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研究述评 被引量:59
1
作者 林顺利 孟亚男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2-135,156,共5页
近年来国内对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研究主要以社会转型为背景,转型期该群体的多样性需求决定了社会支持主体的多元化。到目前为止学术界研究主要围绕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正式支持、社区提供的"准正式支持"、个人社会支持网... 近年来国内对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研究主要以社会转型为背景,转型期该群体的多样性需求决定了社会支持主体的多元化。到目前为止学术界研究主要围绕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正式支持、社区提供的"准正式支持"、个人社会支持网提供的"非正式支持"以及社会工作提供的"专业技术性支持"展开,并着手探索社会支持系统化问题。总的来看,已有研究初步形成了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系统框架,但是在多元主体间协作以及社会支持"市场化"运作等方面,还缺乏有深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 社会转型 多元主体的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青年婚育政策的演变历程——兼述政策效果及未来方向 被引量:4
2
作者 贾志科 沙迪 赵英杰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25,共7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阶段的青年婚育政策有其存在的不同现实背景。通过梳理建国以来我国实行的青年婚育政策,将政策实施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的政策演变做了历程回溯和特征总结。研究发现,青年婚育政策在创造"人口红利&... 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阶段的青年婚育政策有其存在的不同现实背景。通过梳理建国以来我国实行的青年婚育政策,将政策实施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的政策演变做了历程回溯和特征总结。研究发现,青年婚育政策在创造"人口红利"、规范超生行为、提升"二孩"意愿以及抑制"钻漏洞"婚育行为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成效有限。因此,未来完善青年婚育政策的方向在于建立健全婚育利益导向机制,鼓励青年适龄结婚、适龄生育,加强婚前、婚后辅导教育等等。此外,三方力量协同建立"非常规"婚育行为的监测制度,对增强政策的完备性和弥补漏洞也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婚育政策 演变历程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抑或替代:居住证对农民工城镇落户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聂伟 贾志科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89-99,共11页
居住证制度为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工定居并落户城镇开辟了通道。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了居住证对农民工城镇落户意愿的影响,并探讨了该影响在不同群体中可能存在的异质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居住证制度为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工定居并落户城镇开辟了通道。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了居住证对农民工城镇落户意愿的影响,并探讨了该影响在不同群体中可能存在的异质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居住证对农民工城镇落户意愿的影响发挥过渡效应,而非替代效应;持有居住证者的城镇落户意愿几率高出未持有居住证者51.3%;使用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方法控制潜在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居住证对农民工城镇落户意愿的过渡效应具有群体性差异,在雇员、家庭月收入较高、跨省流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农民工群体中,作用更大。居住证对农民工城镇落户意愿的过渡效应是通过本地城镇医保、健康档案、子女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城市社会认同中介实现的。由此,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政策设计应全面提升居住证的覆盖范围,提高居住证的"含金量",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农民工落户城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证 农民工 城镇落户意愿 基本公共服务 城市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