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田地面内衬管线连接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峰 刘晓玮 +3 位作者 訾晓晨 谢文献 王锦程 董德宝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2年第3期53-58,共6页
针对胜利油田地面管线的实际,设计了内衬管线的连接结构。利用Solidworks软件设计了地面内衬管线由壬连接模型,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得出由壬连接最优连接螺纹参数,并得出连接管的根数受温度热胀冷缩影响;为解决热胀冷缩影响,设计了... 针对胜利油田地面管线的实际,设计了内衬管线的连接结构。利用Solidworks软件设计了地面内衬管线由壬连接模型,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得出由壬连接最优连接螺纹参数,并得出连接管的根数受温度热胀冷缩影响;为解决热胀冷缩影响,设计了可伸缩的由壬连接结构,可为油田地面管线的建设与安全防护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衬管线 由壬连接 应力 温度梯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装箱式注水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胡雄翼 司毅壮 +3 位作者 刘钇池 檀为建 曹瑾 訾晓晨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7年第9期42-45,共4页
华北大部分油田是滚动开发,呈现出"远、小、低、碎"(远离系统、规模小、产能低、分布零碎)的特点。为确保小断块及零散井能充分发挥作用,需要采用临时注水的开发模式。集装箱式注水装置具有小型化、一体化、集成化、橇装化、... 华北大部分油田是滚动开发,呈现出"远、小、低、碎"(远离系统、规模小、产能低、分布零碎)的特点。为确保小断块及零散井能充分发挥作用,需要采用临时注水的开发模式。集装箱式注水装置具有小型化、一体化、集成化、橇装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点,由注水泵房和水箱组成,通过注水泵房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注水井的监控,同时该装置还拥有超载、超压、润滑油温过高等特殊情况下的报警或停机功能,可确保无人值守时整套系统的安全运行。在华北油田西31采油站应用集装箱式注水系统后,日产油量升高,实现了注采平衡,开发效果有所改善。该装置的地面建设方式平均节约投资60万元,节约占地325 m^2,缩短设计周期10天,适应了华北小断块油田建设特点,提高了地面建设速度和灵活性,促进了管理方式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油田 集装箱式注水装置 工艺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石油协会API管道内检测标准变更简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洪丽 王朝璋 +3 位作者 王国维 石玉辉 李云 梁昌晶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7年第7期13-15,共3页
管道内检测技术可以确定管道的腐蚀和裂纹缺陷,保障管道的长效运行,美国石油协会标准API Std 1163—2013是管道内检测技术的综合性标准,目前石油行业标准《管道内检测系统的鉴定(SY/T 6825—2011)》采标为API Std 1163—2005版。介绍了A... 管道内检测技术可以确定管道的腐蚀和裂纹缺陷,保障管道的长效运行,美国石油协会标准API Std 1163—2013是管道内检测技术的综合性标准,目前石油行业标准《管道内检测系统的鉴定(SY/T 6825—2011)》采标为API Std 1163—2005版。介绍了API Std 1163—2013新修订的技术性条款,包括内检测器运行的限制条件、内检测系统探测的金属腐蚀缺陷和裂纹分级、内检测系统识别概率和检测概率、内检测系统通过能力、内检测数据核查与验证等,以及与API Std 1163—2005版的差异,建议在修订国内标准SY/T 6825—2011时将API Std 1163—2013新增条款纳入更新内容,提高我国管道内检测作业的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内检测 标准 API STD 1163—2013 变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SSO关联规则算法的集输管道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田东海 蔡其全 +4 位作者 胡俊平 赵晓龙 朱伟 郭志杰 任春燕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4期41-47,共7页
为找出影响集输管道腐蚀的主控因素,制定了针对性地防护措施。在采集现场数据和多相流稳态模拟的基础上,利用套索算法(LASSO)实现影响因素的筛选,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找出腐蚀因素与腐蚀速率、缺陷轴向位置和缺陷分布之间的关系,以... 为找出影响集输管道腐蚀的主控因素,制定了针对性地防护措施。在采集现场数据和多相流稳态模拟的基础上,利用套索算法(LASSO)实现影响因素的筛选,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找出腐蚀因素与腐蚀速率、缺陷轴向位置和缺陷分布之间的关系,以确定关联规则信息。结果表明:温度、气相流速、持液率、CO_(2)分压、Ca^(2+)+Mg^(2+)质量浓度、SRB含量等变量是影响腐蚀程度的主控因素;当温度在40~55℃、气相流速大于8 m/s、持液率大于80%、CO_(2)分压大于0.08 MPa、Ca^(2+)+Mg^(2+)质量浓度大于200 mg/L、SRB含量大于100个/mL时,腐蚀最为严重,腐蚀速率大于0.254 mm/a,为“极严重腐蚀”程度;高温高压反应釜验证了关联规则结论准确性;随着腐蚀缺陷轴向位置越靠近焊缝,腐蚀缺陷的尺寸越小,由轴向缺陷逐步转为环向缺陷,同时出现概率也增大。此算法可为油田生产效益的优化提供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SO 关联规则 集输管道 腐蚀速率 缺陷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损检测技术在钢质油气管道上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曹军峰 张伟华 +1 位作者 侯雅雯 梁昌晶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CAS 2019年第5期42-46,共5页
国内大部分钢质油气管道均属于压力管道(GA和GC类)范畴,属于国家重点监管的特种管道,一般2~3 a需进行无损检测。介绍了超声衍射时差技术(TOFD)、超声相控阵技术、电磁超声检测技术(EMAT)和脉冲涡流技术(PEC)的原理、优点、局限性以及国... 国内大部分钢质油气管道均属于压力管道(GA和GC类)范畴,属于国家重点监管的特种管道,一般2~3 a需进行无损检测。介绍了超声衍射时差技术(TOFD)、超声相控阵技术、电磁超声检测技术(EMAT)和脉冲涡流技术(PEC)的原理、优点、局限性以及国内外应用情况,并对检验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采用TOFD+相控阵检测技术对某输油管道进行了检测对比试验,建议今后采用TOFD+相控阵技术对油气管道进行检测,将电磁超声技术和脉冲涡流技术作为无损检测的备选手段,以便及时发现管道焊缝表面及深层的各项缺陷,更好地推动管道完整性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TOFD 相控阵 EMAT P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管道隐患排查与治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旭龙 程远新 +3 位作者 刘锦玉 杨振军 熊飞 訾晓晨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6年第12期64-66,共3页
2015年是"新两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年,"新两法"要求企业承担主体责任,同时加强社会舆论、公众关注、公益诉讼和政府监管,因此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油田开发也面临更高的节能、环保及安全要求。近年来,安塞油田部分... 2015年是"新两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年,"新两法"要求企业承担主体责任,同时加强社会舆论、公众关注、公益诉讼和政府监管,因此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油田开发也面临更高的节能、环保及安全要求。近年来,安塞油田部分管道由于客观原因及人为因素泄漏而导致环境污染,给油田安全生产带来了被动局面。国企改革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方式必须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以安塞油田管道日常管理为契机,从安塞油田所处环境、管道隐患入手,针对排查隐患采取"对症下药"的治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且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目的是使安塞油田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建设现代化采油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管道状况 隐患排查 日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油气管道投产技术标准先进性综述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连星 陆潇 +2 位作者 梁昌晶 王晓丹 胡炎兴 《石油规划设计》 2015年第4期8-10,39,共4页
油气管道投产技术对于保障管道安全高效运行非常重要。针对我国目前缺少专门油气管道投产的技术标准,提出了借鉴国外标准先进理念改进国内标准的思路。系统梳理了ISO、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和俄罗斯等发达国家的综合性油气管道... 油气管道投产技术对于保障管道安全高效运行非常重要。针对我国目前缺少专门油气管道投产的技术标准,提出了借鉴国外标准先进理念改进国内标准的思路。系统梳理了ISO、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和俄罗斯等发达国家的综合性油气管道技术标准,分别从油气管道试压、清管和投产试运等方面,阐述了国外油气管道投产技术标准的先进理念和推荐做法,主要表现在高强度水压试验,零度以下试压技术,油气管道投产延迟条件下重复试压准则,多次清管确保清管质量,根据油气管道输送能力确定清管周期,监控设备功能性试验,油气管道投产延迟条件下惰性介质充填和阴极保护系统维护,基于紧急工况和参数超标确定离心泵停输操作等。最后针对国外标准,为提高我国油气管道投产技术标准水平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投产 标准 试压 清管 投产试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期含汽油井低温集输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阳 宋晨 +4 位作者 刘婕 徐沛扬 李娇 胡雄翼 杨东海 《石油规划设计》 2020年第1期39-45,60,共8页
试验分析了不同含气量油井的流动介质在低温状态下的管输流型变化,得到了降温过程中试验油井管道压差随着时间、温度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降温过程中,管道压差均随时间的推移和温度的降低出现波动,而不同含气油井压差变化过程中出... 试验分析了不同含气量油井的流动介质在低温状态下的管输流型变化,得到了降温过程中试验油井管道压差随着时间、温度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降温过程中,管道压差均随时间的推移和温度的降低出现波动,而不同含气油井压差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压差峰值的数量、大小不尽相同。结合流型变化可知,压差峰值的出现总是伴随着管道内凝油拥堵现象的发生,且凝油拥堵越严重,对应的压差峰值越大。结合含气油井的管输流动情况和压差变化规律,将降温过程中第一次出现的管道压差峰值所对应的温度作为低温集输的温度界限,可以保证低温集输的安全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含气油井 低温集输 流型 压差 温度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ATEL-SPA的老龄油气管道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标 刘斌 +2 位作者 王天赐 郑伟 梁昌晶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2年第4期53-56,61,共5页
为提高老龄油气管道风险管理水平,综合考虑各项风险因素,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DEMATEL)方法分析各风险因素的相互关系,并计算指标权重,再结合集对分析法(SPA)得到不同管段的风险等级。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识别... 为提高老龄油气管道风险管理水平,综合考虑各项风险因素,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DEMATEL)方法分析各风险因素的相互关系,并计算指标权重,再结合集对分析法(SPA)得到不同管段的风险等级。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识别指标因果关系和相互影响作用,通过中心度、原因度、影响度和被影响度的计算,确定结构老化降级和政府保护机制不足是造成管道失效的主要原因,而自然灾害中除恶劣天气外,其余因素的中心度较小。经实例验证,其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研究结果可为老龄油气管道运行状态评价和应急响应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方法 集对分析法 油气管道 老龄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高寒冻土区管道运行管理技术简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刘子浩 刘婕 +3 位作者 张磊 周昕瑞 董传文 刘钇池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7年第10期77-80,共4页
中俄原油管道是我国第一条穿越高寒冻土区的管道,对于保障我国能源战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尚缺少高寒冻土区管道运行管理经验,而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在多年冻土区建设运行了多条油气管道,具有借鉴意义。国外高寒冻土区管道运... 中俄原油管道是我国第一条穿越高寒冻土区的管道,对于保障我国能源战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尚缺少高寒冻土区管道运行管理经验,而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在多年冻土区建设运行了多条油气管道,具有借鉴意义。国外高寒冻土区管道运行管理技术的先进性包括实施冻土融沉监测、管道位移监测和管道内检测准确掌握管道运行状况,管沟分层回填控制施工质量,管道线路管理应用飞机巡线方式、阴极保护系统与管道同步建设运行以及重视管道伴行路维护,同时,研制开发了适用于冻土区管道维抢修的开挖机、破冰工具和履带型机车等。借鉴国外高寒冻土区管道的先进经验,对于保障中俄原油管道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冻土区 管道 运行管理 维抢修 管沟回填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集输厂站事故规律分析与预防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强 单世辉 +3 位作者 李天祥 吴建超 宋微 巩峰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7年第4期67-69,共3页
为了有效控制油气集输厂站安全风险,避免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分别从事故类型、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事故发生的时间,对2005—2015年冀东油田油气集输厂站的47起事故进行规律性分析。由数据分析得出,员工违章操作,设备、设施、... 为了有效控制油气集输厂站安全风险,避免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分别从事故类型、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事故发生的时间,对2005—2015年冀东油田油气集输厂站的47起事故进行规律性分析。由数据分析得出,员工违章操作,设备、设施、工具和附件存在缺陷,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及隐患整改不力等是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关键因素。找出事故易发的时间规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的缺陷和薄弱环节,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可为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集输厂站 事故 规律性 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空气对N80钢的腐蚀影响因素及响应曲面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青霄 高辉 +3 位作者 刘华 杨金惠 樊春峰 梁昌晶 《石油规划设计》 2019年第6期4-7,共4页
空气驱油在运行中由于注入空气中的氧气与地层水混合,造成管材的电化学吸氧腐蚀。影响N80钢腐蚀的三大因素为空气中的氧含量、压力、温度。单因素腐蚀影响试验发现随着空气中氧含量、体系总压力的上升,N80钢片的腐蚀速率总体呈现增大趋... 空气驱油在运行中由于注入空气中的氧气与地层水混合,造成管材的电化学吸氧腐蚀。影响N80钢腐蚀的三大因素为空气中的氧含量、压力、温度。单因素腐蚀影响试验发现随着空气中氧含量、体系总压力的上升,N80钢片的腐蚀速率总体呈现增大趋势;随着温度上升,钢片腐蚀速率呈现先增大后略有下降的趋势。根据试验数据,建立各影响因素曲面响应分析模型,分析不同氧含量、压力、温度下N80钢材的腐蚀情况,得出氧含量是对N80钢腐蚀速率的影响程度最大的结论。为减少腐蚀,建议在注气过程中应适当控制氧气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空气驱 腐蚀速率 氧含量 温度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管道清管技术标准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蔡亮 赵金赢 +2 位作者 郭晶 梁昌晶 马伟平 《石油规划设计》 2017年第3期8-11,31,共5页
清管是新建管道投产和管道运行中的重要工作。国内管道清管的主要问题是清管效果不理想,管道清管未制定专门、统一的标准规范。分别从清管器选型依据、清管质量合格条件、清管周期、原油管道有效直径计算、清管器跟踪定位以及清管作业... 清管是新建管道投产和管道运行中的重要工作。国内管道清管的主要问题是清管效果不理想,管道清管未制定专门、统一的标准规范。分别从清管器选型依据、清管质量合格条件、清管周期、原油管道有效直径计算、清管器跟踪定位以及清管作业安全区域等方面。通过分析俄罗斯管道清管技术标准的先进经验和推荐做法,如凝胶(溶剂)—机械隔离式清管器、清管器选型工作程序、基于管道输送能力下降进行紧急清管和管道支线、弯管处设置清管器监听点等,通过借鉴俄罗斯标准,为提高我国管道清管技术水平,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管道 清管技术 标准分析 借鉴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洗+微生物+叠螺脱水技术在含油污泥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高路军 芦程 +2 位作者 杨金惠 钱进 梁昌晶 《石油石化节能》 2018年第9期15-19,64,共6页
含油污泥是油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含油污泥的处理一直困扰着各大石油企业。通过对某采出水处理站中气浮浮渣、过滤器反洗以及沉降罐和调节罐中产生污泥的质量组分、重金属含量和原油物性进行测试分析,含油污泥具有较高的... 含油污泥是油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含油污泥的处理一直困扰着各大石油企业。通过对某采出水处理站中气浮浮渣、过滤器反洗以及沉降罐和调节罐中产生污泥的质量组分、重金属含量和原油物性进行测试分析,含油污泥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随后对油泥分离剂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采用热洗+微生物+叠螺脱水技术处理技术处理后泥中含油平均由11 366 mg/kg下降至958 mg/kg,平均去除率达到91.55%,满足GB 4284—1984《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中污泥含油量大于或等于3000 mg/kg的要求,技术应用后每吨污泥的处理费用为12.05元/d,每年回收油可产生的经济效率为364.5万元,投资回收期2.22年,技术成熟后可在各油田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生物处理 叠螺机脱水 油泥分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吸附-交换技术降低油田采出水矿化度的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梁昌晶 李吉 李文江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7年第12期41-45,共5页
针对华北油田采出水水质矿化度高的特性和生产实际情况,以某接转站滤后采出水为例,采用电化学-吸附-交换处理工艺组合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实验。试验结果证明,该技术能够大幅度降低采出水矿化度,有效去除水中Ca^(2+)、Mg^(2+)、Ba^(... 针对华北油田采出水水质矿化度高的特性和生产实际情况,以某接转站滤后采出水为例,采用电化学-吸附-交换处理工艺组合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实验。试验结果证明,该技术能够大幅度降低采出水矿化度,有效去除水中Ca^(2+)、Mg^(2+)、Ba^(2+)等成垢阳离子,去除率≥86%,可以有效防止后续注水管网及地层出现结垢问题。该技术应用到生产实际,预测采出水处理运行成本为3.006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采出水 矿化度 电化学 吸附 交换 室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压缩机自耗气和性能劣化的输气管道运行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立军 马彦涛 +3 位作者 李静 梁昌晶 王学林 张红 《石油工程建设》 2022年第3期48-53,共6页
针对压气站运行能耗高的问题,基于动态规划算法,建立了以全线能耗最低为目标函数的管道运行优化模型,充分考虑压缩机自耗气和性能劣化对管道流量的影响,采用深度学习算法拟合了压缩机的实际性能曲线,形成了改进动态规划算法。实例验证... 针对压气站运行能耗高的问题,基于动态规划算法,建立了以全线能耗最低为目标函数的管道运行优化模型,充分考虑压缩机自耗气和性能劣化对管道流量的影响,采用深度学习算法拟合了压缩机的实际性能曲线,形成了改进动态规划算法。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同一型号的压缩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性能劣化现象,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可有效改善压缩机性能曲线的预测精度,为后续管网优化提供基础;在考虑压缩机自耗气和性能劣化后,开机数量由30台减少为24台,总功率由194.09 MW减少为160.88 MW,沿程压降由30.53 MPa降至23.21 MPa,优化后燃气机组和电驱机组的平均效率均有大幅提升,减少了系统能耗,增加了管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耗气 性能劣化 动态规划 目标函数 运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单井降温集输试验 被引量:16
17
作者 孔维敏 张士英 +3 位作者 邱振东 刘福贵 黄启玉 张富强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1年第10期17-22,共6页
高含水原油的集输温度可以低于原油凝点,为实现集输过程的节能降耗和优化运行,不加热集输工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随之而来的凝油粘壁问题成为制约该工艺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为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集油温度,明确高含... 高含水原油的集输温度可以低于原油凝点,为实现集输过程的节能降耗和优化运行,不加热集输工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随之而来的凝油粘壁问题成为制约该工艺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为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集油温度,明确高含水原油粘壁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采用自主设计的带压模拟罐装置在国内某油田现场开展了高含水原油1 MPa条件下的粘壁实验。根据实验所得的粘壁温度,指导现场进行单井降温集油试验,取得了井口加热炉温度下降30℃的效果;根据现场生产数据,计算集油管道沿线粘壁速率分布,结果表明在粘壁温度下,粘壁速率会出现突增,验证了模拟罐粘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原油 不加热集输 模拟罐 粘壁温度 粘壁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输原油结蜡特性分析与防堵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丁进善 王婷 +3 位作者 刘艳 刘永明 周静 梁昌晶 《石油工程建设》 2021年第5期45-49,共5页
针对混输原油在输油末站泵前出现大量蜡沉积物,导致过滤器频繁清洗的现象,以脱气后的插输原油(1号)、首站原油(2号)、末站混输原油和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族组分分析、流变性测试、析蜡特性测试、碳数分布测试等手段,探讨了混输原... 针对混输原油在输油末站泵前出现大量蜡沉积物,导致过滤器频繁清洗的现象,以脱气后的插输原油(1号)、首站原油(2号)、末站混输原油和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族组分分析、流变性测试、析蜡特性测试、碳数分布测试等手段,探讨了混输原油的结蜡特性。结果表明,混输后原油中各组分含量介于混输前各组分含量之间,混输过程属于物理现象;与混输原油相比,沉积物的蜡质含量大幅增加,胶质、沥青质含量小幅增加,反常点大幅增加;沉积物的微观图像与1号原油类似,且出现了只有1号原油才有的C35、C36组分,1号原油中机械杂质含量较高;混输原油和沉积物的特性与1号原油的相似度更高,说明1号原油对混输原油蜡沉积的影响和作用较大;在混输原油中加入0.1%、10%和20%(质量分数)的沥青分散剂后,原油析蜡点大幅下降,从60℃下降到46.37℃,同时析蜡量也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输原油 结蜡 防堵对策 族组分 沉积物 碳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后采出水除铁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荣伟 巩峰 +3 位作者 刘钇池 刘婕 韩明 梁昌晶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8年第1期18-22,共5页
华北油田经过近5年的污水治理改造,所有的滤后采出水都已达到行业标准要求,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从常压注水罐至井口管网处出现了褐红色或黑色的悬浮物,造成水质二次污染。通过一系列的室内实验及现场试验,确定了采用微生物氧化降解... 华北油田经过近5年的污水治理改造,所有的滤后采出水都已达到行业标准要求,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从常压注水罐至井口管网处出现了褐红色或黑色的悬浮物,造成水质二次污染。通过一系列的室内实验及现场试验,确定了采用微生物氧化降解去除水中Fe2+,并采用80 mg/L的聚合氯化铝溶液或微滤膜技术截留铁的沉积物。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较好地去除水中的Fe2+,去除率大于或等于90%,去除后能有效地防止注水管网和井筒结垢,避免水质出现二次污染而影响水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除铁 微生物氧化 絮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水结垢预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倩 彭素芹 +2 位作者 高建瑞 王汉雄 梁昌晶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0年第3期1-5,共5页
随着油气田开发的深入,在中后期会出现井底结垢现象,造成井筒阻塞、设备损坏,影响水驱效果,降低采收速率。但对这部分问题在实际的现场运行中往往重视程度不够,基本上为事后处理。为了更好地指导防垢清垢措施,避免结垢造成的各类危害,... 随着油气田开发的深入,在中后期会出现井底结垢现象,造成井筒阻塞、设备损坏,影响水驱效果,降低采收速率。但对这部分问题在实际的现场运行中往往重视程度不够,基本上为事后处理。为了更好地指导防垢清垢措施,避免结垢造成的各类危害,对目前三类主要结垢预测模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各类模型的公式算法、适用范围、局限性和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最后结合目前结垢预测模型的现状,对结垢预测技术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数预测模型 软件预测模型 数值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