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水文地质比拟法的金属矿山深部开采涌水量预测
1
作者 王洪亮 袁世冲 +1 位作者 史建松 张晶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04-509,共6页
滇东北铅锌矿集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基地,该区域受多期次构造活动影响,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复杂,深部开采面临较高的突涌水风险。本文以滇东北典型深采大水矿山会泽铅锌矿为例,在系统分析矿山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矿区石炭泥... 滇东北铅锌矿集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基地,该区域受多期次构造活动影响,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复杂,深部开采面临较高的突涌水风险。本文以滇东北典型深采大水矿山会泽铅锌矿为例,在系统分析矿山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矿区石炭泥盆系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地下水位和涌水量的动态变化特征,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对矿山厂和麒麟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进行了涌水量预测。预测结果对于会泽铅锌矿深部开采时的防治水方案制订提供了重要参考,保证了深部资源的安全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比拟法 涌水量预测 裂隙含水层 放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非BISHOP锰矿区工程水文地质及矿体结构特征研究
2
作者 赵晋 袁世冲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40-344,共5页
南非作为世界五大矿产资源国之一,矿产资源丰富多样,特别是锰矿资源在全球具有重要地位。BISHOP锰矿区作为Postmasburg锰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程水文地质及矿体结构特征研究对于科学规划、合理开采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系... 南非作为世界五大矿产资源国之一,矿产资源丰富多样,特别是锰矿资源在全球具有重要地位。BISHOP锰矿区作为Postmasburg锰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程水文地质及矿体结构特征研究对于科学规划、合理开采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系统分析Postmasburg锰矿田区域地质概况的基础上,对BISHOP锰矿区的工程水文地质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最后对该矿区矿产资源的赋存特征、开采条件、矿石结构与构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BISHOP锰矿区区域稳定性较好,矿床工程地质条件属层状岩类中等类型,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矿床为海底喷气成因;矿石结构主要有半自形晶粒状结构、隐晶-微晶结构、自形粒状变晶结构、它形粒状结构、砾屑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条带状构造、纹层状构造、块状构造、多孔状构造、晶洞构造和角砾状构造等。研究结果为BISHOP锰矿区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提供基础地质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非 锰矿开发 工程水文地质结构 矿体结构特征 海底喷气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效率与生态韧性的协调发展评价与障碍因子识别 被引量:11
3
作者 牛建广 辛伯雄 王明琪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4,共6页
文章以“2+26”城市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Windows-EBM-DEA模型和加权求和法对2010—2020年“2+26”城市生态效率与生态韧性进行测度,然后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间的协调发展关系,最后通过障碍度模型识别阻碍... 文章以“2+26”城市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Windows-EBM-DEA模型和加权求和法对2010—2020年“2+26”城市生态效率与生态韧性进行测度,然后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间的协调发展关系,最后通过障碍度模型识别阻碍二者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2+26”城市生态效率总体上呈现“M”型的发展趋势,且城市间呈现“北部高、中部次之、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2+26”城市生态韧性在研究期内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城市所面临的生态威胁和环保压力有所减轻,但城市间的差异较大。(3)“2+26”城市生态效率与生态韧性协调发展水平正处于从低等向中等过渡的阶段,城市间呈现“北部高、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仍以勉强协调型城市为主体,生态环境治理压力仍较大。(4)“2+26”城市生态效率与生态韧性协调发展主要受到城市绿化建设、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污染治理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城市主要受到污染治理、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制约,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生态韧性 协调发展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结构的深部矿井突水逃生路径规划系统设计与实现
4
作者 陈玉华 孙帮涛 +5 位作者 徐明飞 李东立 胡钰乾 徐超 崔云昊 袁世冲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136,共11页
深部矿井高承压水引发的突水灾害具有突发性强、致灾路径复杂等特点,现有基于二维平面静态拓扑的逃生模型存在水流动态响应滞后、空间属性耦合不足等突出问题。为提升深部高承压水引发的突水灾害防治的时效性,本文研究通过简化井下巷道... 深部矿井高承压水引发的突水灾害具有突发性强、致灾路径复杂等特点,现有基于二维平面静态拓扑的逃生模型存在水流动态响应滞后、空间属性耦合不足等突出问题。为提升深部高承压水引发的突水灾害防治的时效性,本文研究通过简化井下巷道,形成图结构模型,利用图算法快速实现逃生方案的自动生成,以提升矿工在突水灾害环境中的生存概率。利用巷道中线点云三维坐标数据,依托矿井巷道空间拓扑关系,建立巷道空间形态图G=(V,E),以描述井下巷道三维结构。为应对巷道实际计算需要,三维巷道结构中增加了工程属性数据,包括容积、截面等。为考虑水流因素对逃生过程的影响,增加了巷道图中边的权值,形成了新的图结构G=(V,E,W),该网络具有动态计算权重的能力,可以量化不同时空环境中的逃生速度。为利用新图结构,计算人员逃生能力,改进了Dijkstra算法的时间维度处理流程,提出基于时变加权网络的路径规划方法,解决了传统Dijkstra算法无法处理时变权重的问题。为实现巷道网络三维可视化与动态路径规划功能,本文构建了动态逃生路径规划系统,系统利用VTK渲染引擎开发了多层架构系统,通过赋值网络权重,快速生成最优逃生路线。结合云南彝良毛坪铅锌矿实际工程数据,利用该软件系统,验证了突水淹没过程及在巷道网络中的逃生路线的有效性。本文研究利用图理论快速生成了突水情景下的逃生路径,为矿山相关人员提供科学的安全保障工具,提升了我国深部矿业安全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突水 图结构 逃生路径 三维模拟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风向圆角弧边截面超高层建筑风荷载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庆宽 杨硕琛 +2 位作者 郑云飞 杨雄伟 王乾森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5-208,共14页
实际工程中建筑平面为圆角处理与圆弧凸边相结合的超高层结构较为常见,针对此类结构进行了风荷载研究.以不同截面弧边凸起率的超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根据风洞测压试验得到的风压时程数据,对建筑表面风压分布、气动力系数以及气动力功率... 实际工程中建筑平面为圆角处理与圆弧凸边相结合的超高层结构较为常见,针对此类结构进行了风荷载研究.以不同截面弧边凸起率的超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根据风洞测压试验得到的风压时程数据,对建筑表面风压分布、气动力系数以及气动力功率谱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工况下截面弧边凸起率对超高层建筑风荷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所测风向角范围内,随着弧边凸起率的增大:对于建筑表面风压分布,背风面CD与侧风面AD的平均风压系数整体上越接近于直边模型,而迎风面AB与侧风面BC变化比较复杂;对于平均风压、脉动风压以及极值风压,直边模型整体小于弧边模型,且弧边化会导致极值风吸力最大增大42%;对于横风向力系数及其功率谱,脉动升力系数以及脉动基底弯矩系数整体上有增大的趋势,功率谱峰值变化不规律;对于顺风向力系数及其功率谱,平均阻力系数与平均基底弯矩系数逐渐减小,功率谱没有明显谱峰,顺风向力主要受来流影响.对圆角方形建筑截面进行弧边化处理可能会导致局部风压过大,对幕墙抗风设计产生不利影响,但有利于降低结构顺风向风力.通过分析建筑表面风荷载特性,可为此类建筑的气动外形选择以及抗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风荷载 风洞试验 圆角弧边化方形截面 风向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体高度对机场航站楼屋盖风压分布的影响
6
作者 张小敏 裴城 +2 位作者 程小慷 杨雄伟 马存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5-1173,共9页
为研究山区不同山体高度上机场航站楼大跨屋盖的风压分布特性,对机场航站楼屋盖在0、30、60、90 m山体高度上的刚性模型,进行的风洞测压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山体高度对屋盖表面平均风压、脉动风压、脉动风压的非高斯特性、峰值因子以及... 为研究山区不同山体高度上机场航站楼大跨屋盖的风压分布特性,对机场航站楼屋盖在0、30、60、90 m山体高度上的刚性模型,进行的风洞测压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山体高度对屋盖表面平均风压、脉动风压、脉动风压的非高斯特性、峰值因子以及极值风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山体高度的增加显著增加了屋盖迎风前缘的平均风压与脉动风压系数,也加剧了屋盖前缘流动分离的程度,使得屋盖迎风前缘脉动风压的偏度、峰度以及概率密度函数明显偏离标准高斯分布,表现出强烈的非高斯特性。同时通过Hermite矩模型对峰值因子进行计算发现,屋盖表面大部分测点的峰值因子主要分布在3.5~4范围内,远高于GB 50009—2012的建议值2.5,屋盖前缘的极值风压值也会随山体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全风向角下屋盖边缘有着类似的变化规律,其中90 m山体高度上屋盖表面最不利极值负压比0 m山体高度上降低了44.9%。研究可为同类型机场航站楼的设计与建造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体高度 机场航站楼 大跨屋盖 极值风压 非高斯特性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分形理论和信息量法的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曹洪洋 任晓莹 李志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85,共8页
为减少滑坡灾害带来的损失,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基于野外调查和历史滑坡数据,将分形理论和信息量法应用于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利用分形理论定量研究影响因子的敏感性,再进一步利用信息量法得到各二级影响因子的信息量值,通过综合分维... 为减少滑坡灾害带来的损失,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基于野外调查和历史滑坡数据,将分形理论和信息量法应用于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利用分形理论定量研究影响因子的敏感性,再进一步利用信息量法得到各二级影响因子的信息量值,通过综合分维值和信息量值得到综合信息量值,以此值对研究区进行易发性分区。结果表明:影响因子中的坡度、工程地质岩组、高程及植被等与滑坡呈二阶累计和分形分布,而其他影响因子与滑坡呈一阶累计和分形分布,通过其分维值,确定影响因子与滑坡之间的定量关系。极低、低、中、高、极高易发性区面积占比分别为5.24%、8.84%、35.06%、39.21%、11.65%,其中,年降雨量大于1600 mm、坡度20~30°和高程900~1100 m等影响因子为重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信息量法 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 分形理论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铁路EPC项目进度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庞银萍 李帅 +1 位作者 刘浩 戎密仁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9,118,共10页
为确定铁路EPC项目进度影响关键因素与最佳权重值,结合邯郸某铁路EPC项目设计、采购和施工等三阶段的构成特征,借助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及专家修正法,提出铁路EPC项目进度影响因素和建立相应指标体系;在定性层次分析法和定量熵权法... 为确定铁路EPC项目进度影响关键因素与最佳权重值,结合邯郸某铁路EPC项目设计、采购和施工等三阶段的构成特征,借助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及专家修正法,提出铁路EPC项目进度影响因素和建立相应指标体系;在定性层次分析法和定量熵权法权重分析结果基础上,采用博弈论进行组合赋权得到最优值;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铁路EPC项目进度影响因素分析与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铁路EPC项目的技术、管理、组织协调、环境、政策、其他等6个维度20观测点组成的关键影响因素能够客观、准确反映项目进度;组合赋权能将定性、定量权重进行合理组合与优化;铁路EPC项目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权重分别为3.3821、3.3759,对项目进度影响较为明显。全过程施工技术难度在3个阶段对项目进度影响程度均较大,设计阶段权重0.6298最大、施工阶段权重0.3959次之、采购阶段权重0.1039最小;设备、材料的质量及供货及时性问题在采购阶段权重0.4925较其他因素大。综合来看,博弈论得到的铁路EPC项目进度影响因素权重较为合理;建议控制铁路EPC项目进度时,重点关注设计和施工两个阶段,尤其是全过程施工技术难度以及提出变更设计、增加工程建设内容对项目进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EPC项目 影响因素 博弈论 模糊综合评价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周界分形维数的隧道围岩爆破损伤非线性特征研究
9
作者 宋肖龙 耿东阳 +2 位作者 高文学 饶天琛 何家珩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9-167,共9页
为研究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爆破损伤演化规律,采用地质雷达对开挖过程中的隧道围岩进行无损监测,采用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信号分析方法处理雷达信号并提取瞬时幅值作为特征参量分析围岩损伤,引入周界分形维数... 为研究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爆破损伤演化规律,采用地质雷达对开挖过程中的隧道围岩进行无损监测,采用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信号分析方法处理雷达信号并提取瞬时幅值作为特征参量分析围岩损伤,引入周界分形维数和相对损伤度等指标,研究连续爆破扰动影响下围岩损伤演化的非线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靠近爆源区域围岩受爆破荷载作用直接影响较大,远离爆源区域新生损伤产生较少,但损伤影响区域出现扩展和贯通;循环爆破荷载作用会使损伤影响区面积增加,但岩体自重效应会使裂缝压密导致损伤影响区面积减小,损伤影响区面积动态变化;周界分形维数和相对损伤度对损伤影响区的扩展与贯通有很好地识别效果,分形维数变化越大,导致相对损伤度越高,说明围岩中的贯通性裂隙越多,围岩的损伤越严重。研究结果可为隧道施工中围岩稳定性评估、爆破参数优化及施工安全保障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损伤 分形维数 损伤图像 损伤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BP神经网络在精准刻画场地地下水污染物扩散范围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季佳运 肖霄 +2 位作者 杨品璐 刘洋 周亚红 《岩矿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6-419,共14页
自2021年最新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指南发布实施以来,对地下水中污染物(如铬、铅、铁、锰等污染物)的扩散范围刻画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受研究区场地条件限制,采样点无法完全分布均匀,现有插值方法难以解决采样点分布不均而导致扩散范... 自2021年最新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指南发布实施以来,对地下水中污染物(如铬、铅、铁、锰等污染物)的扩散范围刻画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受研究区场地条件限制,采样点无法完全分布均匀,现有插值方法难以解决采样点分布不均而导致扩散范围刻画不准确的问题。本文通过ArcGIS空间插值图展示某化工园区地下水溶质的空间分布,发现Mn^(2+)离子分布与其形成机制规律相差较大,且尝试使用GIS多种插值方法(如克里金法、反距离权重法、样条函数等插值方法)效果均不理想,其扩散方向与研究区地下水流向及形成机理不符,可能是由于其监测点位分布不均。因此以重金属Mn^(2+)为例,使用GA-BP神经网络与标准BP神经网络对园区各点位Mn^(2+)浓度进行回归预测,建立其浓度与空间分布的神经网络模型,选取拟合程度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对监测点位缺失区域进行浓度预测,并结合空间插值圈定化工园区中心Mn^(2+)的扩散范围,同时用Mn^(2+)的产生机制对扩散范围进行验证。结果表明:GA-BP神经网络的Mn^(2+)浓度预测效果最好,使用其补充监测点缺失位置的Mn^(2+)浓度并重新绘制Mn^(2+)浓度分布图,新Mn^(2+)分布图显示化工园区中心Mn^(2+)扩散范围为1.70×10^(6)m^(2),超出化工园区面积为2.13×10^(5)m^(2)。与优化前的扩散范围相比,校正后的扩散范围符合Mn^(2+)产生和运移规律。GA-BP神经网络对场地地下水污染物扩散范围的精确圈定有较好的辅助效果,可为环境污染评估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化工园区 GA-BP神经网络 扩散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毛坪铅锌矿岩溶含水层富水性评价模型及水害治理
11
作者 袁世冲 韩贵雷 +4 位作者 李贵仁 孙帮涛 章爱卫 石佳宾 付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33,共13页
针对岩溶区金属矿山仅依据钻孔单位涌水量划分岩溶含水层富水性的缺陷,以滇东北典型深采矿山毛坪铅锌矿为例,在充分考虑其水文地质结构特征的基础上,从渗流场特征、含水层特征、构造发育特征3方面,构建了包含渗透系数、水位降深、单位... 针对岩溶区金属矿山仅依据钻孔单位涌水量划分岩溶含水层富水性的缺陷,以滇东北典型深采矿山毛坪铅锌矿为例,在充分考虑其水文地质结构特征的基础上,从渗流场特征、含水层特征、构造发育特征3方面,构建了包含渗透系数、水位降深、单位涌水量、含水层有效厚度、水样溶解性总固体、断层发育密度、冲洗液消耗量等7个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了各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并在ArcGIS系统内根据富水性指数将研究区划分为弱富水区,较弱富水区,中等富水区,较强富水区,强富水区5个区域。评价结果表明:毛坪铅锌矿石门坎背斜西翼岩溶含水层的富水性整体较强;石门坎背斜轴部岩溶含水层的富水性呈现出上强下弱的特点;石门坎背斜东翼岩溶含水层的富水性总体偏弱,且浅部岩溶含水层的富水性向东逐渐减弱。针对金属矿山采掘揭露局部强富水区诱发高势能突水灾害,提出了“骨料灌注→充填注浆→水源封堵”的被动治理方式;以及针对区域强富水含水层的“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区域超前帷幕注浆”的主动治理方式。研究结果对于指导金属矿山深部采掘空间布置和制订疏放水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岩溶含水层 富水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 水害治理方式 矿山帷幕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作用下盐渍土损伤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12
作者 谢柏涵 孔元元 +2 位作者 张学飞 孙东彦 王智慧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89,200,共8页
针对寒区盐渍土结构损伤问题,选取吉林省西部盐渍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冻融循环后试样的三轴压缩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并基于Weibull统计理论和Lemaitre应变等效假设理论,建立三轴压缩状态下冻土的损伤模型,并采用冻融循环后盐渍土试样的... 针对寒区盐渍土结构损伤问题,选取吉林省西部盐渍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冻融循环后试样的三轴压缩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并基于Weibull统计理论和Lemaitre应变等效假设理论,建立三轴压缩状态下冻土的损伤模型,并采用冻融循环后盐渍土试样的三轴试验数据以及已有文献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适用性验证。结果表明:①经历过冻融循环后的盐渍土在不同围压下均为塑性破坏,应力应变表现为应变硬化型,冻融过程中土体内液体的相变及水盐运移是导致土体强度和结构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②构建的损伤模型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能够准确描述冻融条件下土体的变形破坏过程,验证了该模型及模型参数确定方法的合理性与可靠性;③盐渍土的结构损伤能够通过裂隙体现出来,在低围压条件下,裂隙宽度较大,损伤变量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低围压下模型的模拟精度较高,说明该模型在低围压条件下对含裂隙的细粒盐渍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研究成果可为同等性质的浅层盐渍土冻融损伤特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区 盐渍土 结构强度 裂隙 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赤平投影的滇西北某大型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分区评价
13
作者 张云 袁世冲 +4 位作者 艾兴洪 杨勇超 李星 李金秀 李应武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05-109,共5页
滇西北地区战略性矿产资源储量巨大,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开发区之一。然而,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使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开采面临诸多困难,尤其是露天采场边坡的稳定性问题。本文以滇西北某大型露天采场边坡为例,在综合分析边坡工程地质条件... 滇西北地区战略性矿产资源储量巨大,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开发区之一。然而,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使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开采面临诸多困难,尤其是露天采场边坡的稳定性问题。本文以滇西北某大型露天采场边坡为例,在综合分析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将采场边坡划分为北东帮边坡、南西帮边坡、北西帮边坡三个分区。通过实证调查,获取了不同分区边坡结构面发育规律,采用赤平投影方法,分析了三个分区的边坡稳定性,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建议。评价结果表明,北东帮边坡可能沿裂隙面L1发生平面滑动破坏;南西帮边坡的岩层倾角小于人工边坡坡度,边坡可能沿其发生平面滑动破坏;北西帮边坡受F_(4)大型结构面及F_(11)中型结构面、F_(12)中型结构面影响较大。评价结果对于矿山的灾害防控和分区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 露天采场 边坡稳定性 赤平投影 分区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土县温泉水化学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
14
作者 赵海华 男达瓦 +5 位作者 郑亚东 刘昭 付守龙 张城玮 王佳璐 袁建龙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6期125-129,共5页
本文以阿里地区日土县温泉为研究对象,研究区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由于板块运动,使得研究区温泉发育良好,区内温泉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利用水化学特征法对温泉水进行基本特征的调查,随后对研究区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本文以阿里地区日土县温泉为研究对象,研究区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由于板块运动,使得研究区温泉发育良好,区内温泉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利用水化学特征法对温泉水进行基本特征的调查,随后对研究区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温泉主要的阳离子是Ca^(2+),阴离子是HCO_(3)^(-),水化学类型较复杂。研究区温泉水来自不同的赋存环境。且对研究区地热水初始温度进行估算,发现研究区地热水温度较高。通过调研和分析日土县温泉总体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具有很好开发利用潜力。这为阿里地区日土县温泉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开发利用现状 日土县 热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15
作者 袁颖 韩宁博 +2 位作者 曹思源 周爱红 杜国梁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307-320,共14页
为深入了解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运用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了CNKI和WOS数据库1990—2023年间发表的文献信息,旨在揭示该领域内主要学者、机构和关键词等共现网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现阶段国内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研究热... 为深入了解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运用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了CNKI和WOS数据库1990—2023年间发表的文献信息,旨在揭示该领域内主要学者、机构和关键词等共现网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现阶段国内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研究热度在持续增加,且都比较关注易发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易发性”“数值模拟”“机器学习”“气候变化”等方向,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些仍将是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结果有助于学者探索新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期更好地应对地质灾害带来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风险评价 CiteSpace 研究热点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盐度动态模拟估算潮间带地下淡水排泄量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志秀 李亚松 +3 位作者 郝奇琛 张媛静 肖勇 刘春雷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7,共12页
目前关于砂质潮间带海底地下淡水排泄速率、海水再循环速率及相应比例随潮位的变化研究较少。文章以厦门湾某砂质潮滩为例,对地下水渗出面的盐度进行实地动态监测,采用变密度流数值模拟技术,对潮间带地下水盐度变化过程进行动态模拟,以... 目前关于砂质潮间带海底地下淡水排泄速率、海水再循环速率及相应比例随潮位的变化研究较少。文章以厦门湾某砂质潮滩为例,对地下水渗出面的盐度进行实地动态监测,采用变密度流数值模拟技术,对潮间带地下水盐度变化过程进行动态模拟,以此反演潮间带海底地下淡水排泄量。研究结果显示:(1)潮间带不同位置地下水盐度随潮汐发生不同规律的变化,通过数值模型估算出典型剖面海底地下水排泄量为17.47 m^(3)/(m·d),其中海底地下淡水排泄量为3.19 m^(3)/(m·d),占海底地下水排泄总量的18.26%,海水再循环量为14.28 m^(3)/(m·d),占海底地下水排泄总量的81.74%,处于主导地位;(2)潮汐作用下,海水入渗与海底地下水排泄交替发生,落潮阶段发生交替的时间略早于平潮位,涨潮阶段发生交替的时间略晚于平潮位,海水入渗速率与海底地下水排泄速率达到峰值时刻分别早于潮位达到高潮和低潮时刻,整个潮汐周期内(从高潮时刻到下一个高潮时刻)海底地下淡水排泄量比例逐渐增大;(3)潮间带地下水盐度的变化可间接反映海底地下淡水排泄量的变化,与其他研究相比,该典型剖面的海底地下淡水排泄量占海底地下水排泄总量比例相对较高,显示潮间带存在着大量海底地下淡水排泄;(4)通过敏感性分析可知,内陆水头对海底地下淡水排泄量及盐度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研究可为海岸带地下水开发利用和滨海环境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海底地下淡水排泄 数值模拟 地下水盐度 砂质海岸 渗出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盾式TBM隧道管片壁后豆砾石分布规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圣智 赵洪海 +4 位作者 谢宏强 董宇苍 方霖 王明年 刘越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0-160,共11页
作为管片与围岩间的连接层,TBM隧道中的豆砾石对管片受力具有重要意义。受施工技术、地质条件等影响,豆砾石填充不密实、分布不均匀的现象时常发生,导致管片出现错台、开裂、渗漏水等灾害,故探明豆砾石分布特征是分析管片受力的基础。对... 作为管片与围岩间的连接层,TBM隧道中的豆砾石对管片受力具有重要意义。受施工技术、地质条件等影响,豆砾石填充不密实、分布不均匀的现象时常发生,导致管片出现错台、开裂、渗漏水等灾害,故探明豆砾石分布特征是分析管片受力的基础。对此,依托青岛地铁TBM隧道项目,采用地质雷达对管片壁后豆砾石分布特征进行现场测试,并进行单环管片豆砾石吹填数值模拟,分析了隧道直行段、转弯段豆砾石在管片壁后的迁移过程,讨论了地质条件、吹填压力、塌方等因素对吹填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TBM隧道施工中,拱顶、隧底及转弯段外侧下部为豆砾石空洞多发部位,拱顶与隧底空洞长度大于1m,主要表现为层间脱空,转弯段外侧下部豆砾石空洞规模较小且不密实;地质条件越差,豆砾石出现空洞的概率及规模越大,强风化地层表现最为明显;塌方通过阻碍豆砾石迁移路径、增加碰撞耗能影响豆砾石吹填质量,但影响范围仅在塌方处;提升豆砾石吹填压力可以改善拱顶和隧底豆砾石填充状态,地质条件越好,改善程度越明显,强风化地层豆砾石吹填质量改善不明显;管片壁后豆砾石空洞按照形成原因分为3类:碰撞耗能、塌方掉块和转弯段间隙变小,并给出了3类空洞的多发部位、特征及施工控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 管片 豆砾石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黄土湿陷性指标分析及其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国华 周爱红 +2 位作者 袁颖 黄虎城 曹聪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6-1256,共11页
黄土湿陷会引发地面沉降、路基失稳、建筑物坍塌等,严重影响城市经济发展与工程建设适宜性。因此,查明黄土湿陷性影响因素,分析黄土湿陷性指标,进而建立黄土湿陷性预测模型,可为饱受黄土湿陷性困扰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及工程建设提供依... 黄土湿陷会引发地面沉降、路基失稳、建筑物坍塌等,严重影响城市经济发展与工程建设适宜性。因此,查明黄土湿陷性影响因素,分析黄土湿陷性指标,进而建立黄土湿陷性预测模型,可为饱受黄土湿陷性困扰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及工程建设提供依据。本文以山西省转型综改示范区—中部产业整合区黄土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区原状土室内土工试验,得到71组黄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根据黄土湿陷系数与13项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间皮尔逊相关系数,找出该地区黄土湿陷性显著相关指标。在此基础上,分别选取因子分析方法消除显著相关指标间相关性前后两组参数,建立该地区黄土湿陷性预测的线性回归和机器学习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易溶盐和中溶盐离子含量较大,存在黄土湿陷隐患;黄土湿陷系数与孔隙比、干密度和天然密度相关系数在0.701~0.707之间,具有强相关性。通过对研究区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综合对比发现,消除相关性前后的线性回归模型其有效性分别为80.95%、85.71%,BP神经网络模型为80.95%、71.43%,随机森林模型为90.48%、90.48%,说明随机森林模型不受指标间相关性影响,且在黄土湿陷性预测方面具有更高的显著性、准确度和适用性。因此,本次研究建立的随机森林预测模型有效性能够满足实际工程需要,可用于该场地黄土湿陷性预测,对黄土湿陷性研究及相关工程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湿陷性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相关性 因子分析 预测模型 转型综改示范区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滑坡发育分布特征及其对地貌演化的响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国梁 邹玲 +2 位作者 杨志华 孙东彦 谷丽莹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62-3076,共15页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世界上地壳隆升和地貌演化最快的区域之一。在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区内滑坡灾害极其发育,严重制约着公路、铁路和水电工程的规划建设。本文以滑坡对地貌演化的响应为切入点,剖析了地形地貌、...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世界上地壳隆升和地貌演化最快的区域之一。在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区内滑坡灾害极其发育,严重制约着公路、铁路和水电工程的规划建设。本文以滑坡对地貌演化的响应为切入点,剖析了地形地貌、河流侵蚀、构造活动与滑坡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滑坡在地貌演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区内局部地形起伏度和坡度与滑坡发生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沟谷地貌通过增加斜坡陡度和滑坡率来适应的区域地壳隆升和河流快速下切;分析不同地貌演化阶段的面积-高程积分,随着地表侵蚀程度的增高,滑坡的面积比、滑坡坡度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值都逐渐增大,表明滑坡侵蚀在区内快速侵蚀中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河流侵蚀对滑坡的控制作用明显,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在纵坡降较陡、河流功率大的加拉-金珠藏布口滑坡密集分布;滑坡发育与断裂密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断裂距离呈负相关关系,区内断裂剧烈活动诱发的地震滑坡也是造成地貌侵蚀的重要媒介。研究结果有利于加深对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滑坡孕灾背景的认识,也可为研究区的工程规划建设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滑坡 构造 地貌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AS-ELM的地震经济损失预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晨晖 袁颖 吕国军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9-205,共7页
为提高地震经济损失预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出了基于天牛须算法(beetle antennae search,BAS)优化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的地震经济损失预测模型。以1996—2014年破坏性地震经济损失为样本数据,选取震级、震中烈度... 为提高地震经济损失预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出了基于天牛须算法(beetle antennae search,BAS)优化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的地震经济损失预测模型。以1996—2014年破坏性地震经济损失为样本数据,选取震级、震中烈度、人口密度和人均GDP等4个影响指标作为模型的输入向量,直接经济损失为输出向量,同时利用BAS优化ELM模型变量,从而消除了随机变量对预测结果的影响,最终建立基于BAS-ELM的地震经济损失预测模型。将建好的BAS-ELM模型用于测试样本的预测,并同其它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AS-ELM的预测准确率为97.244%,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经济损失 极限学习机 天牛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