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度分析视角下欧洲中世纪大学医学教育制度的形成
1
作者 高燕 柳云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68,共6页
欧洲中世纪大学医学教育制度的形成主要受知识、权力和理念三个因素的影响。制度分析视角下,这一过程包括三个方面的变化:知识专门化、权力均衡化和理念客观化。知识专门化是教育制度遵循知识发展的逻辑,在认知机制的作用下适应知识专... 欧洲中世纪大学医学教育制度的形成主要受知识、权力和理念三个因素的影响。制度分析视角下,这一过程包括三个方面的变化:知识专门化、权力均衡化和理念客观化。知识专门化是教育制度遵循知识发展的逻辑,在认知机制的作用下适应知识专门化的过程;权力均衡化是教育制度不断调整权力结构,使之趋于平衡的过程;理念客观化是教育制度所体现的共享观念和信仰通过合法性机制,逐渐客观化的过程。欧洲中世纪大学医学教育制度的形成本质上也是权力均衡化、理念客观化和知识专门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大学 医学教育 制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多能干细胞临床应用的技术风险与伦理先行
2
作者 戴晓晖 柳云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4-18,24,共6页
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在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其临床应用始终面临诸如重编程效率低、遗传以及表观遗传稳定性不足、预期治疗费用高昂等关键挑战。伦理层面需重点应对安全性风险(如基因组不稳定的致瘤性);公平性困境(费用高昂与经济... 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在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其临床应用始终面临诸如重编程效率低、遗传以及表观遗传稳定性不足、预期治疗费用高昂等关键挑战。伦理层面需重点应对安全性风险(如基因组不稳定的致瘤性);公平性困境(费用高昂与经济可及性矛盾);标准化生产难题以及知情同意问题(不同类型应用知情同意方式差异)。为此,提出伦理先行的治理框架:(1)监管伦理:法律框架与制度整合;(2)技术伦理:安全标准与风险防控;(3)审查伦理:多元监督与动态追溯;(4)分配伦理:权益平衡与风险共济。以期推动该技术在伦理先行理念约束下实现增进人类健康福祉的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临床试验 技术风险 伦理先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英德日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设置及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纪元 崔慧先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58,共6页
通过历史与逻辑的思维方法对美、英、德、日四国具有代表性的高等院校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设置及评价体系进行梳理,总结国外高等院校医学人文教育体系的特点为前置人文教育评价、深嵌临床实践以及融合医学执业考试。从国外医学人文教育评... 通过历史与逻辑的思维方法对美、英、德、日四国具有代表性的高等院校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设置及评价体系进行梳理,总结国外高等院校医学人文教育体系的特点为前置人文教育评价、深嵌临床实践以及融合医学执业考试。从国外医学人文教育评价体系在人文教育与评价全息渗透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强化质性评价方法及重视学生的反思与回顾,应用智能工具建立教育评价智能平台,发挥评价结果的逻辑相关指标预测作用四方面对我国医学人文课程改革与评价体系构建提供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文教育 教育评价 课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医生共情能力在医学叙事能力与人文关怀品质间的中介效应研究
4
作者 李子琦 刘佳文 +1 位作者 李紫瑄 柳云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65-1372,共8页
目的探索共情能力在临床医生的医学叙事能力与人文关怀品质间的中介效应,为提高临床医生共情能力、叙事能力和人文关怀品质等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用一般资料问卷、中国医者叙事行为能力量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能力... 目的探索共情能力在临床医生的医学叙事能力与人文关怀品质间的中介效应,为提高临床医生共情能力、叙事能力和人文关怀品质等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用一般资料问卷、中国医者叙事行为能力量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能力量表、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对河北省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1.0进行临床医生的医学叙事能力、共情能力和人文关怀品质现况及相关性分析,运用Amos26.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采取Bootstrap法检验模型。结果临床医生的医学叙事能力、共情能力及人文关怀品质得分分别为(84.436±11.939)分、(106.058±18.936)分、(117.652±14.087)分。临床医生人文关怀品质与医学叙事能力呈正相关(r=0.530,P<0.01),共情能力与人文关怀品质呈正相关(r=0.416,P<0.01),医学叙事能力与共情能力呈正相关(r=0.176,P<0.01)。临床医生的医学叙事能力对人文关怀品质有正向预测作用(β=0.649,P<0.001)。临床医生的共情能力在医学叙事能力与人文关怀品质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061,P<0.001),中介效应值为0.068,占总效应的8.59%。结论临床医生医学叙事能力、共情能力及人文关怀品质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共情能力在医学叙事能力与人文关怀品质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建议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临床医生医学叙事能力,从而提高其人文关怀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生 叙事能力 共情能力 人文关怀品质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绘画医学到影像医学:健康认知与人文关怀的中西方文化特点
5
作者 范占平 柳云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7-733,共7页
绘画医学与影像医学都是完整的图像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阐明了传统绘画医学的认知成分,比较中西方在这方面的不同:西方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以来的绘画医学展现出机械论、还原论和个体论的特点,而中国的传统绘画医学,包括唐宋以来以新... 绘画医学与影像医学都是完整的图像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阐明了传统绘画医学的认知成分,比较中西方在这方面的不同:西方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以来的绘画医学展现出机械论、还原论和个体论的特点,而中国的传统绘画医学,包括唐宋以来以新儒家为代表的“儒医”文化,一直都体现着阴阳互补性、和谐性和整体论的特点。概括了绘画医学的人文要素,揭示西方传统绘画医学带有个人主义人文关怀的倾向,而中国绘画医学的人文关怀则带有家庭主义特点。通过介绍当代的影像医学,指出其在认知科学方面优越于绘画医学,但在人文关怀价值方面则有所欠缺,同时指出当代绘画医学在西方的一些个人自由主义发展,以及当代中国绘画医学的家庭主义特色;并提示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影像医学时代,应该维护和发展适当的医学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史 健康认知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医学伦理学再启程的基础与方向探微 被引量:4
6
作者 边林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8,共6页
当代中国医学伦理学是指始于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这一领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40多年来,中国医学伦理学在医学伦理文化和医学伦理理论与实践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为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再启程形成了坚实的基础。再启程是学科发展的一个时... 当代中国医学伦理学是指始于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这一领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40多年来,中国医学伦理学在医学伦理文化和医学伦理理论与实践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为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再启程形成了坚实的基础。再启程是学科发展的一个时代性课题。今天学科所面对的是完全不同于过去的背景和境遇,中国社会高速发展驱动下的医学科技进步以及医学社会化步伐的加快,带来传统与崭新伦理问题的叠加,再启程成为对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伦理学 学科发展 再启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医学人文实践形态 被引量:7
7
作者 那佳 边林 柳云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52-859,共8页
医学人文的实践形态在医学人文诸多形态中最具根本意义。医学人文的其他形态最终只有转化为实践过程并取得实践效果,医学人文的价值才可能得以真正体现,才能在医疗卫生的各层面和各领域发挥实际作用。临床医疗是医学人文实践的主场,医... 医学人文的实践形态在医学人文诸多形态中最具根本意义。医学人文的其他形态最终只有转化为实践过程并取得实践效果,医学人文的价值才可能得以真正体现,才能在医疗卫生的各层面和各领域发挥实际作用。临床医疗是医学人文实践的主场,医患关系是医学人文发挥作用的主阵地。医学人文之于社会卫生保健制度建构、医学教育及其改革等领域,都需要通过其实践形态及其运行过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实践形态有效发挥作用,是医学人文的本质规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文 实践形态 实践主场 临床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医学人文学科建设与发展学者共识——2023年8月哈尔滨“中国医学人文学科建设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7
8
作者 王锦帆 尹梅 +13 位作者 王岳 刘欢 何仲 刘云章 邓蕊 陈旻 刘俊荣 曹永福 王东红 张洪江 卢凤香 程瑜 何源 单芳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2,共5页
2023年8月2-4日,由《中国医学伦理学》、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医院人文管理与人才培养专委会、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医师报》、中国卫生法学会、中国抗癌协会、中国伦理学会等机构共同主办的第三届“构建医患命运共... 2023年8月2-4日,由《中国医学伦理学》、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医院人文管理与人才培养专委会、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医师报》、中国卫生法学会、中国抗癌协会、中国伦理学会等机构共同主办的第三届“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学术论坛在哈尔滨市举办。大会安排了“中国医学人文学科建设研讨会”分论坛,国内医学人文学者参加会议。研讨会上经过热烈讨论,形成了《中国医学人文学科建设与发展学者共识》。提出新时代下亟待建设好医学人文学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引领医学人文学科学术融合发展,同时,对于医学人文学科建设,需要优化组织机制,繁荣发展医学人文学科的整体构架,加快建设医学人文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推进立德树人医学人文教育教学新载体,着力解决医学人文研究生培养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文 学科建设 学者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人文关怀相关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范盈盈 李子琦 +1 位作者 谢晋 柳云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3-611,共9页
目的通过对医学人文关怀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了解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利用Excel 2019对文献的年度发文量情况、期刊分布等内容进行分析,利用CiteSpace软件... 目的通过对医学人文关怀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了解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利用Excel 2019对文献的年度发文量情况、期刊分布等内容进行分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作者、关键词绘制相关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25篇文献,2000年至今,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为人文关怀、医学人文、护理教育等。分析发现医学人文关怀的研究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研究主体多集中于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对于医护人员自身的人文关怀研究较少;期刊种类分散,基金支持力度不足;没有形成医教协同研究模式。结论医学人文关怀是医师职业精神的精髓,是检验医学人文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标,未来医学人文关怀的研究应加强多向度的人文关怀,切实保障医务人员权益;注重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发挥叙事医学的工具价值;加大基金扶持力度,完善顶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文关怀 文献计量学分析 医师职业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医学生生死教育研究热点及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安玉泽 王晶晶 +2 位作者 付静茹 李湘 柳云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57-62,共6页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医学生生死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探讨,对该领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通过对关键词聚类、突现等可视化分析,总结国内外研究热点主要为:医学生生命价值感和医学伦理教育、生死教育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生死...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医学生生死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探讨,对该领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通过对关键词聚类、突现等可视化分析,总结国内外研究热点主要为:医学生生命价值感和医学伦理教育、生死教育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生死教育实施路径与策略和方法。为我国该领域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为我国生死教育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未来,我国应根据患者人群特征开展跨学科的生死教育培训,提高医疗专业人员的临终关怀能力;在教学策略上应运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新技术,提高教育的质量;应更加关注医学生心理支持与职业倦怠的预防,从而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精神和专业素养的医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生死教育 安宁疗护 教学与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医学伦理学发展的几方面关系
11
作者 柳云 边林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3-18,共6页
中国医学伦理学再启程所面临需要认识和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这些问题大多体现为各种关系性问题。其中医学伦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仍然是诸多关系问题中需要学界认识和处理好的最重要的问题,这一关系延伸出的问题还包括医学伦理事... 中国医学伦理学再启程所面临需要认识和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这些问题大多体现为各种关系性问题。其中医学伦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仍然是诸多关系问题中需要学界认识和处理好的最重要的问题,这一关系延伸出的问题还包括医学伦理事实建构与价值建构之间的关系,原则主义与情境主义的关系,思想世界与真实世界的关系,等等。这些关系问题是中国医学伦理学未来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好的诸多关系问题中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伦理学 再启程 理论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伦理观念在精神病伦理学中不可或缺——《当代医疗与儒家思想》一书中“精神病伦理学”观点评介
12
作者 那佳 边林 柳云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06-1411,共6页
精神病伦理学是范瑞平《当代医疗与儒家思想》一书中具有独特学术观点的构成部分。范瑞平站在儒家生命伦理立场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第三十条有关精神障碍住院治疗的自愿原则所体现出的医疗个人主义立场,进行了分析和批... 精神病伦理学是范瑞平《当代医疗与儒家思想》一书中具有独特学术观点的构成部分。范瑞平站在儒家生命伦理立场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第三十条有关精神障碍住院治疗的自愿原则所体现出的医疗个人主义立场,进行了分析和批评;在比较东西方生命伦理认识路径和实践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对多个案例的深度剖析,对儒家精神病伦理学在当代应该如何发展,儒家以家庭本位的伦理实践改善的必要性等进行反思。借助范瑞平的认识结论,对《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法理的道德依据质疑;对精神疾病患者“自主权”的特殊伦理规定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就儒家家庭伦理回应国际精神病伦理所面临的多方面问题就教于范瑞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精神病伦理学 儒家生命伦理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日本医学范式转换的历史与逻辑
13
作者 那佳 边林 柳云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3-77,共5页
历史上日本长期学习借鉴中国医学并建立起了本国的“汉方医学”体系,西方传教和商贸活动将西方医学代入日本,使日本在18世纪至19世纪完成了医学领域的全盘西化过程,发生了以汉方医学逐渐消亡为结局的向西医学范式的全面转换。汉方医学... 历史上日本长期学习借鉴中国医学并建立起了本国的“汉方医学”体系,西方传教和商贸活动将西方医学代入日本,使日本在18世纪至19世纪完成了医学领域的全盘西化过程,发生了以汉方医学逐渐消亡为结局的向西医学范式的全面转换。汉方医学的不同学派本身具有改变医学认知方式的意愿,西医学的科学性质和知识体系为医学范式的转换提供了强大的动能。西方世界的对外扩张和日本自身的社会变革,都为近代日本医学范式转换提供了条件和土壤,是医学领域内部与外部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方医学 西医学 医学范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筑公共卫生防疫之基:“共同体”视角的思考——基于防控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启示 被引量:21
14
作者 刘云章 刘于媛 赵金萍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年第4期385-388,共4页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促使我们全方位、深层次思考如何做好公共卫生防疫。这次抗疫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民是公共卫生防疫的主体,只有把人民的公共卫生防疫意识、防疫能力与防疫实践有机整合起来,组成坚强的共同体,才能筑牢公共卫生防疫...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促使我们全方位、深层次思考如何做好公共卫生防疫。这次抗疫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民是公共卫生防疫的主体,只有把人民的公共卫生防疫意识、防疫能力与防疫实践有机整合起来,组成坚强的共同体,才能筑牢公共卫生防疫之基石。一是疫情医疗与救治中的医患命运共同体。它居于疫情应对的核心位置,决定着抗疫的总体进程。这次疫情期间医患生死与共、性命相连,构成坚强的命运共同体,成为有效抗击疫情的根本保障之一,也为疫情过后构建和谐医患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多方面启示与借鉴。二是全面抗击疫情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举全国之力打一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同时这次疫情也是世界性的,中国秉持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并通过与各国人民共同抗疫,推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进程。三是有效防控疫情发生的地球生命共同体。从根本上做好公共卫生防疫需要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需要构建人与自然界中其他生命体之间的理性关系,需要运用好人类的智慧以使自然界变得更加和谐与美好。构建起与自然界中其他生命共在的地球生命共同体是公共卫生防疫的根本。通过构建多重共同体以满足公共卫生防疫不同阶段的性质与要求,这需要人类的自觉、智慧与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 公共卫生 共同体 医患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地球生命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间性视域下的医患主体可通达性初探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云章 边林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6,共5页
主体间性问题属于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基于现象学主体间性理论框架探讨医患主体间性问题,是认识医患关系问题的新视角。医患主体间性问题的实质是主体之间的“可通达性”问题。主体间何以需要“通达”、是否能够“通达”以及如何实现“... 主体间性问题属于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基于现象学主体间性理论框架探讨医患主体间性问题,是认识医患关系问题的新视角。医患主体间性问题的实质是主体之间的“可通达性”问题。主体间何以需要“通达”、是否能够“通达”以及如何实现“通达”,是需要理解和讨论的重点问题。主体间“可通达性”的实现,医患的“前理解”是医患沟通的主体间性起点和先验性基础,医患差异与矛盾是医患主体间性的重要表达形式,医学叙事是医患主体可通达性形成的重要通道,同时,医患主体的可通达性有赖于医学世界中多个主体视域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沟通 医患主体 医患主体间性 可通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何求:在医患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云章 李义 刘于媛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第9期947-951,共5页
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需要从医疗供给侧与患者需求侧两端同向发力,特别要关注患者需求。不断满足与提升患者需求是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的出发点、最终目标与评价标准,为此,提出“患者何求”的命题,即患者有哪些需求以及如何满足患者需求。... 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需要从医疗供给侧与患者需求侧两端同向发力,特别要关注患者需求。不断满足与提升患者需求是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的出发点、最终目标与评价标准,为此,提出“患者何求”的命题,即患者有哪些需求以及如何满足患者需求。患者需求究其根本是诊疗疾病与恢复健康,具体表现为述说患病感受的疾病叙事需求、参与医疗决策的决策意愿需求、就医过程中的诊疗体验需求以及对医院进行绩效考核的满意度评价需求等。在明确患者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满足患者需求的路径与方法,为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命运共同体 患者需求 医患共同决策 患者诊疗体验 患者满意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文:在推进《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云章 刘于媛 赵金萍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第12期1507-1510,共4页
“健康人文”转变了健康视角、拓展了健康视域、丰富与提升了健康内涵,这一新范式引领了大众健康,成为推进健康中国进程中重要的理念与理论。健康人文对于阐释“健康中国”战略内涵、解读健康中国行动核心理念及明确健康中国行动主体责... “健康人文”转变了健康视角、拓展了健康视域、丰富与提升了健康内涵,这一新范式引领了大众健康,成为推进健康中国进程中重要的理念与理论。健康人文对于阐释“健康中国”战略内涵、解读健康中国行动核心理念及明确健康中国行动主体责任等具有多方面价值。重视对健康人文的理论研究与宣传教育,提高国民的健康人文素养,为实现“健康中国”提供思想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人文 健康中国 健康中国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人话语权削弱的历史审视与提升对策——基于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云章 刘于媛 +1 位作者 赵金萍 边林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8期929-932,938,共5页
在对病人话语权削弱进行历史审视时,疾病观的演变、医学的科学技术化进程、医师的职业化发展以及医疗空间的转移等是几个重要因素。病人话语权的削弱背离了医学的初衷,不利于医患沟通与医患命运共同体建设。现代医疗实践的发展日益凸显... 在对病人话语权削弱进行历史审视时,疾病观的演变、医学的科学技术化进程、医师的职业化发展以及医疗空间的转移等是几个重要因素。病人话语权的削弱背离了医学的初衷,不利于医患沟通与医患命运共同体建设。现代医疗实践的发展日益凸显出病人话语权的价值。从医疗卫生制度与体制机制建设、医院管理改革、医师与病人等多层面,提出提升病人话语权的综合施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人话语权 医患命运共同体 历史审视 医疗卫生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然辩证法到医学辩证法再到医学哲学 被引量:7
19
作者 边林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6,58,共8页
作为学科的医学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具有深刻的自然辩证法延伸、拓展和移植的烙印,是自然辩证法认识和研究医学科学、技术和社会等问题形成的所属学科。医学辩证法是中国本土化的医学哲学问题研究。自然辩证法、医学辩证法以及医学哲学... 作为学科的医学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具有深刻的自然辩证法延伸、拓展和移植的烙印,是自然辩证法认识和研究医学科学、技术和社会等问题形成的所属学科。医学辩证法是中国本土化的医学哲学问题研究。自然辩证法、医学辩证法以及医学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历史和事实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逻辑问题。有必要通过回溯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史,考察医学辩证法基于自然辩证法的形成过程以及与医学哲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发展史 自然辩证法 医学辩证法 医学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苗工程本体论哲学论纲——从疫苗发展史出发的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柳云 边林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1-15,25,共6页
疫苗在人类抵御传染病侵害和维护人类健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疫苗的研发和改进是一部人类的史诗,续写这部史诗也是哲学的使命。对人类与传染性疾病之间矛盾演化史和疫苗发展史的考察与认识,是建立疫苗工程本体论哲学认识的基础。疫... 疫苗在人类抵御传染病侵害和维护人类健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疫苗的研发和改进是一部人类的史诗,续写这部史诗也是哲学的使命。对人类与传染性疾病之间矛盾演化史和疫苗发展史的考察与认识,是建立疫苗工程本体论哲学认识的基础。疫苗工程是多学科、多要素和多领域有机构成的庞大系统工程,它是一种历史建构,是现代生命科学与技术持续介入的结果。疫苗的本体论哲学认识,依据对其问题的阐发,为疫苗工程实践提供理念、原则、方法论及价值准则等。新冠疫情的最终遏制将依赖于疫苗工程真正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工程 疫苗发展史 本体论 新冠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