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灵敏度下转换光学测温材料:NaGd(WO4)2:Yb3+/Er3+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晓晓 李蕴乾 +1 位作者 汪欣 杨艳民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6-605,共10页
基于Er^3+的两个热耦合能级发光强度测量的荧光强度比测温技术由于不受光谱损失和激发强度波动的影响,故能够提供准确的非接触式温度测量。但目前通用的荧光强度比技术都是基于上转换激发,而上转换材料效率较低,测温不准确。考虑到Er^3... 基于Er^3+的两个热耦合能级发光强度测量的荧光强度比测温技术由于不受光谱损失和激发强度波动的影响,故能够提供准确的非接触式温度测量。但目前通用的荧光强度比技术都是基于上转换激发,而上转换材料效率较低,测温不准确。考虑到Er^3+能级可通过不同激发源来布居,本文利用高能光子激发的高效下转换光学测温方法,来解决上转换发光带来的问题,并以具有高测温灵敏度的钨酸盐NaGd(WO4)2为基质。研究发现,NaGd(WO4)2可成功用于下转换测温,Yb^3+/Er^3+共掺样品比Er^3+单掺拥有更高的测温灵敏度,且下转换测温灵敏度要高于上转换,在掺杂浓度为20%Yb^3+/1%Er^3+时,测温灵敏度高达344.6×10^-4 K^-1。这证明了NaGd(WO4)2:Yb^3+/Er^3+是理想的测温材料,也很好地验证了其在高灵敏度下转换测温的可行性,为荧光强度比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强度比测温 光学测温 高灵敏度 钨酸盐 上转换 下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激发深层肌体温度传感材料La_2O_2S∶Yb^(3+),Er^(3+)的测温性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汪欣 李晓晓 +1 位作者 李天义 杨艳民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8,共9页
Yb^(3+)、Er^(3+)共掺杂上转换发光材料能被红外光激发,可用于肌体内部温度测量,但上转换材料效率较低,无法实现较深组织温度探测。考虑到Er^(3+)能级可被多种光源布居,较好肌体穿透性的X射线无疑是理想的激发源。本文首次报道了一种新... Yb^(3+)、Er^(3+)共掺杂上转换发光材料能被红外光激发,可用于肌体内部温度测量,但上转换材料效率较低,无法实现较深组织温度探测。考虑到Er^(3+)能级可被多种光源布居,较好肌体穿透性的X射线无疑是理想的激发源。本文首次报道了一种新型的深层肌体温度传感材料La_2O_2S∶Yb^(3+),Er^(3+)。数据表明,X射线激发下,在不同温度下的两个绿光发射强度比符合玻尔兹曼分布,最高测温灵敏度达到了0.011 5 K^(-1)。我们相信Yb^(3+)、Er^(3+)共掺的La_2O_2S是可以应用于临床的理想测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尔兹曼分布 组织温度探测 La2O2S∶Yb^3+ Er^3+ 发射强度比 测温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中脉冲激光烧蚀制备银纳米晶粒在水平衬底上的分布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邓泽超 王旭 +4 位作者 刘建东 孟旭东 丁学成 褚立志 王英龙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3,共6页
在室温、真空环境中,通过XeCl准分子脉冲激光烧蚀银靶,烧蚀产物沉积在水平放置的Si(111)衬底上。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仪、探针式表面轮廓(PTSP)仪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对沉积所得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主... 在室温、真空环境中,通过XeCl准分子脉冲激光烧蚀银靶,烧蚀产物沉积在水平放置的Si(111)衬底上。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仪、探针式表面轮廓(PTSP)仪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对沉积所得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主要由具有不同尺寸的银纳米晶粒组成;随着衬底与靶面水平距离的增加,样品厚度和晶粒尺寸逐渐减小;样品的(111)和(200)晶面的XRD特征谱线强度,随着衬底位置的改变而变化。在增加激光能量密度、衬底与烧蚀焦点垂直距离的情况下,晶粒尺寸及样品XRD特征谱线变化规律并未发生明显变化。结合银纳米晶粒传输特性和沉积样品沿不同晶面生长所需表面能的差异,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晶粒 脉冲激光烧蚀 真空 表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