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源数据多特征组合的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前后湿地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郑晓玲 于一雷 +3 位作者 吕翠翠 李文彦 姜纪沂 王仕琴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62,共11页
【目的】白洋淀湿地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对改善和调节雄安新区乃至整个京津冀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探究白洋淀湿地生态修复前后下垫面的变化特征,旨在为后续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选... 【目的】白洋淀湿地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对改善和调节雄安新区乃至整个京津冀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探究白洋淀湿地生态修复前后下垫面的变化特征,旨在为后续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选取生态修复前后(2017年和2022年)的Sentinel-1 SAR影像和Sentinel-2多光谱影像,提取光谱指数特征、SAR指数特征和纹理特征,结合随机森林方法,对白洋淀湿地进行分类;从下垫面类型、面积和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分析生态修复前后白洋淀湿地的变化情况。【结果】(1)同时使用光谱指数特征、SAR指数特征和纹理特征3种特征进行分类的总体精度最高,光谱指数特征、SAR指数特征和纹理特征的重要性贡献率分别为40.713%、27.269%和32.018%。(2)2017—2022年,耕地面积明显减少,湿地面积显著增加,湿地面积的增长主要来自耕地的转换。(3)生态修复后,2022年林地和水体的破碎化程度均有减小的趋势,水体、挺水植物和林地的聚集度和连通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最明显的为林地。【结论】生态修复之前白洋淀湿地景观趋于破碎化,生态修复后白洋淀湿地的水体、挺水植物以及林地各自的连通性和聚集度明显提升。淀区内的退耕还淀、生态清淤和生态补水等工程增加了白洋淀湿地面积,提升了白洋淀水体的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湿地 生态修复 湿地分类 特征组合 景观指数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生态枢纽:我国沿海滩涂湿地生态服务与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甘露 周卫 +2 位作者 严学兵 姚娜 尹飞虎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沿海滩涂湿地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具备碳汇、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环境调节功能。然而,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导致滩涂湿地面积持续缩减及生态功能退化。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沿海滩涂地的自然演替与变迁特征,详细分析了近年来各省份沿海... 沿海滩涂湿地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具备碳汇、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环境调节功能。然而,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导致滩涂湿地面积持续缩减及生态功能退化。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沿海滩涂地的自然演替与变迁特征,详细分析了近年来各省份沿海滩涂的年际面积变化动态,以及海草床、盐沼和植被滩涂等典型类型。同时,评估了沿海滩涂在碳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调节等方面的现状、挑战及其多维度生态功能。最后,以江苏、山东和广东为案例区域,探讨了在多元利益主体背景下沿海滩涂的可持续利用与区域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滩涂的碳汇能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与其面积变化密切相关,而气候变化与人类干扰是影响滩涂生态功能的主要驱动因素。未来应基于科学规划与适应性管理,推进滩涂湿地的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以支持我国沿海滩涂地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滩涂 碳汇 生态功能 气候变化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在环境中的解吸行为及其风险评估
3
作者 徐文秀 朱爱雪 +2 位作者 杨勇轩 耿佳琪 刘芃岩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77-1688,共12页
广泛存在的塑料及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是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 ester,PAEs)内分泌干扰物的重要来源,PAEs种类丰富、应用广泛,在自然环境及多种生物体内高频率检出,作为内分泌干扰物对生物体具有潜在危害.MPs一方面可以... 广泛存在的塑料及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是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 ester,PAEs)内分泌干扰物的重要来源,PAEs种类丰富、应用广泛,在自然环境及多种生物体内高频率检出,作为内分泌干扰物对生物体具有潜在危害.MPs一方面可以将PAEs带入到生物体内,另一方面又能够向环境持续释放PAEs.目前有不少MPs吸附PAEs的研究,但是对其解吸行为的研究相对有限.由于塑料添加剂解吸危害的隐蔽性,因MPs解吸引起的PAEs暴露行为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应该受到更多关注.本文综述了塑料中PAEs的解吸行为和机理、影响解吸的因素以及PAEs解吸的生态风险,为环境中PAEs的风险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MPs) 邻苯二甲酸酯(PAEs) 解吸行为 解吸机理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制药企业废水处理全过程中毒性评价
4
作者 张玉琳 罗双艳 +4 位作者 赵亚娴 陈星羽 刘芃岩 李圆圆 秦占芬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工艺不仅决定最终受纳水体和再生水的生态安全,同时也关系着处理过程中生化处理系统的稳定性。本研究综合利用发光细菌试验、抑菌圈试验、活性污泥呼吸抑制试验以及斑马鱼胚胎毒性试验等多种方法,分析某制药企业在生... 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工艺不仅决定最终受纳水体和再生水的生态安全,同时也关系着处理过程中生化处理系统的稳定性。本研究综合利用发光细菌试验、抑菌圈试验、活性污泥呼吸抑制试验以及斑马鱼胚胎毒性试验等多种方法,分析某制药企业在生物处理、膜分离、分盐及蒸发等工艺阶段,25个样品的抗生素废水水样的毒性和抑菌活性。我们的结果发现,末端排放废水和再生水未检测到明显的发光细菌毒性、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以及抗菌活性,提示不存在明显的生态风险;但是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经厌氧和缺氧处理后,进入好氧系统前的水样显著抑制好氧活性污泥的呼吸作用,表明废水可能对好氧生化系统存在潜在的不利影响,需要优化上一级处理工艺。我们的结果可为该企业的废水处理工艺优化提供指导,同时多项毒性测试方法的整合使用也为同类企业废水的毒性和抗性评价提供了方法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废水 抗生素 斑马鱼胚胎毒性 活性污泥呼吸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苇基外源碳输入对土壤性质及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5
作者 刘玲 苏莹 +3 位作者 王洪杰 王雨行 何畅 王尚玮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1-261,共11页
[目的]探究外加芦苇基碳源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为芦苇资源化材料在土壤改良中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芦苇基好氧堆肥产品(生物炭调理堆肥T_(1);底泥、生物炭调理堆肥T 2)、秸秆(RS)和生物炭(RB)作为外源碳材料进... [目的]探究外加芦苇基碳源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为芦苇资源化材料在土壤改良中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芦苇基好氧堆肥产品(生物炭调理堆肥T_(1);底泥、生物炭调理堆肥T 2)、秸秆(RS)和生物炭(RB)作为外源碳材料进行60 d土壤培养试验,分析不同外源碳及不同添加量(5%,10%,15%)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不同外源碳影响土壤养分含量,添加外源碳试验组培养初期土壤有机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28.0%~64.2%(p<0.05);培养末期添加生物炭和堆肥试验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初始阶段显著降低了15.5%~23.5%,土壤全氮降低了20.0%~69.1%。外源碳添加提高了土壤β-葡萄糖苷酶、脱氢酶含量,生物炭和堆肥影响最显著,土壤β-葡萄糖苷酶、脱氢酶与土壤容重、有机碳、全氮含量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外源碳添加土壤培养试验期间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添加秸秆、生物炭试验组土壤有机碳矿化量为652.9~758.2 mg/kg,显著高于对照组(532.8 mg/kg)和堆肥T 2试验组(598.3~623.7 mg/kg),且外源碳添加量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影响显著。[结论]芦苇基外源碳输入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显著提高酶活性;芦苇秸秆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激发效应显著高于生物炭和堆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秸秆 生物炭 堆肥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 有机碳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特征分析
6
作者 王洁 张广英 +1 位作者 刘凤婵 陶泽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7期42-47,共6页
为探究太行山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规律,选取崇陵小流域内林地、坡耕地、裸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坡面径流小区,利用人工观测结合自动雨量站、水土流失自动观测仪,观测2016年、2020年和2021年3个年份各径流小区水土流失特征,结果表明... 为探究太行山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规律,选取崇陵小流域内林地、坡耕地、裸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坡面径流小区,利用人工观测结合自动雨量站、水土流失自动观测仪,观测2016年、2020年和2021年3个年份各径流小区水土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林地产流次数最少(7次),坡耕地产流次数最多(24次);径流深与次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径流深增长速度在林地最小,在坡耕地最大,表明林地对降雨的拦截作用最强;土壤流失量随降雨侵蚀力的增加而增加,坡耕地的增长速度最快;林地、坡耕地及裸地7—9月土壤流失量占全年的比例分别为100%、98.44%和88.79%;雨季时林地对水土流失的减少作用远大于雨季之后,表明雨季时林地对水土流失的抑制作用更强。坡耕地是太行山区产生水土流失较严重的一种土地利用类型,相同降雨类型下有植被覆盖、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土地可有效减少坡面水土流失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分析 水土流失 土地利用类型 太行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微塑料对防腐剂羟苯甲酯的吸附行为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巩一潮 孙启智 +2 位作者 李林 谭志强 刘芃岩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2-1035,共14页
微塑料(MPs)由于其在环境中的广泛分布和难以降解的特性,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羟苯甲酯(MeP)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防腐剂,在产品阶段就与MPs共存,而且其在环境中的残留因具有潜在的内分泌干扰活性而备受关注,了解MPs对MeP的吸附行为... 微塑料(MPs)由于其在环境中的广泛分布和难以降解的特性,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羟苯甲酯(MeP)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防腐剂,在产品阶段就与MPs共存,而且其在环境中的残留因具有潜在的内分泌干扰活性而备受关注,了解MPs对MeP的吸附行为对评估其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选择聚酰胺6(PA6)、聚氨基甲酸酯(TPU)、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聚己内酯(PCL)等五种MP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XRD)、接触角测量、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等方法对MPs的形态和化学性质进行表征,结合吸附实验分析MeP在五种MPs上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考察离子强度、pH值和溶解性有机物(DOM)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MeP在不同MPs上的吸附机理及其差异。结果表明,MPs均呈现为白色不透光的不规则立方体形态,但表面形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MPs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普遍较小,除PCL外,超过76%的孔容是由介孔和大孔构成,而且五种MPs都表现为半结晶聚合物,其非晶区呈现橡胶态。在疏水性方面,极性较低的PA6表现出最小的疏水性,而非极性较高的PCL则表现出最大的疏水性;五种MPs对MeP的吸附性能依次为PA6>PLA>TPU>PBS>PCL,MPs吸附机理主要是疏水相互作用,此外,PLA与MeP之间还存有微弱的静电相互作用;拟二级模型很好地拟合了五种MPs的动力学曲线,表明吸附主要为化学吸附;对于热力学曲线,Henry和Freundlich模型较好的拟合度,表明吸附为非均相固体上的多层吸附;盐析作用促进MeP从水中的析出,促使MeP在盐度较高的水中被分配到MPs中。同时,高pH值和高浓度DOM分别使PLA和PCL的吸附能力下降,然而整体上MeP的吸附量对pH值和DOM浓度的变化没有显著影响。实验结果为研究MPs与共存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生物可用性、归趋以及评估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羟苯甲酯 物化特性 吸附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TCA-Tyr协同改性聚环氧琥珀酸及对氟垢的阻垢性能
8
作者 张益豪 秦哲 +3 位作者 白昕竹 马丙太 赵春霞 路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7-136,共10页
为了缓解反渗透膜的CaF2垢堵塞情况,使用2-磷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A)和酪氨酸(Tyr)对聚环氧琥珀酸(PESA)进行改性得到PBTCA-PESA和PBTCA-Tyr-PESA。通过表征确定了其结构和热稳定性。采用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测试阻垢性能。结果表明... 为了缓解反渗透膜的CaF2垢堵塞情况,使用2-磷酸丁烷-1,2,4-三羧酸(PBTCA)和酪氨酸(Tyr)对聚环氧琥珀酸(PESA)进行改性得到PBTCA-PESA和PBTCA-Tyr-PESA。通过表征确定了其结构和热稳定性。采用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测试阻垢性能。结果表明,静态实验中,投加量为200 mg/L时,PBTCA-PESA和PBTCA-Tyr-PESA对CaF2的阻垢率分别为94.92%和98.72%,具有络合Ca2+的能力,能够延长结晶诱导时间;动态实验中,膜比通量下降率分别为34%和27%,展现出较好的分散CaF2性能,有效缓解了膜堵塞。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表征显示,PBTCA-PESA和PBTCA-Tyr-PESA可以引起CaF2晶体的不规则生长,破坏晶体的形成并改变晶型,主要阻垢机理为分散作用、晶格畸变及螯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 2-磷酸丁烷-1 2 4-三羧酸 聚环氧琥珀酸 氟化钙垢 动态实验 阻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芦苇材料的吸附脱氮性能及其资源化探究
9
作者 刘畅益 田佳旺 +1 位作者 张浩东 秦哲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132,共11页
为了探究废水中硝酸盐氮的资源化协同白洋淀过剩芦苇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模式,以芦苇秸秆(Reed straw,RS)为原材料制备胺化改性芦苇秸秆(Modified reed straw,MRS),通过吸附-解吸-再生实验、MRS资源化应用实验和SEM、XPS、FT-IR等表征手段... 为了探究废水中硝酸盐氮的资源化协同白洋淀过剩芦苇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模式,以芦苇秸秆(Reed straw,RS)为原材料制备胺化改性芦苇秸秆(Modified reed straw,MRS),通过吸附-解吸-再生实验、MRS资源化应用实验和SEM、XPS、FT-IR等表征手段,探究了MRS在去除废水中硝酸盐氮及其资源化方面的潜在用途。结果表明,MRS对硝酸盐氮的最大吸附量为8.54 mg/g,其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吸附过程更符合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经过9次吸附-解吸-再生循环试验后吸附剂的吸附性能没有明显下降,将吸附硝酸盐氮的MRS(MRSNO_(3)^(-))用作肥料对植株生长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实验土壤的pH无变化。综上,MRS是一种低成本高效无害的硝酸盐吸附剂,通过吸附-解吸-再生-资源化技术路线初步实现了废水中硝酸盐氮的资源化协同白洋淀过剩芦苇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秸秆 资源化 吸附剂 废水 硝酸盐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Zn共掺杂聚苯胺空气阴极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10
作者 柴元吉 王涵明 +3 位作者 刘智民 肖龙龙 沈哲曦 于泊蕖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1-268,共8页
为解决微生物燃料电池(MFC)阴极催化剂耐久性差、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缓慢和成本高的问题,制备一种Fe、Zn和N共掺杂的多孔碳作为空气阴极催化剂.电化学研究表明:合成的催化剂Fe/Zn-NC-0.9对氧还原反应具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电荷转移... 为解决微生物燃料电池(MFC)阴极催化剂耐久性差、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缓慢和成本高的问题,制备一种Fe、Zn和N共掺杂的多孔碳作为空气阴极催化剂.电化学研究表明:合成的催化剂Fe/Zn-NC-0.9对氧还原反应具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电荷转移电阻为5.6Ω、交换电流密度为53.3 mV/dec、最大功率密度达到(1253±20)mW/m^(2).此外,还评价了Fe对氧还原反应性能和最大功率密度的影响:中等掺杂含量的Fe对提高催化活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Fe和N共掺杂的协同效应促进了阴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Zn-NC ORR 空气阴极 微生物燃料电池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氮对厌氧氨氧化EGSB反应器启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永辉 张益豪 +4 位作者 秦哲 史天茜 武新颖 赵春霞 路达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5-602,共8页
探究了进水亚硝氮质量浓度对厌氧氨氧化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启动的影响.接种4℃下长期储存的厌氧氨氧化污泥,结果发现:反应器R1(亚硝氮质量浓度为50.0 mg/L)的迟滞时间比R2(亚硝氮质量浓度为70.0 mg/L)少18 d,较高质量浓度亚硝... 探究了进水亚硝氮质量浓度对厌氧氨氧化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启动的影响.接种4℃下长期储存的厌氧氨氧化污泥,结果发现:反应器R1(亚硝氮质量浓度为50.0 mg/L)的迟滞时间比R2(亚硝氮质量浓度为70.0 mg/L)少18 d,较高质量浓度亚硝氮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有抑制作用.反应器R1和R2分别在第53天和第56天启动成功,总氮(TN)去除率分别达到67.9%和68.8%.提升氮负荷后,反应器R1和R2的氨氮去除率分别从93.1%和88.0%提高到99.6%和99.0%.通过水力冲击实验发现外循环可以增强反应器内基质混合效果,提高出水水质,反应器R1、R2分别在失稳后的第5天和第6天恢复.通过高通量测序发现2个反应器的优势菌属是Candidatus_Jettenia,相对丰度分别为54.1%和45.3%.长期储存的厌氧氨氧化污泥启动时亚硝氮质量浓度建议在50.0 mg/L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亚硝氮 EGS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定府河DOM的光谱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博隆 杜辉 +3 位作者 梁淑轩 李洪波 田在峰 李橙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87,共8页
府河是白洋淀入淀河流中的主要河流,研究府河溶解性有机物分布特征及污染来源对入淀河流的环境管理及水质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2021年12月对府河干流及支流20个采样点进行采样,通过紫外光谱与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技术分析府河... 府河是白洋淀入淀河流中的主要河流,研究府河溶解性有机物分布特征及污染来源对入淀河流的环境管理及水质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2021年12月对府河干流及支流20个采样点进行采样,通过紫外光谱与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技术分析府河水体溶解性有机物,并对溶解性有机物组分来源进行解析。研究发现,府河水体溶解性有机物组分中类腐殖质组分含量高于水体中类蛋白组分含量,且黄花沟中有机组分对府河水体影响较大;大量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汇入府河后类蛋白占比增大,这可能是河内生物活性提升导致,故F9以后自生源贡献升高;荧光光谱分解得到4个组分,C1、C2(类腐殖质)占71.88%,C3、C4(类蛋白)占28.12%,府河干流溶解性有机物主要来源于外源污水厂出水输入、自生源生物类蛋白和陆源农田土壤等;荧光组分与溶解性有机碳、总氮、硝态氮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C1与荧光组分呈现显著正相关。综上,通过对府河水体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特征及来源解析,府河受陆源类腐殖质与生物自生源双重影响,这为府河水体的进一步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紫外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保定市臭氧浓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连发 王琴 +1 位作者 杨晴晴 唐兆鑫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8-533,共6页
通过构建广义相加模型(GAM)探究保定市地表臭氧(O_(3))浓度的影响因素。多因素GAM显示:气象因子对O_(3)浓度的方差解释率(70.60%)大于空气主要污染物(34.30%);在一定范围内,O_(3)浓度随着日最高地面气温、总云量、细颗粒物(PM_(2.5))的... 通过构建广义相加模型(GAM)探究保定市地表臭氧(O_(3))浓度的影响因素。多因素GAM显示:气象因子对O_(3)浓度的方差解释率(70.60%)大于空气主要污染物(34.30%);在一定范围内,O_(3)浓度随着日最高地面气温、总云量、细颗粒物(PM_(2.5))的升高而升高,而随着平均相对湿度和前体物(NO 2、CO)的降低而升高。O_(3)生成最适宜的日照时数为8 h,东南风和西北风为主导风向会使O_(3)浓度升高。从污染控制的角度来看,NO_(2)、CO和PM_(2.5)多种污染物需要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 广义相加模型 气象因子 保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藻阴极SMFC同步处理剩余污泥及养殖废水效能研究
14
作者 丁陈玉 杜旺 +4 位作者 李永琦 陈利争 张勇泉 王洪杰 李慧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5期507-519,共13页
为了实现剩余污泥和养殖废水的高效同步处理与资源化,将菌藻共生技术与沉积式微生物燃料电池结合构建了菌藻阴极型沉积式微生物燃料电池(algal cathode-sediment microbial fuel cell,AC-SMFC).以阴极接种活性污泥的沉积式微生物燃料电... 为了实现剩余污泥和养殖废水的高效同步处理与资源化,将菌藻共生技术与沉积式微生物燃料电池结合构建了菌藻阴极型沉积式微生物燃料电池(algal cathode-sediment microbial fuel cell,AC-SMFC).以阴极接种活性污泥的沉积式微生物燃料电池(baterial cathode-sediment microbial fuel cell,BC-SMFC)为对照,研究了AC-SMFC同步处理剩余污泥和养殖废水过程中的产电性能、阴极碳氮磷污染物去除效率及剩余污泥减量效果.结果表明,以剩余污泥和养殖废水分别作为底泥和上覆水时,AC-SMFC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和阴极电势分别为91.18 mW/m 2和(283.5±15.3)mV.运行41 d后,AC-SMFC对养殖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51%、81.63%、74.29%和65.84%,氮磷去除效果显著提升.AC-SMFC污泥减量效果显著,总化学需氧量和挥发性悬浮固体去除率分别为59.8%和68.5%.此外,AC-SMFC可促进松散结合胞外聚合物和紧密结合胞外聚合物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芳香族蛋白质和腐殖酸类物质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废水 降解 菌藻共生 微生物燃料电池 剩余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