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放实验室平台下ERP课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革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建朝 韩亚飞 王生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04-209,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开放实验室平台开展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并以河北地质大学企业管理类专业的"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课程为教改研究示范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探讨了该教学模式开展的可行性,在... 提出了一种基于开放实验室平台开展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并以河北地质大学企业管理类专业的"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课程为教改研究示范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探讨了该教学模式开展的可行性,在教材选择、教学流程优化、授课方式和考核形式改革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并化解当前实验教学中的多重矛盾。经调查分析表明:该教学模式受到大部分学生的欢迎,并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该研究中的相关数据也为该模式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定量分析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资源计划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开放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素峰 刘炜 +2 位作者 耿亚飞 王生力 杨武岐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2-246,256,共6页
分析了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管理模式创新、开放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和效果检验模式创新4个方面构建了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协同运行机制。4种创新模式相互协同、相互作用,成为开放性实验室培养"产学... 分析了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协同创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管理模式创新、开放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和效果检验模式创新4个方面构建了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协同运行机制。4种创新模式相互协同、相互作用,成为开放性实验室培养"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实验室 协同创新 运行机制 产学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修饰电极对绿茶中没食子酸的电化学检测
3
作者 连欢 李金涛 +2 位作者 张翠忠 韦红燕 向刚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的三维花状氧化锌纳米材料,构建了氧化锌修饰的玻碳电极(ZnO/GCE)并将其应用于没食子酸(GA)的电催化性能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电化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技术考察GA在该ZnO/GCE上的电化学行为。... 利用水热法合成的三维花状氧化锌纳米材料,构建了氧化锌修饰的玻碳电极(ZnO/GCE)并将其应用于没食子酸(GA)的电催化性能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电化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技术考察GA在该ZnO/GC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显示,与玻碳电极相比,氧化锌纳米材料修饰的玻碳电极明显增大了没食子酸的电化学响应信号,且在5.97~658.00μmol/L的浓度范围内,其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61),检出限为0.8929μmol/L(S/N=3)。将该传感器用于市售绿茶饮料中GA含量的检测,检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氧化锌 纳米材料 修饰电极 没食子酸 电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和海泡石复配对农田土壤Cd、Pb的钝化潜力
4
作者 杜俊 闫丽娜 +4 位作者 蔡奎 栾卓然 宋泽峰 赵志瑞 栾文楼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1-162,共12页
黏土矿物被广泛应用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和实践。为探究膨润土和海泡石复配用于重金属Cd、Pb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钝化效果和钝化机理,采用小麦根箱试验研究2种黏土矿物以不同比例(1∶1、1∶2、2∶1)复配,在1%施用量的情况下对... 黏土矿物被广泛应用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和实践。为探究膨润土和海泡石复配用于重金属Cd、Pb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钝化效果和钝化机理,采用小麦根箱试验研究2种黏土矿物以不同比例(1∶1、1∶2、2∶1)复配,在1%施用量的情况下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有效性和赋存形态、小麦各部位(根茎叶籽实)重金属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1)膨润土和海泡石复配施加,除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pH(升高)和水解性氮(降低)有轻微影响外,对其他指标(速效磷、速效钾、总有机碳、总硫)的影响可以忽略。(2)膨润土和海泡石按照质量比1∶1复配施用(1%)对根际土壤中Cd、Pb的有效态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37.2%、66.6%,对非根际土壤中Cd、Pb的有效态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33.0%、38.6%,对小麦籽实部位的Cd、Pb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41.9%、75.0%。(3)膨润土和海泡石复配施用使根际土壤中的离子交换态Cd和铁锰氧化态Cd转化为残渣态Cd为主的非活性形式,使根际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Pb、腐殖酸结合态Pb主要转化为残渣态Pb。综合而言,膨润土和海泡石复配施加对土壤的环境扰动较小,二者按照1∶1的比例复配对Cd、Pb的钝化效果更佳,钝化机制上主要是将土壤中的Cd、Pb活性态转化为残渣态为主的非活性态。尽管施用1%的膨润土和海泡石1∶1复配钝化材料后,小麦籽实中的Cd仍然高于国家的限量指标,但采用此种钝化材料,适当增加施用量(1%~3%)或者联合其他手段,有望实现Cd、Pb复合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海泡石 复配钝化剂 土壤修复 复合污染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有机质泥页岩微纳米孔隙系统演化特征及模式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徐良伟 杨克基 +2 位作者 鲁文婷 李霄 魏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1,共21页
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系统演化特征及其模式的研究有助于完善页岩油气微纳米储层地质理论,进一步揭示页岩油气富集成藏机理,并促进页岩油气综合地质评价与勘探开发。通过综述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系统特征及发育演化影响因素,简述了泥页岩... 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系统演化特征及其模式的研究有助于完善页岩油气微纳米储层地质理论,进一步揭示页岩油气富集成藏机理,并促进页岩油气综合地质评价与勘探开发。通过综述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系统特征及发育演化影响因素,简述了泥页岩复杂孔隙系统研究发展历程,分析了自然成熟序列泥页岩和模拟序列泥页岩孔隙系统演化特征,总结了国内外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系统演化模式,并对泥页岩孔隙系统演化的研究提出了展望。富有机质泥页岩系统孔径较小、连通性差、结构致密,较常规油气储层的孔隙更难分类与识别鉴定,其常见于石英、长石、方解石、黏土矿物等矿物基质,也可大量形成于有机质中。复杂泥页岩孔隙系统的研究经历了科学探索阶段、理论成型阶段、飞跃发展阶段。页岩微纳米孔隙的形成和演化受内因外因共同影响,其发育也受热成熟生烃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在外部控制因素中,沉积环境、构造背景共同决定了泥页岩微纳米孔隙系统发育的物质基础条件,在内部影响因素中,岩性与矿物组成的变化控制了页岩压裂性能和孔隙结构特征,使得泥页岩孔隙空间一定程度的增大或减小,TOC含量和干酪根类型则影响着有机质孔的孔体积和比表面积,而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则制约着不同类型孔隙的演化趋势,有机质成熟度与页岩微观储层孔隙并不是单纯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纳米孔隙随着热演化程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也存在较大的争议。此外,本文综述了自然成熟序列和模拟成熟序列泥页岩孔隙系统演化研究的现状与进展,总结了自然成熟序列和模拟成熟序列泥页岩典型的孔隙系统演化模式,分析了这些孔隙系统演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认为应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沉积环境和不同有机质类型的样品进行深入研究,应加强泥页岩微纳米孔隙系统主控因素及其演化的定性、定量分析,改善模拟系统和模拟实验条件使之更接近真实地质条件,并提高不同成熟度序列样品微纳米孔隙系统的测量精度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 微纳米孔隙系统 物理模拟 形成演化过程 孔隙演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区域生态创新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素峰 严良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3,共7页
资源型区域低能效和高污染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严重相悖。为此,文章以典型的资源型区域为例,从环保创新投入、环保创新产出和环境绩效视角出发,利用结构方程对资源型区域生态创新作用机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环... 资源型区域低能效和高污染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严重相悖。为此,文章以典型的资源型区域为例,从环保创新投入、环保创新产出和环境绩效视角出发,利用结构方程对资源型区域生态创新作用机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环保资本投入和环保基础设施投入直接提升环境绩效,而环保人力投入并未对环境绩效产生直接影响;环保人力投入和环保资本投入直接导致环保新产品产出和环保专利产出数量增加,而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对环保新产品产出和环保专利产出数量并未产生直接作用效果;环保新产品数量直接提升环境绩效水平,而环保专利产出并未直接增强环境绩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区域 生态创新 环境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平原湖泊陈普海子沉积物粒度与元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汪敬忠 朱迟 +2 位作者 兰波 李霄 刘卓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8-365,共8页
通过对河套地区不同类型沉积物进行粒度和元素分析,根据区域陈普海子沉积岩芯的年代和环境代用指标结果,借助于判别分析技术,结合历史文献资料,揭示区域近300a来两个典型时段的环境变化.结果表明,约1850a受黄河河道变迁引起的洪水活动影... 通过对河套地区不同类型沉积物进行粒度和元素分析,根据区域陈普海子沉积岩芯的年代和环境代用指标结果,借助于判别分析技术,结合历史文献资料,揭示区域近300a来两个典型时段的环境变化.结果表明,约1850a受黄河河道变迁引起的洪水活动影响,陈普海子岩芯55~50cm(CP1)沉积物表现为灰黄色黏土层,其粒度参数、分布曲线与黄河岸边缓流沉积物相似,两者的中值粒径和众数数值分别为3.8, 7.7μm和4.4, 5.0μm,元素及其比值K/Ti、Al/Ti和K/Sr(数值分别为7.1、21.5、102.7和6.2、20.7、87.8)的得分散点分布在判别得分散点图的同一区域,与其它类型沉积物的分布区域明显分离,元素比值K/Ti、Al/Ti和K/Sr可作为湖泊沉积指示洪水活动的环境代用指标;自1995年以来,由于区域人类活动,沙荒土地大规模开垦,致使风沙活动增强,岩芯15cm以上(CP2)沉积物粒度参数、分布曲线与风积物相似,两者的中值粒径和众数数值分别为20.1, 19.6μm和41.6, 45.7μm,元素的得分散点分布在判别得分散点图的同一区域,研究结果与文献记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平原 沉积物 粒度 元素 判别分析 环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度指标指示的坝上御道口地区8000 a B.P.环境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黄劭康 贾红娟 +2 位作者 武俊叶 张昊 殷志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80,共7页
承德坝上御道口地区是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的生态环境脆弱带,认识本区气候变化对未来增温背景下采取应对措施有重要意义。粒度是气候环境变化敏感代用指标,粒度分析结果可推测沉积物形成条件和环境。文章对御道口地区YDK剖面沉积物进行... 承德坝上御道口地区是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的生态环境脆弱带,认识本区气候变化对未来增温背景下采取应对措施有重要意义。粒度是气候环境变化敏感代用指标,粒度分析结果可推测沉积物形成条件和环境。文章对御道口地区YDK剖面沉积物进行粒度测试。通过对粒度数据进行组分分离和敏感粒级的提取,利用AMS14C测年结果建立年代框架,探讨了坝上御道口地区8000 a B.P.以来的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结果显示气候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1)8000~6100 a B.P.,粒度指标指示此时段动力较大,粉尘距源区较近,风沙活动较强,携带较多粗颗粒物质造成粒径较粗,估计此时段气候干燥,区域植被较差。(2)6100~1700 a B.P.,此时段粒度指标指示动力较小,粉尘距源区较远,粗颗粒物质减少,估计此时段气候湿润,区域植被较好,风沙活动减弱。(3)1700 a B.P.至今,动力较大,粉尘距源区较近,估计此时段气候变干,区域植被较差,风沙活动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坝上地区 御道口 粒度 环境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与探索 被引量:23
9
作者 初汉芳 张可 孟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34,共4页
众创空间的发展顺应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高校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开展众创空间的建设既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知识创造与传播的需要。众创空间作为一个生态体,需要外部环境与内部要素协同共生,只有构建多元化... 众创空间的发展顺应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高校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开展众创空间的建设既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知识创造与传播的需要。众创空间作为一个生态体,需要外部环境与内部要素协同共生,只有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高校众创空间才能使其可持续发展。以河北地质大学创业生态公园为例,详细介绍了众创空间的服务内容和运行模式,提出了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及社会资源协同创新的生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众创空间 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水体氮、磷和重金属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黔伟 汪敬忠 +2 位作者 魏浩 李金涛 张益淼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6期103-108,共6页
为了探讨白洋淀水体污染的变化特征和来源,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白洋淀湖水中离子、营养盐(氮、磷)和重金属(Cd、Cr、Cu、Ni、Pb及Zn)进行研究,分析其时空变化,并揭示其影响因素和主要来源。结果表明:白洋淀湖水水化学类型包括HCO3-Ca... 为了探讨白洋淀水体污染的变化特征和来源,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白洋淀湖水中离子、营养盐(氮、磷)和重金属(Cd、Cr、Cu、Ni、Pb及Zn)进行研究,分析其时空变化,并揭示其影响因素和主要来源。结果表明:白洋淀湖水水化学类型包括HCO3-Ca·Mg和SO4·Cl-Ca·Mg,湖水总氮、Cd、Cr、Cu、Pb及Zn的平均值均高于V类水质限值。近20年来湖水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值均呈现波动性下降,而两者无明显相关性,主要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在空间上,淀内湖水营养盐和重金属表现出西部地区高、东南地区低的特征,多元统计分析进一步证实流域府河携带的污染物质是白洋淀水体氮、磷和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也是影响其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但淀内不同地区的人类活动对湖水中N、P、Pb及Cr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 重金属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白洋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合成一维α-MoO_3纳米棒及其湿敏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金涛 吴玉会 +2 位作者 刘卓 赵晶 王生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37,共4页
采用水热法,以钼酸铵和硝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维纳米α-MoO_3棒状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其物相及形貌进行了表征。一维α-MoO_3纳米棒直径为200~300nm,长度为5~10μm。一维α-MoO_3纳米棒表现出良好... 采用水热法,以钼酸铵和硝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维纳米α-MoO_3棒状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其物相及形貌进行了表征。一维α-MoO_3纳米棒直径为200~300nm,长度为5~10μm。一维α-MoO_3纳米棒表现出良好的湿敏性能,所制得的传感器在100Hz、11%~95%湿度范围内,其复阻抗-相对湿度关系在半对数坐标下有5个数量级的变化,线性度好。元件的恢复和响应时间较短,分别为3s和35s,元件的湿滞约为4%RH。利用器件在不同湿度下的阻抗图谱建立了相应的等效电路,分析其电导过程。结果表明,在低湿度范围内,器件传导主要依靠一维α-MoO_3材料内少量的自由电子传导以及材料本身束缚电荷的极化;在高湿度范围内,吸附水分子的分解和极化所引起的离子导电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α-MoO3 纳米棒 水热法 湿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物氮模拟释放过程中氨氧化菌群落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卓 杨代琼 +2 位作者 李姣 陆莹 卢昶雨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77-2682,2686,共7页
通过室内沉积物氮释放模拟实验,研究了滇池海埂地区沉积物氮释放通量与其沉积物-水界面氨氧化菌(AOB)群落结构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4个点位沉积物氮释放过程中,NH_(4)-N的释放通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数值趋于0,NO_(2)-N释放通量呈现... 通过室内沉积物氮释放模拟实验,研究了滇池海埂地区沉积物氮释放通量与其沉积物-水界面氨氧化菌(AOB)群落结构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4个点位沉积物氮释放过程中,NH_(4)-N的释放通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数值趋于0,NO_(2)-N释放通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这是由于沉积物-水界面AOB群落活动的结果。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图谱分析表明,随着前9 d NH4-N释放通量的增加,AOB群落多样性增加;由于沉积物-水界面NO_(2)-N被进一步氧化成NO_(3)-N,AOB群落多样性也随之减小。此外,AOB群落同一点位各时间段在主成分上无明显差异,pH和NH4-N对AOB群落分布结构影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释放通量 氨氧化菌 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MoO_(3)/GCE对茶叶中重金属离子的同时测定
13
作者 蒲海玲 黄丹颖 +1 位作者 李金涛 连欢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8,共4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的氧化钼(α-MoO_(3))纳米带构筑了氧化钼修饰的玻碳电极(α-MoO_(3)/GCE),并将该修饰电极用于茶叶中重金属离子的同时在线检测。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α-MoO_(3)纳米带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利用水热法合成的氧化钼(α-MoO_(3))纳米带构筑了氧化钼修饰的玻碳电极(α-MoO_(3)/GCE),并将该修饰电极用于茶叶中重金属离子的同时在线检测。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α-MoO_(3)纳米带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CV)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对修饰电极的电子转移情况进行了表征;采用差示脉冲阳极溶出伏安(DPASV)法考察了镉(Cd^(2+))、铅(Pb^(2+))、铜(Cu^(2+))、汞(Hg^(2+))4种重金属离子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可以实现这4种重金属离子的同时在线检测。相比于裸玻碳电极,该传感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富集更多的重金属离子,从而使溶出峰电流响应增大。且在10-9~10-5mol/L的浓度范围内,其峰电流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低至4×10^(-9)mol/L(Hg^(2+));1×10^(-9)mol/L(Cd^(2+));8×10-8mol/L(Cu^(2+)、Pb^(2+))。将该传感器用于茶叶样品的加标回收实验,效果良好,证明可以用于实际样品中重金属离子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MoO_(3)纳米带 茶叶 重金属离子 同时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铋酸铜光催化剂的制备改性及其在能源环保领域的应用
14
作者 张鹤凡 王雪颖 +4 位作者 曹德路 刘卓 李金涛 李铎 卢昶雨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46-2150,共5页
以具有成本低、光催化降解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的铋酸铜光催化剂为研究基础,从形貌调控、元素掺杂、贵金属沉积、半导体复合以及碳材料复合等方面介绍铋酸铜的制备与改性。改性后的铋酸铜光催化剂不仅能有效拓宽光响应范围、抑制... 以具有成本低、光催化降解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的铋酸铜光催化剂为研究基础,从形貌调控、元素掺杂、贵金属沉积、半导体复合以及碳材料复合等方面介绍铋酸铜的制备与改性。改性后的铋酸铜光催化剂不仅能有效拓宽光响应范围、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提高光催化活性,还可以增加材料的稳定性,在治理有害废气、水中污染物以及产氢、产过氧化氢等能源环保领域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为铋酸铜光催化剂在能源环保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酸铜 制备改性 能源 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