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邢荣格 张荣菊 +4 位作者 张晓玲 田亮 苗玉 张欣 周玮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00-2001,共2页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表达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2例SFT病例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行免疫组化CD34、Vim、CD99、Bcl-2、SMA、CK5/6、CD68、CD117、S-100、Mesothelial Cell(MC)和Calretinin(C...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表达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2例SFT病例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行免疫组化CD34、Vim、CD99、Bcl-2、SMA、CK5/6、CD68、CD117、S-100、Mesothelial Cell(MC)和Calretinin(Cal)蛋白染色。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示12例SFTCD34 100%阳性(12/12)、Vim 100%阳性(12/12)、CD99 75.0%阳性(9/12)、Bcl-283.3%阳性(10/12);SMA、CK5/6、CD68、CD117、S-100、MC和Cal均阴性。结论:SFT是一组形态多样,起源于一种CD34阳性的树突状间叶细胞的良性肿瘤,确诊有赖于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SFT的生物学行为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及生长方式,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SFT最好的治疗手段,完全切除肿块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 胸膜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欣 钟定荣 邢荣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23-63岁,平均40.5岁;病程1-14年,平均5.6年;患者均有不同... 目的探讨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23-63岁,平均40.5岁;病程1-14年,平均5.6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痛、关节痛和活动受限伴低血磷、高尿磷;肿瘤最大径1-7.5cm,平均2.7cm;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部分病例伴有破骨样多核巨细胞,血管丰富,可见簇状厚壁畸形血管、薄壁血管、散在脂肪岛及软骨样细胞;7例伴有不规则钙盐沉积,2例伴条索状上皮,其中CK(AE1/AE3)阳性;10例核分裂象少见,2例核分裂象多见,其中1例肿瘤细胞异性明显;瘤细胞均表达vimentin、、CD56(其中2例分别为弱阳性和灶阳性),11例NSE阳性,8例CD99阳性,7例BCL-2阳性,4例CD34和6例SMA呈不同程度阳性,10例Ki-67增殖指数≤5%,2例分别为10%、25%。随访时间2—108个月,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72、84个月复发,其余病例均未见复发。结论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多表现为良性或低度恶性,其组织学形态多变且缺乏特异性,掌握其共性特征并紧密结合临床才能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 肿瘤源性骨软化症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联合抗体在胸腹膜转移性腺癌与上皮型恶性间皮瘤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邢荣格 郭效忠 +3 位作者 张欣 高远 周玮玮 王秀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3991-3993,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腹膜穿刺活检中转移性腺癌与上皮型恶性间皮瘤的鉴别。方法:选取胸腹膜转移性腺癌140例及上皮型恶性间皮瘤56例,采用常规HE染色观察两者形态学特点,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K5/6、CK8/18、癌胚抗原(CEA)、波形蛋白(Vim)... 目的:探讨胸腹膜穿刺活检中转移性腺癌与上皮型恶性间皮瘤的鉴别。方法:选取胸腹膜转移性腺癌140例及上皮型恶性间皮瘤56例,采用常规HE染色观察两者形态学特点,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K5/6、CK8/18、癌胚抗原(CEA)、波形蛋白(Vim)、间皮细胞(MC)和神经特异性钙结合蛋白(Cal)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胸腹膜转移性腺癌组织中CK5/6、Vim、MC和Cal蛋白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上皮型恶性间皮瘤组织(2.9% vs 100%,4.3% vs 80%,5% vs 93%,3.6% vs 95.3%,P<0.05);而CK8/18、CEA的阳性表达率则明显高于后者(100% vs 7.1%,87.9% vs 3.5%,P<0.05)。结论:CK5/6、CK8/18、CEA、Vim、MC和Cal是目前非常有效的抗体组合,基本上能够解决转移性腺癌和上皮型恶性间皮瘤的鉴别诊断问题,进而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皮瘤 免疫组织化学 细针穿刺 转移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LL4、Bmi-1和β-catenin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欣 高远 +2 位作者 邢荣格 郭效忠 王秀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6-412,共7页
目的探讨SALL4、Bmi-1和β-cateni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正常食管黏膜、70例异型增生黏膜和123例食管鳞癌组织中SALL4、Bmi-1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上述3种蛋白与食管鳞癌... 目的探讨SALL4、Bmi-1和β-cateni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正常食管黏膜、70例异型增生黏膜和123例食管鳞癌组织中SALL4、Bmi-1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上述3种蛋白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正常食管黏膜组、异型增生黏膜组和食管鳞癌组中SALL4、Bm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率均逐渐升高,食管鳞癌组和异型增生黏膜组SALL4、Bmi-1的阳性表达率、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率均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均P<0.01),食管鳞癌组Bmi-1阳性表达率和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率均高于异型增生黏膜组(均P<0.01),而SALL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食管鳞癌组和异型增生黏膜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异型增生黏膜组,Bm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异型增生程度的增高而升高(P<0.01)。123例食管鳞癌组中SALL4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P<0.05)、淋巴结转移(P<0.01)密切相关,Bmi-1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123例食管鳞癌组中SALL4、Bmi-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两两正相关(SALL4和Bmi-1:r=0.373,P<0.01;SALL4和β-catenin:r=0.214,P<0.05;Bmi-1和β-catenin:r=0.204,P<0.05)。结论 SALL4、Bmi-1和β-catenin可能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并在食管鳞癌的浸润和转移中起一定作用;三者可能通过相应的信号转导通路相互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SALL4 BMI-1 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周颗粒细胞瘤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欣 邢荣格 +2 位作者 周玮玮 苗玉 田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51-1551,共1页
患者女,48岁。主因发现肛周肿物1年入院,肛周无明显疼痛,大便不规律、大便干燥、色黄,未见带血及脓液,无腹痛腹胀。专科检查:肛周外观可见肛门左后稍有隆起及多处痔核,肿物质韧,无波动感,无明显压痛,直肠未及占位,指套退出无血染。盆... 患者女,48岁。主因发现肛周肿物1年入院,肛周无明显疼痛,大便不规律、大便干燥、色黄,未见带血及脓液,无腹痛腹胀。专科检查:肛周外观可见肛门左后稍有隆起及多处痔核,肿物质韧,无波动感,无明显压痛,直肠未及占位,指套退出无血染。盆腔核磁共振平扫:肛管左后缘见团块状稍短T1、稍长T2信号肿物影,DWI呈高信号,边界欠清,侵犯肛管外壁,局部达黏膜下层,未见与管腔确切交通征象,左侧肛提肌受压,未见确切受侵征象,稚腔内未呢肿大淋巴结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 颗粒细胞瘤 痔核 明显压痛 腹痛腹胀 波动感 团块状 平扫 肿大淋巴结 浸润性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小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6
作者 田亮 郭效忠 +2 位作者 苗志刚 张欣 苗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1-572,576,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cervix,SC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SCCC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颈管处见一肿物,大小15 cm×8 cm×7.5 cm,表面大部光滑,切... 目的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cervix,SC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SCCC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颈管处见一肿物,大小15 cm×8 cm×7.5 cm,表面大部光滑,切面呈灰白、灰红色,质中。镜下见肿瘤弥漫浸润子宫颈管壁全层,瘤细胞呈实性片状、缎带样、条索状和小梁状生长。细胞形态较均一,细胞质稀少,核圆形或梭形,染色质模糊,核仁不明显,核分裂易见。免疫表型:CD56、CK均呈阳性,Syn呈部分阳性,NSE呈局灶阳性,p16、TTF-1、CK8/18、CK5/6、p63、Melan-A、HMB-45、S-100、CD99、vimentin、Fli-1、Myo D1、actin及CD45均呈阴性。结论 SCCC恶性程度高、进展快、侵袭性强,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小细胞癌 子宫颈肿物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巨大恶性间皮瘤1例
7
作者 邢荣格 田亮 张荣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700-2700,共1页
患者男,66岁。腹痛、腹胀、尿频1年,腹水2个月来我院就诊。患者半年前不明原因出现腹痛、腹胀.当地就诊诊断为肠梗阻,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稍有缓解。近半年来,症状逐渐加重且出现腹水.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医。既往体健,无家... 患者男,66岁。腹痛、腹胀、尿频1年,腹水2个月来我院就诊。患者半年前不明原因出现腹痛、腹胀.当地就诊诊断为肠梗阻,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稍有缓解。近半年来,症状逐渐加重且出现腹水.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医。既往体健,无家族史及外伤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间皮瘤 腹膜 不明原因 对症治疗 无家族史 肠梗阻 外伤史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生肾小球母细胞瘤1例
8
作者 邢荣格 张晓玲 周玮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458-3458,共1页
患者女,23岁。查体发现存肾占位性病变5d入院。患者既往体健,自诉无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肾区无压痛,无肾病家族史。入院后辅助检查:尿常规未见异常,血肌酐和尿素氮正常,彩超示存肾上极见3.5cm×3cm×2.5cm... 患者女,23岁。查体发现存肾占位性病变5d入院。患者既往体健,自诉无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肾区无压痛,无肾病家族史。入院后辅助检查:尿常规未见异常,血肌酐和尿素氮正常,彩超示存肾上极见3.5cm×3cm×2.5cm低回声实性占位,内部回声不均,末见血流信号,中央有液性暗区,超声诊断为有肾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 母细胞瘤 人生 肾占位性病变 辅助检查 实性占位 血流信号 液性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淋巴结新型隐球菌感染1例
9
作者 苗玉 邢荣格 苗志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9-360,共2页
患者男性,38岁,不明原因发热半个月,最高体温39.0℃。既往银屑病史20余年。全腹部增强CT示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伴融合,行B超引导下腹膜后淋巴结细针穿刺活检。实验室检查:血培养检出真菌。临床给予抗感染、调节免疫等治疗10天,未见好... 患者男性,38岁,不明原因发热半个月,最高体温39.0℃。既往银屑病史20余年。全腹部增强CT示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伴融合,行B超引导下腹膜后淋巴结细针穿刺活检。实验室检查:血培养检出真菌。临床给予抗感染、调节免疫等治疗10天,未见好转,转至解放军总医院进一步诊治。病理检查眼观:灰白色碎组织一堆,大小0.4 cm×0.3cm×0.2 cm,质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隐球菌感染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颗粒细胞瘤术后27年膈肌转移1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田亮 邢荣格 +4 位作者 张欣 苗玉 周玮玮 张荣菊 苗志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6-587,共2页
患者女性,68岁,8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疼痛,呈阵发性,持续数分钟后疼痛症状稍缓解,伴腹胀。查腹MRI示肝右叶和膈肌占位,腺瘤合并出血可能性大(图1)。血清学检查:AFP:1.33 ng/mL(正常值0~20 ng/mL),CEA:1.51ng/mL(正常值0~... 患者女性,68岁,8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疼痛,呈阵发性,持续数分钟后疼痛症状稍缓解,伴腹胀。查腹MRI示肝右叶和膈肌占位,腺瘤合并出血可能性大(图1)。血清学检查:AFP:1.33 ng/mL(正常值0~20 ng/mL),CEA:1.51ng/mL(正常值0~5 ng/mL)。查体见小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下腹可见长约15 cm手术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颗粒细胞瘤 膈肌 转移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伴有极性翻转的高细胞癌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邢荣格 周玮玮 +1 位作者 苗玉 张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9-510,共2页
患者女性,66岁。4年前患者体检发现左侧乳腺肿物,不伴疼痛,无局部皮肤红肿、破溃,无乳头偏斜、内陷等,未治疗,定期行乳腺超声复查,因肿物逐渐增大,现入住我院治疗。B超示左侧乳腺形态轮廓正常,层次清楚,11点钟处可见一大小0.9 cm×0... 患者女性,66岁。4年前患者体检发现左侧乳腺肿物,不伴疼痛,无局部皮肤红肿、破溃,无乳头偏斜、内陷等,未治疗,定期行乳腺超声复查,因肿物逐渐增大,现入住我院治疗。B超示左侧乳腺形态轮廓正常,层次清楚,11点钟处可见一大小0.9 cm×0.5 cm低回声结节,边界欠清,形态欠规整,周边可见血流信号,双侧腋下未探及肿大淋巴结。超声诊断:左侧乳腺结节BI-RADS 3。实验室检查:CEA、CA125、CA153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遂行乳腺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左侧乳腺内上象限触及一肿物,大小1.0 cm×0.5 cm×0.5 cm,边界欠清,活动度可,完整切除肿物及周围正常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正常组织 肿大淋巴结 内上象限 乳腺结节 CA153 血流信号 乳腺肿物 低回声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