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基于收入水平与收入结构的视角 被引量:41
1
作者 张岳 张博 周应恒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0-358,共9页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均衡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工具变量法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于收入水平视角,数字乡村建设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数字乡村建设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均衡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工具变量法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于收入水平视角,数字乡村建设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数字乡村建设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0.5%。(2)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通过促进农业服务业发展、农民创业进而实现农民增收。(3)基于收入结构视角,数字乡村建设并未充分发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的作用,其对农民的增收效应仅由提升经营性收入实现,分样本回归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工资性收入的促进作用仅在农民创业活跃度高的地区显著。(4)数字乡村建设的增收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数字乡村建设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居民增收效应更强,对城镇居民收入影响不明显。据此,建议加强数字乡村建设的顶层设计,地方政府应制定差异化的行动方案,并从鼓励创业及财产流动的角度制定政策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收入水平 收入结构 农业服务业发展 农民创业活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治理下农民收入增长与收入分配效应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岳 张博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5,共13页
实现共同富裕要求兼顾“发展”与“共享”的双重目标,数字技术为乡村治理转型提供支撑。以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如下:农民参与数字治理具有收入增长效应,能有效提升其收入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所要求的... 实现共同富裕要求兼顾“发展”与“共享”的双重目标,数字技术为乡村治理转型提供支撑。以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如下:农民参与数字治理具有收入增长效应,能有效提升其收入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所要求的“发展”目标。分位数回归与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结果均表明农民参与数字治理具有收入分配效应,能够缩小农民内部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所要求的“共享”目标。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农民参与数字治理将显著提高其信息获取能力,同时,数字治理参与对具有较低社会资本群体的收入赋能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治理 乡村数字化 共同富裕 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促进了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投放吗?——基于门槛效应的非线性关系检验 被引量:3
3
作者 孔维伟 宋同虎 张岳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59,共7页
本文以2013—2021年47家商业银行数据为样本,探讨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投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的运用促进了绿色信贷投放,但这一促进作用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特征。进一步,从外部环境与内部治理视角出发... 本文以2013—2021年47家商业银行数据为样本,探讨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投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的运用促进了绿色信贷投放,但这一促进作用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特征。进一步,从外部环境与内部治理视角出发探寻放大金融科技对绿色信贷投放促进效果的途径,发现市场竞争、董事会独立性起到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当市场竞争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时,金融科技对绿色信贷投放的促进作用将被放大,当董事会独立性超过特定门槛值后,金融科技运用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投放的促进作用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绿色金融 市场竞争 董事会独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与时空演变
4
作者 张岳 孟可 傅唯佳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25年第5期63-76,共14页
农业生产力是农村经济增长的关键动能,作为对传统农业生产力概念的升级,农业新质生产力本质是一种智能生产力、绿色生产力、高端生产力。基于此,围绕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3个方面构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合2013—2... 农业生产力是农村经济增长的关键动能,作为对传统农业生产力概念的升级,农业新质生产力本质是一种智能生产力、绿色生产力、高端生产力。基于此,围绕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3个方面构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合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测度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发现:第一,在全国层面,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保持上升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东部地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各省份之间的差异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动特点,且近年来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具有扩大趋势。第二,在全国范围内及东、中、西部地区内部,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均存在β收敛特征,这意味着无论从全国层面还是分地区来看,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增长率逐渐趋同并达到稳态。第三,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相关性。第四,各省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较为稳定,发展状态主要表现为从低水平向相邻高水平转移,未出现跨水平转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智能化 绿色化 高端化 时空分布 演变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