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PP^+对原代培养SAMP8小鼠中脑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静 柳建强 +4 位作者 刘力 马琳 王彦永 马芹颖 王铭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建立MPP+(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干预SAMP8(快速老化小鼠P8)小鼠中脑神经元的体外细胞模型。方法:SAMP8新生1 d小鼠的中脑神经元原代混合培养6 d,加入100μmol/L浓度的MPP+,再培养6、9、12 h和24 h后分别对各时间点的中脑原代培... 目的:建立MPP+(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干预SAMP8(快速老化小鼠P8)小鼠中脑神经元的体外细胞模型。方法:SAMP8新生1 d小鼠的中脑神经元原代混合培养6 d,加入100μmol/L浓度的MPP+,再培养6、9、12 h和24 h后分别对各时间点的中脑原代培养神经元免疫荧光染色或提取蛋白测定TH水平。结果:MPP+导致原代培养的SAMP8小鼠中脑神经元形态学改变。正常对照组神经元形态完整,免疫反应性强,胞体大呈椭圆形,突起多而长且粗壮;MPP+组神经元随时间逐渐出现形态变化,MPP+后6 h即可见突起不完整断续,9 h突起数目减少,缩短;12 h神经元胞体明显变小,24 h突起多消失,神经元胞体小且免疫反应性弱。MPP+导致原代培养的SAMP8小鼠中脑神经元数量在MPP+后9 h开始有显著减少,同时TH蛋白的表达也开始有显著减少,24 h最低。结论:MPP+对原代培养的SAMP8小鼠中脑神经元具有毒性作用。MPP+导致SAMP8小鼠中脑神经元原代混合培养体系的神经元数量下降,同时TH蛋白表达降低,提示MPP+导致其中脑DA能神经元损伤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P+ SAMP8小鼠 中脑神经元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创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2
作者 洪军 崔建忠 +2 位作者 黎洁 周云涛 刘兴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27-731,共5页
目的探讨脑创伤后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平均分成4组:对照组、脑创伤组、脑创伤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脑创伤PBS移植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伤后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分布和迁移,同... 目的探讨脑创伤后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平均分成4组:对照组、脑创伤组、脑创伤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脑创伤PBS移植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伤后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分布和迁移,同时检测海马局部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表达;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伤后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神经干细胞移植后7、14、21和28d,移植区可检测到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移植后7、14d时神经干细胞移植组伤后海马及周边局部脑组织中NGF的光密度(IOD)值分别为0.495 4±0.013 4、0.576 7±0.021 1,BDNF的IOD值分别为0.474 5±0.042 5、0.556 3±0.032 1,较其他组增高(P<0.05);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各时间点搜索安全岛逃避潜伏期较脑创伤组和PBS移植组有改善(P<0.05)。结论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后海马局部脑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发生改变,对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恢复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脑损伤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生存质量量表中译本信度和效度及敏感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9
3
作者 王伊龙 马建国 +1 位作者 李军涛 王拥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91-394,共4页
目的 引进并修订了Williams等编制的脑卒中生存质量量表 (SS QOL) ,并在我国脑卒中人群中进行信度、效度和敏感度的初步研究。方法 信度检验用加权kappa系数和Cronbach’sα系数来评价。采用人为推理判断方法评价内容效度 ;以Rankin... 目的 引进并修订了Williams等编制的脑卒中生存质量量表 (SS QOL) ,并在我国脑卒中人群中进行信度、效度和敏感度的初步研究。方法 信度检验用加权kappa系数和Cronbach’sα系数来评价。采用人为推理判断方法评价内容效度 ;以Rankin量表分级作为外在效标来评估辨别效度 ;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考核量表的结构效度 ;通过相关分析考察量表的效标效度。各领域敏感度通过标准化效应大小 (SES)来评估 91例患者。结果  3个月时实际随访评定 80例。SS QOL中译本各领域的重测信度和评定者间信度的kappa系数均在 0 .82~ 1.0 0之间 ;内容一致信度的Cronbach’sα系数在 0 .76以上 ,显示了良好的信度。以Rankin量表为外在效标的分组中 ,得分具有显著差异 ,具有良好的辨别效度。通过聚类分析将 12个领域聚为 6类。除“社会角色 (0 .10 )”和“视力 (0 .17)”领域外 ,SS QOL中译本各领域均显示了与对应的“准金标准”呈适度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 0 .30~ 0 .84 ,P <0 .0 0 1)。大多数领域显示了理想的敏感度。结论 SS QOL中译本在轻、中度脑卒中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及敏感度 ,可用于脑卒中结局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结果评价(卫生保健)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抗栓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欣 佟旭 +6 位作者 李晶晶 裴洪菲 王拥军 王伊龙 郑华光 于萍 曹亦宾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5期430-436,共7页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24 h内给予抗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查找关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抗栓(24 h内)与标准抗栓(24 h后...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24 h内给予抗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查找关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抗栓(24 h内)与标准抗栓(24 h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对比的随机对照试验、匹配对照和非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7年10月。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从而比较溶栓后早期抗栓与标准抗栓治疗发生症状性脑出血、90 d死亡和良好预后差异。结果最终纳入11项研究(包括4项随机对照试验、2项匹配对照和5项非随机对照研究),共计2082例患者,早期抗栓组有1219例(58.5%),标准抗栓组有863例(41.5%)。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标准抗栓组相比,接受早期抗栓的患者90 d良好预后的比例更高[比值比(odds ratio,OR)1.4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5~1.73,P=0.001)],而两组患者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OR 1.08,95%CI 0.63~1.86,P=0.78)和90 d死亡率(OR 1.13,95%CI 0.81~1.57,P=0.48)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标准抗栓相比,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24 h内给予早期抗栓治疗的90 d功能预后更好,并且不会增加症状性脑出血和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早期抗栓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球囊扩张再狭窄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永秋 徐明 +1 位作者 姚绍鑫 张志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 探索再狭窄的发病机制进行干预研究 ,建立颈动脉再狭窄家兔动物模型。方法 取颈部正中切口 ,无菌暴露兔右颈动脉 ;在颈内动脉 (ICA)起始部及颈总动脉 (CCA)近心侧距动脉分叉2cm处用动脉夹临时夹闭 ;自颈外动脉 (ECA)远端结扎并... 目的 探索再狭窄的发病机制进行干预研究 ,建立颈动脉再狭窄家兔动物模型。方法 取颈部正中切口 ,无菌暴露兔右颈动脉 ;在颈内动脉 (ICA)起始部及颈总动脉 (CCA)近心侧距动脉分叉2cm处用动脉夹临时夹闭 ;自颈外动脉 (ECA)远端结扎并由结扎近心侧穿刺进入导丝、球囊导管 ,撤除CCA动脉夹进行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PTA)。于PTA后不同时间进行组织学及形态学分析 (左侧颈总动脉作正常对照组 )。结果 PTA后早期CCA主要病理改变是血栓形成 ,中晚期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由中层移行之内膜并失控增殖伴有基质增多 ;第 15天管腔出现明显狭窄 (P <0 .0 1)内膜增厚(P <0 .0 1)。结论 家兔颈总动脉PTA模型模拟了临床过程 ,成功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球囊扩张 动物模型 组织学 形态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价脑血管反应性和脑血流自动调节 被引量:9
6
作者 佟旭 曹亦宾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7期613-617,共5页
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能无创、快速地对脑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查和监测,被称为脑血管的"听诊器"。目前,TCD不仅用于脑血管痉挛或狭窄等的检查,还被用于脑血管反应性(cerebral vasoreactivity,CVR)和脑血流... 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能无创、快速地对脑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查和监测,被称为脑血管的"听诊器"。目前,TCD不仅用于脑血管痉挛或狭窄等的检查,还被用于脑血管反应性(cerebral vasoreactivity,CVR)和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的研究,从而预测卒中发生风险和预后,评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本文就TCD评价CVR和CA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旨在扩大其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脑血管反应性 脑血流自动调节 卒中 自主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治国 刘学明 +2 位作者 佟胜全 石哲群 饶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5,I0001,共6页
目的:通过手术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探讨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MSCs。4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MSCs(MSCL)和高剂量MSCs(MSCL)组,除对照组外,其余... 目的:通过手术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探讨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MSCs。4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MSCs(MSCL)和高剂量MSCs(MSCL)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通过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制备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8周后MSCL和MSCH组大鼠注入相应剂量(3×105和6×105个)MSCs,模型组大鼠注入等量生理盐水。6周后,测定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平均右室压(MRVP)、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右心室系数(VDI);采用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和肺组织中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Q-PCR法测定大鼠肺组织中NADPH mRNA表达水平;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肺组织形态表现。结果:成功分离鉴定原代MSCs,MSCs分离纯度>85%。治疗结束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RVSP、MRVP、MPAP和VDI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MSCL和MSCH组大鼠MRVP和MPAP明显下降(P<0.05),MSCH组大鼠RVSP和VDI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NO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MSCL和MSCH组大鼠肺组织中的NO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MSCH组大鼠血清中NO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ADPH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MSCH组大鼠NADPH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MSCL和MSCH组大鼠的肺组织结构损伤明显减轻,同时肺壁未见明显增厚。结论:MSCs具有治疗肺内高压的作用,并且可以抑制NO和TNF-α的产生,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ADPH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肺动脉高压 分流术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综述:伴静脉窦狭窄的特发性颅内高压的诊治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素洁 佟旭 莫大鹏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10期1020-1025,共7页
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曾认为在临床少见的特发性颅内高压(i d i o p at h i 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IH)患者越来越多地被诊断出来,且发现相当比例的IIH患者存在脑静脉窦狭窄。颅内压增高与脑静脉窦狭窄的关系,孰因孰果至今尚无定... 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曾认为在临床少见的特发性颅内高压(i d i o p at h i 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IH)患者越来越多地被诊断出来,且发现相当比例的IIH患者存在脑静脉窦狭窄。颅内压增高与脑静脉窦狭窄的关系,孰因孰果至今尚无定论。脑静脉窦狭窄的原因也不完全清楚,但不论哪种原因导致的静脉窦狭窄,最终都会导致颅内静脉压力升高,造成颅内压增高,引发一系列相应症状。其中危害较大的是易造成视力损伤,甚至永久性失明。因此,对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应尽早行静脉窦狭窄的筛查和治疗,以避免出现严重视力损害。最常见的静脉窦狭窄多发生在横窦-乙状窦交界处,可能与静脉窦发育不良有关,在后天病理条件下加重了静脉窦内血液流通受阻,造成静脉性颅内压增高。在治疗方面,对于颅内压升高较重(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250 mm H2O)、出现明显视盘水肿或严重影响视力的患者,除减肥和药物降颅内压外,可考虑积极降低颅内压的干预措施,如静脉窦狭窄支架成形术、视神经鞘开窗减压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静脉窦狭窄支架成形术更符合脑脊液流通渠道的自然恢复,在缓解颅内压增高和临床症状方面,从理论上可能效果更优,而一系列临床病例实践也证实了该疗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期专题着重探讨了伴静脉窦狭窄IIH的诊断和治疗现状及未来展望。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伴静脉窦狭窄的颅内压增高发病与某些炎症机制的关系,静脉窦狭窄患者的视力损伤表现,不同影像学技术对静脉窦疾病的诊断评估,伴静脉窦狭窄IIH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成形术后的疗效对比及支架成形术后患者的中长期预后分析等,以期对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促进其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改善患者预后,避免严重视力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颅内高压 静脉窦狭窄 支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置入与球囊扩张治疗特发性颅内高压伴静脉窦狭窄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佟旭 王素洁 +2 位作者 王伊龙 缪中荣 莫大鹏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10期968-974,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支架置入与球囊扩张治疗特发性颅内高压(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IH)伴静脉窦狭窄的疗效差异。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介入治疗(支架置入或球囊扩张)的IIH伴...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支架置入与球囊扩张治疗特发性颅内高压(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IH)伴静脉窦狭窄的疗效差异。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介入治疗(支架置入或球囊扩张)的IIH伴静脉窦狭窄患者的基线特征、手术过程、围手术期管理和临床结局进行了前瞻性连续性登记。介入治疗方案由神经介入医师和患者协商决定。临床结局改善程度分为3级:症状消失、症状改善、症状无变化或加重。通过比较支架组和球囊扩张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症状消失的比例,探讨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5例患者,其中支架组26例,球囊扩张组19例。两组患者的基线人口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组术后颅内静脉窦狭窄两端的压力差显著低于球囊扩张组(中位数:0 vs 7 mm Hg,P<0.001)。与球囊扩张相比,接受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术后3个月(57.7%vs 0,P<0.001)、6个月(88.5%vs 5.9%,P<0.001)和12个月(88.5%vs 23.5%,P=0.001)症状消失的比例更高,提示临床预后更好。结论支架置入治疗IIH伴静脉窦狭窄的效果优于球囊扩张,但该结论还需要未来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颅内高压 静脉窦狭窄 支架置入 球囊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TP处理的SAMP8小鼠黑质纹状体损伤中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变化
10
作者 刘静 李欣 +5 位作者 佟旭 王素洁 吕宪民 张越峰 王彦永 王铭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58-1161,共4页
目的:研究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6月龄快速老化小鼠(SAMP8)黑质纹状体急性损伤,以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MPTP导致的SAMP8小鼠黑质纹状体系统损害的关系。方法:给6月龄健康雄性SAMP8小鼠背部... 目的:研究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6月龄快速老化小鼠(SAMP8)黑质纹状体急性损伤,以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MPTP导致的SAMP8小鼠黑质纹状体系统损害的关系。方法:给6月龄健康雄性SAMP8小鼠背部皮下注射MPTP 20mg/(kg.次),连续注射4次,每次间隔2 h;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注射后6 h、24 h、3 d和8 d处死小鼠留取脑组织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鼠黑质、纹状体的酪氨酸羟化酶(TH)和HO-1,以计数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及其投射纤维的改变,及HO-1阳性细胞的变化;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TH和HO-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MPTP致6月龄SAMP8小鼠各时间点TH阳性神经元分别减少14.23%(P<0.05),23.85%(P<0.01),36.77%(P<0.01),45.9%(P<0.01),24 h与3 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元的丢失以24 h至3 d最为显著;MPTP组随时间延长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染色逐渐变浅淡,不均匀,于注射后24 h明显,第8天最为浅淡;同时TH蛋白表达具有相同变化。但仅在注射后3 d小鼠纹状体区见到大量HO-1阳性细胞,同时HO-1蛋白表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时间点及对照组未见HO-1阳性细胞。中脑区HO-1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未见显著变化。结论:MPTP导致6月龄SAMP8小鼠黑质纹状体系统急性损伤,产生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减少及蛋白表达降低;其黑质纹状体HO-1的高表达是一过性短暂的,它在PD中的作用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MP8小鼠 MPTP 黑质纹状体 血红素加氧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半暗带内细胞凋亡及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庄严 柳忠兰 +2 位作者 马建国 曹亦宾 李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8-110,117,共4页
目的探讨吸烟对脑缺血半暗带内细胞凋亡和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吸烟组、缺血组、吸烟+缺血组,每组12只。吸烟组和吸烟+缺血组大鼠连续吸烟12周,吸烟量为20支/d。假手术组、缺血组大鼠不吸烟。1... 目的探讨吸烟对脑缺血半暗带内细胞凋亡和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吸烟组、缺血组、吸烟+缺血组,每组12只。吸烟组和吸烟+缺血组大鼠连续吸烟12周,吸烟量为20支/d。假手术组、缺血组大鼠不吸烟。12周后,缺血组和吸烟+缺血组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红四氮唑(TTC)染色确定脑缺血半暗带位置,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TC染色证实缺血半暗带位于大脑矢状裂至外侧裂上1/3的皮质组织。假手术组、吸烟组、缺血组和吸烟+缺血组的凋亡细胞数分别为2.54±0.37、20.65±3.26、17.07±2.92和44.92±4.67。与假手术组相比,吸烟组和缺血组的凋亡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吸烟+缺血组凋亡细胞数增加更为明显,高于吸烟组和缺血组(P<0.05),吸烟和缺血对于增加脑细胞凋亡表现协同作用(P<0.05)。假手术组仅见大脑皮质个别散在分布的Fos蛋白阳性细胞。与假手术组相比,吸烟组、缺血组和吸烟+缺血组的Fos蛋白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平均灰度值显著降低(P<0.05),吸烟+缺血组上述变化最为显著。结论吸烟增加缺血时脑细胞Fos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凋亡细胞的数量,加重缺血半暗带脑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缺血半暗带 凋亡 FOS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锁骨下动脉支架断裂伴支架内血栓形成一例
12
作者 曹亦宾 王海英 +1 位作者 姚绍鑫 张卫涛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12期975-978,共4页
1病例介绍 患者,女,62岁,因“反复发作性眩晕1个月”于2009年11月14日入我院神经内科。近1个月开始出现反复发作性头晕,每2-3天发作1次,每次持续5min左右,伴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上肢活动后头晕无加重,无肢体活动障碍,与... 1病例介绍 患者,女,62岁,因“反复发作性眩晕1个月”于2009年11月14日入我院神经内科。近1个月开始出现反复发作性头晕,每2-3天发作1次,每次持续5min左右,伴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上肢活动后头晕无加重,无肢体活动障碍,与转颈和头位改变无关,遂再次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 支架 手术后并发症 血栓形成 支架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龙胶囊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高轩 李永秋 +1 位作者 高海凤 吴秀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27-627,共1页
关键词 慢性脑供血不足 血液流变学 脑血流速度 芪龙胶囊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梗死前期 血黏度升高 血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成形术和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报告标准(上) 被引量:3
14
作者 Schumacher HC Meyers PM +7 位作者 Higashida RT Derdeyn CP Lavine SD Nesbit GM Sacks D Rasmussen P Wechsler LR 曹亦斌(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49-55,共7页
本刊经Philip M.Meyers博士代表写作组授权将"Reporting standards forangioplasty and stent-assisted angioplasty for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译为中文在本刊刊登。标准中对患者的选择、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判断、最... 本刊经Philip M.Meyers博士代表写作组授权将"Reporting standards forangioplasty and stent-assisted angioplasty for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译为中文在本刊刊登。标准中对患者的选择、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判断、最佳内科治疗、围手术期处理、血管内治疗、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规范化总结,拟为今后的临床试验和研究的规范化确定标准,对神经介入医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脑血管造影术 放射学 血管成形术 规范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成形术和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报告标准(下) 被引量:2
15
作者 Schumacher HC Meyers PM +7 位作者 Higashida RT Derdeyn CP Lavine SD Nesbit GM Sacks D Rasmussen P Wechsler LR 曹亦斌(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06-111,共6页
本刊经Philip M.Meyers博士代表写作组授权,将"Reporting standards forangioplasty and stent-assisted angioplasty for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译为中文在本刊刊登。标准中对患者的选择、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 本刊经Philip M.Meyers博士代表写作组授权,将"Reporting standards forangioplasty and stent-assisted angioplasty for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译为中文在本刊刊登。标准中对患者的选择、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最佳内科治疗、围手术期处理、血管内治疗、术后并发症等,进行了规范化总结,拟为今后的临床试验和研究的规范化确定标准,以保证结果的可比性,对神经介入医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脑血管造影术 放射学 血管成形术 规范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草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及其对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郭向辉 吴雅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853-2857,2863,共6页
目的:研究紫草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及其对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紫草素保护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00只大鼠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紫草素1组和紫草素2组,... 目的:研究紫草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及其对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紫草素保护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00只大鼠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紫草素1组和紫草素2组,每组25只。牛磺脱氧胆酸钠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紫草素1组和紫草素2组大鼠分别于术前1 d分别给予紫草素1 mg/kg和2 mg/kg腹腔注射。计算胰腺重量指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脂肪酶、淀粉酶水平。伊红-苏木素(HE)染色测定胰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测定胰腺组织中IL-6、TNF-α、NF-κBp65和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胰腺组织中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紫草素1组、紫草素2组大鼠胰腺重量指数、血脂肪酶和淀粉酶水平、胰腺病理损伤指数、胰腺组织中IL-6、TNF-α、NF-κBp65蛋白水平、NF-κBp65阳性细胞率升高(P<0.05),胰腺组织中IκB-α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紫草素1组和紫草素2组大鼠胰腺重量指数、血脂肪酶和淀粉酶水平、胰腺病理损伤指数、胰腺组织中IL-6、TNF-α、NF-κBp65蛋白水平、NF-κBp65阳性细胞率降低(P<0.05),胰腺组织中IκB-α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紫草素1组比较,紫草素2组大鼠胰腺重量指数、血脂肪酶和淀粉酶水平、胰腺病理损伤指数、胰腺组织中IL-6、TNF-α、NF-κBp65蛋白水平、NF-κBp65阳性细胞率降低(P<0.05),胰腺组织中IκB-α蛋白水平升高(P<0.05)。结论:紫草素可能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发挥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 重症 急性 胰腺炎 保护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A评估基底动脉闭塞预后评分预测非重症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预后效能的研究
17
作者 王恺闻 卢宝全 +1 位作者 吴秀玲 马佳丽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2期1335-1342,共8页
目的探索新的基底动脉影像学评分方法——基于MRA评估基底动脉闭塞预后评分(basilar artery occlusion prognosis score on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BAOPS-MRA)及其对非重症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预后的评估效果。方法提出基于MRA的... 目的探索新的基底动脉影像学评分方法——基于MRA评估基底动脉闭塞预后评分(basilar artery occlusion prognosis score on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BAOPS-MRA)及其对非重症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预后的评估效果。方法提出基于MRA的新型基底动脉评分方法——BAOPS-MRA及其动脉节段评分标准。前瞻性连续入组2019年1月-2020年12月经头颅MRA诊断为基底动脉闭塞且NIHSS≤15分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该患者群体中评估BAOPS-MRA预测发病3个月功能预后的效能。根据发病3个月的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2分)组和预后不良(mRS>2分)组,基于患者入院时的MRA结果,评定BAOPS-MRA,同时评定既往研究者提出的基于MRA的基底动脉和侧支循环的评分(basilar artery and collateration score on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BACS-MRA)。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两组的基线资料、血管狭窄部位和程度、BAOPS-MRA、BACS-MRA与3个月预后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BAOPS-MRA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并与BACS-MRA的预测效能进行比较。对BAOPS-MRA、BACS-MRA与发病3个月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99例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65例,预后不良组34例。预后良好组的BAOPS-MRA评分为7.0(2.0~16.0)分,预后不良组为2.5(0~12.0)分。多因素分析显示,BAOPS-MRA(OR 1.577,95%CI1.238~2.008,P=0.001)、BACS-MRA(OR 1.488,95%CI 1.193~1.857,P=0.001)、NIHSS(OR 0.786,95%CI 0.670~0.923,P=0.003)是患者3个月功能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BAOPSMRA评分预测3个月预后的截断值为5分,AUC为0.850(95%CI 0.765~0.936),敏感度为0.794,特异度为0.754;BACS-MRA预测3个月预后的截断值为4分,AUC为0.747(95%CI 0.641~0.852),敏感度为0.765,特异度为0.585,BAOPS-MRA较BACS-MRA的预测效能更佳。BAOPS-MRA(rs=0.580,P<0.001)、BACS-MRA(rs=0.409,P<0.001)与患者3个月预后良好呈正相关性。结论BAOPS-MRA评分可独立预测非重症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3个月功能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闭塞 预后 磁共振血管成像 基于MRA的新型基底动脉评分 预测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