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掺杂pg-C_(3)N_(4)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争争 刘怡维 +3 位作者 代德钊 安静 王若鹏 王赛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6-265,共10页
为了提高单一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活性,采用水热法制备高比表面积的多孔石墨相氮化碳(pg-C_(3)N_(4)),通过碳掺杂和金纳米粒子(AuNPs)负载对pg-C_(3)N_(4)进行改性得到Au/pg-C@C_(3)N_(4)复合纳米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组成、微观结构和性... 为了提高单一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活性,采用水热法制备高比表面积的多孔石墨相氮化碳(pg-C_(3)N_(4)),通过碳掺杂和金纳米粒子(AuNPs)负载对pg-C_(3)N_(4)进行改性得到Au/pg-C@C_(3)N_(4)复合纳米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组成、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碳元素的引入并未破坏pg-C_(3)N_(4)原有的片层结构,但明显提高了pg-C_(3)N_(4)的比表面积(高达158.2 m^(2)/g);AuNPs引入基体后,AuNPs的等离子共振效应可显著提高基体对可见光的吸收和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当AuNPs含量为0.5%(质量分数)时,复合纳米材料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性能(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0.0784 s^(-1))。因此,通过碳掺杂和纳米Au负载改性pg-C_(3)N_(4)可制备高活性复合光催化剂,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氮化碳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多孔石墨相氮化碳 碳掺杂 纳米Au 光催化性能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虎 路凤祎 李世英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年第26期124-125,共2页
文章采用分光光度法对高锰酸盐指数进行检测,研究高锰酸钾溶液使用量、反应时间和pH对反应的影响,最终确定实验流程为25mL样品加入5mL硫酸溶液,加热至96℃~98℃,等待10min后,加入5mL KMnO4标准溶液,继续反应10min,冷却后使用纯水定容50... 文章采用分光光度法对高锰酸盐指数进行检测,研究高锰酸钾溶液使用量、反应时间和pH对反应的影响,最终确定实验流程为25mL样品加入5mL硫酸溶液,加热至96℃~98℃,等待10min后,加入5mL KMnO4标准溶液,继续反应10min,冷却后使用纯水定容50mL,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计算得到样品的高锰酸盐指数。并使用本方法和实验室标准方法进行对比发现分光光度法有较高的准确性,为高锰酸盐指数的检测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盐指数 分光光度 环境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韭花酱中铅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
3
作者 侯兰静 李玉朴 +3 位作者 剧京亚 于趁 马慧 李阳 《现代食品》 2020年第17期188-191,共4页
本试验对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韭花酱中铅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根据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找出检测过程中影响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来源并进行评定分析,最终得到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关键词 原子吸收 韭花酱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构建耐低温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技术研究
4
作者 王倩 李瑞月 +2 位作者 李晓连 田巧丽 宋欣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第15期62-64,共3页
人工湿地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综合效益极高的综合生态水处理系统,其中微生物是湿地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且活性易受温度的影响从而使运行效果受限。基于当前对低温微生物的分布及活性特征的研究,本文归纳了当前通过分离筛选耐低温... 人工湿地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综合效益极高的综合生态水处理系统,其中微生物是湿地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且活性易受温度的影响从而使运行效果受限。基于当前对低温微生物的分布及活性特征的研究,本文归纳了当前通过分离筛选耐低温菌株强化低温人工湿地运行效果等方面的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分析耐低温微生物复合菌剂在低温湿地运行中应用及可能遇到的问题,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低温微生物 复合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