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出血术后高压氧治疗时机及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晓卫 孙昭胜 +6 位作者 陈建超 李永谦 张金荣 相毅 赵金恋 李光杰 张明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3101-3103,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术后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及治疗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8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B组:术后7~14 d开始高压氧治疗;C组:术后15~30 d开始高压氧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3组患者应...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术后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及治疗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8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B组:术后7~14 d开始高压氧治疗;C组:术后15~30 d开始高压氧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3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术后7~14 d,B组与A组、C组比较,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5~30d,C组与A组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 3组存活患者随访6个月时ADL评分分别为(45.7±28.8)分、(78.7±22.8)分和(62.8±2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885,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3.008,P<0.01;q=15.893,P<0.01;q=17.115,P<0.01)。3组患者随访6个月时ADL评分等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9.064,P<0.05)。结论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术后患者的高压氧治疗应尽早进行,以术后7~14 d开始治疗疗效最好,虽增加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但并不影响高压氧治疗的疗效,可明显降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高压氧治疗 手术后并发症 应激性溃疡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中等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63
2
作者 孙昭胜 赵旺淼 +2 位作者 葛春燕 张万增 李晓卫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02-706,共5页
背景目前常见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有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引流术,但临床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存在争议。目的比较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中等量(30~60 ml)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最佳的手术方式。方法选... 背景目前常见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有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引流术,但临床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存在争议。目的比较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中等量(30~60 ml)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最佳的手术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中等量(30~60 ml)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76例,其中稳定性脑出血90例、活动性脑出血86例。将稳定性脑出血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稳定性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组(A组)46例和稳定性脑出血钻孔引流术组(B组)44例;活动性脑出血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活动性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组(C组)42例和活动性脑出血钻孔引流术组(D组)44例。A、C组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B、D组患者均行钻孔引流术。比较A组和B组、C组和D组术后再出血率及入院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以Barthel指数评定)、死亡情况。结果 A、B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以及入院后6个月m RS评分、Barthel指数、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以及入院后6个月m RS评分、病死率均低于D组,入院后6个月Barthel指数高于D组(P<0.05)。结论在中等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稳定性脑出血患者适宜行钻孔引流术治疗,其操作简单,创伤较小;活动性脑出血患者适宜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能够降低术后再出血率、病死率,改善预后。术前对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合理的分类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稳定性脑出血 活动性脑出血 外科手术 手术后出血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