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原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炎性因子水平及地塞米松干预效果的差异 被引量:14
1
作者 阎锡新 李宏林 +2 位作者 刘丽娟 蒋艳敏 张海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34-737,共4页
目的:探讨经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向气管内滴入盐酸(HCl)致两种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及其对激素反应的差异。方法: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6只):NS组、LPS组、HCl组、NS+Dex组、LPS+Dex组、HCl+Dex组,每个组又分为两个亚组:灌... 目的:探讨经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向气管内滴入盐酸(HCl)致两种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及其对激素反应的差异。方法: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6只):NS组、LPS组、HCl组、NS+Dex组、LPS+Dex组、HCl+Dex组,每个组又分为两个亚组:灌洗组和非灌洗组。检测各组BALF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巨噬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蛋白含量和肺湿/干重比(W/D),比较各组血清和BALF中致炎因子TNF-α、IL-1β和抗炎因子IL-4、IL-10的水平。结果:(1)LPS组、HCl组BALF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蛋白含量和肺W/D均高于NS组(P<0·05)。LPS+Dex组巨噬细胞百分比高于LPS组(P<0·05)。(2)LPS组和HCl组血清和BALF中TNF-α、IL-4、IL-10水平均高于NS组的相应水平(P<0·01)。各组血清中IL-1β的含量均未测出。LPS+Dex组BALF中TNF-α、IL-1β含量低于LPS组的相应水平(P<0·05),而IL-10高于LPS组的相应水平(P<0·01)。结论:两个模型组在炎症因子水平、蛋白渗漏存在一定的差异,糖皮质激素对LPS所致的ALI有拮抗作用,但对HCl所致ALI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细胞因子类 糖皮质激素类 盐酸 脂多糖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star大鼠多病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模型建立 被引量:12
2
作者 董梅 刘瑞春 +1 位作者 郭力 李春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多病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动物模型,并进行病理学研究,为多发性硬化(MS)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豚鼠全脊髓匀浆(GPSCH)为抗原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的动物模型,并在光镜下观察不同发病类型EAE的...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多病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动物模型,并进行病理学研究,为多发性硬化(MS)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豚鼠全脊髓匀浆(GPSCH)为抗原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的动物模型,并在光镜下观察不同发病类型EAE的病理改变。结果:根据病理和临床表现可将Wistar大鼠EAE模型分为5种发病形式:急性型、缓解-复发型、持续进展型、良性型和隐匿型。光镜下可见不同发病时期的EAE的病理改变有所不同,但都以血管“袖套”状改变、脑室周围及白质有脱髓鞘改变为主,伴有神经元肿胀变性。结论:首次建立了大鼠多病程的EAE,是研究多发性硬化的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5抑制剂Roscovitine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及nest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悦 周毅 +1 位作者 张怡 刘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77-1178,共2页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研究显示,足细胞损伤在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ROSCOVITINE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 NES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成像和磁共振波谱对MELAS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贺丹 刘怀军 +3 位作者 杨丽 郭力 何俊英 张玉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扩散成像(DWI、DTI)和磁共振波谱(1H-MRS)对MELAS患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3.0T磁共振,对5例经病理证实的MELAS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及DWI、DTI和1H-MRS检查。结果:5例MELAS患者常规磁共振可见大脑皮层多发脑回状长T1长T... 目的:探讨扩散成像(DWI、DTI)和磁共振波谱(1H-MRS)对MELAS患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3.0T磁共振,对5例经病理证实的MELAS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及DWI、DTI和1H-MRS检查。结果:5例MELAS患者常规磁共振可见大脑皮层多发脑回状长T1长T2及高FLAIR异常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病灶具有游走和复发特点。DWI病变区呈稍高信号,ADC图呈稍高或稍低或混杂信号;DTI显示白质纤维信号减低;1H-MRS可见NAA峰降低,高大Lac峰出现。病灶区与对侧正常区比较ADC值增高(P<0.05),FA值降低(P<0.01),NAA/Cr降低(P<0.05),Lac/Cr明显增高(P<0.01)。结论:常规磁共振发现大脑皮层反复出现的多发游走性无强化病灶,要考虑到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的可能性,DWI结合ADC图有助于明确MELAS的病理损害性质,DTI可直观显示白质纤维破坏程度,1H-MRS检测到异常高大Lac峰是支持MELAS的重要辅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脑肌病 MELAS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弥散 磁共振波谱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易混淆的概念及诊治技巧(二十九)——皮质盲的临床特点及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狄楠 张祥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82-682,共1页
关键词 皮质 视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辉 赵旭兰 +3 位作者 郝玉明 王建华 乔丽敏 谢文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9-422,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血管紧张素Ⅱ1型 (AT1)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保护的远期疗效。  方法 :选择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2 0例 ,所有病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血管紧张素Ⅱ1型 (AT1)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保护的远期疗效。  方法 :选择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2 0例 ,所有病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 ) ,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 :12 5~ 2 5mg ,每日 3次 ;缬沙坦 1组 :缬沙坦 80mg ,每日 1次 ;缬沙坦 2组 :缬沙坦 160mg ,每日 1次。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 1、 6、 12、 18个月对心室重构及心功能有关指标进行检测 ,并同时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醛固酮浓度。  结果 :治疗 12、 18个月 ,缬沙坦 1、 2组与卡托普利组比较 ,左心室重构各指标 (除外缬沙坦 1组 12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 )、心功能各指标 (除外缬沙坦 1组 12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指标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 ;用药 18个月不同剂量缬沙坦比较 ,缬沙坦 2组较缬沙坦 1组上述指标亦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血浆AngⅡ水平治疗 6、 12、 18个月缬沙坦 1、 2组和卡托普利组均较治疗前升高 ,其中缬沙坦 1、 2组升高明显 ,且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血浆醛固酮水平与治疗前相比 3组治疗 1、 6个月时开始降低 ,治疗 12、 18个月时卡托普利组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治疗 卡托普利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重构 不同剂量 远期疗效 显著性差异 指标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不同剂量AT_1受体拮抗剂对左室重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辉 赵旭兰 +4 位作者 郝玉明 王建华 李建华 乔丽敏 谢文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3期1058-106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的AT1受体拮抗剂对左室重构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首次AMI患者1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随机分为卡托普利(C)组:12.5~25.0 mg,3次/d;缬沙坦...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的AT1受体拮抗剂对左室重构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首次AMI患者1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随机分为卡托普利(C)组:12.5~25.0 mg,3次/d;缬沙坦(D1)组:代文80 mg,1次/d;缬沙坦(D2)组:代文,起始量为80 mg,1次/d,2周后血压平稳且患者能耐受时增至160 mg,1次/d,患者均分别于治疗1、6、12、18个月对心室重构及心功能有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1)短期应用(1年内)3组患者的LA、LVDd、IVSd、LVPWd、LVMI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用药1年后,缬沙坦组与卡托普利组上述指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缬沙坦组治疗1年后与卡托普利组心功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疗效与剂量相关.结论 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一样,早期应用能有效防治AMI后心室重构,保护心功能,其远期疗效可能优于卡托普利,且疗效与剂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心功能 AT1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易混淆的概念及诊治技巧(二十八)——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救治程序及主要并发症 被引量:5
8
作者 崔海瑛 张祥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97-598,共2页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诊断 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AngⅡ刺激鼠HSCs活化Ca^(2+)效应抑制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军民 姚希贤 杨书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56-759,共4页
目的 研究丹参药物血清是否具有抑制肝星状细胞(HSCs)胞浆游离钙([Ca2 + ] i)增高的作用。方法 健康SD大鼠3 2只,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4组:肝纤维化模型丹参组(8只)给予用精制橄榄油配制的40 %CCl4 溶液9周后灌服丹参6d ;肝纤维化模... 目的 研究丹参药物血清是否具有抑制肝星状细胞(HSCs)胞浆游离钙([Ca2 + ] i)增高的作用。方法 健康SD大鼠3 2只,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4组:肝纤维化模型丹参组(8只)给予用精制橄榄油配制的40 %CCl4 溶液9周后灌服丹参6d ;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8只)给予用精制橄榄油配制的40 %CCl4 溶液9周后灌服生理盐水6d ;正常大鼠丹参组(8只)仅给予等量精制橄榄油9周,然后灌服丹参6d ;正常对照组(8只)仅给予等量精制橄榄油9周后灌服生理盐水6d。结束后,经下腔静脉取血并分离血清。采用盲法,用上述10 %血清培养HSCs 2 4h并负载好Fluo 3 AM后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 )检测HSCs [Ca2 + ] i。结果 ①经正常大鼠丹参组及肝纤维化模型丹参组的血清预处理的HSCs ,其[Ca2 + ] i 荧光强度相对值均明显低于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P <0 0 5 ) ;且二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②经正常大鼠丹参组及肝纤维化模型丹参组血清预处理HSCs后加入AngⅡ(1 1×10 - 7mol L) ,HSCs [Ca2 + ] i荧光强度变化百分数显著低于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P <0 0 1)。结论 丹参能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Ca2 + ] i 的升高,可能是其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丹参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胞浆游离钙 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抗栓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欣 佟旭 +6 位作者 李晶晶 裴洪菲 王拥军 王伊龙 郑华光 于萍 曹亦宾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5期430-436,共7页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24 h内给予抗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查找关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抗栓(24 h内)与标准抗栓(24 h后...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24 h内给予抗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查找关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抗栓(24 h内)与标准抗栓(24 h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对比的随机对照试验、匹配对照和非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7年10月。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从而比较溶栓后早期抗栓与标准抗栓治疗发生症状性脑出血、90 d死亡和良好预后差异。结果最终纳入11项研究(包括4项随机对照试验、2项匹配对照和5项非随机对照研究),共计2082例患者,早期抗栓组有1219例(58.5%),标准抗栓组有863例(41.5%)。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标准抗栓组相比,接受早期抗栓的患者90 d良好预后的比例更高[比值比(odds ratio,OR)1.4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5~1.73,P=0.001)],而两组患者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OR 1.08,95%CI 0.63~1.86,P=0.78)和90 d死亡率(OR 1.13,95%CI 0.81~1.57,P=0.48)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标准抗栓相比,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24 h内给予早期抗栓治疗的90 d功能预后更好,并且不会增加症状性脑出血和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早期抗栓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易混淆的概念及诊治技巧(一)——周围性面瘫的定位及预后判断 被引量:4
11
作者 狄楠 张祥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72-172,共1页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 定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易混淆的概念及诊治技巧(十五)——闭目难立征的形成机制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狄楠 张祥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8期1568-1568,共1页
关键词 Romberg征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凯时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晓堃 郝国贞 傅向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1期53-54,共2页
目的 探讨凯时注射液 (前列腺素 E1 )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 (68例 )和对照组 (64例 )。治疗组用凯时注射液 2 0 0μg加入 5 %葡萄糖液 2 5 0 ml中稀释后静脉滴注 ,每天 1次 ,1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除... 目的 探讨凯时注射液 (前列腺素 E1 )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 (68例 )和对照组 (64例 )。治疗组用凯时注射液 2 0 0μg加入 5 %葡萄糖液 2 5 0 ml中稀释后静脉滴注 ,每天 1次 ,1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除不用凯时注射液外 ,其他治疗与治疗组相同。治疗前后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 (EF )、心排血量 (CO)、氧耗量 (心率×收缩压 /10 0 )及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 ,比较其结果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 36例 (5 2 .9% ) ,有效 2 7例 (39.7% ) ,无效 5例 (7.4% ) ,总有效率 92 .6%。两组总有效率 (P<0 .0 5 )和显效率 (P<0 .0 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 EF、CO增加 ,氧耗量及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下降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凯时注射液对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疗效肯定 ,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冠心病 心力衰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易混淆的概念及诊治技巧(六)——眶上裂综合征、桥小脑综合征、枕骨大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被引量:2
14
作者 狄楠 张祥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9期771-771,共1页
关键词 眶上裂综合征 桥小脑综合征 枕骨大孔综合征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易混淆的概念及诊治技巧(十八)——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的鉴别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明 张祥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1期1816-1816,共1页
关键词 延髓麻痹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易混淆的概念及诊治技巧(十四)——神经源性膀胱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明 张祥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7期1467-1467,共1页
关键词 膀胱 神经源性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易混淆的概念及诊治技巧(四)——常见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脑脊液鉴别要点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薇 张祥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95-595,共1页
关键词 脑膜炎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易混淆的概念及诊治技巧(七)——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常见临床表现及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崔海瑛 张祥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864-864,共1页
关键词 巴比妥 中毒 服药过量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易混淆的概念及诊治技巧(十)——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中毒的常见临床表现及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海瑛 张祥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3期1053-1053,共1页
关键词 苯二氮类 中毒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易混淆的概念及诊治技巧(九)——重症肌无力危象的鉴别与救治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海瑛 张祥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006-1006,共1页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诊断 鉴别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