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承德地区土壤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地质成因及其生态环境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魏浩 卫晓锋 +7 位作者 王京彬 朱苏加 杨帆 梁钊 田晓霞 李炜 贾文茹 于开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0-1303,共14页
【研究目的】查明承德地区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地质成因,为当地土壤硒的勘查及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通过地质调查查明该区成土母质类型,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凯氏定氮法等获取了553个土壤... 【研究目的】查明承德地区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地质成因,为当地土壤硒的勘查及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通过地质调查查明该区成土母质类型,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凯氏定氮法等获取了553个土壤样品及66件岩矿石样品中硒及多个元素的含量,并利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结合地质作用分析地质成因。【研究结果】研究区成土母质大致分为9类,表层土壤中硒含量最小值为0.016mg/kg,最大值为0.743 mg/kg,平均值为0.17 mg/kg,土壤平均硒含量仅为全国土壤平均硒含量的1/2,处于缺乏等级。铁矿石、金矿石、铅锌矿石中硒含量均值分别为0.860 mg/kg、1.233 mg/kg、3.365 mg/kg,明显高于各类矿石的尾矿及围岩。【结论】承德地区土壤硒整体含量很低,主要决定于成土母质,分布特征受控于地质建造。富硒土壤区域集中在隆化县南部(A区)、承德市南部(B区)(双滦区、双桥区)、宽城县东部(C区)。C区属于“岩石风化型”,与含硒量高的原生碳酸盐岩+碳质泥岩地层组合有关;B区属于“成矿伴生型”,与铅锌矿成矿过程中硒与金属硫化物的伴生关系及硒与硫的替代关系有关;A区属于“河道沉积型”,与河道沉积过程中河湖冲动力驱动、有机质的吸附作用有关。承德南部富硒区域具有发展林果经济的天然优势,围场县处于低硒环境,是引发克山病等地方病流行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硒 分布特征 相关性分析 地质成因 农业地质调查工程 承德市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涞源县龙门斑岩型钼矿床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志远 王志敏 +4 位作者 丁照月 王文浩 陈志宽 安跃辉 谢桂青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3-418,共16页
龙门钼矿床是太行山北段成矿带内近些年探明的一个大型钼矿床,钼矿体主要产于花岗斑岩、闪长岩和新太古代片麻岩中,以角砾岩型矿石为主。矿区内辉钼矿化主要类型为浸染状、薄膜状、细脉状,发育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蚀变,... 龙门钼矿床是太行山北段成矿带内近些年探明的一个大型钼矿床,钼矿体主要产于花岗斑岩、闪长岩和新太古代片麻岩中,以角砾岩型矿石为主。矿区内辉钼矿化主要类型为浸染状、薄膜状、细脉状,发育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蚀变,类似典型的斑岩型矿床的矿化和蚀变特征。文章对龙门钼矿床的闪长岩和花岗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闪长岩的锆石谐和年龄为(138.1±0.6)Ma(MSWD=0.6,n=21),花岗斑岩的锆石谐和年龄为(137.0±0.7)Ma(MSWD=1.03,n=17),结合地质特征,显示花岗斑岩晚于闪长岩形成。对主要矿石类型中的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辉钼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136.5±1.5)Ma,与赋矿的花岗斑岩的侵位年龄相一致,二者应为同一岩浆-流体活动的产物。龙门钼矿床辉钼矿样品的w(Re)为13.1×10^(-6)~59.3×10^(-6),表明其成矿物质来源于壳幔混源。龙门矿区及太行山北段成矿带内的隐爆角砾岩体是下一步找矿勘查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测年 辉钼矿Re-Os测年 斑岩钼矿床 龙门 太行山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涞源大湾锌钼矿床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田林 张志远 +6 位作者 王志敏 丁照月 李天琦 卢鸿鹏 安跃辉 胡华斌 谢桂青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14-1229,共16页
大湾斑岩-矽卡岩型锌钼矿床地处太行山北段成矿带中,是该段重要的金属矿床之一。五台群板峪口组和长城系高于庄组为主要赋矿围岩,锌钼矿体主要赋存在流纹斑岩体内及斑岩与围岩接触部位。文章对大湾矿床内2件赋矿流纹斑岩进行LA-ICP-MS锆... 大湾斑岩-矽卡岩型锌钼矿床地处太行山北段成矿带中,是该段重要的金属矿床之一。五台群板峪口组和长城系高于庄组为主要赋矿围岩,锌钼矿体主要赋存在流纹斑岩体内及斑岩与围岩接触部位。文章对大湾矿床内2件赋矿流纹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测定,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37.1±0.9)Ma(MSWD=0.56,n=24)和(136.8±1.2)Ma(MSWD=0.40,n=22);对矿区4件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定年,得到加权平均年龄为(136.5±1.0)Ma,等时线年龄为(136.1±2.3)Ma,在误差范围内成岩成矿时代一致,显示大湾锌钼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大湾矿床中辉钼矿的w(Re)为5.816~16.484μg/g,反映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壳幔混合特征。区内流纹斑岩和蚀变体系为进一步找矿勘查的有利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测年 辉钼矿Re-Os测年 流纹斑岩 大湾锌钼矿床 太行山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半岛牟平—乳山成矿带金矿黄铁矿成因矿物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4
作者 何江涛 李俊建 +2 位作者 石光耀 王晨光 满荣浩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680,共14页
黄铁矿是地壳中最为普遍存在的金属硫化物,广泛发育在各类金属矿床中,更是金矿床中重要的载金矿物。本文以牟平—乳山成矿带典型金矿中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利用偏光显微镜与电子探针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金矿四个成矿阶段不同期次的黄铁... 黄铁矿是地壳中最为普遍存在的金属硫化物,广泛发育在各类金属矿床中,更是金矿床中重要的载金矿物。本文以牟平—乳山成矿带典型金矿中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利用偏光显微镜与电子探针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金矿四个成矿阶段不同期次的黄铁矿成分标型开展了系统研究。黄铁矿镜下和面分析表明,各成矿阶段的黄铁矿晶形与粒度存在明显区别,其中Ⅰ阶段为粗粒自形-半自形立方体黄铁矿(Py1),Ⅱ阶段为细粒半自形-他形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Py2),Ⅳ阶段为细粒自形-半自形立方体黄铁矿(Py3)。Ⅰ阶段黄铁矿(Py1)晶体边缘及裂隙、Ⅱ阶段黄铁矿(Py2)晶体As含量较高;自然金和银主要呈细脉状充填在Ⅰ阶段立方体黄铁矿(Py1)裂隙或围绕Ⅱ阶段细粒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Py2)发育。电子探针主微量元素分析也显示出了显著的差异,Ⅰ阶段黄铁矿Fe、S含量最接近理论值,而Ⅱ阶段黄铁矿存在明显的硫亏损,Ⅳ阶段黄铁矿则存在铁亏损。此外,金赋存状态的研究表明研究区金矿的不可见金为Au^(0)纳米颗粒金。从成矿早期阶段到晚期阶段,黄铁矿晶形呈现从立方体→细粒五角十二面体→细粒立方体的变化趋势,指示成矿流体温度呈逐渐降低的演化趋势,主成矿阶段具有中低温、较高硫逸度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半岛 牟平—乳山成矿带 电子探针 黄铁矿 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大数据的中国金矿时空分布规律定量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岩 王登红 +7 位作者 王成辉 黎华 刘金宇 孙赫 高新宇 金雅楠 秦燕 黄凡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8-455,共18页
在大数据科学成为新的科学范式的背景下,基于地质大数据理念,将传统的定性地质研究方法推向定量研究的高度。文章通过对5300余处金矿产地资料的系统梳理,定量分析了中国省(自治区)、市、县级及Ⅲ级成矿区带金矿成矿密度、成矿强度和各... 在大数据科学成为新的科学范式的背景下,基于地质大数据理念,将传统的定性地质研究方法推向定量研究的高度。文章通过对5300余处金矿产地资料的系统梳理,定量分析了中国省(自治区)、市、县级及Ⅲ级成矿区带金矿成矿密度、成矿强度和各成矿时代金矿的成矿强度问题。研究表明,中国金矿具有明显的时空集中分布趋势。中国金矿空间分布具有区域性集中的明显趋势,以胶东、小秦岭等区域为金矿高密度、高强度成矿区;新疆矿床数量最多;山东省金矿成矿密度最大,成矿强度最强;在地级市统计中,山东烟台市和河北承德市是全国仅有的两处矿产地数量过百的地级市,山东烟台市的金矿无论是矿产地数量、成矿密度,还是成矿强度均居全国首位;在县级行政区统计中,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金矿矿产地数量最多(52处),安徽铜陵市区金矿成矿密度最大,山东烟台市莱州市的金资源储量最大(2341 t),成矿强度最强(1.35 t/km^(2));在成矿区带统计中,华北陆块北缘东段成矿带(Ⅲ-57)金矿矿产地数量最多(345处),胶东成矿带(Ⅲ-65)金矿成矿密度最大,成矿强度最强。中国金矿时间分布不平衡,具有成矿强度老弱新强、东西南北成矿有别、叠加成矿时间跨度大和新生代金矿资源潜力大的特点;燕山期是中国金矿最重要的成矿时期,成矿强度大,达到10.5个矿区/Ma,金资源储量93 t/Ma。今后中国金矿地质工作的核心依然是加强金矿找矿工作、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地质大数据 成矿规律 成矿密度 成矿强度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中山沟金矿含金石英脉中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陈超 张福祥 +4 位作者 王丰翔 牛树银 马奎 王云静 楚洁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5-398,共14页
热液石英脉型金矿石中锆石可以来自围岩,也可以由热液活动形成。因此,对其研究有助于揭示成岩成矿信息。中山沟金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宣化(张宣)地区,主要呈石英脉型产于水泉沟岩体西段,是张宣幔枝构造核部的典型金矿床之一。本文在矿... 热液石英脉型金矿石中锆石可以来自围岩,也可以由热液活动形成。因此,对其研究有助于揭示成岩成矿信息。中山沟金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宣化(张宣)地区,主要呈石英脉型产于水泉沟岩体西段,是张宣幔枝构造核部的典型金矿床之一。本文在矿区地质特征基础上,主要开展含金石英脉内锆石形态学特征、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以及Hf同位素研究。研究表明:石英脉内的锆石形态为自形—半自形,环带特征明显,Th/U值较高,平均0.97,具有岩浆锆石特征。锆石稀土元素含量(∑REE)为351×10^(-6)~976×10^(-6),平均值为690×10^(-6),呈现出轻稀土(LREE)亏损、重稀土(HREE)富集特征,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总体呈现出斜率基本一致的左倾型;17个锆石U-Pb年龄数据获得391±1 Ma的谐和年龄和391±3 Ma的加权平均年龄,两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代表了含金石英脉中岩浆锆石的结晶年龄。11个Hf同位素测试数据获得的εHf(t)值位于-21.4~-16.6,T_(DM1)介于1.7~1.9 Ga,平均1.7 Ga,T_(DM2)主要集中于2.4~2.6 Ga,平均2.5 Ga,在Hf图解中投影点均位于亏损地幔和球粒陨石演化线之下,基本靠近2.5 Ga古老地壳的Hf同位素演化线,反应了其源区物质在地壳中平均存留的年龄。结合区域、矿区地质和实验锆石特征,本文认为中山沟金矿成矿时代不早于391±1 Ma,推测可能形成于海西早期,存在燕山期热液叠加成矿。水泉沟岩体的主成岩时代为加里东末期—海西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宣化地区 中山沟金矿 U-PB年代学 含金石英脉 幔枝构造 水泉沟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北段河北阜平县赤瓦屋钼铜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对找矿的指示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志远 王文浩 +4 位作者 丁照月 安跃辉 王志敏 陈志宽 谢桂青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22-1529,共8页
赤瓦屋斑岩型钼铜矿床是太行山北段斑岩-矽卡岩成矿带内探明的一个中型钼铜矿床,钼铜矿体主要赋存于赤瓦屋岩体内部相的斑状花岗闪长岩中。为厘定赤瓦屋钼铜矿床的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利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赤瓦屋钼铜矿... 赤瓦屋斑岩型钼铜矿床是太行山北段斑岩-矽卡岩成矿带内探明的一个中型钼铜矿床,钼铜矿体主要赋存于赤瓦屋岩体内部相的斑状花岗闪长岩中。为厘定赤瓦屋钼铜矿床的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利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赤瓦屋钼铜矿床中7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成矿年代学测定,获得的模式年龄为129.1~130.6 Ma,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9.7±0.7 Ma,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28.7±4.4 Ma,模式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指示赤瓦屋钼铜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赤瓦屋钼铜矿床辉钼矿样品的Re含量为25.9×10^(-6)~37.1×10^(-6),表明其成矿物质来源于壳幔混源。结合区域年代学资料,认为太行山北段成矿带在134~124 Ma存在一期岩浆热液成矿事件,斑岩铜矿型钼铜矿床的找矿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 RE-OS同位素年龄 斑岩钼铜矿床 成岩成矿时代 赤瓦屋 太行山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技术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成嘉伟 刘新星 张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共7页
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快速、经济、高效等特点,是现阶段国内外地质找矿工作中被广泛应用的一项高新技术。通过研究矿物在红外波段上的差异性吸收特征,开展红外光谱填图和波谱参数分析工作,进而确定矿化区域内的特征矿物组合以及指向矿化热... 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快速、经济、高效等特点,是现阶段国内外地质找矿工作中被广泛应用的一项高新技术。通过研究矿物在红外波段上的差异性吸收特征,开展红外光谱填图和波谱参数分析工作,进而确定矿化区域内的特征矿物组合以及指向矿化热液中心的矿物波谱参数变化范围。近年来,随着光谱分辨率的提高和解混算法的优化,越来越多的波段被应用于岩矿信息提取工作,其中发展成熟的短波红外技术(SWIR, 1 100~2 500 nm),对于绢云母、高岭石、明矾石和绿泥石等中低温黏土矿物有较好的识别效果,通过这些矿物的波谱参数变化规律成功在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 VMS型等矿床中建立了找矿勘查模型;热红外技术(TIR, 6~15μm)主要针对长石、石英、石榴子石和辉石等中高温矿物有更好的探测能力,近几年在矽卡岩型矿床中有着出色的表现;中红外技术(MIR, 3~6μn)在地学领域找矿勘查工作中还处于研究阶段,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矿物信息提取方法。对红外光谱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对各个波段引起波形变化的原因、常用的波谱参数及其表征的含义、四类测试仪器进行了总结,描述了常作为找矿指标的四种矿物——绢云母、绿泥石、石榴子石和碳酸盐类矿物的波谱特征。说明了红外光谱技术在矿产勘查工作中两大核心内容以及目前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未来红外光谱技术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即加强规律验证工作,建立多波段、多平台综合光谱勘查模型和建立矿区的波谱库与参数提取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技术 矿物波谱 矿产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矽卡岩矿床模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谢桂青 纪云昊 +3 位作者 吴晓林 李伟 朱乔乔 张志远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19,共19页
【研究目的】矽卡岩矿床是地壳中最丰富的矿床类型之一,是中国多数成矿区带的主攻找矿类型之一。矿床模型不仅用于刻画成矿理论,而且可以用于指导找矿勘查,是评价未发现矿床的重要技术方法,因此,矽卡岩矿床的矿床模型一直受到高度关注,... 【研究目的】矽卡岩矿床是地壳中最丰富的矿床类型之一,是中国多数成矿区带的主攻找矿类型之一。矿床模型不仅用于刻画成矿理论,而且可以用于指导找矿勘查,是评价未发现矿床的重要技术方法,因此,矽卡岩矿床的矿床模型一直受到高度关注,但系统总结近年研究进展相对薄弱。【研究方法】全面收集国内外矽卡岩矿床的资料,结合笔者长达20余年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矽卡岩矿床模型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叙述全球矽卡岩矿床的研究历史和主要类型,总结矽卡岩矿床的矿物组合和分带模式及其控制因素,综述与斑岩有关的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远成矽卡岩矿床和交代火成岩矽卡岩矿床的研究现状。以中国长江中下游和江南造山带中段湘中地区矽卡岩矿床为对象,从成矿系统角度,构建氧化性矽卡岩铜铁金矿床组合模型和还原性矽卡岩钨金锑矿床组合模型。【结论】两组成矿系统矿床模型拓宽了找矿方向,展望了矽卡岩矿床模型未来研究方向,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矿床 矿物组合 分带模式 矿床模型 成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中部菅等岩体的成因及构造意义: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的约束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晓贺 张聚全 +4 位作者 段站站 张乐民 温雨菁 郭子桤 李清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8-751,共24页
准确约束华北克拉通基底形成和变质变形年龄,是理解华北克拉通早期构造演化的关键。菅等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东南段赞皇杂岩中,为~2.5 Ga花岗岩,并经历多期变质和变形。本文对菅等岩体及侵入岩体内部的未变形伟晶岩、粗粒变... 准确约束华北克拉通基底形成和变质变形年龄,是理解华北克拉通早期构造演化的关键。菅等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东南段赞皇杂岩中,为~2.5 Ga花岗岩,并经历多期变质和变形。本文对菅等岩体及侵入岩体内部的未变形伟晶岩、粗粒变形花岗岩脉、细粒变形花岗岩脉、花岗质岩株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调查、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菅等岩体主体岩性为正长花岗岩,未变形伟晶岩岩性为二长花岗伟晶岩,粗粒变形花岗岩脉、细粒变形花岗岩脉、花岗质岩株均为正长花岗岩;菅等岩体及其内部的侵入体具有高Si,富K,富碱,低Ti、Fe、Mg,贫Ca,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亏损高场强元素Ti的特征,且Rb/Sr=0.75~1.56,显示出壳源特征;岩石具有的高Al低Ti特征,以及岩浆锆石高Pb低Th,均指示菅等岩体为过铝质S型花岗岩类型;对锆石进行LA-ICP-MS测定显示存在~2.5 Ga、~2.3 Ga两期的花岗岩侵入事件,岩体内部侵入活动分为三期,分别形成于~2.5 Ga、~2.3 Ga、~2.1 Ga,其中细粒变形花岗岩脉中保留了1897±17 Ma的变质事件的记录。华北克拉通的构造演化由多期次岩浆侵入与变质事件共同驱动。~2.5 Ga的菅等岩体形成标志克拉通形成统一基底,指示早期构造稳定化过程。古元古代两期花岗岩侵入(2.3 Ga和2.1 Ga)揭示克拉通内部发生裂解-伸展事件,~1.85 Ga的变质事件代表东部与西部陆块之间的俯冲碰撞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菅等岩体 S型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分段差异变形及其主控因素
11
作者 罗浩渝 杨克基 +4 位作者 申林 张鹏越 王珩 杨航 漆家福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9-634,共16页
毗邻南天山的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的构造变形非常强烈,且表现出明显的分段差异性。结合地面露头、CEMP资料及最新的地震资料解释,建立了北部构造带不同区段的构造变形模型,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复原了其中—新生代演化过程,并探讨了导致分段... 毗邻南天山的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的构造变形非常强烈,且表现出明显的分段差异性。结合地面露头、CEMP资料及最新的地震资料解释,建立了北部构造带不同区段的构造变形模型,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复原了其中—新生代演化过程,并探讨了导致分段构造变形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1)北部构造带的乌什—阿瓦特—博孜一线以北为造山楔—中生界、新生界两层不协调收缩变形,克拉苏以北为造山楔、中生界、新生界3层不协调收缩变形,迪那以北为造山楔—中生界—古近系、新近系两层不协调收缩变形,吐格尔明及东部地区以北各构造层的变形相对协调,仅局部存在分层收缩变形现象。2)北部构造带的收缩构造变形主要发生在上新世—第四纪,但至少经历了晚侏罗世、晚白垩世、中新世等断续的收缩变形期。3)北部构造带的分段、分层变形差异,主要受中生界的煤岩和泥岩,古近系和新近系的盐岩等软弱岩层的差异分布,盆地基底先存断裂及南天山新生代隆升程度差异等因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构造带 构造变形 盐构造 形成演化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雾迷山组和高于庄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
12
作者 张庆莲 朱喜 +1 位作者 马宝军 马晓静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5-812,共18页
雄安新区雾迷山组和高于庄组碳酸盐岩对探讨华北平原北部蓟县系古沉积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对雄安新区雾迷山组和高于庄组碳酸盐岩样品进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碳酸盐岩的主量元素以CaO和MgO为主,微量元素Ba和Sr... 雄安新区雾迷山组和高于庄组碳酸盐岩对探讨华北平原北部蓟县系古沉积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对雄安新区雾迷山组和高于庄组碳酸盐岩样品进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碳酸盐岩的主量元素以CaO和MgO为主,微量元素Ba和Sr含量较高,氧化还原敏感元素U、V和Cr含量较低,反映了缺氧的环境;稀土元素总体含量较低,轻稀土元素略显富集,Ce微负异常,Eu呈负异常;δ^(13)C显示低负值,δ^(18)O有较高的负值,δ^(13)C和δ^(18)O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保持了碳酸盐岩沉积时海水的原始碳氧同位素组分。根据古气候、古盐度、氧化还原环境和海平面变化等特征元素指标综合分析,认为高于庄组和雾迷山组经历了一定规模的海侵—海退旋回,其沉积环境经历了从潮间带—潮下带—潮间带的韵律式变化过程,总体上表现出沉积于温暖潮湿的古气候环境、深缓坡—潮坪为主的陆表海贫氧—缺氧的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热储层 沉积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主量元素 微量元素 碳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洪山碱性火山-侵入杂岩成因与构造意义: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约束
13
作者 张乐民 张聚全 +5 位作者 吴晓贺 郭子桤 温雨菁 秦超 白富生 朱伊冰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2-773,共22页
华北克拉通中部南太行邯邢地区发育大量中生代中基性侵入岩,其中的洪山碱性杂岩体具有特殊的岩石组成,是了解早白垩世克拉通构造演化的关键。对洪山岩体及其相关的火山岩中典型岩石类型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并与已... 华北克拉通中部南太行邯邢地区发育大量中生代中基性侵入岩,其中的洪山碱性杂岩体具有特殊的岩石组成,是了解早白垩世克拉通构造演化的关键。对洪山岩体及其相关的火山岩中典型岩石类型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并与已发表的邯邢地区各岩体的全岩数据、锆石U-Pb年龄及Lu-Hf同位素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解析了洪山岩体的成因与演化。本次研究显示洪山碱性火山-侵入杂岩为高硅、富铝、高碱的钾玄岩系列岩石,其La-La/Sm显示出正相关性,其锆石ε_(Hf)(t)值介于富集地幔和古老下地壳的Hf同位素演化线之间(ε_(Hf)(t)=-17~-10,T_(DM2)=1800~2200 Ma),指示其壳幔混合成因。石英正长岩、石英正长斑岩、辉石正长岩和粗面质凝灰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9.6±2.9 Ma、128.6±3.0 Ma、126.5±0.47 Ma和130.6±3.0 Ma,与邯邢地区其它岩体形成时代一致。综合研究认为洪山碱性杂岩是钾玄质岩浆与壳源和幔源岩浆发生混合形成。钾玄质岩浆是地幔中残留的克拉通早期演化时形成的辉石岩发生部分熔融的结果;基性岩浆则是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上述岩浆演化和岩石形成指示了岩石圈减薄引起软流圈上涌的过程,可能是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回撤并导致包括邯邢地区形成弧后伸展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杂岩体 岩浆演化 结晶分异 岩浆混合 南太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二人山银铅多金属矿短波红外勘查指示意义
14
作者 朱海军 苏力 +7 位作者 邱佳炜 谷守江 孙雪平 刘新星 张汐 周敖日格勒 王彦朋 张奋发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1,共11页
宁夏卫宁北山多金属矿区是宁夏境内重要的金属矿产成矿区之一,区内目前发现有金场子金矿、二人山铅银矿等多个矿床(点),其中二人山银铅多金属矿是目前该地区最大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多金属矿床。伴随着找矿的进一步推进,亟需在找矿模... 宁夏卫宁北山多金属矿区是宁夏境内重要的金属矿产成矿区之一,区内目前发现有金场子金矿、二人山铅银矿等多个矿床(点),其中二人山银铅多金属矿是目前该地区最大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多金属矿床。伴随着找矿的进一步推进,亟需在找矿模型与找矿预测方面对矿区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进一步扩大资源量。本文以二人山银铅多金属矿床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短波红外技术(SWIR)对钻孔岩心进行扫描,厘定岩心中蚀变矿物种类、相对含量、分布特征,揭示蚀变矿物光谱参数变化规律与矿化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短波红外测量得到的矿物包括绢云母族矿物、高岭石族矿物、碳酸盐类矿物、蒙脱石族矿物等,其中绢云母族矿物和碳酸盐类矿物为钻孔的贯通矿物。在矿化段,蚀变矿物族组合为绢云母族矿物+高岭石族矿物+少量碳酸盐类矿物。通过计算绢云母Al—OH光谱特征参数发现,绢云母Pos 2200 nm特征吸收峰、绢云母结晶度IC值与矿化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在矿化高品位区域内,Pos 2200(<2204 nm)和绢云母结晶度(IC值)>2.5的二者叠加区可作为卫宁北山地区勘查此类矿床的重要指示条件或者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 热液蚀变 蚀变矿物 绢云母 二人山银铅多金属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矿集区杨家山石英脉白钨矿床的白云母^(40)Ar-^(39)Ar和LA-ICP-MS锡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志远 谢桂青 李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94-804,共11页
杨家山中型石英脉型白钨矿床位于华南湘中低温锑金钨矿集区。白钨矿石英脉产于晚泥盆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新元古界板岩中,是全球为数不多的与花岗岩有关的石英脉白钨矿床,其成矿机制还不清楚。本文开展了与白钨矿共生的锡石的LA-ICP-M... 杨家山中型石英脉型白钨矿床位于华南湘中低温锑金钨矿集区。白钨矿石英脉产于晚泥盆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新元古界板岩中,是全球为数不多的与花岗岩有关的石英脉白钨矿床,其成矿机制还不清楚。本文开展了与白钨矿共生的锡石的LA-ICP-MS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值为410.4±5.7Ma(MSWD=1.5,n=24)。同时,获得了与白钨矿共生的白云母的^(40)Ar-^(39)Ar同位素坪年龄为395.4±3.2Ma,等时线年龄398.2±4.4Ma,这些定年结果暗示杨家山钨矿床形成于晚泥盆世,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成岩时代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结合前人的年代成果,暗示湘中矿集区发育一期晚泥盆世的钨金成矿事件。通过以上研究,不仅能深化湘中矿集区钨金矿床的成矿规律认识,而且可以为找矿勘查取得突破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母40Ar-39Ar同位素年龄 锡石LA-ICP-MS U-Pb年龄 杨家山钨矿床 湘中矿集区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乌旗米斯庙蛇绿岩的识别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英杰 王金芳 +3 位作者 董培培 李红阳 张夏炜 王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05-1321,共17页
内蒙古西乌旗新发现的米斯庙蛇绿岩,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迪彦庙SSZ型蛇绿岩带的西延米斯庙一带。大比例尺填图结果显示,米斯庙蛇绿岩呈NEE向展布,宽约5km,长约20km,蛇绿岩各单元出露较齐全,岩性主要为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暗色均质辉长... 内蒙古西乌旗新发现的米斯庙蛇绿岩,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迪彦庙SSZ型蛇绿岩带的西延米斯庙一带。大比例尺填图结果显示,米斯庙蛇绿岩呈NEE向展布,宽约5km,长约20km,蛇绿岩各单元出露较齐全,岩性主要为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暗色均质辉长岩、浅色均质辉长岩、斜长岩、枕状前弧玄武岩(fore-arc basalt,FAB)、枕状过渡熔岩和泥质硅质岩,局部见斜长花岗岩侵入于玄武岩之中,其岩性组合和岩石序列可与代表洋内初始俯冲的迪彦庙前弧蛇绿岩相对比。该米斯庙蛇绿岩岩石序列中辉长岩锆石U-Pb年龄为336.5±3Ma,与东部迪彦庙蛇绿岩的辉长岩同期。米斯庙FAB主要发育无斑结构和少斑结构,基质为球颗结构,枕状构造;枕状过渡熔岩,发育斑状结构,比FAB具有更多的斜长石斑晶。米斯庙FAB地球化学成分与大洋中脊形成的强亏损玄武岩相似,但与N-MORB相比,高场强元素(HFSE)Nb和Ta等含量略低于N-MORB,与弧拉斑玄武岩相似;与米斯庙FAB相比,米斯庙枕状过渡熔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是更加亏损Ti、HREE和HFSE,指示大洋板片的渐进性俯冲,类似于IBM前弧的演化。米斯庙蛇绿岩与迪彦庙前弧蛇绿岩均发育类似于马里亚纳前弧的FAB序列,两者延伸长度可达40km,表明在古亚洲洋东段早石炭世沿迪彦庙-米斯庙一带发育洋内初始俯冲,记录了早石炭世古亚洲洋东部洋内初始俯冲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俯冲 米斯庙SSZ型蛇绿岩 早石炭世 古亚洲洋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曹庄群钙长石-钙榴石岩的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17
作者 崔夏红 翟明国 +3 位作者 郭敬辉 刘博 王浩铮 韩鹏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05-1422,共18页
位于华北克拉通的冀东曹庄群是中国最古老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由于后期多次强烈的岩浆-构造事件影响,使得曹庄群的原始产状和原岩特征被强烈改造,导致对曹庄群的认识不清。精细刻画后期地质事件、评估其对原岩改造程度,是解决争议的基... 位于华北克拉通的冀东曹庄群是中国最古老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由于后期多次强烈的岩浆-构造事件影响,使得曹庄群的原始产状和原岩特征被强烈改造,导致对曹庄群的认识不清。精细刻画后期地质事件、评估其对原岩改造程度,是解决争议的基础。前人报导曹庄群发育有钙长石-钙榴石岩。本工作继续对该岩性开展地质学、岩相学、地球化学和U-Pb年代学研究,查明斜长石中的钙长石端元比例≥90%、石榴子石属铁铝榴石(14~31)-钙铝榴石(23~47)-钙铁榴石(23~61)固溶体、绿帘石将石榴子石和斜长石两种矿物分隔而开。钙铝-钙铁榴石为均质、全消光、无成分环带、无异常光性特征,亏损轻稀土(LREEs)、富集中稀土(MREEs)、略亏损重稀土(HREEs)、具Eu的负异常,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钙铝-钙铁榴石是在稳定、封闭,由一期/阶段热液流体,在W/R(水/岩)比值较低的情况下,通过扩散交代作用缓慢结晶而成,并非前人所认为的区域变质作用成因。利用钙质榴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反演交代流体的物化性质为弱氧化、中性-弱碱性、富Ca^(2+)、富Cl^(-)、温度在250~500℃。通过钙铝-钙铁榴石原位LA-ICP-MS U-Pb年代学工作,得到不一致曲线的上交点年龄为2529±35Ma(MSWD=1.4,n=35),作为其形成年龄,并与共生热液锆石的SIMS U-Pb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推测该期流体交代作用发生于~2530Ma,与研究区内新太古代末(~2.5Ga)经历的区域性麻粒岩相-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时代相近。综合前人工作,初步推断此次交代作用对曹庄群部分岩石Sm-Nd体系的改造程度大于近同时发生的区域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庄群 钙铝-钙铁榴石 原位U-Pb定年 LA-ICP-MS 交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金竹坪钨矿床多期成矿作用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俊峰 张娟 +5 位作者 刘新星 邱佳炜 王猛 成嘉伟 卢克轩 王瑛雪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49-1466,共18页
金竹坪矿床是南岭东段赣南地区钨多金属成矿带内一处典型的石英脉型钨矿床。燕山期隐伏中粗粒(或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早期矿体受后期热液交代作用改造强烈而表现多世代成矿的特征。关于隐伏岩体与多期成矿活动... 金竹坪矿床是南岭东段赣南地区钨多金属成矿带内一处典型的石英脉型钨矿床。燕山期隐伏中粗粒(或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早期矿体受后期热液交代作用改造强烈而表现多世代成矿的特征。关于隐伏岩体与多期成矿活动的时间,目前依然缺乏精确的年代学制约。本文利用锆石和黑钨矿LA-ICP-MS U-Pb测年方法对矿床内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3个世代的黑钨矿进行定年,揭示成矿多期演化史,并探讨成矿作用过程。结果显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浆锆石年龄为(155.2±0.7)Ma,3个世代黑钨矿年龄分别为(164.9±2.4)Ma、(157.4±1.0)Ma和(144.8±1.8)Ma。综合分析认为金竹坪钨矿床隐伏岩体侵位于159~155 Ma,三期热液钨矿化作用形成于164.9~144.8 Ma,它们均系燕山期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的产物。前两个世代钨矿化年龄与花岗岩体侵位时代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处于南岭中—晚侏罗世成矿高峰期;而第三个世代钨矿化则较岩体形成晚约10 Ma,可能代表中晚侏罗世成矿作用后新发生的一期早白垩世钨矿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钨矿 U-PB定年 热液钨矿化作用 金竹坪钨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综合利用绿色矿山典型模式研究:以蔡家营锌多金属矿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丰翔 高树旺 +3 位作者 董岩峰 田国涛 陈安国 宋泽峰 《中国矿业》 2023年第7期36-44,共9页
蔡家营锌多金属矿是河北省最大的铅锌矿床,产出约60%的高品位矿石和约40%的低品位矿石,并共生铅以及金、银、镓等稀贵金属,是我国典型的低品位多金属共生有色金属矿床。根据矿山的资源禀赋特征,蔡家营矿将资源综合利用作为绿色矿山建设... 蔡家营锌多金属矿是河北省最大的铅锌矿床,产出约60%的高品位矿石和约40%的低品位矿石,并共生铅以及金、银、镓等稀贵金属,是我国典型的低品位多金属共生有色金属矿床。根据矿山的资源禀赋特征,蔡家营矿将资源综合利用作为绿色矿山建设的主攻方向,主要包括低品位矿石的高效利用、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和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基本完成了“颗粒归仓”“贫富兼济”和“变废为宝”。系统总结了蔡家营矿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方法和形式的集合,总结出了资源综合利用的典型模式,即以绿色矿山长效管理为主线,形成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构成的横向耦合式循环产业链条,打造了“三型矿山”,形成资源综合利用绿色矿山典型模式。该建设模式集成绿色技术体系、产业模式、管理方式,形成了良好的展示窗口,为区域矿山提供了技术支撑,示范引领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综合利用 无废矿山 生态型矿山 节约集约型矿山 绿色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长石中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杜俊 刘洪微 常洪伦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34-1643,共10页
天然斜长石流体包裹体被广泛应用于揭示各种地质作用及地质过程的研究,但关于这类包裹体的捕获机制及捕获后的变化、地质温压计等研究需要基于斜长石的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研究的验证或修正。目前,以斜长石为寄主矿物的人工合成流体包裹... 天然斜长石流体包裹体被广泛应用于揭示各种地质作用及地质过程的研究,但关于这类包裹体的捕获机制及捕获后的变化、地质温压计等研究需要基于斜长石的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研究的验证或修正。目前,以斜长石为寄主矿物的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技术尚未见诸报道。本文基于传统的寄主矿物裂隙愈合方法,通过在寄主矿物的预处理、囊组装等方面的适当改进,在1~1.5 GPa、800~900℃的条件下,模拟俯冲带中玄武质洋壳发生脱挥发分反应的实验中,以斜长石为寄主矿物的流体包裹体被成功地合成。对合成的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观察、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和显微测温分析,以及尝试性的单个流体包裹体的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斜长石捕获了常温下呈富碳液相+富水液相的两相流体包裹体,捕获的流体具有H_(2)O+CO_(2)±CH_(4)±N_(2)的组成,流体盐度因加入初始标液不同而有变化,有Cu、Mo等被活化进入到流体中。实验展示了基于斜长石的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技术在二氧化硅不饱和体系的高温高压模拟实验中的成功运用,其在地质流体和实验地球化学等地学研究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 斜长石 高温高压 实验研究 实验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