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老子哲学的本体论 被引量:14
1
作者 朱晓鹏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5期58-64,共7页
论老子哲学的本体论朱晓鹏在哲学史上,所谓“本体”,是指一切存在的根本凭借和内在依据,是多样性的世界赖以存在的共同的基础,具有超越性、无限性和终极性的特点。因而,本体论也就是一种关于一切存在的凭借和依据的共同基础的学说... 论老子哲学的本体论朱晓鹏在哲学史上,所谓“本体”,是指一切存在的根本凭借和内在依据,是多样性的世界赖以存在的共同的基础,具有超越性、无限性和终极性的特点。因而,本体论也就是一种关于一切存在的凭借和依据的共同基础的学说,是某种哲学思想对自己所探求的终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本体论 “有”与“无” 形上学 否定性方法 老子哲学 存在本体 中国古代 中国哲学史 《老子》 发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生命哲学的自然意蕴及当代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月霞 王素芬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9-51,共3页
庄子是一个生命哲学家。他以"道"作为解释生命的起点,"道"自然无为,人生命的轮回是"道"的具体体现,其各个阶段与环节都展示着"道"的自然本性。庄子生命哲学中所蕴涵的生存智慧,依然照亮了我们... 庄子是一个生命哲学家。他以"道"作为解释生命的起点,"道"自然无为,人生命的轮回是"道"的具体体现,其各个阶段与环节都展示着"道"的自然本性。庄子生命哲学中所蕴涵的生存智慧,依然照亮了我们今天的人生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生命 自然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辨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程志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8,共8页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是当前中国哲学界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在围绕着这一问题的众多争论中,许多学者往往忽视中国哲学史的合法性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之间的区别。作为当前争论的核心,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具有产生的时代背景、认识论根源以及...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是当前中国哲学界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在围绕着这一问题的众多争论中,许多学者往往忽视中国哲学史的合法性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之间的区别。作为当前争论的核心,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具有产生的时代背景、认识论根源以及历史根源。其中,当代中国哲学未能承担起为化解时代问题提供意义诠释基础的责任是造成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化解这一危机,应该在中国传统学术资源的基础上,在以形而上学为核心的作为共相的哲学学科规范下,通过化解中国乃至全人类所共同面临的时代问题来创制新的哲学学说,在建构中国哲学的主体性的过程中,最终实现对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合法性 主体性 形而上学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之极——关于儒学的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 被引量:3
4
作者 程志华 胡素杰 《学习论坛》 2007年第8期58-62,共5页
自杀尤其是大学生自杀不断引来学术界关于死亡的话题,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和解说。然而,这些探讨和解说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作为意义诠释基础的哲学在其中的责任是什么?具体来讲,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学在这一... 自杀尤其是大学生自杀不断引来学术界关于死亡的话题,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和解说。然而,这些探讨和解说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作为意义诠释基础的哲学在其中的责任是什么?具体来讲,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学在这一问题上的责任担当是什么?从一定角度来讲,哲学应当承担起"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两种使命。然而,与西方哲学相对照地看,儒学作为一种哲学在肯定世俗生活并强调"现实关怀"的同时,却边缘化了"终极关怀"这一使命。在对现实利益过度追求的现时代,面对自杀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儒学如何完成其"终极关怀"的使命,是时代给当代儒学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西方哲学的对照下,面对死亡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儒学应该增强自己的责任担当意识,建构起基于心灵净化和体悟的生死智慧之学,在为国民精神生活的超越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也为世界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现实关怀 终极关怀 儒学 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的本命:思想如何改变世界?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振纲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0-115,共6页
面对哲学自问:思想如何改变世界?人类为什么需要哲学,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哲学?换句话说,哲学之为哲学的内在理由和基本判准何在?我们的哲学应该以何种品格在现时代亮相或登场?哲学如何"做",才像那么回事,才算得上思想者尽了自己... 面对哲学自问:思想如何改变世界?人类为什么需要哲学,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哲学?换句话说,哲学之为哲学的内在理由和基本判准何在?我们的哲学应该以何种品格在现时代亮相或登场?哲学如何"做",才像那么回事,才算得上思想者尽了自己"本命"?哲学介乎科学与宗教之间,哲学的"自由"在于思,哲学的"原生态"是实践,哲学是多元性思想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科学与宗教 理性自由 实践 多元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到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马克思主义研究路径的尝试 被引量:7
6
作者 宫敬才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5,共8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已近百年。反思历史,有三大问题未解决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空间扩张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资源的运用。这种状态,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陷入研究困境,典...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已近百年。反思历史,有三大问题未解决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空间扩张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资源的运用。这种状态,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陷入研究困境,典型表现是被学术边缘化。走出研究困境的前提是在学科层面上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自身,这里同样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轻视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忽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背景和知识背景,后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占据正统中心地位。诸多问题的解决,有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路径的创新。创新方式有多种,唯一正确者是回到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创新性路径有两层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创新的根本在于把经典著作研究置于中心位置;中心位置靠研究范式保证和体现,具体内容包括社会历史背景、知识背景、核心范畴、分析框架、价值立场、思想方法和历史衍化等七个方面。由此,使研究路径的创新具有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研究路径 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哲学的“移植”、意义阐发及未来扩展——南乐山的儒家哲学思想 被引量:1
7
作者 程志华 许敬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0-126,共7页
作为美国"波士顿儒家"的代表人物,南乐山认为,儒家哲学可以"移植"到西方世界。不过,"移植"后的儒家哲学须"有所作为",唯有如此,儒家哲学才可获得自身发展,也才可为人类哲学作出贡献。一方面,... 作为美国"波士顿儒家"的代表人物,南乐山认为,儒家哲学可以"移植"到西方世界。不过,"移植"后的儒家哲学须"有所作为",唯有如此,儒家哲学才可获得自身发展,也才可为人类哲学作出贡献。一方面,儒家哲学可具有现代意义。在西方哲学,"创造"含义为"无中生有",它体现的是"被创造世界"的"确定性"与"创造源泉"之"非确定性"的不对称。儒家哲学的"创造"为"变化"即"萌生"之义,它忽视超越事物的"确定性",而重视具体事物的"内在确定性",二者关系即为"不对称"。因此,儒家哲学可助于理解西方哲学的"创造"观念。另一方面,儒家哲学应拓展话语范围。即,儒学作为一个"活的传统",面对西方现实生活,它应在"形而上学"、"哲学宇宙论"、"人性论"和"社会理论"四个方面,解答西方文化对这些问题的关切,从而深化儒学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士顿儒学 儒家哲学 移植 意义阐发 未来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牟宗三哲学的问题及其解决——“道德的形上学”的义理骨干 被引量:1
8
作者 程志华 史育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20,共8页
牟宗三的哲学具有明确而具体的问题意识,即康德虽意在建构一种作为"超绝的形上学"的"道德的形上学",但实际上只建构起道德哲学即"道德底形上学",并最终"滑入""道德的神学"。针对康... 牟宗三的哲学具有明确而具体的问题意识,即康德虽意在建构一种作为"超绝的形上学"的"道德的形上学",但实际上只建构起道德哲学即"道德底形上学",并最终"滑入""道德的神学"。针对康德哲学的局限,牟宗三建构起康德欲建构而未完成的"道德的形上学",并由此而基于"哲学原型"的思考,阐发了"道德的形上学"作为"基本存有论"的作用。上述问题及其解决的理路乃牟宗三哲学的义理骨干。阐明这个义理骨干,有助于把握牟宗三庞大的哲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康德 道德的形上学 哲学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象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2
9
作者 敦鹏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22,共6页
郭象的政治哲学意在融合名教与自然的矛盾,其内在逻辑是:以援道入儒的理论形式化解政治世界的信仰危机,希望在哲学与政治之间保持一种健康的张力性关系,进而以一种理性清醒的方式妥善处理现实政治生活的缺陷,最终达到美好的生活愿望。... 郭象的政治哲学意在融合名教与自然的矛盾,其内在逻辑是:以援道入儒的理论形式化解政治世界的信仰危机,希望在哲学与政治之间保持一种健康的张力性关系,进而以一种理性清醒的方式妥善处理现实政治生活的缺陷,最终达到美好的生活愿望。通过郭象的努力,才真正使得道家的无为政治有了在现实社会中具体化、实践化的可能,同时道家思想也在魏晋时期产生了某种自我发展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政治哲学 援道入儒 自然 名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问根源”与“哲学困难”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志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6-142,共7页
进入20世纪后,由于现代性所暴露出的弊端,形而上学便开始遭遇困难,以至于出现了"拒斥形而上学"运动。在这种情形之下,海德格尔虽然也批判传统形而上学,但他主张区分"存在"与"存在者",并由"存在者&qu... 进入20世纪后,由于现代性所暴露出的弊端,形而上学便开始遭遇困难,以至于出现了"拒斥形而上学"运动。在这种情形之下,海德格尔虽然也批判传统形而上学,但他主张区分"存在"与"存在者",并由"存在者"提升至"存在",从而重建形而上学。很显然,海德格尔的建构是一种"追问根源"的理路。历史地看,这种理路在中国哲学已有悠久传统,而且现代中国哲学家也有不俗的理论建构。总之,面对现代性问题所引发的"哲学困难","追问根源"是完善哲学的有效途径。其实,不仅是面对现代性问题,面对任何"哲学困难"时,"追问根源"均是完善哲学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哲学困难 形而上学 拒斥形而上学 追问根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哲学界一个流行观点的质疑——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决定了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吗?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振峰 《江海学刊》 1982年第5期40-41,共2页
长期以来,哲学界一直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决定了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如李达同志主编的《唯物辩证法大纲》一书中说:“哲学上其他一切问题的解决,都是以如何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为出发点的。随着... 长期以来,哲学界一直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决定了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如李达同志主编的《唯物辩证法大纲》一书中说:“哲学上其他一切问题的解决,都是以如何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为出发点的。随着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同,对其他问题的解决途径和结论也就不同”(见该书第9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问题 哲学界 流行观点 《唯物辩证法大纲》 质疑 思维与存在 关系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概念:进化与变异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志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共8页
哲学作为一门学问,以概念作为"细胞",来进行内容的形式表达。然而,概念作为哲学的"细胞",与生物学的"细胞"一样,亦是变化的,而变化常表现为"进化"和"变异"两种情形。所谓"进化&... 哲学作为一门学问,以概念作为"细胞",来进行内容的形式表达。然而,概念作为哲学的"细胞",与生物学的"细胞"一样,亦是变化的,而变化常表现为"进化"和"变异"两种情形。所谓"进化",指针对新哲学问题基于"内在线索"而对原有概念内涵的合理发展;所谓"变异",指针对新哲学问题基于"外在线索"而对原有概念内涵的曲解或"异化"。之所以会出现概念变化的"进化"与"变异"之别,原因很复杂,但对哲学功能的理解和对诠释方法的使用两个因素至关重要。如果"正解"哲学功能,使用合理的诠释方法,哲学概念的变化可能是"进化";如果"误解"哲学功能,使用不合理的诠释方法,哲学概念的变化便可能是"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概念 进化 变异 内在诠释 外在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岱年哲学思想四题
13
作者 程志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1-87,共7页
就哲学理论的探讨而言,张岱年之哲学思想体系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为"一本多级"之物本论;二为"真知三表"之经验论;三为"充生以达理"之人生论;四为"文化综合创新论"。它们呈现出张岱年哲学... 就哲学理论的探讨而言,张岱年之哲学思想体系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为"一本多级"之物本论;二为"真知三表"之经验论;三为"充生以达理"之人生论;四为"文化综合创新论"。它们呈现出张岱年哲学体系的主干,故亦可以成为其哲学体系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年 物本论 经验论 人生论 文化综合创新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方法论与辩证哲学——科学方法论的元理论问题
14
作者 沙青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3-22,共10页
如果把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对象理论,那么研究这种对象理论的理论就是元理论。本文试图对科学方法论的元理论问题作出一种马克思主义辩证哲学的解释。 “科学方法论”与“科学方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科学方法论所关心的是关... 如果把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对象理论,那么研究这种对象理论的理论就是元理论。本文试图对科学方法论的元理论问题作出一种马克思主义辩证哲学的解释。 “科学方法论”与“科学方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科学方法论所关心的是关于科学方法的理论问题,它并不具体研究各种科学方法,它是研究各种科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比如,科学理论发现的逻辑因素与非逻辑因素的关系、科学理论中的归纳与演绎的关系、实践检验与逻辑证明的关系、科学理论发展的渐进与革命的关系,逻辑真理与经验真理的关系;以及从整体上讲,科学方法论作为一门学科,是研究静态的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还是研究动态的科学理沦发展过程的模式与合理性规范呢?诸如此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方法论 辩证哲学 元理论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世纪哲学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15
作者 吕建营 宇文宏 +2 位作者 李维意 黄云明 张小燕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S1期167-169,共3页
从跨世纪的战略高度出发,在总结哲学专业改革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讨了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问题。
关键词 新世纪 哲学 改革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别主体与群体主体的矛盾问题──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
16
作者 鲍训吾 《中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4期44-49,共6页
关键词 群体主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 矛盾问题 交往形式 生产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 现实的个人 社会历史理论 实体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茶文化蕴含的哲学思维解读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青 《福建茶叶》 2018年第10期395-395,共1页
茶文化在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内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茶文化逐渐融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等各家的哲学思想,融合了各家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茶文化在... 茶文化在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内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茶文化逐渐融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等各家的哲学思想,融合了各家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茶文化在长期的历史积淀当中,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也越来越丰富,对于当代社会的建设和当代青年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传统茶文化蕴含的哲学思维的解读具有十分重要的哲学价值和当代价值,无论是对于哲学世界观的补充和更新,还是对于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茶文化 哲学思维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哲学、哲学史、科学史的统一研究
18
作者 石倬英 《学习与探索》 1983年第2期4-12,共9页
如何使哲学工作取得新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个哲学工作者需要思考、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哲学研究,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多因素、多质的复杂系统。本文仅从一个角度——哲学、哲学史、科学史的统一研究谈一点个人看法。一、从列宁的教... 如何使哲学工作取得新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个哲学工作者需要思考、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哲学研究,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多因素、多质的复杂系统。本文仅从一个角度——哲学、哲学史、科学史的统一研究谈一点个人看法。一、从列宁的教导谈起列宁曾经在《拉萨尔“爱非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摘要》中指出:哲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 自然科学史 比较哲学 认识论 辩证法 黑格尔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变革 研究方法 哲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意义理论如何可能——达米特的一种解答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燕京 李颖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33,共5页
本文从意义理论的目的、任务与本质要求、构造原则以及研究方法等角度,全面系统地探讨了达米特意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从达米特的角度回应了“当代意义理论如何可能”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关键词 达米特 意义理论 理解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制·股份合作制·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晓鹏 谭祖雪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9-33,共5页
合作制·股份合作制·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朱晓鹏谭祖雪我国当前股份合作制的快速发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我国自五十年代开始的合作化运动作为一个历史时代早已经过去了,但合作制这种建设和... 合作制·股份合作制·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朱晓鹏谭祖雪我国当前股份合作制的快速发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我国自五十年代开始的合作化运动作为一个历史时代早已经过去了,但合作制这种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形式是否也已经过时而不再有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份合作制 合作制的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合作社 资本主义 列宁 社会主义公有制 改造小农 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城镇集体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