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宽城蛇纹石玉的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子维 孙佳乐 +3 位作者 郝森 刘云贵 王礼胜 宋彦军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2-450,共9页
河北宽城蛇纹石玉结构细腻,颜色可呈肉红色、绿色,当地市场称之为“热河玉”。本文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结合激光拉曼光谱、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以及可见光吸收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采用伽玛能谱仪对... 河北宽城蛇纹石玉结构细腻,颜色可呈肉红色、绿色,当地市场称之为“热河玉”。本文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结合激光拉曼光谱、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以及可见光吸收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采用伽玛能谱仪对其放射安全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肉红色样品折射率及相对密度值均较低,折射率为1.54~1.55,相对密度为2.33~2.43,主要组成矿物为斜纤蛇纹石,主要具纤维交织结构、纤维柱粒交织结构,局部可见变余生物骨架结构,次要矿物有方解石和透辉石,Fe和Mn元素含量相对较高,Fe元素含量范围在184.9×10-6~951.7×10-6,Mn元素含量为106.4×10-6~287.3×10-6;绿色样品折射率为1.55~1.56,相对密度为2.58~2.62,主要组成矿物为叶蛇纹石,具更加细腻的纤维交织结构,次要矿物为滑石及四方硫铁矿,Fe元素含量极高,可达5979×10-6~6359×10-6。结合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认为Fe3+、Fe2+以及Mn3+的综合作用是导致样品呈现肉红色的主要原因,而Fe2+和Fe3+则是导致绿色的主要原因。放射性检测结果显示样品的内、外照射指数及放射性比活度值均低于标准要求,对人体无放射性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石玉 宝石学 矿物学 颜色成因 放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基复合相变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鹏 饶俊 +1 位作者 杨炳飞 王雅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38,45,共6页
粉煤灰高值化利用和相变储能材料防泄漏封装的双重需要,使得粉煤灰基复合相变材料成为新能源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近5年粉煤灰基复合相变材料在材料组成、制备方法、封装效果、储热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提高粉煤灰基复合... 粉煤灰高值化利用和相变储能材料防泄漏封装的双重需要,使得粉煤灰基复合相变材料成为新能源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近5年粉煤灰基复合相变材料在材料组成、制备方法、封装效果、储热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提高粉煤灰基复合相变材料导热率的方法及该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情况,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复合相变材料 定形封装 储热性能 导热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野牛沟软玉的宝石矿物学及谱学特征
3
作者 陶隆凤 郝楠楠 +2 位作者 金翠玲 史淼 韩秀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65-3171,共7页
青海省格尔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软玉产区,其中野牛沟位于东昆仑山系中段,是软玉的主要产出矿点之一。对野牛沟黄绿色软玉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电子探针(EPMA)等测试及薄片观察,并分析了其矿物学和谱学特征... 青海省格尔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软玉产区,其中野牛沟位于东昆仑山系中段,是软玉的主要产出矿点之一。对野牛沟黄绿色软玉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电子探针(EPMA)等测试及薄片观察,并分析了其矿物学和谱学特征。结果表明,该区软玉的折射率为1.61,相对密度约2.97~2.99,摩氏硬度6~6.5,玻璃-油脂光泽,结晶度较好。样品基质的组成矿物为透闪石,次要矿物为透辉石、绿帘石、榍石、磷灰石等,其中基质的氧化物含量为w(SiO_(2))=58.92~59.40%,平均值59.19%,w(MgO)=24.70%~25.56%,平均值24.98%,w(CaO)=13.15%~13.43%,平均值13.29%,粒径约为0.01~1.00 mm,具有典型的毛毡状交织结构和显微纤维变晶结构,部分可见显微放射状变晶结构——帚状结构,各项矿物学特征均符合软玉国家鉴定标准。该区软玉样品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均与透闪石的谱峰基本一致,其中样品在468 cm^(-1)处的红外吸收光谱强度高于509 cm^(-1)处,部分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峰位发生了红移或蓝移现象,结合化学成分分析,认为该区软玉中的透闪石为钙质角闪石,谱峰的偏移与样品中所含Fe、Mn元素或晶体结构有关。结合矿物学特征、电子探针测试及野外实地考察,认为青海野牛沟软玉矿体是在镁质大理岩、基性辉绿岩及后期中酸性岩浆热液的共同作用下成矿,同时剪切作用也对软玉矿的品质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基本确定了青海野牛沟矿区软玉的矿物学和谱学特征,也对其成矿环境进行了探讨,为该区的找矿及深部成矿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玉 野牛沟 透闪石 矿物组成 谱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视石的原位高压红外吸收光谱研究
4
作者 刘云贵 李想 +3 位作者 宋海鹏 钱呈 秦霏 巫翔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33,共7页
透视石是具有典型六元环状结构且含有结晶水的铜硅酸盐(Cu_(6)[Si_(6)O_(18)]·6H_(2)O),其高压晶体化学特征可为研究矿物中的结晶水对于压强的响应机制提供重要指示。本文采用金刚石压腔装置结合同步辐射红外吸收光谱,对天然透视... 透视石是具有典型六元环状结构且含有结晶水的铜硅酸盐(Cu_(6)[Si_(6)O_(18)]·6H_(2)O),其高压晶体化学特征可为研究矿物中的结晶水对于压强的响应机制提供重要指示。本文采用金刚石压腔装置结合同步辐射红外吸收光谱,对天然透视石单晶体开展了原位高压红外吸收光谱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透视石红外吸收光谱指纹区600~1200cm^(-1)波数范围内主要吸收峰的峰位随压强升高向高波数方向频移,但在大约13GPa出现显著的不连续,而常温常压下由结晶水中O-H伸缩振动引起的3371cm^(-1)红外吸收峰的峰位随压强升高向低波数方向频移,且该吸收峰在大约高于13GPa时消失,取而代之在3430cm^(-1)处出现新的由O-H伸缩振动引起的吸收峰。高压红外光谱的变化指示透视石在大约13GPa时发生了结构相变,转变为透视石的高压相,认为透视石晶体中结晶水的结构被破坏而发生脱水反应,而生成的水分子在透视石高压相中可能以新的赋存形式分布在硅氧四面体组成的六元环孔道中。透视石大约在13GPa时发生的脱水—再水化的相变过程为我们探究含水矿物中的结晶水在压强调制下的晶体化学演化提供了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视石 高压红外光谱 结构相变 含水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处理对河北围场天然沸石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程 郭慧东 +3 位作者 于佳乐 冯锴 于开宁 李艳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5-570,共6页
采用NaOH对围场地区天然沸石进行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N2吸附-脱附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采用水蒸气吸附法评价材料的亲水性,采用Cr3+和Mn2+评价材料的离子交换性能,探讨了碱处理对天然沸石的结构、... 采用NaOH对围场地区天然沸石进行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N2吸附-脱附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采用水蒸气吸附法评价材料的亲水性,采用Cr3+和Mn2+评价材料的离子交换性能,探讨了碱处理对天然沸石的结构、亲水性和离子交换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围场地区天然沸石中主要含有斜发沸石、石英和伊利石;碱处理可降低天然沸石的硅铝比,且沸石的硅铝比随着碱处理浓度的提高而不断降低;碱处理对斜发沸石结构的影响较石英和伊利石更大;高浓度碱处理导致天然沸石的结构发生破坏,比表面积降低,孔体积提高;伴随着天然沸石硅铝比的降低,其亲水性和离子交换性能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沸石 碱处理 硅铝比 亲水性 离子交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制备氮掺杂CeO_(2)薄膜及其光催化性能
6
作者 李荣辉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3-1130,共8页
采用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技术制备氮掺杂CeO_(2)薄膜并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制备的薄膜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IBAD技术制... 采用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技术制备氮掺杂CeO_(2)薄膜并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制备的薄膜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IBAD技术制备氮掺杂CeO_(2)薄膜的方法可以实现体相均匀氮掺杂,且掺氮量远高于传统氮掺杂方法。SEM结果表明,氮离子束轰击作用并没有改变CeO_(2)的晶体结构,但是会改变CeO_(2)的结晶度和晶格参数,同时,样品表面变得更光滑、粒径更小。另外,该方法使CeO_(2)薄膜的可见光吸收边从370 nm红移到480 nm,增加了其可见光吸收性能。光催化降解亚甲蓝测试结果显示,在可见光下催化120 min时,溶液中的亚甲蓝降解率已经高于90%,并在6次循环稳定性测试后降解率保持在86%左右,显示出良好的光催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_(2) 氮掺杂 离子束辅助沉积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3+)掺杂氟氧化物玻璃的Judd-Ofelt分析和近红外发光性能
7
作者 冯丽 余义欢 +3 位作者 杜红莉 刘超 陈赛 杨春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80-2385,共6页
利用高温熔融淬火法制备了Nd^(3+)掺杂的氟氧化物玻璃SiO_(2)-BaF_(2)-ZnF_(2),并对样品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进行了测试,共测得11个吸收带,分别对应于Nd^(3+)基态^(4)I_(9/2)到激发态^(4)I_(15/2)、^(4)F_(3/2)、^(4)F_(5/2)+^(2)H_(... 利用高温熔融淬火法制备了Nd^(3+)掺杂的氟氧化物玻璃SiO_(2)-BaF_(2)-ZnF_(2),并对样品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进行了测试,共测得11个吸收带,分别对应于Nd^(3+)基态^(4)I_(9/2)到激发态^(4)I_(15/2)、^(4)F_(3/2)、^(4)F_(5/2)+^(2)H_(9/2)、^(4)F_(7/2)+^(4)S_(3/2)、^(4)F_(9/2)、^(2)H_(11/2)、^(4)G_(5/2)+^(2)G_(7/2)、^(4)G_(7/2)+^(2)K_(13/2)+^(4)G_(9/2)、^(2)G_(9/2)+^(2)D_(3/2)+^(4)G_(11/2)+^(2)K_(15/2)、2P_(1/2)+^(2)D_(5/2)、^(2)P_(3/2)+^(4)D_(5/2)+^(2)D_(3/2)的吸收。利用Judd-Ofelt理论对样品的吸收光谱进行了分析,获得了三个Judd-Ofelt强度参数,进而获得了光谱质量因子、辐射跃迁概率、荧光分支比、辐射寿命等重要光谱参数。需要指出的是,本工作计算了11个吸收带从上能级到下能级所有跃迁(既包括11个激发态到基态的跃迁也包括到除基态以外的所有下能级的跃迁)的辐射跃迁概率、荧光分支比和辐射寿命,这在其他文献中较少报道。也研究了样品的近红外发射特性,样品SBZ(20)和SBZ(30)都在898、1059和1328 nm处呈现了近红外发射,且两样品1059 nm处的发射都明显强于另外两处。两样品1059 nm处发射的Δλ_(eff)值都最小,σ_(emi)值、σ_(emi)×Δλ_(eff)值和σ_(emi)×τ_(rad)值都最大,其值分别为:SBZ(20):36.22 nm、2.93×10^(-20)cm^(2)、10.63×10^(-26)cm^(3)、7.42×10^(-24)cm^(2)·s;SBZ(30):35.42 nm、2.70×10^(-20)cm^(2)、9.58×10^(-26)cm^(3)、7.84×10^(-24)cm^(2)·s,由这些值可知两样品都是潜在的激光输出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氧化物玻璃 Judd-Ofelt分析 近红外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油胆水晶的谱学特征
8
作者 张润楚 陈刘润玄 +2 位作者 曲直 沈洪涛 刘云贵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9-1115,共7页
油胆水晶在自然界产出稀少,主要产于巴基斯坦、马达加斯加和巴西等地,它因内部含有特征的液态有机包裹体深受国际矿物晶体收藏市场以及相关研究者的青睐。采用激光拉曼光谱、气相色谱-质谱和光致发光光谱等分析方法,对近期在我国云南昆... 油胆水晶在自然界产出稀少,主要产于巴基斯坦、马达加斯加和巴西等地,它因内部含有特征的液态有机包裹体深受国际矿物晶体收藏市场以及相关研究者的青睐。采用激光拉曼光谱、气相色谱-质谱和光致发光光谱等分析方法,对近期在我国云南昆明发现的油胆水晶开展谱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昆明油胆水晶中主要有褐黄色液相包裹体和黑色固相包裹体,长波紫外光下黑色固相包裹体显示黄色荧光,褐黄色液相包裹体显示蓝白色荧光。拉曼光谱测试显示黑色固相包裹体的主要成分为沥青,出现1343、1606、2954和3214 cm^(-1)的典型拉曼位移峰;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表明,褐黄色液相包裹体中含有C_(9)H_(20)、C_(10)H_(22)、C_(12)H_(26)和C_(13)H_(28)四种烷烃;光致发光光谱测试显示固相沥青主要出现512 nm的光致发光峰,褐黄色液相包裹体主要显示418、441、471和505 nm的光致发光峰。基于包裹体的分析研究推测该油胆水晶属于低温环境下形成的碳酸盐岩型热液水晶矿床。获得的成分和谱学特征对于研究昆明油胆水晶的成矿地质环境以及该区域的油气资源勘探有重要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胆水晶 云南昆明 气相色谱-质谱 光致发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多孔矿物材料在土壤改良和土壤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旭 章国权 杨炳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3-230,共8页
天然多孔矿物在孔隙结构、吸附特性、离子交换特性、催化特性、微溶效应等多方面呈现明显特殊性和优异性,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微环境和修复污染的土壤。文中对天然多孔矿物及其改性材料在土壤改良和土壤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 天然多孔矿物在孔隙结构、吸附特性、离子交换特性、催化特性、微溶效应等多方面呈现明显特殊性和优异性,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微环境和修复污染的土壤。文中对天然多孔矿物及其改性材料在土壤改良和土壤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阐述,其中包括天然多孔矿物材料的环境属性、结构化学特性、在土壤改良中应用、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应用、在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中应用和在病毒污染土壤修复中应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为天然多孔矿物在土壤环境科学研究中使用提供必要的技术依据。天然多孔矿物的资源特性和环境属性非常适合于我国土壤环境的改良和修复的应用条件,具有重要的研究和经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矿物 矿物材料 土壤修复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储能材料系统典型数值模拟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鹏 顾晓滨 秦善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2期67-77,共11页
相变储能材料是近年来热能储存领域研究的热点,绝大多数相变储能材料系统的相变过程是高度非线性变化的,难以求得解析解。本文分别介绍了基于Ansys-Fluent、Ansys、PCMexpress软件在建筑节能等不同领域对相变储能材料非线性相变过程进... 相变储能材料是近年来热能储存领域研究的热点,绝大多数相变储能材料系统的相变过程是高度非线性变化的,难以求得解析解。本文分别介绍了基于Ansys-Fluent、Ansys、PCMexpress软件在建筑节能等不同领域对相变储能材料非线性相变过程进行数值分析和研究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PCM数值分析的发展方向。首先通过综述指出了数值分析在PCM系统研究和应用中处理非线性相变问题的独特优势,这为PCM系统研究及应用过程中处理热量传递中瞬态相变及模拟工程应用提供了有效手段。随后对比分析了Fluent、Ansys、PCMexpress的模拟研究应用情况、各自特点,指出了其中存在的模型建立、初始条件、可靠性等问题。最后结合相变储能材料发展中存在封装及无机PCM系统过冷、相分离的问题,指出了PCM系统数值分析可能朝着建立合理模型、验证模拟结果、改进数值模拟软件、与实际问题结合、拓展应用领域等方向发展,以及其在PCM系统研究和应用中具有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ENT PCMexpress ANSYS 数值模拟 相变储能材料 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固体废弃物制备相变复合材料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鹏 顾晓滨 +3 位作者 饶俊 彭立华 庞增瑞 宋宪伟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0-385,共6页
固体废弃物被称为放错位置的资源,其资源化综合利用一直是被关注的热点。分析了利用典型固体废弃物制备矿物基相变复合材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综述了以煤矸石、粉煤灰、生物质秸秆、尾矿等典型固体废弃物为载体与相变储能材料(PCM)复合... 固体废弃物被称为放错位置的资源,其资源化综合利用一直是被关注的热点。分析了利用典型固体废弃物制备矿物基相变复合材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综述了以煤矸石、粉煤灰、生物质秸秆、尾矿等典型固体废弃物为载体与相变储能材料(PCM)复合制备出相变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商业化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此外还指出了利用典型固体废弃物制备相变复合材料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M 煤矸石 粉煤灰 生物质 尾矿 固废弃物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储热材料三水醋酸钠循环热稳定性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雪阳 秦善 顾晓滨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3-308,314,共7页
三水醋酸钠(CH3COONa·3H2O)是一种常见的相变材料。选择Na2HPO4·12H2O作为成核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作为增稠剂,利用步冷曲线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CH 3COONa·3H2O相变材料的循环融冻热稳定性;利用FLUENT软件,对CH 3C... 三水醋酸钠(CH3COONa·3H2O)是一种常见的相变材料。选择Na2HPO4·12H2O作为成核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作为增稠剂,利用步冷曲线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CH 3COONa·3H2O相变材料的循环融冻热稳定性;利用FLUENT软件,对CH 3COONa·3H2O在试管中熔化凝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CH3COONa·3H2O相变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不同实验条件下相变材料熔化凝固过程所需时间能够较好地匹配,说明基于FLUENT软件的相变材料数值模拟方法可以为实际实验提供参考;含有添加剂的CH 3COONa·3H2O相变材料在循环融冻100次过程中,相变温度稳定在55℃左右,过冷度在1~4℃之间变化,且增稠剂与成核剂有较好的循环融冻热稳定性,利用T-history法估算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值减少15.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醋酸钠 相变材料 循环热稳定性 数值模拟 T-history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的氧化矿物及锰系复合矿物材料在环境污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旭 冯雅丽 +1 位作者 刘昶江 腾青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490-2496,共7页
锰的氧化矿物具有表面效应、水合效应、孔道结构、氧化催化效应和离子交换效应等性质,在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方面展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基于锰的氧化矿物性能特点,开发锰系复合矿物材料并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成为近年来环境矿物... 锰的氧化矿物具有表面效应、水合效应、孔道结构、氧化催化效应和离子交换效应等性质,在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方面展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基于锰的氧化矿物性能特点,开发锰系复合矿物材料并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成为近年来环境矿物材料研究的热点。锰的氧化矿物及锰系复合矿物材料是一类重要的环境矿物材料,在治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回收利用方面,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及资源可回收利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的氧化矿物 氧化锰复合材料 矿物材料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硅藻土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制备及导热强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鹏 顾晓滨 +2 位作者 赵媛媛 饶俊 边亮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1-150,共10页
固废资源化利用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以月桂酸为相变工作介质,以粉煤灰-硅藻土二元载体为封装材料,碳纳米管为导热剂,采用直接熔融共混法制备出月桂酸/粉煤灰-硅藻土/碳纳米管复合相变储能材料。采用热扩散渗透测试、傅里叶红外光... 固废资源化利用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以月桂酸为相变工作介质,以粉煤灰-硅藻土二元载体为封装材料,碳纳米管为导热剂,采用直接熔融共混法制备出月桂酸/粉煤灰-硅藻土/碳纳米管复合相变储能材料。采用热扩散渗透测试、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无纸记录仪等分别考察了定形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承载性能、微观结构和热物性。结果表明:粉煤灰-硅藻土二元载体可有效防止月桂酸的泄漏,当二元载体中月桂酸的质量分数为28%时可制得无泄漏复合相变储能材料,且原样粉煤灰利用率为55%;FTIR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各组分之间相容性好;DSC测得其熔化相变温度为45.79℃,相变潜热为51.06 J/g;TGA分析显示月桂酸/粉煤灰-硅藻土/碳纳米管热稳定性较好;储/放热性能曲线显示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碳纳米管时,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熔化与凝固时间分别减少60%和62.5%,传热效率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硅藻土 月桂酸 复合相变材料 热能存储 导热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珍珠岩基复合相变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格桑尼玛 刘鹏 +1 位作者 王雅静 刘昭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19,26,共6页
膨胀珍珠岩具有吸附能力强、稳定性好、储量丰富等优点,是相变材料的优良封装载体之一。目前,研发膨胀珍珠岩基高性能相变材料的关键在于提高其热物性性能和传热效率。综述了膨胀珍珠岩基有机、无机相变材料的封装性能、主要热物性及改... 膨胀珍珠岩具有吸附能力强、稳定性好、储量丰富等优点,是相变材料的优良封装载体之一。目前,研发膨胀珍珠岩基高性能相变材料的关键在于提高其热物性性能和传热效率。综述了膨胀珍珠岩基有机、无机相变材料的封装性能、主要热物性及改善导热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珍珠岩 封装 复合相变材料 热物性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_(2)C/ZnIn_(2)S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产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超 谢潇琪 +1 位作者 范鹏凯 李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75-1083,共9页
以钼酸铵和二氰二胺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Mo_(2)C。以合成的Mo_(2)C为原料,通过原位法合成了Mo_(2)C/ZnIn_(2)S_(4)复合光催化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开尔文探... 以钼酸铵和二氰二胺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Mo_(2)C。以合成的Mo_(2)C为原料,通过原位法合成了Mo_(2)C/ZnIn_(2)S_(4)复合光催化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开尔文探针(KP)等对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nIn_(2)S_(4)在Mo_(2)C颗粒表面原位生长并形成异质结。Mo_(2)C/ZnIn_(2)S_(4)复合材料析氢速率可达到1.33 mmol/(g·h),是纯ZnIn_(2)S_(4)析氢速率的5.1倍。光催化机理分析认为,Mo_(2)C作为助催化剂具有类金属特性,较高的导电性能和高的表面功函,与ZnIn_(2)S_(4)形成Mo_(2)C/ZnIn_(2)S_(4)异质界面后,可以有效促进ZnIn_(2)S_(4)光生电荷的分离和迁移。同时,由于Mo_(2)C较低的析氢过电位使其成为析氢反应的活性位点,有效降低了ZnIn_(2)S_(4)在析氢反应中的过电势,进而提高材料的光催化析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2C 助催化剂 ZnIn2S4 原位复合 光催化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黑双色火山玻璃的宝石矿物学特征与显微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咪 宋彦军 +3 位作者 徐子维 郝森 周蕊恬 许颖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7-554,共8页
红、黑双色火山玻璃作为天然玻璃中的少见品种,本文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方法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晶衍射(XRD)、拉曼光谱(LSR)及电子探针(EPMA)对该种火山玻璃的宝石矿物学特征及显微包裹体进行研究。结果显... 红、黑双色火山玻璃作为天然玻璃中的少见品种,本文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方法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晶衍射(XRD)、拉曼光谱(LSR)及电子探针(EPMA)对该种火山玻璃的宝石矿物学特征及显微包裹体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红、黑双色火山玻璃点测折射率为1.47,相对密度约2.36,摩氏硬度6~7,具有明显的流动纹理结构并广泛分布有孔径1~2μm的微气孔及因岩浆冷凝收缩所致的纳米级龟裂纹状结构缝隙。样品主体为玻璃态,红色部分含有大量点状及直径约1μm,长度5~25μm的赤铁矿针状包体,黑色部分则含有大量同尺寸的点状及针状磁铁矿包体并使其具明显磁性。此外,样品中还含有约5%斜长石微晶,晶粒尺寸约50~300μm,An约为28.4,另含有极少量尺寸约100μm的锆石包裹体。电子探针测试结果表明,红色及黑色区域玻璃态基质w(SiO_(2))均在75%以上,为典型的黑曜岩类火山玻璃。其中红色区域玻璃基质的w(SiO_(2))平均值为75.517%,黑色区域为77.621%,此外红区在FeO、K_(2)O及Na_(2)O的含量上略高于黑色区域。结合包体形态及电子探针测试结果,我们认为该种黑曜岩的黑色部分为早期酸性程度较高的岩浆冷却析出磁铁矿微晶所致,而红色部分则是磁铁矿在地表或浅层氧化环境下受到后期碱性较高的岩浆接触加热进一步氧化产生赤铁矿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玻璃 黑曜岩 红色 黑色 显微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蓝绿组合色宝石新品种的光谱学特征研究
18
作者 刘淑红 王礼胜 刘云贵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62-3166,共5页
近期在缅甸市场上发现一种蓝绿组合色宝石品种,以往文献中未见提及。本论文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手段以及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等现代测试方法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1)该宝石样品中蓝色和绿色部分... 近期在缅甸市场上发现一种蓝绿组合色宝石品种,以往文献中未见提及。本论文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手段以及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等现代测试方法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1)该宝石样品中蓝色和绿色部分主要矿物分别为刚玉和含铬白云母,同时两部分均含有少量硬水铝石,两部分的鳞片状闪光矿物均为白云母;(2)蓝色部分产生变色效应是因为刚玉内部少量特定比例的Cr、Fe、Ti离子共同作用导致,而绿色部分是由于在白云母中少量Cr3+类质同象替代Al3+而致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组合色宝石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立法思路探析
19
作者 陈鸿翔 任建红 《花卉》 2020年第24期281-282,共2页
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树立和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资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自然生态源头保护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的有效途径,是履行地质遗迹保护职责、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 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树立和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资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自然生态源头保护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的有效途径,是履行地质遗迹保护职责、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 地质遗迹 国家地质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南部古堆高温地热田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晨光 郑绵平 +6 位作者 张雪飞 邢恩袁 叶传永 任建红 黎明明 何江涛 王丰翔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8-578,共21页
作为我国近些年地热勘探取得重要突破的地热田,西藏南部古堆地热田以其浅埋、高温、富锂、活动剧烈为典型特征而为人们广泛关注。然而关于其水化学特征和成因人们还知之甚少。古堆高温富锂地热田由五个地热显示区组成,分别是布雄朗古、... 作为我国近些年地热勘探取得重要突破的地热田,西藏南部古堆地热田以其浅埋、高温、富锂、活动剧烈为典型特征而为人们广泛关注。然而关于其水化学特征和成因人们还知之甚少。古堆高温富锂地热田由五个地热显示区组成,分别是布雄朗古、杀噶朗噶、巴布的密、茶卡和日若地热显示区,其中布雄朗古、杀噶朗噶地热显示区地热活动最为强烈。古堆地热田沸泉和热泉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Na-Cl型,温泉和冷泉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Na-Cl-HCO_(3)、Na-HCO_(3)-Cl和Na-HCO_(3)型,地表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a-Mg-SO_(4)-HCO_(3)和Na-Ca-Mg-SO_(4)-Cl-HCO_(3)型,这些不同的水化学类型可能反映其不同的成因和物质来源;K-Na地温计显示布雄朗古、杀噶朗噶、巴布的密、茶卡有相似的热储温度(最高可达240.56℃),且明显高于石英和K-Mg地温计计算结果;除了部分沸泉,多数地热水在Na-K-Mg三角图中的投点都远离完全平衡线,表明地热水在从热储上升至地表的过程中没有达到完全的化学再平衡,可能与冷水发生了混合;通过对地热流体特征元素的分析发现Cl、Na、K、SiO_(2)、B、As、Li、Rb、Cs和F是古堆地热流体的特征化学组分,Cl和其他特征化学组分之间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了深部母地热流体的存在;通过对古堆地热流体焓-氯图解的分析表明古堆地热田深部可能存在两类不同的母地热流体,其Cl含量、焓值和对应的温度分别为567 mg/L、1562.5 J/g、335.5℃和697 mg/L、1250 J/g、282.5℃,并且古堆地热田的母地热流体可能是通过与围岩的热传导、沸腾或者与浅部地表冷水混合的冷却方式上升至地表形成不同温度、水化学类型和活动强度的热泉,本研究对深入认识我国西藏南部高温富锂地热系统的水化学特征和形成过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时对将来合理利用我国西藏南部清洁地热能和地热型锂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南部 古堆高温地热田 水化学特征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