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旧中国高利贷与农家关系新解——以长江中下游乡村为中心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金铮 《浙江学刊》 CSSCI 2002年第6期33-40,共8页
以往学术界对高利贷特别强调其恶劣影响的一面 ,而否定其对金融调剂的作用。从旧中国长江中下游乡村可以看出 ,高利贷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 ,由于高利贷的金融调剂作用 ,农村社会经济才得以运... 以往学术界对高利贷特别强调其恶劣影响的一面 ,而否定其对金融调剂的作用。从旧中国长江中下游乡村可以看出 ,高利贷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 ,由于高利贷的金融调剂作用 ,农村社会经济才得以运转 ,农民生命也才得以延续。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金融枯竭和高利贷危机恰恰给农民带来借贷无门的痛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暴力革命虽然暂时缓解了农民的高利贷负担 ,但也使农民陷入借贷无门的僵局。这说明 ,在现代农村金融尚处于落后之时 ,应当允许传统高利贷的存在 ,传统与现代并非全是矛盾 ,而是相辅相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农村经济 农家经济 旧中国 高利贷 农民 长江中下游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农村社会史论文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金铮 《古今农业》 2003年第1期85-87,共3页
2002年10月份,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聚会古城南京,参加了主题为"二十世纪农民、农业和逐村变迁"的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对20世纪的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者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笔者认为,这是一次具有重要... 2002年10月份,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聚会古城南京,参加了主题为"二十世纪农民、农业和逐村变迁"的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对20世纪的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者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笔者认为,这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盛会,下面试就其中关于农村社会史方面的论文进行扼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 学术研讨会 农村社会史 论文 民间资料 社群视野 宗族问题 农民离村现象 民间借贷 土地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现代农村金融的运作方式——兼与传统高利贷比较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金铮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5-141,共7页
本文以民国时期的长江中下游乡村为具体考察对象 ,探析现代金融运作方式在该地的运用 ,并与传统高利贷进行了比较研究 ,分别指出两者在借贷对象、借贷手续、信用方式、借贷用途、借贷利率、借贷期限与偿还问题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为... 本文以民国时期的长江中下游乡村为具体考察对象 ,探析现代金融运作方式在该地的运用 ,并与传统高利贷进行了比较研究 ,分别指出两者在借贷对象、借贷手续、信用方式、借贷用途、借贷利率、借贷期限与偿还问题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为当时现代农村金融运作方式的实行已取得了显著进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现代农村 金融 运作方式 高利贷 长江中下游 现代农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与延续:近代中国乡村高利贷习俗的重新解读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金铮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4-132,共9页
高利贷习俗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能够超越不同社会形态而存在。它是长期相沿、为广大民众反复使用的高利贷习惯,本文特指私人、店铺借贷中超出社会认可、对债户非常苛刻的借贷利率习俗。从20世纪上半期华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资料来看,此... 高利贷习俗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能够超越不同社会形态而存在。它是长期相沿、为广大民众反复使用的高利贷习惯,本文特指私人、店铺借贷中超出社会认可、对债户非常苛刻的借贷利率习俗。从20世纪上半期华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资料来看,此习俗花样繁多,大致可划分为加大利、先扣利、多算日期、粮钱互折、粮食与粮食及其他实物的互折等六类,由此可见高利贷习俗类型与模式的共性和表现形式的差异性。其所以能够长期延续,主要是因为除了高利贷,农民没有其他更多的融资办法,而高利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剂生活中所遇到的资金或实物的不足。如果不考虑这一社会经济基础,只用政治干预的办法予以取缔,则会导致民间社会秩序的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代农村 高利贷 习俗 融资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之洞聘任洋员探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姗萍 黎仁凯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46,共7页
作为晚清继李鸿章之后最重要、成效最卓著的洋务首领,张之洞通过多种途径聘请了众多掌握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军事、文化知识的外籍人员,进入其创办的实业、教育、军事等各领域,担任着各项事业的筹建、生产指导与人才培养的工作。他还在... 作为晚清继李鸿章之后最重要、成效最卓著的洋务首领,张之洞通过多种途径聘请了众多掌握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军事、文化知识的外籍人员,进入其创办的实业、教育、军事等各领域,担任着各项事业的筹建、生产指导与人才培养的工作。他还在总结前人引进人才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聘用与监督机制,较好地消除了洋员揽权的现象。因此,其幕府中的洋员大多都能恪尽职守,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张之洞的功业,也使其经营的事业显现出更多的先进性和时代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洋员 幕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来晚清官制改革研究述评 被引量:2
6
作者 成晓军 范铁权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7-122,共6页
近年来学界关于晚清官制改革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其中包括中国近代官制改革的分期 ,总理衙门的评价 ,戊戌维新、清末“新政”。
关键词 晚清 官制改革 总理衙门 戊戌维新 预备主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王俭《七志》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嘉川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2-56,23,共6页
王俭《七志》是我国古典目录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虽然学界对之已有广泛讨论 ,但尚有未发之覆。本文在仔细研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对《七志》的编纂、分类方法、后世著录与书名等问题 ,提出了新的认识和论证。
关键词 王俭 《七志》 古典目录学史 编纂时间 分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务派与戊戌维新运动 被引量:3
8
作者 黎仁凯 《河北学刊》 CSSCI 1999年第3期90-95,共6页
以往认为洋务派是改头换面的顽固派,与改良派并无相通之处。这一看法较为偏颇。其实他们在维新运动中的表现可分为三类:一是部分洋务大吏的幕僚或洋务骨干顺应时代潮流前进参加维新运动,成为维新派,如汪康年、蒯光典、胡等。二是一... 以往认为洋务派是改头换面的顽固派,与改良派并无相通之处。这一看法较为偏颇。其实他们在维新运动中的表现可分为三类:一是部分洋务大吏的幕僚或洋务骨干顺应时代潮流前进参加维新运动,成为维新派,如汪康年、蒯光典、胡等。二是一些原洋务派督抚大员同情支持或参与维新变法运动,成为维新派的同路人,如张之洞、陈宝箴等。三是另一部分洋务大变暗中同情维新运动,但不肯公开支持,表面上持观望态度,如李鸿章、盗宣怀、刘坤一等。就整个洋务派而言,他们与维新派之间有矛盾分歧,但同情支持维新运动是其主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运动 张之洞 李鸿章 盛宣怀 洋务派 戊戌维新运动 维新派 改良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来丁日昌研究概述 被引量:2
9
作者 成晓军 范铁权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年第2期58-61,共4页
丁日昌是近代中国一位有争议的地方督抚大员、洋务实干家。根据丁日昌的思想言行和晚清客观历史环境与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应当从总体上对其予以肯定。通过对丁日昌外交思想和活动的分析考察 ,明确认定其按照条约办事的外交指导思想和... 丁日昌是近代中国一位有争议的地方督抚大员、洋务实干家。根据丁日昌的思想言行和晚清客观历史环境与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应当从总体上对其予以肯定。通过对丁日昌外交思想和活动的分析考察 ,明确认定其按照条约办事的外交指导思想和具体实践 ,其抵制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成分占据主导地位。他在协助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中的基本态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言行 丁日昌研究 洋务派 清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中国科学社的西部活动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铁权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1期89-91,共3页
中国科学社在西部召开年会 ,传播科学 ,培育民众的科学观念。中国科学社下设生物研究所则在西部进行了大量的生物调查和研究 ,帮助实业界解决科学之疑难。所有这些都为科学观念在西部的生根以及西部地区的开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对今天... 中国科学社在西部召开年会 ,传播科学 ,培育民众的科学观念。中国科学社下设生物研究所则在西部进行了大量的生物调查和研究 ,帮助实业界解决科学之疑难。所有这些都为科学观念在西部的生根以及西部地区的开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社 西部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至民国时期任丘鄚州镇庙会变迁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忠民 《古今农业》 2006年第1期95-101,共7页
州镇庙会兴起于明万历年间,清康乾时期达鼎盛,近代以后总势趋衰。前近代州庙会的酬神、娱乐、商贸功能并重;近代以后各功能皆有所弱化。该镇庙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晚清、民国政府对州大庙、庙会政策与明、前清时期相比骤变,这是该镇异于... 州镇庙会兴起于明万历年间,清康乾时期达鼎盛,近代以后总势趋衰。前近代州庙会的酬神、娱乐、商贸功能并重;近代以后各功能皆有所弱化。该镇庙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晚清、民国政府对州大庙、庙会政策与明、前清时期相比骤变,这是该镇异于冀中其他县区庙会变迁的显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至民国时期 鄣州镇 庙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玉祥与察哈尔抗日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向英 张常勇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30,共4页
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多次联系旧部以东山再起,但始终未能如愿。1933年在察哈尔组织抗日同盟军是冯玉祥爱国思想的体现,同时也"颇有自谋之嫌",是其反蒋复出活动的继续。由于蒋介石的军事压力、同盟军的经济困境及内部矛盾等原因... 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多次联系旧部以东山再起,但始终未能如愿。1933年在察哈尔组织抗日同盟军是冯玉祥爱国思想的体现,同时也"颇有自谋之嫌",是其反蒋复出活动的继续。由于蒋介石的军事压力、同盟军的经济困境及内部矛盾等原因,同盟军很快陷入困境,冯玉祥抽身隐退,以保存实力,待机再起。抗日同盟军的崛起及其取得的胜利,打击了日本的侵华气焰和国民党当局的卖国行径,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忱,推动了北方各省乃至全国的抗日反蒋斗争,冯玉祥功不可没。在整个过程中,一直有中国共产党的参与。但是,不能人为拔高冯玉祥与中共合作的思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玉祥 察哈尔抗日 局限性 抗日同盟军 爱国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