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不同双膦酸盐类药物抑制破骨细胞特征曲线的意义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李鹏飞
周林
何玉秀
贾楠
梁军伟
王金星
-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博士后流动站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脊柱骨科
-
出处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55-1360,共6页
-
基金
河北省人才工程培养资助项目(A201901115)
河北省卫健委重点科技研究计划项目(20200408)。
-
文摘
目的比较双膦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伊班膦酸和帕米膦酸对体外培育破骨细胞的具体抑制作用,绘制特征性曲线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通过体外培育小鼠骨髓细胞,分化获得破骨细胞并将其分为唑来膦酸组、伊班膦酸组、帕米膦酸组、对照组。其中,唑来膦酸组培养液中加入唑来膦酸,药物的阶梯浓度为:10^(-3)、10^(-2)、10^(-1)、1、10、10^(2)、10^(3)μmol/L。同时,伊班膦酸组与帕米膦酸组加入相应药物的阶梯浓度相同,对照组加入磷酸盐缓冲液。观察双膦酸盐类药物对破骨细胞形成、迁移、粘附、骨破坏的抑制作用特征并进行比较,绘制特征性曲线。结果随着药物浓度逐级增大,多核细胞数量随浓度增加而减少。唑来膦酸、伊班膦酸和帕米膦酸的最低有效抑制浓度分别为1、10、102μmol/L。三者50%有效浓度分别为0.66、5.58、51.9μmol/L。结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建议参考破骨细胞抑制特征曲线,为唑来膦酸、伊班膦酸和帕米膦酸的静脉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关键词
唑来膦酸
伊班膦酸
帕米膦酸
破骨细胞
骨质疏松症
-
Keywords
zoledronate
ibandronate
pamidronate
osteoclast
osteoporosis
-
分类号
R318.0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