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足大鼠血管新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郭勇英 位庚 +3 位作者 李红蓉 田超 张军芳 高怀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602-1606,共5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足大鼠血管新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3月,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10只为对照组;60只制作糖尿病足大鼠模型,然后随机分...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足大鼠血管新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3月,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10只为对照组;60只制作糖尿病足大鼠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西洛他唑组、通心络组、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西洛他唑+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通心络+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各10只。完成相应实验操作28 d后,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的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及缺血下肢肌组织中的内皮糖蛋白(CD)105、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_1)、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表达水平。结果通心络+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干细胞数、积分光密度高于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西洛他唑+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洛他唑+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干细胞数、积分光密度高于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造模组大鼠缺血下肢肌组织中CD_(105)、cyclin D_1、p-Akt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GSK-3β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用药组大鼠缺血下肢肌组织中CD_(105)、cyclin D_1、p-Akt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GSK-3β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缺血下肢肌组织中CD_(105)、cyclin D_1、p-Akt表达水平高于西洛他唑组、通心络组、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GSK-3β表达水平低于西洛他唑组、通心络组、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分化,从而促进糖尿病足大鼠的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通心络 间质干细胞移植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糖尿病足大鼠缺血下肢移植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微环境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郭勇英 常丽萍 +1 位作者 张军芳 高怀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32-1033,共2页
研究发现,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通过调节HIF-1/VEGF通路及miR-210表达来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分化,进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然而,局部恶劣的微环境,如缺血缺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不利于心肌梗死区干细胞移植后的生存、... 研究发现,通心络联合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通过调节HIF-1/VEGF通路及miR-210表达来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分化,进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然而,局部恶劣的微环境,如缺血缺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不利于心肌梗死区干细胞移植后的生存、分化,致使其疗效受限。因此,本实验研究就通心络是否改善糖尿病足(dibetic foot,DF)大鼠缺血下肢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炎症水平,以探讨其促进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血管新生效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 通心络 糖尿病足大鼠模型 血管新生 炎症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地固肾丸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丁来标 高怀林 +1 位作者 张华 曹月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05-1307,共3页
目的:观察芪地固肾丸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 c)、24h尿蛋白定量(24hPro)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105例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芪地固肾丸口服,共... 目的:观察芪地固肾丸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 c)、24h尿蛋白定量(24hPro)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105例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芪地固肾丸口服,共治疗8周。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24hPro、CRP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两组HbA1 c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24hPro治疗组好转较快平均为10天,对照组好转平均为22天,两组好转的天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芪地固肾丸能较好的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排出,降低CRP水平,表明芪地固肾丸对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脏的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地固肾丸 糖尿病肾病 尿蛋白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会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5期32-34,共3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为预防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本院治疗的80例未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 目的分析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为预防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本院治疗的80例未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观察组患者采用相应降糖方案治疗时发生低血糖的原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血肌酐(Cr)与尿微量清蛋白(UMA)定量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Cr与UMA是诱发低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因采用预混人胰岛素治疗发生低血糖25例(31.25%),所占比例高于其他治疗方案;因饮食不规律诱发低血糖33例(41.25%),所占比例高于其他诱因。结论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与患者的年龄、BMI、Cr和UMA等指标有关,应采取针对性的处理对策,以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危险因素 低血糖 降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味制川乌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40例临床观察
5
作者 丁来标 孔青 高怀林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314-1315,共2页
目的观察制川乌单味药对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4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用制川乌治疗,观察疼痛缓解和神经传导改善的情况,并与38例对照进行比较.结果:制川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目的观察制川乌单味药对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4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用制川乌治疗,观察疼痛缓解和神经传导改善的情况,并与38例对照进行比较.结果:制川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制川乌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川乌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