱乐、艺术的多重属性。革命属性,决定着晋察冀边区戏剧应服从和服...
抗战时期的晋察冀边区戏剧,在对民众进行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中具有独特优势,对动员民众支持、参与中共革命发挥了巨大作用。边区戏剧的独特优势和巨大作用,源于其革命、娱乐、艺术的多重属性。革命属性,决定着晋察冀边区戏剧应服从和服务于现实需要,成为中共革命的有力推手;娱乐属性与革命属性相互依存、交融共生,但也存在着相互排斥一面;戏剧的艺术价值与革命属性如何取舍、二者关系如何处理,在晋察冀边区长期存在分歧和争论。总体而言,在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晋察冀边区戏剧在高扬着革命主旋律的同时,也兼顾了戏剧的娱乐属性和艺术价值,使革命、娱乐、艺术三重属性维系着某种程度的动态弱平衡,从而使其在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极大地配合与推动了各项工作,为中共革命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察冀边区
戏剧
革命属性
娱乐属性
艺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研究中国”“讲好中国”: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构
被引量:
10
1
作者
彭翠
刘洋
机构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
河北大学红色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9-14,共6页
基金
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传播符号学视域下雄安新区的城市品格与城市精神研究”(BJS2023009)阶段成果。
文摘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研究中国”“讲好中国”已然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核心议题。话语与叙事也成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确保传播效能的一体两翼。本文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与研究中国、讲好中国的战略意义,梳理了国际传播所面临的挑战,并试图从交流与对话的角度提出汲取建党百年经验为话语体系建构奠定文化底色,巧借他者分享式传播为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赋能,注重感性认知借助民间力量触发国际共情,依托全球秩序想象为话语体系建构凝聚共识的实践逻辑,旨在破除西方话语霸权,增强我国国际传播效能。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话语体系建构
交流与对话
实践逻辑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旧貌换新颜: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秧歌戏
2
作者
郑立柱
庞琳
机构
河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北大学红色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河北大学
历史学院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8-224,共7页
基金
201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HB19ZD09)。
文摘
抗日根据地开辟以前,秧歌戏广受晋察冀乡村民众喜爱,是其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但传统秧歌戏多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与全民抗战的大背景不相适应。为了充分发挥秧歌戏在民众动员中的价值和优势,边区戏剧工作者对传统秧歌戏进行了利用、改造和创新,革命秧歌戏开始出现。最初的革命秧歌戏多采用“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沿用旧的形式而渗入新的内容,虽满足了抗战动员的需求,但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在解决“旧瓶装新酒”式革命秧歌戏相关问题的过程中,革命秧歌戏得以成熟和发展,新型秧歌剧逐步形成。革命秧歌戏在满足民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有力地配合了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各项工作,对教育和动员民众拥护、支持和参与中共革命斗争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晋察冀边区
秧歌戏
改造创新
民众动员
Keywords
Jin-Cha-Ji border region
Yangge opera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populace mobiliza⁃tion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区文艺历史化透视及其“普及”特质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秦祎
机构
河北大学
文学
院
河北大学红色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61,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生态视域下的中国红色文学百年史(1921-2021)”(项目编号:21BZW041)
山东软科学研究会“产教融合研究智库专项”重点项目“‘老带新’视角下的互动与成长”(项目编号:SDRKX-01-202301)
河北大学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丁玲延安时期文艺活动研究”(项目编号:HBU2022bs03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国共产党初期的文艺制度建设,以苏区文艺“普及”特质纠正左翼文学“提高”偏差,推动“文艺大众化”进程。苏区文艺制度的建构经历了由群众自发到政权统筹、由分散到集中的历史演进过程,俱乐部、列宁室等文艺管理机构的设置、规模化“冬学”扫盲运动的进行、民间多样化形式的借鉴等文艺举措,使苏区文艺逐步形成以工农群众为基础的“普及化”模式。“大众广泛的文艺空间”与“文艺创作的工农兵化”作为苏区文艺的两大特质,体现出政治化层级结构背后的经权策略。
关键词
苏区文艺
普及
文艺大众化
红色文化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J120.9 [艺术—艺术理论]
K26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主旋律与弱平衡:多重视角下的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戏剧
4
作者
郑立柱
机构
河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北大学红色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3-112,287,288,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晋察冀边区戏剧与民众动员之关系研究”(项目号17BZS08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抗战时期的晋察冀边区戏剧,在对民众进行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中具有独特优势,对动员民众支持、参与中共革命发挥了巨大作用。边区戏剧的独特优势和巨大作用,源于其革命、娱乐、艺术的多重属性。革命属性,决定着晋察冀边区戏剧应服从和服务于现实需要,成为中共革命的有力推手;娱乐属性与革命属性相互依存、交融共生,但也存在着相互排斥一面;戏剧的艺术价值与革命属性如何取舍、二者关系如何处理,在晋察冀边区长期存在分歧和争论。总体而言,在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晋察冀边区戏剧在高扬着革命主旋律的同时,也兼顾了戏剧的娱乐属性和艺术价值,使革命、娱乐、艺术三重属性维系着某种程度的动态弱平衡,从而使其在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极大地配合与推动了各项工作,为中共革命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晋察冀边区
戏剧
革命属性
娱乐属性
艺术价值
分类号
K265.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研究中国”“讲好中国”: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构
彭翠
刘洋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旧貌换新颜: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秧歌戏
郑立柱
庞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苏区文艺历史化透视及其“普及”特质分析
秦祎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主旋律与弱平衡:多重视角下的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戏剧
郑立柱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