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例囊性肾瘤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苏世强 张骞 +4 位作者 刘丽哲 陈延 杨翠霞 刘洪久 庞书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54-957,共4页
目的囊性。肾瘤(cystic nephroma,CN)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肾良性肿瘤,误诊率高,且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治方案。文中结合CN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5年8月间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泌尿... 目的囊性。肾瘤(cystic nephroma,CN)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肾良性肿瘤,误诊率高,且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治方案。文中结合CN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5年8月间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5例C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2例男性儿童患者,年龄分别为14岁和16岁。其余23例均为成人,男11例、女12例,年龄14—69岁,平均年龄(45.1±19.6)岁。所有患者均行B超、CT及MRI等检查,行手术治疗。结果25例CN患者中行肾部分切除术15例、肾切除术5例、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2例、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1例、CN合并肾盂癌行腹腔镜下根性肾输尿管切除术1例、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所有患者随访6~132个月,无失访。1例行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术后6个月肿物复发,遂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其余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影像学检查是cN的重要检测手段,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有助于诊断。手术以完整切除肿瘤为治疗原则,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肾瘤 保留肾单位手术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抑郁药物治疗围绝经期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霞 许尧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8年第10期571-572,共2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指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所诱发的短暂性眩晕[1]。以特定头位引起发作性短暂性眩晕及眼球震颤为典型表现,占所有眩晕20%~30%[2]。研究表明BPPV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发病高峰年龄40~60岁[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指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所诱发的短暂性眩晕[1]。以特定头位引起发作性短暂性眩晕及眼球震颤为典型表现,占所有眩晕20%~30%[2]。研究表明BPPV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发病高峰年龄40~60岁[3],女性较男性更易发作,男女比例为1∶1.5~1∶2.0[4],围绝经期女性好发是否与女性激素水平有关,有待深入研究[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药(Antidepressive Agents) 围绝经期(Perimenopause) 妇女(Women)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钙素在肾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苏世强 庞书舰 王少刚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0-213,共4页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泌尿系统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斯钙素(stanniocalcin,STC)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糖蛋白激素。近年来,STC在肿瘤发病中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其中STC在肾细胞癌发病机制中作...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泌尿系统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斯钙素(stanniocalcin,STC)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糖蛋白激素。近年来,STC在肿瘤发病中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其中STC在肾细胞癌发病机制中作用研究已成为当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从STC诱导肿瘤细胞适应低氧环境、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侵袭与转移以及抑制免疫反应几个方面,阐述STC在肾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对其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STC成为肾细胞癌诊断的标记物和靶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钙素 肾细胞癌 发病机制 肿瘤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切开术联合探条扩张治疗食管良性难治性狭窄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书香 王艳红 +2 位作者 李增魁 张萌 赵春倩 《临床荟萃》 CAS 2017年第6期511-514,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开术联合探条扩张治疗食管良性难治性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反复探条扩张疗效不佳的17例吻合口狭窄患者,进行内镜下切开术联合探条扩张治疗,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吻合口直径变化,再狭窄间隔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开术联合探条扩张治疗食管良性难治性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反复探条扩张疗效不佳的17例吻合口狭窄患者,进行内镜下切开术联合探条扩张治疗,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吻合口直径变化,再狭窄间隔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内镜下切开联合探条扩张治疗,较单纯扩张治疗相比,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改善,吻合口扩大(P<0.05),平均缓解时间延长(P<0.05)。结论内镜下切开术联合探条扩张治疗食管良性难治性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狭窄 食管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组织中Cx43、MT1-MMP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苗杰 韩永强 +2 位作者 邸永辉 付琳 李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57-59,共3页
目的观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集108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组织(肿瘤组)、3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正常组)、40例异型增生胃黏膜组... 目的观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集108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组织(肿瘤组)、3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正常组)、40例异型增生胃黏膜组织(增生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x43、MT1-MMP表达,并分析二者异常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Cx43与MT1-MMP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Cx43在正常组、增生组和肿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52.5%、31.5%,正常组高于增生组和肿瘤组,增生组高于肿瘤组(P均<0.05);MT1-MMP在正常组、增生组和肿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27.5%、80.6%,正常组低于增生组和肿瘤组,增生组低于肿瘤组(P均<0.05)。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中,肿瘤组织高/中分化、浸润深度未及浆膜层、无淋巴结转移者的Cx43阳性率高于低/未分化、浸润深度侵及浆膜层、有淋巴结转移者;肿瘤组织低/未分化、浸润深度侵及浆膜层、有淋巴结转移者的MT1-MMP阳性率高于高/中分化、浸润深度未及浆膜层、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5)。Cx43和MT1-MMP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221,P<0.05)。结论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组织中Cx43表达降低、MT1-MMP表达升高,二者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 缝隙连接蛋白43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疗程适形非常规放疗同步EP方案化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68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志乾 李俊菊 +1 位作者 安永辉 韩鲁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9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短疗程适形非常规放疗同步EP方案化疗的疗效。方法Ⅲ期NSCLC患者68例,第1周采用适形常规放疗,2GY/次,照射5次,周六、日休息;然后采用常规大剂量放疗3GY/次,5次/周,照射10次;第4周与第1周治疗方式相同;第5周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短疗程适形非常规放疗同步EP方案化疗的疗效。方法Ⅲ期NSCLC患者68例,第1周采用适形常规放疗,2GY/次,照射5次,周六、日休息;然后采用常规大剂量放疗3GY/次,5次/周,照射10次;第4周与第1周治疗方式相同;第5周3GY/次,照射3次;共31d完成全部放疗,等效生物剂量为70GY。化疗采用EP方案:第1、2、3天VP-1680mg/m2,静脉滴注;第1天PDD60mg/m2静脉滴注。21d为1个周期,于照射当天同时行静脉化疗。同步放化疗结束后第3周再行3周期强化静脉化疗。结果近期有效率为89.7%,1、2、3年生存率为73.5%、39.7%、22.1%;中位生存期为19.6个月。结论短疗程适形非常规放疗同步EP方案化疗Ⅲ期NSCLC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适形放疗 短疗程 非常规 化疗 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细胞学筛查结果中261例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许欣 姚冬颖 齐蕾 《临床医药实践》 2016年第5期351-352,共2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结果对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3月通过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并诊断为ASCUS的261例患者,行阴道镜及组织病理活组织检查,将两种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261例... 目的:分析和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结果对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3月通过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并诊断为ASCUS的261例患者,行阴道镜及组织病理活组织检查,将两种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261例活组织检查的ASCUS患者中,检出炎症反应176例(67.43%),宫颈上皮内瘤变(CIN)79例(30.27%),鳞状细胞癌6例(2.29%)。结论: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与病理学活组织检查有较高的符合率,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细胞学 非典型细胞 宫颈癌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多发进展期胃癌第3站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8
作者 栾尚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2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青年多发进展期胃癌第3站淋巴结转移规律,指导手术清扫范围,为其提高根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发生第3站淋巴结转移青年多发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主癌大小、主副癌组织学、大体分型、主副癌所占... 目的探讨青年多发进展期胃癌第3站淋巴结转移规律,指导手术清扫范围,为其提高根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发生第3站淋巴结转移青年多发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主癌大小、主副癌组织学、大体分型、主副癌所占分区、淋巴管癌栓进行统计学分析。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主癌大小和主副癌所占分区与第3站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主癌≥3 cm和主副癌位于不同区域是影响多发进展期胃癌第3站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对此类患者宜行D2+根治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结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在白内障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霍伊明 孙朝晖 +1 位作者 李亚楠 冯艳霞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18期103-106,共4页
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的视觉质量参数主要有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MTF)、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斯特列尔比(SR),可综合分析人眼光学通路上所有的屈光介质信息。OSI评估眼内散射和晶状体浑浊程度分级的灵敏... 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的视觉质量参数主要有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MTF)、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斯特列尔比(SR),可综合分析人眼光学通路上所有的屈光介质信息。OSI评估眼内散射和晶状体浑浊程度分级的灵敏度非常高;OQAS用于评价白内障的客观分级,选择最佳手术时机,MTF、OSI、SR、predicted VA 100%、predicted VA 20%、predicted VA10%等指标均为白内障手术时机选择的参考指标,其中OSI是决定白内障手术适宜性的最有效参数;OQAS可结合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和predicted VA来预测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OQAS可用于白内障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比较,有助于选择植入人工晶状体类型;OQAS可动态检测泪膜功能;OSI可用于评价后囊膜混浊程度,指导选择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质量 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 临床应用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钠通过AMPK通路调控LPS造成牛乳腺上皮细胞脂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林 曹萌 +3 位作者 宫彬彬 赵梅 王婕 张晓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221-3230,共10页
通过向脂多糖(LPS)诱导牛乳腺上皮细胞系(MAC-T)脂代谢紊乱模型中添加不同浓度(2、8、16μmol·L^(-1))的丁酸钠,探讨其对细胞脂代谢的调控机理及炎症损伤的修复作用。分别用1 000 ng·mLLPS刺激MAC-T细胞9 h后,检测细胞脂滴面... 通过向脂多糖(LPS)诱导牛乳腺上皮细胞系(MAC-T)脂代谢紊乱模型中添加不同浓度(2、8、16μmol·L^(-1))的丁酸钠,探讨其对细胞脂代谢的调控机理及炎症损伤的修复作用。分别用1 000 ng·mLLPS刺激MAC-T细胞9 h后,检测细胞脂滴面积及三酰甘油(TG)含量;用不同浓度的丁酸钠刺激MAC-T细胞12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试验共分为5组:对照组、LPS处理组、2μmol·L^(-1)丁酸钠+LPS处理组、8μmol·L^(-1)丁酸钠+LPS处理组和16μmol·L^(-1)丁酸钠+LPS处理组,分别对细胞TG含量、AMPK信号通路蛋白、脂代谢关键基因以及相关炎症因子进行检测。结果显示:LPS会造成MAC-T细胞总脂滴面积显著下降(P<0.05),TG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不同浓度的丁酸钠对MAC-T细胞凋亡率没有影响;与对照组相比,LPS处理组TG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P-AMPK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脂合成代谢相关基因ACC、SCD-1以及FAS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降、脂分解代谢相关基因CPT-1、CPT-2以及ACO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炎症因子TNF-α和IL-6含量显著上升(P<0.05);与LPS处理组相比,(2、8、16μmol·L^(-1))丁酸钠+LPS处理组TG含量有一定程度上升,P-AMPK表达水平下降,脂合成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上升,脂分解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有一定程度下降,炎症因子TNF-α和IL-6含量下降。本研究表明丁酸钠会通过AMPK通路激活脂合成代谢,调控TG的合成,并且对MAC-T细胞的炎症损伤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丁酸钠 牛乳腺上皮细胞系(MAC-T) 脂代谢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钠对油酸诱导的BRL-3A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林 宫彬彬 +2 位作者 王广力 赵梅 张源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450-4460,共11页
通过向油酸诱导的大鼠肝成纤维细胞(BRL-3A)脂肪变性模型中添加不同浓度(2、4、8 mmol·L^(-1))的乙酸钠,探讨其对脂肪变性细胞模型脂代谢的调控机理及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试验方法:1)用不同浓度的油酸(0、0.03、0.06、0.12、0.24... 通过向油酸诱导的大鼠肝成纤维细胞(BRL-3A)脂肪变性模型中添加不同浓度(2、4、8 mmol·L^(-1))的乙酸钠,探讨其对脂肪变性细胞模型脂代谢的调控机理及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试验方法:1)用不同浓度的油酸(0、0.03、0.06、0.12、0.24、0.48)mmol·L^(-1)刺激BRL-3A细胞24 h后,分别检测细胞相对活力、总脂滴面积、三酰甘油(TG)含量、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建立脂肪变性细胞模型;2)向BRL-3A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乙酸钠,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3)用不同浓度的乙酸钠和0.12 mmol·L^(-1)油酸共同孵育BRL-3A细胞,试验分为4组,分别为油酸处理组、2 mmol·L^(-1)乙酸钠+油酸处理组、4 mmol·L^(-1)乙酸钠+油酸处理组和8 mmol·L^(-1)乙酸钠+油酸处理组,分别对细胞脂滴、TG含量、AST、ALT活性、AMPK信号通路蛋白以及脂代谢关键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用0.12 mmol·L^(-1)油酸处理BRL-3A细胞24 h,成功建立BRL-3A细胞脂肪变性模型。2)不同浓度的乙酸钠对BRL-3A细胞凋亡率没有影响;3)4、8 mmol·L^(-1)乙酸钠处理脂肪变性细胞模型后,与油酸处理组相比,细胞总脂滴面积、每平方毫米脂滴数、TG含量、AST和ALT活性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降,P-AMPK表达水平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上升;脂合成代谢相关基因ACC、FAS以及SCD-1 mRNA表达水平均有一定程度下降;脂分解代谢相关基因CPT-1、CPT-2以及ACO mRNA表达水平均有一定程度上升。本研究表明,乙酸钠会通过AMPK通路激活脂分解代谢,减轻肝细胞脂质蓄积,并且对油酸诱导的BRL-3A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损伤具有一定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L-3A细胞 乙酸钠 脂肪变性细胞模型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侯慧磊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29期39-39,共1页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和康复率。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2年3月就诊的80例脑卒中患者,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均有40例患者,两组在年龄、病情程度、年龄和以往病史上比较,P﹥0....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和康复率。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2年3月就诊的80例脑卒中患者,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均有40例患者,两组在年龄、病情程度、年龄和以往病史上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采取舒适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护理模式。结果经护理后比较,观察组脑卒中患者在得到舒适护理后,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得到了很大改善,皮肤受损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提高了生活品质,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皮肤受损度和并发症爆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脑卒中患者护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使发生心梗的青年人骤增
13
作者 陈红兵 《当代医药论丛》 2013年第9期4-,共1页
2010年4 月的一天, 我在急诊值班.上午9点钟左右,救护车送来了一位昏迷的患者.据该患者的家属介绍,该患者29 岁,以前从未患过重大疾病.这天早上,该患者正常出门上班,谁知刚走到一楼(该患者家住3 楼),就出现了胸前区闷痛和气喘的症状.当... 2010年4 月的一天, 我在急诊值班.上午9点钟左右,救护车送来了一位昏迷的患者.据该患者的家属介绍,该患者29 岁,以前从未患过重大疾病.这天早上,该患者正常出门上班,谁知刚走到一楼(该患者家住3 楼),就出现了胸前区闷痛和气喘的症状.当他勉强地走回家中,简单地和家人说明情况后, 便昏了过去.其家人连忙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救护人员赶到后,发现该患者面色苍白、呼吸微弱,血压为70/45 毫米汞柱,心跳为每分钟35次.救护人员在对该患者进行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等简单的治疗后,迅速将其送来我院.经心电图检查,我确诊该患者发生了急性心梗,我们立即对其进行抢救.但由于其病情过重,他还是离开了人世.事后,经家属同意,我们对该患者进行了尸检, 结果发现, 该患者存在严重的动脉硬化.我们在询问该患者的家属后得知,该患者从11岁开始吸烟, 每天至少要吸两包烟.在发病的当天,从起床到出门.他连续吸了5支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