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活性剂对煤层气解吸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恩东 吴海明 +3 位作者 沈健 刘晶 魏波 王国锋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6-109,共4页
在煤层气开采过程中使用的入井流体都添加了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不仅对煤储层的表面性质产生影响,还影响煤层气的解吸能力。因此,室内使用两种不同的煤样以及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开展了表面张力和接触角以及煤层气常压、变压解吸实验评价... 在煤层气开采过程中使用的入井流体都添加了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不仅对煤储层的表面性质产生影响,还影响煤层气的解吸能力。因此,室内使用两种不同的煤样以及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开展了表面张力和接触角以及煤层气常压、变压解吸实验评价,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使溶液表面张力明显降低,其中复配表面活性剂FP-GA的效果最好,质量浓度为0.5%时能使表面张力降低至22.6 m N/m;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02降低煤样表面接触角的效果最好,能使硬煤和软煤表面的接触角分别降低至9°和12°;使用表面活性剂处理后硬煤和软煤的常压、变压解吸量均明显增大,其中复配表面活性剂FP-GA使两种煤样常压和变压解吸量的提升幅度最大,能显著提高煤层气的解吸能力。这主要是表面活性剂可以通过降低表面张力和改变煤岩表面润湿性的方式来降低煤层气解吸时的毛细管阻力,从而起到增大煤层气解吸量的效果,为煤层气开发过程合理使用表面活性剂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表面活性剂 解吸能力 表面张力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酰胺型润滑剂在铁表面减摩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顺从 戴尧 +3 位作者 徐浩 王继乾 卢福伟 刘桂英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6-600,共5页
采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油酸酰胺、油酸二乙烯三胺、油酸三乙烯四胺、油酸四乙烯五胺4种表面活性剂在铁表面的吸附性能和润滑性能。吸附模拟结果表明,吸附能随氮原子含量提高而增大,其中油酸四乙烯五胺单分子在铁表面的吸附能为−1512.46... 采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油酸酰胺、油酸二乙烯三胺、油酸三乙烯四胺、油酸四乙烯五胺4种表面活性剂在铁表面的吸附性能和润滑性能。吸附模拟结果表明,吸附能随氮原子含量提高而增大,其中油酸四乙烯五胺单分子在铁表面的吸附能为−1512.4679 KJ·mol^(−1),高于其他3种酰胺。剪切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4种表面活性剂的氮原子集中分布在铁表面,其中含氮较高的油酸四乙烯五胺在剪切面优先吸附,氮原子密度为固定面的1.6倍左右。四球摩擦实验结果表明,氮原子含量提高,酰胺摩擦系数降低,磨斑半径减小,其中油酸四乙烯五胺的摩擦系数为0.00436,是油酸酰胺的1/2,磨斑半径为241.7μm,小于其他3种酰胺。分子模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随着分子中氮原子含量的增加,油酸酰胺型表面活性剂在铁表面具有更好的润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酰胺 吸附模拟 剪切动力学模拟 四球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油田油气混输管网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牟燕 王永旺 +4 位作者 王继庆 王丽娜 赵亚兵 马纪翔 郭朝霞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7年第10期47-51,共5页
乌里雅斯太油田属于低孔特低渗油田,且地层产出液具有产量低、油气比高的特点。在产能地面建设设计中,依据该断块原油物性及单井集油流程经济对比,结合油气混输管网的计算与管网模型建立,采用环状末点掺水集输流程。对该油田单井集油管... 乌里雅斯太油田属于低孔特低渗油田,且地层产出液具有产量低、油气比高的特点。在产能地面建设设计中,依据该断块原油物性及单井集油流程经济对比,结合油气混输管网的计算与管网模型建立,采用环状末点掺水集输流程。对该油田单井集油管线、集输流程的选择、设计方法及有关数值计算的研究表明:对于油气比较高、产量低的油田更适于采用油气混输计算公式和PIPESIM软件来建立管网进行模拟计算;对于一级布站,采用"简、短、串"的环状末点掺水集输流程和橇装计量设备,布置紧凑,节省占地,其投资和运行费用最少,经济性较好,可降低对草原的破坏,适于高寒油田的开发建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低孔特低渗油田 混气混输 环状集油 末端掺水 经济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低产井高压氮气闷井增产改造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曹运兴 石玢 +5 位作者 周丹 吴海明 刘同吉 田林 曹永恒 贾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556-2565,共10页
我国煤层气储层地质条件复杂,低产煤层气井普遍存在。低产井增产改造是中国煤层气行业迫切需要破解的重大理论和瓶颈技术难题。本文所研究的低产井是指投产后经过一个时期排采生产,储层水和煤层气已经大量产出,气产量较低的生产井。这... 我国煤层气储层地质条件复杂,低产煤层气井普遍存在。低产井增产改造是中国煤层气行业迫切需要破解的重大理论和瓶颈技术难题。本文所研究的低产井是指投产后经过一个时期排采生产,储层水和煤层气已经大量产出,气产量较低的生产井。这类低产井的一个重要储层属性是双低压特征,即低水压和低气压。针对这类双低压低产井,研究开发了高压氮气闷井储层保护型增产改造技术,并在潞安矿区余吾井田进行了工程试验,获得了预期增产效果。余吾井田山西组3号煤层区域上为低压低渗储层,煤层气井的产量普遍偏低。两口试验井LA-011和LA-016于2008年投产,经过4 a的排采生产,平均日产量只有31 m 3 /d和20 m 3 /d;两井各进行过一次水力压裂二次改造,增产效果仍不明显。两口井试验前的储层压力梯度只有1.0 kPa/m左右,具有典型的低压低产特征。高压氮气闷井增产改造试验于2012年10月进行,分别泵注高压氮气34 800 m 3 和 44 960 m 3 ,泵注结束后关井闷压92 h和112 h,在井口压力降低到1.0 MPa以下时开井排采。在高压氮气闷井期间,实时监测了试验井周边邻井的套压变化,分析高压氮气在煤层中的运移方向,试验结束后进行了1~3 a的排采生产。结果表明:①在高压氮气泵注阶段,位于不同方向邻井的套压不同程度升高,这一方面表明高压氮气具有区域性面状穿透扩展和造缝现象,并清晰指示了高压氮气在煤层中的造缝穿透运移方向,而且高压氮气新生裂缝扩展方向不再受控于原始的区域地应力场方向,主要与排采后均化的局部地应力场有关。②试验前后同一时间段的产量对比表明,氮气闷井改造具有“单井改造,多井增产”的区域性增产效果:即2井(LA-011和LA-016)改造,受到影响的5口井(LA-011,LA-016,LA-013,LA-014和LA-015)同时增产。③增产效果显著,两口试验井日产气增加1.2~8.9倍,3口邻井日产气增加1.4~3.7倍。高压氮气闷井技术是低压低产井改造增产的有效技术,对煤层气低压低产井增产改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低产井 低压低渗 氮气闷井 增产改造 潞安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合采煤层气井动态响应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先敏 吴浩宇 +2 位作者 冯其红 刘珊 吴海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96,共9页
中国主要含煤盆地普遍存在多煤层叠置现象,对该类地区的煤层气开发普遍采用多层合采方式,导致合采煤层气井的分层产气动态响应特征更加复杂。根据煤层气多层合采流动机制,构建封闭边界条件下多层合采煤层气藏渗流产出数学模型,并绘制双... 中国主要含煤盆地普遍存在多煤层叠置现象,对该类地区的煤层气开发普遍采用多层合采方式,导致合采煤层气井的分层产气动态响应特征更加复杂。根据煤层气多层合采流动机制,构建封闭边界条件下多层合采煤层气藏渗流产出数学模型,并绘制双层合采煤层气井的无因次井底压力动态响应和分层产气量曲线图版。结果表明典型曲线图版具有早期续流段、早期过渡流段、系统径向流段、边界差异响应流段以及系统边界线性流段5个明显的特征阶段;由于层间矛盾突出,导致分层产气贡献比例大多偏离于其地层系数比,晚期分层产气贡献比例与各层的地质储量比基本一致;确定各煤层的吸附系数、弹性储容比与窜流系数的差异是影响合采煤层气井分层产气贡献比例分配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多层合采 井底压力 LAPLACE变换 分层产气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C技术在油田RTU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崔培业 黄韬 +1 位作者 王继庆 顾如艳 《石油科技论坛》 2016年第S1期97-99,246,共4页
为实现单井自动化及智能排采,以目前国际通用、易于构成现场自动化控制的可编程控制器PLC为核心,配备高可靠性的输入输出模块、电量采集模块及GPRS模块,研制了油田RTU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大容量存储、低能耗、无线测试、数据无线传输... 为实现单井自动化及智能排采,以目前国际通用、易于构成现场自动化控制的可编程控制器PLC为核心,配备高可靠性的输入输出模块、电量采集模块及GPRS模块,研制了油田RTU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大容量存储、低能耗、无线测试、数据无线传输等关键技术,适应野外恶劣的工作环境,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具有防雨、防沙、防盗功能。通过进行PLC技术在该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可以自动调整游梁平衡度、冲次,实现智能排采,使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等整个系统达到最佳配合,提高系统效率,大幅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推动智慧油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排采 SCADA系统 RTU 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房屋建筑屋面防水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晓东 赵辉 《住宅产业》 2018年第1期64-68,共5页
房屋建筑屋面防水施工是房屋建筑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房屋建筑的使用年限和使用功能。倘若屋面漏水将会威胁到房屋整体建筑的稳定性,从而大大增加了屋面维修的成本。通过对目前国内房屋建筑防水质量的监测显示,质量问... 房屋建筑屋面防水施工是房屋建筑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房屋建筑的使用年限和使用功能。倘若屋面漏水将会威胁到房屋整体建筑的稳定性,从而大大增加了屋面维修的成本。通过对目前国内房屋建筑防水质量的监测显示,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房屋建筑设计不合理、施工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以及细节处理不到位,防护措施未落实引起的。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才能全面提升房屋建筑屋面防水质量。鉴于此,本文阐述了房屋建筑屋面防水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屋建筑 屋面防水 施工质量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重组过程中如何通过档案保存企业记忆
8
作者 崔培业 吕桂欣 杨艳 《机电兵船档案》 2013年第6期21-23,共3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体制机制的不断转变,档案在企业重组过程中如何保存企业记忆,还原企业历史,这对企业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华北油田多种经营企业的天成集团,在历时近十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重组企业的档案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体制机制的不断转变,档案在企业重组过程中如何保存企业记忆,还原企业历史,这对企业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华北油田多种经营企业的天成集团,在历时近十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重组企业的档案管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重组过程 档案保存 记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油田多种经营企业 企业档案工作 企业体制 企业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含水油井清蜡降黏方案制定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付亚荣 刘泽 +6 位作者 张新军 王嫱 王晓军 崔兴华 徐诗奇 胡晓斌 殷新华 《石油石化节能》 2023年第4期44-47,共4页
油井清蜡降黏是延长油井检泵周期、提高并稳定单井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为解决现场依靠经验判断油井结蜡情况和确定清蜡降黏方案的局限性。依据油井清蜡降黏“相似相溶原理”“水膜乳化理论”“多面体乳化理论”,结合油井生产情况,制定... 油井清蜡降黏是延长油井检泵周期、提高并稳定单井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为解决现场依靠经验判断油井结蜡情况和确定清蜡降黏方案的局限性。依据油井清蜡降黏“相似相溶原理”“水膜乳化理论”“多面体乳化理论”,结合油井生产情况,制定了“化学清蜡降黏与热洗清蜡降黏相结合”“热洗清蜡降黏”“不定时化学清蜡降黏或热洗清蜡降黏”等3种中高含水油井清蜡降黏方案。在27个油藏574口油井应用,成功率100%;其中化学与热洗清蜡降黏相结合方式应用412口油井,单井年平均节约化学清蜡降黏药剂0.56 t,平均减少热洗0.72井次,免修期平均延长269.1 d并仍在延续;热洗清蜡降黏的56口油井,单井年平均减少热洗3.25井次,免修期平均延长230 d以上仍在延续;不需要(不定时)清蜡降黏106口油井,免修期平均延长117 d并仍在延续。实现了清蜡降黏节能降耗(含药剂费用)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含水 油井 清蜡降黏 方案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层气井增产技术及问题探讨
10
作者 安峰 吴明栋 +1 位作者 吴海明 雷东记 《采矿技术》 2019年第5期49-51,56,共4页
增产技术是制约我国煤层气井产能突破的重要瓶颈,对我国水力压裂、多元气体驱替和多分支水平井3种主要增产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及问题探讨。研究认为,优选适宜我国特定煤层地质条件的压裂液是提高水力压裂效果的关键,研究不同煤层地质条... 增产技术是制约我国煤层气井产能突破的重要瓶颈,对我国水力压裂、多元气体驱替和多分支水平井3种主要增产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及问题探讨。研究认为,优选适宜我国特定煤层地质条件的压裂液是提高水力压裂效果的关键,研究不同煤层地质条件下对煤储层伤害小又能最大化煤层气产出率的最佳注入CO2与N2成分比是多元气体驱替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多分支水平井技术将是未来我国主要的增产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增产技术 水力压裂 多元气体驱替 多分支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站除硫抑菌剂研究及现场应用
11
作者 杜金秀 马志 +6 位作者 高辉 赵永清 张卫宁 赵静雯 顾庆东 唐雅娟 王蕊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3年第3期23-28,共6页
油田集输系统硫化氢的聚集在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注水系统水质恶化也会引起管线设备的腐蚀穿孔,增加水处理负担。针对华北油田某联合站,从单井到联合站集输和注水系统,开展了硫化氢分布特点和硫酸盐还原菌等关联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 油田集输系统硫化氢的聚集在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注水系统水质恶化也会引起管线设备的腐蚀穿孔,增加水处理负担。针对华北油田某联合站,从单井到联合站集输和注水系统,开展了硫化氢分布特点和硫酸盐还原菌等关联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在厌氧条件下,硫酸盐还原菌在硫酸盐环境中代谢产生的S2-进而形成硫化氢,是水区形成硫化氢的主要因素。依据硫酸盐还原菌与硫化氢的关联关系,开展了反硝化细菌的除硫抑菌剂配方体系研究,当菌剂浓度为0.2%、抑制剂投加浓度为100mg/L时,水中硫化物含量及硫化氢浓度明显下降。现场试验表明,加药一周后水中硫化物含量和硫化氢浓度快速下降,当抑制剂投加浓度提高至200mg/L时,脱硫效率大幅提高,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消除了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站 硫化氢 硫酸盐还原菌 反硝化细菌 除硫抑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