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主要作物秸秆养分资源量及替代化肥潜力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景 赵贺 +4 位作者 李文琦 何佳遥 韩亚 高爱舫 武雪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89-1400,共12页
明确河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秸秆养分资源量和替代化肥潜力,旨在为高效利用全省秸秆资源和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河北农村统计年鉴》和文献资料数据,估算了河北省各市的玉米、小麦、水稻及大豆秸秆总产量及养分资源... 明确河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秸秆养分资源量和替代化肥潜力,旨在为高效利用全省秸秆资源和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河北农村统计年鉴》和文献资料数据,估算了河北省各市的玉米、小麦、水稻及大豆秸秆总产量及养分资源量、养分当季释放量和替代化肥潜力。结果表明:2016—2020年河北省年均作物秸秆总产量为5490.21万t,呈现中南高、东北低的分布特征。玉米、小麦、水稻及大豆秸秆年均产量分别为3440.62万t、1965.81万t、50.57万t和33.21万t,其中玉米和小麦秸秆所占比例达62.67%和35.81%,是全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主要构成部分。河北省主要作物秸秆可提供的钾(K_(2)O)、氮(N)和磷(P2O5)养分量分别为75.73万t、45.49万t和15.72万t,分别占养分资源总量的55.30%、33.22%和11.48%,全省秸秆氮磷钾养分资源量可观,以钾养分资源量为主。河北省主要作物秸秆还田当季可为土壤提供的钾(K_(2)O)、氮(N)和磷(P2O5)有效养分量分别为67.62万t、25.38万t和11.10万t,相当于钾(K_(2)O)、氮(N)和磷(P2O5)化肥施用量的104.38%、15.54%和14.52%。不同区域来看,秸秆替代化肥潜力呈现东部>南部>中部>北部的分布规律。综上所述,河北省全量秸秆还田时,在有效养分数量上,可全部替代当前区域化学钾肥投入,可部分替代氮肥和磷肥投入,在统筹管理秸秆资源时应充分考虑区域差异,以实现全省秸秆资源高效利用和化肥减施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资源 河北省 替代化肥潜力 养分资源量 当季释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潜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风险分析--以洮儿河扇形地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查恩爽 肖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43,共8页
吉林省西部是我国主要粮食产区,但区内农业水利规划管理同时面临潜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双重风险。近20年来,区内曾尝试多种水资源利用模式,但缺少不同模式应用效果的定量化对比。文章建立了不同水资源利用模式,对比分析各模式的水资源与次... 吉林省西部是我国主要粮食产区,但区内农业水利规划管理同时面临潜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双重风险。近20年来,区内曾尝试多种水资源利用模式,但缺少不同模式应用效果的定量化对比。文章建立了不同水资源利用模式,对比分析各模式的水资源与次生盐碱化风险。以洮儿河流域为例,采用循环神经网络预测2019—2023年该地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对地下水补给量;通过随机数值模拟预测现状开采、连续干旱、无序开采、地下水库建设、节水灌溉、旱田改水田6种情形下,区内潜水水位空间分布特征。以防止次生盐碱化为目标,定义水位埋深上限为1 m;以含水介质厚度为参考,定义水位埋深下限为12 m。遴选适合吉林省西部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结果显示:无序开采是导致区内水资源枯竭的主要诱因;地下水库建设和旱改水工程有助于潜水资源维护,但长期运行可加剧生态环境风险。节水灌溉(净采强度为2.0×108~3.0×108 m3/a)是降低区内水资源风险和生态环境风险的最佳方式。文章采用的神经网络—随机模拟分析方法成功预测了地下水位变化驱动因子和地下水位中长期变化趋势,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潜水资源利用方案制定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管理 风险评价 盐碱化 随机模拟 循环神经网络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新密煤田水资源优化调度研究
3
作者 李铎 魏爱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101-105,共5页
为了解决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中,有些价值系数难以量化的问题,以郑州煤田水资源优化调度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将决策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采用标度法建立判断矩阵,通过比较确定诸因数之间的重要性,按重要程度进行总排序,将决策者的... 为了解决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中,有些价值系数难以量化的问题,以郑州煤田水资源优化调度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将决策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采用标度法建立判断矩阵,通过比较确定诸因数之间的重要性,按重要程度进行总排序,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经归一化计算,使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价值系数定量化。对郑州煤田水资源进行优化调度,其最优结果是裴沟煤矿排水除供本矿用外,还可供给新密市10000m3/d,余下的供新密电厂。其它各水源除供本部门用外,其余均供给电厂。电厂可获得供水54000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系数 层次分析法 标度法 水资源优化 新密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博弈论优化权重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杰 李铎 +2 位作者 张赟 魏爱华 程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8360-8365,共6页
随着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地质环境问题日趋突出。在对研究区基础资料与野外成果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等11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专家打分法和信息... 随着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地质环境问题日趋突出。在对研究区基础资料与野外成果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等11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专家打分法和信息熵理论确定了各指标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为综合考虑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的优缺点,通过建立博弈论集成模型获得组合优化权重,最终实现了对研究区地质环境承载力分区。结果表明:承载力高区、较高区、中区、较低区和低区分别占整个评价区的24.65%、34.20%、16.02%、15.67%和9.47%。研究结果可以为研究区未来城市规划建设以及地质环境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载力 信息熵 博弈论 组合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资源化技术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仵丽洋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4期135-138,共4页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严重缺水国家。河北省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7,属于严重资源型缺水的省份,同时河北省还是北京和天津的重要水源地,起着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因此探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案对京津...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严重缺水国家。河北省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7,属于严重资源型缺水的省份,同时河北省还是北京和天津的重要水源地,起着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因此探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案对京津冀地区的发展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新模式 处理技术 风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c-view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小明 薛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363-365,共3页
空间数据库是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数据库新技术,它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应用部分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地理信息系统能否方便、及时、准确地从空间数据库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关键在空间数据库的组织与... 空间数据库是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数据库新技术,它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应用部分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地理信息系统能否方便、及时、准确地从空间数据库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关键在空间数据库的组织与管理。因此,只有对空间数据库进行合理的设计,才能开发出完善而高效的地理信息系统。地下水动态管理不仅需要获取大量的非空间数据,而且也涉及大量的地理位置空间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动态 空间数据库 地下水资源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芽孢杆菌CBP-2对盐胁迫下3种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7
作者 习彦花 林勇 +4 位作者 李俊磊 孙立博 吕亚天 魏帅强 程辉彩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2期37-41,66,共6页
为明确植物促生菌(Paenibacillus sp.)CBP-2对盐胁迫下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选取典型园艺作物(小白菜)及粮食作物(玉米、小麦)为试材,采用培养皿滤床催芽法研究l盐胁迫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及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明确植物促生菌(Paenibacillus sp.)CBP-2对盐胁迫下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选取典型园艺作物(小白菜)及粮食作物(玉米、小麦)为试材,采用培养皿滤床催芽法研究l盐胁迫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及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NaCl的对照组相比,在8 g/L NaCl盐胁迫下,小白菜、玉米及小麦幼苗生长被显著抑制;接种适宜浓度CBP-2发酵液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种子和幼苗带来的伤害,菌株CBP-2缓解小白菜、玉米及小麦不同作物盐胁迫效果最佳的发酵液浓度不同,分别为稀释40倍、80倍和8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芽孢杆菌 盐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铁矿物对场地有机污染物自然衰减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瑶 杨延梅 +2 位作者 尤迪 尚长健 贾永锋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8-1108,共11页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石油化工和其他工业活动导致的有机污染(如多环芳烃、卤代烃等)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因此,高效防控石化污染场地中的有机污染物受到广泛关注。含铁矿物因其在土壤和含水层沉积物中广泛的分布...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石油化工和其他工业活动导致的有机污染(如多环芳烃、卤代烃等)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因此,高效防控石化污染场地中的有机污染物受到广泛关注。含铁矿物因其在土壤和含水层沉积物中广泛的分布、独特的晶体结构和活跃的表面化学性质等特点,是影响有机污染物迁移和转化的重要因素。为全面理解含铁矿物对有机污染物自然衰减的关键作用,本文基于含铁矿物的不同类型及性质,系统地从吸附、化学还原降解、生物降解三个方面介绍了含铁矿物去除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其对有机污染物自然衰减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在吸附过程中,拥有高比表面积和表面羟基活性的含铁矿物更易作为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剂。②在化学还原降解中,实际起还原脱卤作用的是含Fe(Ⅱ)的活性含铁矿物,其中马基诺矿和黄铁矿对污染物降解活性表现最佳。③在生物降解过程中,主要以Fe(Ⅲ)矿物作为电子受体参与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其中,以水铁矿为代表的弱结晶性Fe(Ⅲ)矿物释放的Fe(Ⅲ)通常优先被铁还原菌利用从而促进铁异化还原,导电含铁矿物还能促进产甲烷过程中互养群落之间的直接种间电子转移从而提高降解效率。由于场地固有性质及污染物的多样性,未来建议系统研究铁氧化物、铁硫化物和含铁黏土矿物在多污染物共存下的作用机制,明确含铁矿物的赋存形态及性质对有机污染物自然衰减的主要作用过程及其长期有效性,科学支撑场地自然衰减能力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铁矿物 自然衰减 生物降解 化学还原降解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张北县新生代玄武岩偏硅酸矿泉水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5
9
作者 何锦 马雪梅 +4 位作者 邓启军 李伟 马学军 郑一迪 刘昭 《中国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87-1902,共16页
【研究目的】河北省坝上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地层蕴含着丰富的偏硅酸矿泉水资源,研究其形成机制及水岩作用对区内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发展矿泉水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方法】通过系统采集研究区地下水、雨水等环境水化学样品,运用... 【研究目的】河北省坝上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地层蕴含着丰富的偏硅酸矿泉水资源,研究其形成机制及水岩作用对区内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发展矿泉水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方法】通过系统采集研究区地下水、雨水等环境水化学样品,运用数理统计、离子比值分析、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对区内新生代玄武岩偏硅酸矿泉水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张北县偏硅酸矿泉水主要分布在县域南部坝头一带的地下水补给区,以低矿化度的HCO_(3)-Ca·Mg型与HCO_(3)-Na·Mg型水为主,地下水中偏硅酸主要来源于玄武岩中钠长石、斜长石、橄榄石等硅酸盐矿物的水解,同时受到溶滤作用和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当地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当地夏季降水,地下水可视年龄在15~60 a。【结论】河北省坝上地区偏硅酸矿泉水的形成与当地特殊玄武岩地质构造以及特定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硅酸矿泉水 玄武岩 水文地球化学 稳定同位素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张北县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钙矾石沉淀法去除闭坑煤矿老窑水中硫酸根
10
作者 李晴 李硕阳 +5 位作者 胡紫如 苗志加 代峰刚 闫巧芝 余琪琪 赵志瑞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0,共8页
为降低闭坑煤矿老窑水对水环境的危害,开展钙矾石[Ca_(6)[Al(OH)_(6)]_(2)(SO_(4))_(3)·26H_(2)O]沉淀法去除老窑水中高浓度SO_(4)^(2-)、Fe^(3+)和Mn^(2+)的工艺优化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系统分析了初始pH、n(Al^(3+))/n(SO_(4)^(... 为降低闭坑煤矿老窑水对水环境的危害,开展钙矾石[Ca_(6)[Al(OH)_(6)]_(2)(SO_(4))_(3)·26H_(2)O]沉淀法去除老窑水中高浓度SO_(4)^(2-)、Fe^(3+)和Mn^(2+)的工艺优化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系统分析了初始pH、n(Al^(3+))/n(SO_(4)^(2-))和n(Ca^(2+))/n(SO_(4)^(2-))对SO_(4)^(2-)去除效果及Ca^(2+)和Al^(3+)残留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初始pH=11.5,n(Al^(3+))/n(SO_(4)^(2-))=0.8,n(Ca^(2+))/n(SO_(4)^(2-))=1.5,反应时间为1 h时,SO_(4)^(2-)去除率达到最大(81.85%),Fe^(3+)、Mn^(2+)去除率均保持较高水平,Ca^(2+)和Al^(3+)平均残留质量浓度分别为18.05 mg/L和29.96 mg/L。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优工艺条件为初始pH=11.557,n(Al^(3+))/n(SO_(4)^(2-))=0.858,n(Ca^(2+))/n(SO_(4)^(2-))=1.705,此条件下SO_(4)^(2-)实际去除率为85.470%,Al^(3+)、Ca^(2+)平均残留质量浓度分别为2.32 mg/L和29.64 mg/L,二次污染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坑煤矿 老窑水 钙矾石 硫酸根去除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施用硅肥对水稻产量影响的Meta分析
11
作者 吕亚天 习彦花 +5 位作者 李俊磊 孙立博 魏帅强 张晶 高爱舫 程辉彩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2期1-6,共6页
硅肥是水稻产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整合硅肥对水稻产量的关系,可以为科学施肥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以“硅”“硅肥”“水稻”作为主要关键词,数据来自于2014—2024年在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公开发表的文献和学位论文,共... 硅肥是水稻产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整合硅肥对水稻产量的关系,可以为科学施肥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以“硅”“硅肥”“水稻”作为主要关键词,数据来自于2014—2024年在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公开发表的文献和学位论文,共筛选出符合分析标准的文献73篇,共计数据2803组。将文献中的数据分为每穗总粒数、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株高、穗长,以不施硅肥处理为对照,应用Meta分析,整合分析施用和不施用硅肥对水稻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不施硅肥相比,硅肥对水稻产量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硅肥处理,全国地区、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水稻产量与未施硅肥相比,分别提升14%、13.2%、12%、26.5%。同样,施用硅肥对水稻结实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相比未施硅肥,分别提升3.4%、3.3%、2.9%、5.4%。其中,各纬度地区相比,低纬度地区施用硅肥,对水稻产量、有效穗、结实率、株高、穗长最为明显,而高纬度地区使用硅肥,对水稻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提升最明显。结论表明,硅肥可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结实率。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合理使用硅肥,从而达到促进水稻生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肥 水稻 产量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BP神经网络在精准刻画场地地下水污染物扩散范围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季佳运 肖霄 +2 位作者 杨品璐 刘洋 周亚红 《岩矿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6-419,共14页
自2021年最新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指南发布实施以来,对地下水中污染物(如铬、铅、铁、锰等污染物)的扩散范围刻画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受研究区场地条件限制,采样点无法完全分布均匀,现有插值方法难以解决采样点分布不均而导致扩散范... 自2021年最新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指南发布实施以来,对地下水中污染物(如铬、铅、铁、锰等污染物)的扩散范围刻画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受研究区场地条件限制,采样点无法完全分布均匀,现有插值方法难以解决采样点分布不均而导致扩散范围刻画不准确的问题。本文通过ArcGIS空间插值图展示某化工园区地下水溶质的空间分布,发现Mn^(2+)离子分布与其形成机制规律相差较大,且尝试使用GIS多种插值方法(如克里金法、反距离权重法、样条函数等插值方法)效果均不理想,其扩散方向与研究区地下水流向及形成机理不符,可能是由于其监测点位分布不均。因此以重金属Mn^(2+)为例,使用GA-BP神经网络与标准BP神经网络对园区各点位Mn^(2+)浓度进行回归预测,建立其浓度与空间分布的神经网络模型,选取拟合程度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对监测点位缺失区域进行浓度预测,并结合空间插值圈定化工园区中心Mn^(2+)的扩散范围,同时用Mn^(2+)的产生机制对扩散范围进行验证。结果表明:GA-BP神经网络的Mn^(2+)浓度预测效果最好,使用其补充监测点缺失位置的Mn^(2+)浓度并重新绘制Mn^(2+)浓度分布图,新Mn^(2+)分布图显示化工园区中心Mn^(2+)扩散范围为1.70×10^(6)m^(2),超出化工园区面积为2.13×10^(5)m^(2)。与优化前的扩散范围相比,校正后的扩散范围符合Mn^(2+)产生和运移规律。GA-BP神经网络对场地地下水污染物扩散范围的精确圈定有较好的辅助效果,可为环境污染评估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化工园区 GA-BP神经网络 扩散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AMF)协同生物炭对土壤重金属镉(Cd)的固定化效果研究
13
作者 赵志瑞 胡紫如 +5 位作者 李硕阳 刘慧 左天源 罗佳龙 陈小刚 孟祥源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9期51-58,共8页
本研究选取当地土著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缩球囊霉(Glomus constrictum),在不同浓度(0、5、10mg/kg)镉(Cd)胁迫下,探究其在不添加生物炭、添加生物炭A(玉米秸秆)和添加生物炭B(玉米芯)3个处理组中对土壤... 本研究选取当地土著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缩球囊霉(Glomus constrictum),在不同浓度(0、5、10mg/kg)镉(Cd)胁迫下,探究其在不添加生物炭、添加生物炭A(玉米秸秆)和添加生物炭B(玉米芯)3个处理组中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中Cd固定效果的影响。FTIR光谱分析结果表明,2种生物炭所含的官能团大致相同。AMF协同生物炭处理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Cd胁迫下,2种生物炭的添加导致土壤总Cd含量下降2.9%~25.1%,土壤有效Cd含量下降4.8%~15.3%;同时,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得到显著提升,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略有提高,而土壤碱解扩散氮含量则下降15%~60%。综合分析表明,在低Cd浓度条件下,玉米芯生物炭在降低土壤总Cd及有效Cd含量方面效果更为明显;而在中高Cd浓度条件下,玉米秸秆生物炭在降低土壤总Cd及有效Cd含量方面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重金属 镉污染 生物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基材料改性及其在能源环保领域的应用
14
作者 苏妮 王新宇 +3 位作者 王旭 许春兰 黄德平 刘家豪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6-39,共4页
综述了木质素基材料的改性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改性后的木质素基材料在吸附剂、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储能以及制备H_(2)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拓展探讨,为木质素基材料在能源环保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木质素 改性 高值化利用 能源开发 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除磷系统菌群及N_(2)O积累的影响因素
15
作者 苗志加 安贺銮 +5 位作者 薛世玉 宋学强 刘鹏 文超 云玉攀 赵志瑞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4-132,I0007,共10页
反硝化除磷(DPR)工艺可充分利用原水碳源、降低污泥产量,广泛适用于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深度脱氮除磷,但其运行过程中常存在N_(2)O积累问题,在当今“双碳”背景下,强温室气体N_(2)O的积累及排放不容忽视。通过文献分析和整理,归纳了DP... 反硝化除磷(DPR)工艺可充分利用原水碳源、降低污泥产量,广泛适用于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深度脱氮除磷,但其运行过程中常存在N_(2)O积累问题,在当今“双碳”背景下,强温室气体N_(2)O的积累及排放不容忽视。通过文献分析和整理,归纳了DPR工艺中功能性微生物(反硝化聚磷菌和反硝化聚糖菌)的菌群种类、各分支的培养条件及对电子受体的利用能力,梳理了N_(2)O还原酶(NOS)基因与N_(2)O积累的成因关联,总结并归纳了近年来DPR系统N_(2)O积累的影响因素。最后,基于现有研究基础,展望了未来应考虑明确多菌群间协同代谢机制、探究NOS作用机理,为DPR工艺工程应用降低N_(2)O积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反硝化聚磷菌 反硝化聚糖菌 N_(2)O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介导的土壤氮循环关键过程对石油污染响应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婧 李曜宇 +1 位作者 温学友 孔露露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5-713,共9页
土壤石油烃污染会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进而对微生物介导的氮循环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土壤石油烃污染特征及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很多,而对石油污染胁迫下土壤氮循环作用及相关功能微生物的变化机... 土壤石油烃污染会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进而对微生物介导的氮循环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土壤石油烃污染特征及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很多,而对石油污染胁迫下土壤氮循环作用及相关功能微生物的变化机制关注较少。笔者总结归纳了土壤石油污染对微生物介导的氮循环关键过程及相关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发现土壤石油烃对固氮作用的影响有不同结论。不同组分石油烃的生物毒性不同,导致其对硝化过程的抑制作用产生差异。土壤石油烃可作为反硝化微生物底物促进反硝化作用,然而环境中硫酸还原菌的存在可能会导致竞争作用发生。异化硝酸盐还原成氨过程受到多种环境因子(特别是土壤C/N比)的影响,高土壤C/N比更有利于DNRA过程发生。最后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揭示石油污染对土壤氮循环潜在的生态效应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氮循环过程 功能微生物 功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土县温泉水化学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
17
作者 赵海华 男达瓦 +5 位作者 郑亚东 刘昭 付守龙 张城玮 王佳璐 袁建龙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6期125-129,共5页
本文以阿里地区日土县温泉为研究对象,研究区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由于板块运动,使得研究区温泉发育良好,区内温泉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利用水化学特征法对温泉水进行基本特征的调查,随后对研究区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本文以阿里地区日土县温泉为研究对象,研究区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由于板块运动,使得研究区温泉发育良好,区内温泉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利用水化学特征法对温泉水进行基本特征的调查,随后对研究区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温泉主要的阳离子是Ca^(2+),阴离子是HCO_(3)^(-),水化学类型较复杂。研究区温泉水来自不同的赋存环境。且对研究区地热水初始温度进行估算,发现研究区地热水温度较高。通过调研和分析日土县温泉总体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具有很好开发利用潜力。这为阿里地区日土县温泉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开发利用现状 日土县 热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遍历搜索算法的水文地质参数优化求解 被引量:12
18
作者 邱淑伟 吴亚敏 +1 位作者 柯昱琪 闫佰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54-1861,共8页
为了解决传统的Theis配线法在求参过程中无法利用全部抽水试验数据、手动配线效率较低、求参过程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等问题,利用抽水试验数据,以Theis公式和叠加原理为理论基础,以理论计算降深与实测降深的Nach-Sutcliffe效率系数... 为了解决传统的Theis配线法在求参过程中无法利用全部抽水试验数据、手动配线效率较低、求参过程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等问题,利用抽水试验数据,以Theis公式和叠加原理为理论基础,以理论计算降深与实测降深的Nach-Sutcliffe效率系数值达到最大为目标函数,基于Matlab软件编程,再利用遍历搜索算法对导水系数(T)、贮水系数(S)在其对应范围内进行遍历,实现了水文地质参数的自动精确求解。将遍历搜索算法应用于2个抽水试验实例的水文地质参数求解,并与传统求参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遍历搜索算法求参的计算结果与传统求参方法的计算结果相近,表明利用遍历搜索算法求解水文地质参数有效可靠;2个抽水实例利用遍历搜索算法得到的参数对应的理论计算降深与实测降深的Nach-Sutcliffe效率系数值分别为0.996 5、0.970 8,且相比传统的求参方法而言更接近1.000 0,说明其拟合程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求解 水文地质参数 遍历搜索算法 Theis公式 叠加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高碑店市浅层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忠亮 甘爽 +2 位作者 董子涵 李文龙 李俊峰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0-517,共8页
为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对高碑店市的浅层地下水水化学演化开展了研究。在对该市27个浅层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水化学分区、Gibbs图、离子相关分析图等方法对研究区的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特征... 为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对高碑店市的浅层地下水水化学演化开展了研究。在对该市27个浅层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水化学分区、Gibbs图、离子相关分析图等方法对研究区的地下水水化学演化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表明,在浅层地下水的流动方向上,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由HCO_(3)-Ca·Mg型向HCO_(3)-Na·Ca型逐步演化;影响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组分的主要自然因素为岩石的溶滤作用,且主要来自硅酸岩的风化及碳酸盐岩的溶解;由于发生了阳离子交换作用,Na^(+)浓度随着地下水流动逐渐升高,Ca^(2+)浓度则逐渐降低;研究区地下水中NO_(3)^(-)的来源途径多样,除了自然因素之外,人类活动(如工业污染)对NO_(3)^(-)浓度的影响也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水化学演化 离子交换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虚拟现实技术在地热地质教学科研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男达瓦 刘昭 +4 位作者 格桑尼玛 郎旭娟 刘丽伏 罗拉次旺 成佳旋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6期170-172,共3页
目前,地热地质相关学科专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而传统实体实验室的更替速度已落后于技术的发展,其初期投资成本、后期运行及维护费用高等问题,并且受到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给教学和科研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利用先进的虚拟仪器... 目前,地热地质相关学科专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而传统实体实验室的更替速度已落后于技术的发展,其初期投资成本、后期运行及维护费用高等问题,并且受到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给教学和科研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利用先进的虚拟仪器和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地热地质虚拟实验环境成为比较经济的方案,虚拟实验室可以提供内容丰富、不受时域限制的开放性实验;而虚拟实验往往把条件理想化,实现复杂的实验较困难,同时使用虚拟实验过程中可能导致学生对实际仪器缺乏了解,导致学生脱离实际动手能力降低。因此,在地热地质虚拟实验开发过程中应尽可能跟实际仪器对应,做好虚实结合;并且紧密与地热地质科研过程有效衔接,使学生能从虚拟的实验和科研过程中更有效地学习,相关教学成果也可向社会公众进行科学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地热地质 教学科研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