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突状细胞疫苗特异肿瘤多肽联合树突状细胞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功能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朵 周心娜 +8 位作者 王硕 王小利 袁艳华 杨化兵 耿会珍 彭兵 李子博 李彬 任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94-1098,共5页
目的:利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抗原递呈载体,检测树突状细胞疫苗特异肿瘤多肽在体外对淋巴细胞是否有刺激增殖、促进细胞因子分泌及促进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方法: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 目的:利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抗原递呈载体,检测树突状细胞疫苗特异肿瘤多肽在体外对淋巴细胞是否有刺激增殖、促进细胞因子分泌及促进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方法: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分离及培养采用贴壁法;采用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功能;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功能;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实验分为肿瘤多肽组(肽+DC-CIK)、DC-CIK组和单纯CIK组进行各项功能检测与比较。结果:在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存在时,3组细胞均增殖明显。肿瘤多肽组在第4天、第6天(第4天Z=-3.79,P<0.001;第6天Z=-2.95,P<0.01)时,450 nm光密度显著高于CIK组,在第4天时,450 nm光密度显著高于DC-CIK组(Z=-2.02,P<0.05)。培养体系中无IL-2时,各组淋巴细胞均增殖缓慢,各时间点光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多肽刺激组多种细胞因子产生量高于单纯CIK组,其中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Z=-2.61,P<0.0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on factor,GM-CSF)(Z=-3.85,P<0.001)、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Z=-3.56,P<0.00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ɑ,Z=-3.40,P<0.001)的分泌量与单纯CIK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多肽刺激组与DC-CIK组相比,除IL-4分泌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Z=-2.15,P<0.05),其余各项细胞因子分泌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C-CIK组与单纯CIK组相比,IFN-γ(Z=-2.44,P<0.05)、TNF-ɑ(Z=-2.26,P<0.05)和GM-CSF(Z=-3.73,P<0.001)分泌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多肽组与DC-CIK组、单纯CIK组在18 h与24 h的杀伤效率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高于其他两组的趋势。结论:树突状细胞疫苗特异肿瘤多肽联合树突状细胞体外可提高CIK细胞的增殖活性,提高多个细胞因子的分泌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多肽 CIK细胞 增殖 细胞因子 杀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