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南段阿鲁科尔沁旗地区林西组沉积环境特征及其时限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董清水 何春生 +4 位作者 楼仁兴 任锡钢 张超 张渝金 许圣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5-441,共17页
针对兴蒙-松嫩地区林西组沉积环境、沉积时限及古亚洲洋最终闭合时间等争议问题,通过对阿鲁科尔沁旗罕庙地区林西组的岩性、古生物、微量元素及碎屑锆石U-Pb测年等综合研究认为:林西组发育淡水双壳类和叶肢介化石,微量元素Sr/Ba值主要... 针对兴蒙-松嫩地区林西组沉积环境、沉积时限及古亚洲洋最终闭合时间等争议问题,通过对阿鲁科尔沁旗罕庙地区林西组的岩性、古生物、微量元素及碎屑锆石U-Pb测年等综合研究认为:林西组发育淡水双壳类和叶肢介化石,微量元素Sr/Ba值主要分布在0.05~0.18之间(平均值为0.12),B/Ga值主要分布在1.84~3.22之间(平均值为2.50),V/Cr值介于1.36~2.21之间(平均值为1.81),其沉积时期应为缺氧或贫氧的淡水湖泊环境。结合林西组砂岩碎屑锆石具有多时代物源特征、最年轻年龄为251 Ma、沉积下限年龄为晚二叠世等特征推测,古亚洲洋在研究区的最终闭合时限应为中二叠世末期,晚二叠世时期研究区即已转化为陆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西组 沉积环境 沉积时限 古亚洲洋 大兴安岭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储法的鲁西平原地热资源评价 被引量:28
2
作者 朱喜 张庆莲 刘彦广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2-177,共6页
鲁西平原地处山东省的西南部,热储层主要有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古近系东营组和奥陶系。通过野外勘察和室内分析结果,选取合理的计算参数,利用热储法等对鲁西平原地热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鲁西平原地区地热资源量达1.735 5×... 鲁西平原地处山东省的西南部,热储层主要有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古近系东营组和奥陶系。通过野外勘察和室内分析结果,选取合理的计算参数,利用热储法等对鲁西平原地热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鲁西平原地区地热资源量达1.735 5×1021J,折合标准煤5.923 3×1010t;可利用地热资源量达3.252×1020J,折合标准煤1.110×1010t;热储层百年地热水储存量为4.229×1011 m3,地热水允许开发量为4.229×1011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平原 地热 热储法 地热资源量 地热水储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浩特毛登牧场早石炭世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袁建国 任永健 +2 位作者 姜振宁 屈云燕 魏浩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31-1146,共16页
通过对内蒙古锡林浩特毛登牧场早石炭世花岗岩体进行野外观察、LA-ICP-MS锆石U-Pb测年以及地球化学测试,讨论其构造环境,进一步为研究古亚洲洋闭合时限提供依据。测年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为(330.6±1.8)Ma,二长花岗岩为(327.7±... 通过对内蒙古锡林浩特毛登牧场早石炭世花岗岩体进行野外观察、LA-ICP-MS锆石U-Pb测年以及地球化学测试,讨论其构造环境,进一步为研究古亚洲洋闭合时限提供依据。测年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为(330.6±1.8)Ma,二长花岗岩为(327.7±2.6)Ma,成岩时代为早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花岗闪长岩为强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活动大陆边缘的亲缘性特征。微量元素特征指示花岗闪长岩具有典型下地壳来源特征并伴有部分幔源岩浆混合作用,为弧岩浆岩。二长花岗岩为具高硅、富碱、相对低铝特征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两类差异明显的岩石稀土配分曲线表明二长花岗岩具有下地壳岩浆重熔的演化特征。微量元素特征指示样品为大陆弧环境下壳源重熔的成熟弧花岗岩。构造判别图显示花岗闪长岩为代表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的I型花岗岩,而二长花岗岩则为指示活动大陆边缘弧后伸展环境的A2型花岗岩,二者构成I-A型复合岩体,说明研究区在早石炭世仍存在古亚洲洋向西伯利亚板块的俯冲作用,推测古亚洲洋此时尚未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A型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测年 活动陆缘环境 古亚洲洋 锡林浩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邯郸娄里金矿铅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玉成 赵书梅 +3 位作者 贾立芹 王京涛 张良良 李随民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8-105,共8页
在邯郸永年洪山碱性杂岩体及其附近发现了数条金矿化带和多处铜矿化点。碱性杂岩体及其周边多金属及贵金属矿化的发现突破了以往邯郸-邢台地区只是矽卡岩式铁矿富集区的认识,找矿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洪山碱性岩体北侧娄里... 在邯郸永年洪山碱性杂岩体及其附近发现了数条金矿化带和多处铜矿化点。碱性杂岩体及其周边多金属及贵金属矿化的发现突破了以往邯郸-邢台地区只是矽卡岩式铁矿富集区的认识,找矿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洪山碱性岩体北侧娄里金矿为例,测试分析了金矿石、斑岩体及不同围岩中Au,Cu等成矿元素含量,初步确定区内燕山期火成岩是形成金矿床和铜矿床重要的矿源层。在此基础上利用铅同位素示踪和分析了娄里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亦得出相同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形成碱性岩体的岩浆以地幔源为主,区内金、铜成矿元素均来源于幔源的碱性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碱性岩体 娄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张宣地区中山沟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及其对侵入岩型碲金矿床的限定 被引量:3
5
作者 甄世民 查钟健 +8 位作者 王大钊 刘家军 庞振山 程志中 薛建玲 王江 白海军 李阳 陈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05-621,共17页
【研究目的】中山沟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尚义—崇礼—赤城深大断裂的南侧,是河北省张宣金矿集区典型金矿床之一。本文探讨了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和演化,以期为该矿床找矿勘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文总结了中山沟金矿的成矿背... 【研究目的】中山沟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尚义—崇礼—赤城深大断裂的南侧,是河北省张宣金矿集区典型金矿床之一。本文探讨了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和演化,以期为该矿床找矿勘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文总结了中山沟金矿的成矿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及矿石特征,选取4个阶段的代表性样品,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氢氧同位素、氦氩同位素等研究。【研究结果】研究发现中山沟金矿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钾长石-黄铁矿-石英阶段(Ⅰ)、乳白色石英-黄铁矿阶段(Ⅱ)、烟灰色石英-硫化物阶段(Ⅲ)和贫硫化物-碳酸盐阶段(Ⅳ)。各成矿阶段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原生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测温数据表明,其主成矿阶段均一温度为210~250℃、盐度为6.01%~13.62%NaCleqv。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δ^(18)O水和δDV-SMOW值分别为-2.97‰~6.96‰和-94.6‰~-80.2‰,具有明显向大气降水线发生漂移而呈线性变化的特征。黄铁矿氦、氩同位素研究表明,^(3)He/^(4)He值为1.82×10^(-7)~9.24×10^(-7),^(40)Ar/^(36)Ar值为699.9~2200.4,R/Ra值为0.13~0.66,放射成因^(40)Ar^(*)为55.89%~86.57%,幔源He为2.00%~10.86%。【结论】中山沟金矿成矿流体经历了从中高温、中低盐度至低温、中低盐度的持续演化过程。其主成矿阶段发生了强烈的沸腾作用,成矿晚期有大量的大气降水的混入。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幔源物质参与成矿的比例逐渐升高。成矿流体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综上所述,中山沟金矿的成矿流体具有侵入岩型碲金矿床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成矿流体 流体包裹体 同位素 地质调查工程 中山沟 张宣地区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木吉村铜(钼)矿床蚀变分带过程中元素迁移定量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超 牛树银 +8 位作者 张建珍 马宝军 张福祥 孙爱群 王宝德 张醒 张浩亮 马国玺 陈志宽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18-2130,共13页
为了研究木吉村斑岩型铜(钼)矿床蚀变过程中元素的迁移规律,拟推流体演化规律,笔者通过对赋矿闪长玢岩体的强硅化带、钾长石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中分别取样测试分析,利用Grant方程定量探讨了各蚀变带围岩中主量元素... 为了研究木吉村斑岩型铜(钼)矿床蚀变过程中元素的迁移规律,拟推流体演化规律,笔者通过对赋矿闪长玢岩体的强硅化带、钾长石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中分别取样测试分析,利用Grant方程定量探讨了各蚀变带围岩中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带入、带出特征,结果表明:岩浆初始热液流体富K而贫Na。相对原岩(蚀变弱的青磐岩化带),在各蚀变带中Fe2O3、MgO、P2O5和TiO2从深部强硅化带到浅部石英绢云母化带总体上由带出变为带入,SiO2、MnO则与上述大体相反,FeO在各蚀变带主体为带出元素。各稀土元素从深部向浅部石英绢云母化带带入特征明显,同时各蚀变带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上表现出斜率一致的右倾型特征,说明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Cu和Mo在石英绢云母化带中富集尤为明显,其次在钾长石化带也明显富集,即海拔400~500m为主要的Cu、Mo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枝构造 铜(钼)矿床 元素迁移 Grant方程 闪长玢岩 河北木吉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乌旗努和特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金芳 李英杰 +1 位作者 李红阳 董培培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43-1358,共16页
内蒙古西乌旗努和特A型花岗岩位于贺根山缝合带内,侵位于晚石炭世梅劳特乌拉蛇绿岩带、中二叠统哲斯组和晚石炭世英云闪长岩中,岩性为正长花岗岩。努和特A型花岗岩富硅、富钾、富碱、贫Al_2O_3、CaO、MgO、TiO_2、P_2O、Sr、Ba、Eu、Ti... 内蒙古西乌旗努和特A型花岗岩位于贺根山缝合带内,侵位于晚石炭世梅劳特乌拉蛇绿岩带、中二叠统哲斯组和晚石炭世英云闪长岩中,岩性为正长花岗岩。努和特A型花岗岩富硅、富钾、富碱、贫Al_2O_3、CaO、MgO、TiO_2、P_2O、Sr、Ba、Eu、Ti和P,具有较高的Ga/Al、(Na_2O+K_2O)/CaO、K_2O/MgO、TFeO/MgO、Rb/Nb、Y/Nb、Sc/Nb值,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海鸥式分布,δEu值为0.25~0.54,负Eu异常明显,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于I、S和M型花岗岩,为铝质A型花岗岩。在地球化学分类判别图解上,努和特A型花岗岩显示后造山A_2型花岗岩特征,反映其形成于后造山伸展环境。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该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30.4±1.2Ma和130.4±1.4Ma,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根据蛇绿岩、俯冲-岛弧型-碰撞型和后造山型岩浆岩的时空分布与演化特征,贺根山缝合带在早白垩世可能处于后造山伸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质A型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定年 早白垩世 后造山伸展环境 内蒙古西乌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红格尔地区玛尼吐组钾玄质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祥信 高永丰 雷世和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6-373,共18页
内蒙古中部红格尔地区玛尼吐组火山岩主要由粗面英安岩、粗面岩、粗安岩和安山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方法获得该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133~137 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岩石富碱(Na_2O+K_2O=6.22%~8.26%)、高K_2O(2.49%~4.58%)、... 内蒙古中部红格尔地区玛尼吐组火山岩主要由粗面英安岩、粗面岩、粗安岩和安山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方法获得该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133~137 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岩石富碱(Na_2O+K_2O=6.22%~8.26%)、高K_2O(2.49%~4.58%)、低TFe_2O_3(3.76%~6.53%)、贫Ti O_2(0.92%~1.61%)、高Al_2O_3(14.27%~15.88%)。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且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呈现明显的负异常。ε_(Nd)(t)为正值(+0.40^+1.64),t_(DM)变化于694~767Ma之间;有较高的放射性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_i为18.180~18.498,(^(207)Pb/^(204)Pb)_i为15.503~15.533,(^(208)Pb/^(204)Pb)_i为37.914~38.042。主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组成显示红格尔地区玛尼吐组火山岩为钾玄质岩,钾玄质岩浆上升演化过程中经历了铁镁矿物、斜长石、钛铁矿、磁铁矿和磷灰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基本未受地壳物质混染。玛尼吐组钾玄质岩源于古亚洲洋俯冲板片释放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是在伸展体制下富集岩石圈地幔减压部分熔融的产物。这种伸展体制是早白垩世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加厚岩石圈重力跨塌引起的,反映了造山后板内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尼吐组 钾玄质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兴蒙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平原农田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蔡奎 张蒨 +1 位作者 吴云霞 王贝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5-168,共14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已迫在眉睫,国内外对重金属污染研究热度不减。本文选择河北平原农田为研究区,对采集325个根系土样品中的Cd、Cr、Pb、As、Hg等5种重金属进行了各形态含量统计与分析,并用Arc GIS制作了有效态空间分布图。最后运用相... 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已迫在眉睫,国内外对重金属污染研究热度不减。本文选择河北平原农田为研究区,对采集325个根系土样品中的Cd、Cr、Pb、As、Hg等5种重金属进行了各形态含量统计与分析,并用Arc GIS制作了有效态空间分布图。最后运用相关性分析法探讨了5种重金属各形态与全量及pH值、Fe_2O_3、总有机碳(TOC)、阳离子交换容量(CEC)、粘粒的相关性。研究表明:Cd的有效态(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含量占全量比重最大,为18.06%,Cr、Pb、As、Hg均低于10%,这4种金属以残渣态为主,占全量的50%以上;As元素各形态与全量、pH值、Fe_2O_3、TOC、CEC、粘粒的相关程度最高,成正相关关系;Cr的3种形态(铁锰氧化态、强有机结合态、残渣态)与Fe_2O_3、TOC、CEC、粘粒呈显著正相关关系,Cr碳酸盐结合态、腐殖酸结合态与pH呈正相关关系,与Fe_2O_3、TOC、CEC、粘粒呈显著负相关关系;5种重金属铁锰氧化态与pH均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河北平原 形态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苏尼特左旗地区勃勒金韧性剪切带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祥信 彭宇 +2 位作者 雷世和 高永丰 王广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3-442,共10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构造分析,在内蒙古中部苏尼特左旗北部勃勒金一带厘定出一条NEE走向,往北倾,倾角70°~85°的左行逆冲型韧性剪切带。该韧性剪切带内发育糜棱岩系列、糜棱面理、拉伸线理、S-C组构、不对称褶皱、旋转...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构造分析,在内蒙古中部苏尼特左旗北部勃勒金一带厘定出一条NEE走向,往北倾,倾角70°~85°的左行逆冲型韧性剪切带。该韧性剪切带内发育糜棱岩系列、糜棱面理、拉伸线理、S-C组构、不对称褶皱、旋转碎斑、书斜构造和云母鱼构造等宏观和微观构造。野外观察表明,勃勒金韧性剪切带由若干条强变形带和其间的弱变形域组成,平面上呈现平行状展布,出露长约10 km,宽约4 km。在对韧性剪切带宏观、微观构造特征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勃勒金韧性剪切带是区域上查干敖包—阿荣旗深断裂的构造形迹,形成于早二叠世早期(290~292 Ma),是古亚洲洋闭合、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南北向汇聚碰撞的产物。勃勒金韧性剪切带的厘定为兴蒙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早二叠世 构造演化 内蒙古中部 兴蒙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南邯邢地区白涧矽卡岩型铁矿磁铁矿成分特征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天琦 张聚全 +5 位作者 王吉中 高新宇 王一奇 李亚琦 王琳萱 徐翠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40,共10页
对邯邢地区白涧铁矿矿体和岩体中磁铁矿的成分特征进行详细的成分分析,通过成因矿物学研究认为白涧铁矿矿床主要为接触交代成因,而非矿浆贯入成矿。富铁的岩浆热液在有利的断裂构造条件下充填到接触带和围岩裂隙当中,与碳酸盐围岩发生... 对邯邢地区白涧铁矿矿体和岩体中磁铁矿的成分特征进行详细的成分分析,通过成因矿物学研究认为白涧铁矿矿床主要为接触交代成因,而非矿浆贯入成矿。富铁的岩浆热液在有利的断裂构造条件下充填到接触带和围岩裂隙当中,与碳酸盐围岩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岩型矿床。研究发现,矿区内磁铁矿以自形-半自形为主,部分有被赤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等矿物交代的现象.围岩蚀变以矽卡岩化和钠长石化为主,具有分带性。矿体磁铁矿与岩体磁铁矿相比表现出富Mg、Mn、Si、Ca贫Fe2+、V、Cr的特征,且与典型的矿浆型磁铁矿成分差别明显。根据成因投图及单位分子中各阳离子数之间的协变图解发现,Mg、Mn与Fe2+、Si与Fe3+呈现明显的负相关,Ca与Si呈现正相关。此外,成矿过程中发生的非氧化还原反应亦可以解释矿区上方出现气孔状矿石的现象,这些成分之间的差异、相关性及发生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具有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涧铁矿 接触交代 磁铁矿 成因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乌兰呼都格花岗斑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祥信 高永丰 雷世和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3-441,共19页
内蒙古中部乌兰呼都格碱长花岗斑岩是白音乌拉-东乌珠穆沁旗晚古生代花岗岩带的组成部分。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该碱长花岗斑岩的侵位年龄为289~290 Ma,表明其形成于早二叠世。岩石高硅(SiO_2=73.54%~75.17%)、富碱(Na_2O+K_2O... 内蒙古中部乌兰呼都格碱长花岗斑岩是白音乌拉-东乌珠穆沁旗晚古生代花岗岩带的组成部分。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该碱长花岗斑岩的侵位年龄为289~290 Ma,表明其形成于早二叠世。岩石高硅(SiO_2=73.54%~75.17%)、富碱(Na_2O+K_2O=7.66%~8.40%)和富铝(Al_2O_3=13.55%~14.68%),贫铁镁(TFe_2O_3=0.66%~1.65%,MgO=0.25%~0.36%)和贫钙(CaO=0.27%~0.46%)。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Rb、Ba、Th、U和K,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Nb、Ta、Ti,具显著的Sr、P负异常和Pb正异常,显示弧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稀土总量较低且变化范围大(∑REE=78.78~130.53μg/g),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明显,具弱Eu负异常(δEu=0.59~0.93);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表现为右陡倾且相互平行、重稀土分布较平坦。Sr-Nd同位素组成为低(^(87)Sr/^(86)Sr)i(0.70355~0.70375)、正εNd(t)(+1.04^+3.12),反映亏损地幔源区特征。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乌兰呼都格碱长花岗斑岩属于I型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是俯冲板片断离作用触发石炭纪弧地壳镁铁质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在岩浆上升演化过程中可能经历了钾长石、钛铁矿和磷灰石的分离结晶作用。乌兰呼都格I型花岗岩的厘定显示内蒙古中部苏尼特左旗北部地区早二叠世处于后碰撞伸展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俯冲板片断离 兴蒙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查干诺尔辉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祥信 高永丰 雷世和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0-248,共19页
查干诺尔辉长岩体由角闪辉长岩和辉长闪长岩组成,呈岩株状侵入于晚石炭世花岗闪长岩和上石炭统宝力高庙组中。角闪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2Ma,表明该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查干诺尔辉长岩具有高铝钙、低钛和贫碱的特征,... 查干诺尔辉长岩体由角闪辉长岩和辉长闪长岩组成,呈岩株状侵入于晚石炭世花岗闪长岩和上石炭统宝力高庙组中。角闪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2Ma,表明该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查干诺尔辉长岩具有高铝钙、低钛和贫碱的特征,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具明显的Nb、Ta、Ti、Zr、Hf负异常和Pb正异常,与典型的弧岩浆类似。岩石稀土总量较低且变化范围大(ΣREE=63.4~135μg/g),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中等,无明显的Eu异常;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且向右缓倾型式。Sr-Nd同位素组成为低(87Sr/86Sr)i(0.70407~0.70428)、正εNd(t)(1.62~3.47),显示了亏损地幔源区的同位素特征;有较高的Pb同位素比值,(206Pb/204Pb)i为17.816~18.040,(207Pb/204Pb)i为15.472~15.484,(208Pb/204Pb)i为37.242~37.534。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查干诺尔辉长岩形成于晚石炭世大陆弧环境,是交代岩石圈地幔含角闪石二辉橄榄岩在低压条件下低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交代组分来自古亚洲洋闭合期间俯冲板片释放的流体。查干诺尔辉长岩的厘定可能表明内蒙古中部贺根山洋晚石炭世往北俯冲的时间持续至302Ma,并在早二叠世发生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地球化学 交代岩石圈地幔 大陆弧 兴蒙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木吉村铜钼矿田构造变形及蚀变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宝军 陈超 +4 位作者 牛树银 耿国建 张福祥 张建珍 孙爱群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6年第5期19-25,共7页
木吉村铜钼多金属矿田位于太行山成矿带北段、阜平幔枝与上黄旗—乌龙沟断裂的叠合处,成矿潜力较大,但构造复杂,研究程度低。通过构造特征和钻孔岩相分析,对木吉村铜钼矿田进行了系统研究,综合分析认为:(1)区域上同期闪长玢岩体分布受N... 木吉村铜钼多金属矿田位于太行山成矿带北段、阜平幔枝与上黄旗—乌龙沟断裂的叠合处,成矿潜力较大,但构造复杂,研究程度低。通过构造特征和钻孔岩相分析,对木吉村铜钼矿田进行了系统研究,综合分析认为:(1)区域上同期闪长玢岩体分布受NE向褶皱和NNE向断裂的控制,均发育于2处断裂的交会处;(2)木吉村矿田中F4断层为铲式正断层,其错断区域拆离断层并沟通深部岩浆,形成了区内的木吉村岩体,是矿田内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3)岩浆及岩体与围岩接触带是矿液的主要运移通道,形成了木吉村、浮图峪等铜矿,F4断层是另一个运移通道,小立沟、铁岭矿区成矿主要受其控制;(4)岩体蚀变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强硅化带、钾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强绢云母化带和青磐岩化带,岩体外围是矽卡岩化带,受断层控制整体向NNW倾斜,反映成矿热液沿断层由深向浅,由SE向NW方向运移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构造控矿 成矿模型 蚀变分带 阜平幔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块揳入大华南地块和印支期弯山构造 被引量:20
15
作者 郭润华 李三忠 +9 位作者 索艳慧 王倩 赵淑娟 王旖旎 刘晓光 周在征 李瑾 兰浩圆 王鹏程 郭玲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1-184,共14页
东亚大陆内存在华北、扬子、华夏、韩国京畿和岭南、日本飞弹、布列亚—佳木斯—兴凯等诸多地块/微地块,多数地块之间从太古宙到中生代都存在复杂的洋-陆格局和聚散过程。研究东亚大陆各个地块/微地块的属性和关系及其拼合过程对东亚大... 东亚大陆内存在华北、扬子、华夏、韩国京畿和岭南、日本飞弹、布列亚—佳木斯—兴凯等诸多地块/微地块,多数地块之间从太古宙到中生代都存在复杂的洋-陆格局和聚散过程。研究东亚大陆各个地块/微地块的属性和关系及其拼合过程对东亚大陆演化规律及古大陆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但对其认识迄今仍存在争议。因此,本文综合岩石学、地层学、古生物等方面的资料证据,对东亚各个地块之间的地层、古生物特征进行对比,进而探讨东亚大陆各地块/微地块的亲缘性,以期厘定各地块间的拼合时序与方式。结果表明,除华北地块外,华南、韩国、西南日本、布列亚—佳木斯—兴凯等地块/微地块都具有亲冈瓦纳的特征,它们早古生代可能为统一的板块,本文称为大华南地块。印支期随着华北地块向SE朝大华南地块揳入,造成大华南地块西侧构造旋转和弯曲,形成类似印度板块揳入欧亚板块所导致的喜马拉雅山型弯山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华南地块 华北地块 弯山构造 印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统计分析在塔里木瓦吉里塔格钒钛磁铁矿床多元素相关性及成矿预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亚莉 刘浩滢 +6 位作者 厉子龙 邹思远 孙浩伟 励音骐 杨树锋 陈汉林 成军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6-725,共10页
塔里木巴楚县瓦吉里塔格地区出露有与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大型钒钛磁铁矿床.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对该矿区露头和大量钻孔岩心样品中Fe-Ti-V元素和部分主量元素数据开展了元素地球化学相关性研究.采用SPSS软件对大量... 塔里木巴楚县瓦吉里塔格地区出露有与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大型钒钛磁铁矿床.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对该矿区露头和大量钻孔岩心样品中Fe-Ti-V元素和部分主量元素数据开展了元素地球化学相关性研究.采用SPSS软件对大量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计算各元素间的相关系数,Fe、Ti、V 3种元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矿床中Fe、Ti和V之间均呈正相关,成矿元素与造岩元素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建立伴生钒元素与铁和钛元素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V=-4.984+0.360Fe+0.984Ti,由Fe和Ti元素质量分数可以估算伴生组分V的质量分数.利用Matlab软件的可视化功能,绘制了Fe-Ti-V元素质量分数的三维立体图,建立空间模型,发现Fe_2O_3T、TiO_2和V_2O_5品位较高的位置相对一致,均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部中间一带,富集在辉石岩中.该空间模型的建立有助于识别矿体和非矿体的分布范围和富集趋势,并进行成矿预测.此项研究对钒元素含量的精确估算和矿藏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成矿预测 钒钛磁铁矿 塔里木大火成岩省 SPSS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矿山生态修复调查研究——以冀东铁矿为例 被引量:63
17
作者 王娜 田磊 +4 位作者 文可戈 李大猛 彭桢 刘星兴 余洋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2-198,共7页
为科学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依托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精度优势,融合传统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厘清现有技术方法适用范围,提出基于遥感技术的矿山生态修复调查方法协作方式。以河北省唐山市冀东铁矿为例,实现矿山生态修复调查典型案例示范。研究表... 为科学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依托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精度优势,融合传统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厘清现有技术方法适用范围,提出基于遥感技术的矿山生态修复调查方法协作方式。以河北省唐山市冀东铁矿为例,实现矿山生态修复调查典型案例示范。研究表明:以"人机交互解译技术""面向对象信息提取技术""三维景观模拟技术"等方法手段为主体、以野外调查验证为辅助的矿山生态修复调查工作协作方式,可实现对矿山露天采场内独立地物与关键要素的精准识别、快速提取,辅之野外调查验证,进而完成对矿山地质安全隐患、土地损毁、生态退化等现状摸底。调查结果既可作为生产矿山"边开采、边治理"的工作依据,也可作为闭坑矿山生态修复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山 遥感技术 矿山生态修复 地质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的时空特征和岩浆动力学 被引量:12
18
作者 厉子龙 励音骐 +2 位作者 邹思远 孙浩伟 李东旭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8-431,共14页
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是继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之后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又一个二叠纪大火成岩省。近十多年来,对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及其与地幔柱和大规模成矿的关系受到极大关注。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 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是继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之后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又一个二叠纪大火成岩省。近十多年来,对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及其与地幔柱和大规模成矿的关系受到极大关注。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时空分布、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演化和动力学过程以及成矿潜力进行综述。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残余分布面积达25万km2,岩石类型主要有大陆溢流玄武岩(分布广泛),长英质火山岩类(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北部)和基性-超基性及中酸性侵入岩类等(主要出露于巴楚、巴什索贡和皮羌等地区)。该大火成岩省事件的岩浆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292~285 Ma(玄武岩和第一期长英质火山岩类形成阶段)和284~274 Ma(侵入岩类、含钒钛磁铁矿床和第二期长英质火山岩类形成阶段)。系统和深入的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Pb同位素研究表明,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从早期喷发的玄武岩到晚期的侵入岩类具有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岩浆源区发生了从富集岩石圈地幔来源到地幔柱来源的明显转变。结合相关的地质学和岩石学证据及铂族元素(PGEs)等研究,提出了一个上涌的地幔柱不断向位于岩石圈地幔底部的岩浆源区注入亏损地幔物质、持续改变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并最终形成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各主要岩石类型的岩浆演化新模型。最后,巴楚瓦吉里塔格含钒钛磁铁矿的存在也表明在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中具有找寻大型钒钛磁铁矿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特征 年代学 Sr-Nd-Hf-Pb同位素 岩浆源区和演化 铂族元素 找矿潜力 塔里木大火成岩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灌丛沙堆与回涡沙丘的粒度分布特性 被引量:18
19
作者 毛东雷 吴云霞 +1 位作者 蔡富艳 王雪梅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54,共7页
植被和地形会对地表风沙沉积物粒度特征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灌丛沙堆及回涡沙丘不同地貌部位地表沙物质的粒度分析,探讨不同类型植被对灌丛沙堆及回涡沙丘不同地貌部位表面风沙粒度特征的影响,为采取合理的防沙固沙... 植被和地形会对地表风沙沉积物粒度特征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灌丛沙堆及回涡沙丘不同地貌部位地表沙物质的粒度分析,探讨不同类型植被对灌丛沙堆及回涡沙丘不同地貌部位表面风沙粒度特征的影响,为采取合理的防沙固沙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灌丛沙堆表面风沙物质平均粒径从迎风坡底经迎风坡中部到顶部逐渐变细,又从灌丛沙堆顶部至背风坡中部、背风坡底、侧翼逐渐变粗。从迎风坡底至顶部,表面沙分选性逐渐变差,从顶部到侧翼分选性逐渐变好。在灌丛沙堆与上风向回涡沙丘表面,自灌丛沙堆迎风坡坡底至灌丛沙堆侧翼,沙颗粒平均粒径呈现先变细后变粗的趋势,回涡沙丘表面沙颗粒平均粒径最粗,沙粒属于中等-较好分选性,灌丛沙堆顶部、灌丛沙堆背风坡、灌丛沙堆侧翼表面沙颗粒的分选性稍差于其余7个地貌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沉积物 粒度特征 灌丛沙堆 回涡沙丘 绿洲-沙漠过渡带 策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家深部金矿床成矿流体来源:来自黄铁矿微量元素及S-He-Ar同位素的约束 被引量:33
20
作者 李杰 宋明春 +4 位作者 梁金龙 姜梦瑶 李世勇 丁正江 苏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97-313,共17页
焦家金矿是胶东蚀变岩型金矿的典型代表,金储量超过200t。矿体受焦家主干断裂控制,呈脉状产出,发育钾化、绢英岩化、硅化和碳酸盐化等蚀变,矿石中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热液成矿期主要可分为四个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i)、金-石英-黄... 焦家金矿是胶东蚀变岩型金矿的典型代表,金储量超过200t。矿体受焦家主干断裂控制,呈脉状产出,发育钾化、绢英岩化、硅化和碳酸盐化等蚀变,矿石中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热液成矿期主要可分为四个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i)、金-石英-黄铁矿阶段(ii)、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iii)和石英-碳酸盐阶段(iv)。本文选取焦家金矿床深部I号主矿体为研究对象,采集了不同标高(-600^-1100m)的钻孔岩心样品,分析了黄铁矿的微量元素和S-He-Ar同位素组成,以此讨论成矿流体的组成、性质及来源。研究发现:焦家深部I号矿体黄铁矿呈浅黄色,强金属光泽,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度50~1000μm,呈浸染状-细脉状分布于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中,为第ii成矿阶段的产物。黄铁矿的稀土元素含量较低,ΣREE为3.27×10^-6~38.5×10^-6,富集轻稀土元素,δCe值为0.81~1.05,δEu值为0.67~1.43,Th/La、Nb/La比值均小于1,指示成矿流体为富Cl的还原性流体。Co/Ni比值介于0.54~1.57之间,平均值为0.99,与变质流体相近;Y/Ho比值在21.9~35.5之间,与地幔值(25~30)和中国东部大陆地壳值(20~35)接近,指示成矿流体与壳-幔相互作用有关。Y/Ho值、Zr/Hf值和Nb/Ta值变化范围较大,表明成矿热液体系发生了交代作用或有外来热液加入。与大陆地壳相比,黄铁矿富集Cu、Pb、Zn、Cd、Co、Ni等亲硫、铁族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焦家深部金矿床黄铁矿的δ^34 S值介于7.5‰~9.8‰之间,平均值为8.7‰,低于浅部矿床δ^34 S值,呈现出由浅到深δ^34 S值逐渐降低的特点。胶东金矿硫同位素组成整体一致,绝大多数矿床δ^34 S值均为正值,变化范围主要集中在6‰~12‰,其来源与古老的变质基底岩系、中生代花岗岩以及幔源流体具有继承演化关系。δ^34 S值整体呈现出:石英脉型<硫化物石英脉型<蚀变岩型的变化规律,说明矿化类型的差异是造成硫同位素组成差别的最主要因素。黄铁矿的3 He/4 He值为1.6±0.1Ra^1.8±0.1Ra,40 Ar/36 Ar值为750~3106,均显示混合来源特征。幔源He所占比例为20%~22%,表明幔源流体可能参与了成矿过程。焦家金矿成矿与燕山晚期中国东部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家金矿床 黄铁矿 氦-氩同位素 硫同位素 成矿流体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