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剂量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辉
赵旭兰
+3 位作者
郝玉明
王建华
乔丽敏
谢文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9-422,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血管紧张素Ⅱ1型 (AT1)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保护的远期疗效。 方法 :选择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2 0例 ,所有病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血管紧张素Ⅱ1型 (AT1)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保护的远期疗效。 方法 :选择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2 0例 ,所有病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 ) ,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 :12 5~ 2 5mg ,每日 3次 ;缬沙坦 1组 :缬沙坦 80mg ,每日 1次 ;缬沙坦 2组 :缬沙坦 160mg ,每日 1次。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 1、 6、 12、 18个月对心室重构及心功能有关指标进行检测 ,并同时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醛固酮浓度。 结果 :治疗 12、 18个月 ,缬沙坦 1、 2组与卡托普利组比较 ,左心室重构各指标 (除外缬沙坦 1组 12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 )、心功能各指标 (除外缬沙坦 1组 12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指标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 ;用药 18个月不同剂量缬沙坦比较 ,缬沙坦 2组较缬沙坦 1组上述指标亦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血浆AngⅡ水平治疗 6、 12、 18个月缬沙坦 1、 2组和卡托普利组均较治疗前升高 ,其中缬沙坦 1、 2组升高明显 ,且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血浆醛固酮水平与治疗前相比 3组治疗 1、 6个月时开始降低 ,治疗 12、 18个月时卡托普利组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治疗
卡托普利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重构
不同剂量
远期疗效
显著性差异
指标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不同剂量AT_1受体拮抗剂对左室重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辉
赵旭兰
+4 位作者
郝玉明
王建华
李建华
乔丽敏
谢文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3期1058-106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的AT1受体拮抗剂对左室重构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首次AMI患者1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随机分为卡托普利(C)组:12.5~25.0 mg,3次/d;缬沙坦...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的AT1受体拮抗剂对左室重构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首次AMI患者1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随机分为卡托普利(C)组:12.5~25.0 mg,3次/d;缬沙坦(D1)组:代文80 mg,1次/d;缬沙坦(D2)组:代文,起始量为80 mg,1次/d,2周后血压平稳且患者能耐受时增至160 mg,1次/d,患者均分别于治疗1、6、12、18个月对心室重构及心功能有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1)短期应用(1年内)3组患者的LA、LVDd、IVSd、LVPWd、LVMI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用药1年后,缬沙坦组与卡托普利组上述指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缬沙坦组治疗1年后与卡托普利组心功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疗效与剂量相关.结论 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一样,早期应用能有效防治AMI后心室重构,保护心功能,其远期疗效可能优于卡托普利,且疗效与剂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心功能
AT1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凯时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
被引量:
7
3
作者
刘晓堃
郝国贞
傅向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1期53-54,共2页
目的 探讨凯时注射液 (前列腺素 E1 )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 (68例 )和对照组 (64例 )。治疗组用凯时注射液 2 0 0μg加入 5 %葡萄糖液 2 5 0 ml中稀释后静脉滴注 ,每天 1次 ,1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除...
目的 探讨凯时注射液 (前列腺素 E1 )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 (68例 )和对照组 (64例 )。治疗组用凯时注射液 2 0 0μg加入 5 %葡萄糖液 2 5 0 ml中稀释后静脉滴注 ,每天 1次 ,1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除不用凯时注射液外 ,其他治疗与治疗组相同。治疗前后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 (EF )、心排血量 (CO)、氧耗量 (心率×收缩压 /10 0 )及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 ,比较其结果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 36例 (5 2 .9% ) ,有效 2 7例 (39.7% ) ,无效 5例 (7.4% ) ,总有效率 92 .6%。两组总有效率 (P<0 .0 5 )和显效率 (P<0 .0 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 EF、CO增加 ,氧耗量及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下降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凯时注射液对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疗效肯定 ,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冠心病
心力衰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效异乐定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长期抗缺血作用
4
作者
齐华阁
李拥军
+1 位作者
张素杰
刘素云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0年第4期231-233,共3页
以Holier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总负荷(Totalischemic burden,TIB),核素心肌显像估测缺血心肌面积(Ischemia myocardial area,IMA),结合临床缺血相关事件为指标,评价长效异乐定ElantanLong,EL)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长期抗心肌缺血作用...
以Holier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总负荷(Totalischemic burden,TIB),核素心肌显像估测缺血心肌面积(Ischemia myocardial area,IMA),结合临床缺血相关事件为指标,评价长效异乐定ElantanLong,EL)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长期抗心肌缺血作用.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资料按1979年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且静息及运动(活动平板)心电图有缺血性ST-T改变,或冠状动脉造影示一支或以上的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以上者,SPECT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效异乐定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长期抗缺血作用
缺血性心脏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郝国贞
刘晓堃
傅向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 探讨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DS)治疗非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将 10 5例病人随机分为无球囊预扩张直接支架置入术 (DS)组和在球囊预扩张的基础上行支架置入术 (对照 )组 ,分别比较两组的支架置...
目的 探讨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DS)治疗非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将 10 5例病人随机分为无球囊预扩张直接支架置入术 (DS)组和在球囊预扩张的基础上行支架置入术 (对照 )组 ,分别比较两组的支架置入成功率、平均手术时间、平均 X线照射时间、平均造影剂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DS组支架置入成功率为 91.0 % ,对照组为 95 .7%(P>0 .0 5 )。DS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2 3.5 0± 13.5 4min vs2 7.96± 15 .2 3min,P<0 .0 5 )。DS组平均 X线照射时间较对照组减少 (6.0 4± 4.13m in vs 6.67± 3.65 min,P<0 .0 5 ) ,而且平均造影剂用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 (135± 65 ml vs 15 7± 62 ml,P<0 .0 1)。DS组和对照组住院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1.89%和 3.85 % ,P>0 .0 5。结论 DS治疗非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而且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剂量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辉
赵旭兰
郝玉明
王建华
乔丽敏
谢文丽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石家庄市第一
医院
内科
河北医科大学
附属
第二
医院
功能科
河北医科大学
附属
第二
医院
同位素科
出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9-422,共4页
基金
河北省科委科研基金项目资助 (992 761 34D)
文摘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血管紧张素Ⅱ1型 (AT1)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保护的远期疗效。 方法 :选择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2 0例 ,所有病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 ) ,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 :12 5~ 2 5mg ,每日 3次 ;缬沙坦 1组 :缬沙坦 80mg ,每日 1次 ;缬沙坦 2组 :缬沙坦 160mg ,每日 1次。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 1、 6、 12、 18个月对心室重构及心功能有关指标进行检测 ,并同时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醛固酮浓度。 结果 :治疗 12、 18个月 ,缬沙坦 1、 2组与卡托普利组比较 ,左心室重构各指标 (除外缬沙坦 1组 12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 )、心功能各指标 (除外缬沙坦 1组 12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指标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 ;用药 18个月不同剂量缬沙坦比较 ,缬沙坦 2组较缬沙坦 1组上述指标亦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血浆AngⅡ水平治疗 6、 12、 18个月缬沙坦 1、 2组和卡托普利组均较治疗前升高 ,其中缬沙坦 1、 2组升高明显 ,且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血浆醛固酮水平与治疗前相比 3组治疗 1、 6个月时开始降低 ,治疗 12、 18个月时卡托普利组逐渐升高
关键词
缬沙坦
治疗
卡托普利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重构
不同剂量
远期疗效
显著性差异
指标
水平
Keywords
Myocardial infarction
Ventricular remodeling
Cardiac function
AT1 receptor antagonist
Aldosterone
分类号
R54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5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不同剂量AT_1受体拮抗剂对左室重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辉
赵旭兰
郝玉明
王建华
李建华
乔丽敏
谢文丽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石家庄市第一
医院
内科
河北医科大学
附属
第二
医院
功能科
河北医科大学
附属
第二
医院
同位素科
出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3期1058-1060,共3页
基金
河北省科委科研基金项目资助(99276134D)
文摘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的AT1受体拮抗剂对左室重构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首次AMI患者1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随机分为卡托普利(C)组:12.5~25.0 mg,3次/d;缬沙坦(D1)组:代文80 mg,1次/d;缬沙坦(D2)组:代文,起始量为80 mg,1次/d,2周后血压平稳且患者能耐受时增至160 mg,1次/d,患者均分别于治疗1、6、12、18个月对心室重构及心功能有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1)短期应用(1年内)3组患者的LA、LVDd、IVSd、LVPWd、LVMI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用药1年后,缬沙坦组与卡托普利组上述指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缬沙坦组治疗1年后与卡托普利组心功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疗效与剂量相关.结论 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一样,早期应用能有效防治AMI后心室重构,保护心功能,其远期疗效可能优于卡托普利,且疗效与剂量相关.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心功能
AT1受体拮抗剂
Key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Ventricular remodeling
Cardiac function
AT1 receptor antagonist
分类号
R542.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凯时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
被引量:
7
3
作者
刘晓堃
郝国贞
傅向华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
附属
唐山市工人
医院
心
内科
承德医学院
附属
医院
心
内科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1期53-54,共2页
文摘
目的 探讨凯时注射液 (前列腺素 E1 )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 (68例 )和对照组 (64例 )。治疗组用凯时注射液 2 0 0μg加入 5 %葡萄糖液 2 5 0 ml中稀释后静脉滴注 ,每天 1次 ,1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除不用凯时注射液外 ,其他治疗与治疗组相同。治疗前后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 (EF )、心排血量 (CO)、氧耗量 (心率×收缩压 /10 0 )及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 ,比较其结果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 36例 (5 2 .9% ) ,有效 2 7例 (39.7% ) ,无效 5例 (7.4% ) ,总有效率 92 .6%。两组总有效率 (P<0 .0 5 )和显效率 (P<0 .0 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 EF、CO增加 ,氧耗量及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下降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凯时注射液对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疗效肯定 ,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冠心病
心力衰竭
治疗
分类号
R541.6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效异乐定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长期抗缺血作用
4
作者
齐华阁
李拥军
张素杰
刘素云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0年第4期231-233,共3页
文摘
以Holier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总负荷(Totalischemic burden,TIB),核素心肌显像估测缺血心肌面积(Ischemia myocardial area,IMA),结合临床缺血相关事件为指标,评价长效异乐定ElantanLong,EL)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长期抗心肌缺血作用.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资料按1979年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且静息及运动(活动平板)心电图有缺血性ST-T改变,或冠状动脉造影示一支或以上的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以上者,SPECT证实.
关键词
长效异乐定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长期抗缺血作用
缺血性心脏病
治疗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972 [医药卫生—药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郝国贞
刘晓堃
傅向华
机构
河北
省承德医学院
附属
医院
心
内科
河北医科大学
附属
唐山工人
医院
心
内科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1期55-56,共2页
文摘
目的 探讨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DS)治疗非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将 10 5例病人随机分为无球囊预扩张直接支架置入术 (DS)组和在球囊预扩张的基础上行支架置入术 (对照 )组 ,分别比较两组的支架置入成功率、平均手术时间、平均 X线照射时间、平均造影剂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DS组支架置入成功率为 91.0 % ,对照组为 95 .7%(P>0 .0 5 )。DS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2 3.5 0± 13.5 4min vs2 7.96± 15 .2 3min,P<0 .0 5 )。DS组平均 X线照射时间较对照组减少 (6.0 4± 4.13m in vs 6.67± 3.65 min,P<0 .0 5 ) ,而且平均造影剂用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 (135± 65 ml vs 15 7± 62 ml,P<0 .0 1)。DS组和对照组住院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1.89%和 3.85 % ,P>0 .0 5。结论 DS治疗非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而且手术时间。
关键词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支架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剂量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远期疗效
张辉
赵旭兰
郝玉明
王建华
乔丽敏
谢文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不同剂量AT_1受体拮抗剂对左室重构的临床研究
张辉
赵旭兰
郝玉明
王建华
李建华
乔丽敏
谢文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凯时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
刘晓堃
郝国贞
傅向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长效异乐定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长期抗缺血作用
齐华阁
李拥军
张素杰
刘素云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观察
郝国贞
刘晓堃
傅向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