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皮生长因子对中年大鼠协调运动及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的影响
1
作者 郝颖艳 靳玉川 +4 位作者 曹翠丽 贾苗苗 刘风藏 田园园 李媛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0,219,共6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中年大鼠协调运动行为以及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的影响。方法:健康中年SD大鼠经背部皮下给予EGF(0.1 mg/ml)7 d,通过粘附物去除实验、楔形板行走实验和网格棒下降实验检测协调运动行为的改变,并检测黑质-...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中年大鼠协调运动行为以及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的影响。方法:健康中年SD大鼠经背部皮下给予EGF(0.1 mg/ml)7 d,通过粘附物去除实验、楔形板行走实验和网格棒下降实验检测协调运动行为的改变,并检测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中酪氨酸羟化酶(TH)和多巴胺转运体(DAT)表达的变化。结果:粘附物去除实验、楔形板行走实验和网格棒下降实验各行为参数,中年组大鼠均较成年组大鼠下降(P<0.05),EGF处理后中年组大鼠上述行为参数均有改善(P<0.05);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中TH和DAT的表达中年组大鼠均较成年组大鼠下降(P<0.01),EGF处理后中年组大鼠TH和DAT的表达均上升(P<0.01)。结论:EGF改善中年大鼠协调运动行为衰退并提高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协调运动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 衰老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的内镜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聪慧 李建华 +1 位作者 张金峰 任国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为神经内镜下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病变提供相关解剖学资料。方法:在手术显微镜及神经内镜下对25例国人尸头模拟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并测量相关解剖学数据。结果:冠矢点下方胼胝体厚度(7.22±0.32)mm,冠矢点前2cm... 目的:为神经内镜下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病变提供相关解剖学资料。方法:在手术显微镜及神经内镜下对25例国人尸头模拟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并测量相关解剖学数据。结果:冠矢点下方胼胝体厚度(7.22±0.32)mm,冠矢点前2cm下方穹隆至胼胝体下缘(8.65±1.64)mm,出现透明隔间腔19例(76%),6例中间块缺如(24%)。神经内镜经穹隆间进入第三脑室,脉络丛、前后连合、漏斗隐窝、中间块、中脑导水管开口等是第三脑室的重要"路标"。结论:神经内镜下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有利于第三脑室和松果体区术野暴露,减少手术损伤,从而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的解剖和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三脑室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青素对红细胞氧化应激及胞膜过氧化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素玲 何路军 +2 位作者 何天博 韩卫 王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52-556,共5页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虾青素(Astaxanthin,ASTA)对储存悬浮红细胞内外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和对胞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集志愿者血液,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将其随机分为4组:A组、B组、C组、D组。在B、C、D3组悬浮红细胞的MAP保存液内加入抗...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虾青素(Astaxanthin,ASTA)对储存悬浮红细胞内外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和对胞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集志愿者血液,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将其随机分为4组:A组、B组、C组、D组。在B、C、D3组悬浮红细胞的MAP保存液内加入抗氧化剂ASTA,使其终浓度分别为5、10和20μmol/L,A组作为对照组只加入ASTA的溶解液DMSO。悬浮红细胞于2℃-6℃冰箱内保存。于保存第7、14、28、42天,采用荧光酶标仪测定红细胞内活性氧族(ROS)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红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外过氧化氢(H2O2)含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化学比色法测定细胞外游离血红蛋白含量(FHb)。结果:在红细胞储存期间B、C、D组悬浮红细胞内ROS、MDA含量、细胞外FHb和H2O2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保存第7天和14天时B、C、D组的MCV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保存第28天和42天时B、C、D组的MCV低于对照组。结论:ASTA可以降低储存悬浮红细胞内外的氧化应激水平,减轻细胞膜的过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悬浮红细胞 氧化应激 活性氧族 游离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结核分枝杆菌38抗原的EL-4细胞株的建立及鉴定 被引量:4
4
作者 康林 王庆敏 +3 位作者 胡振林 周凤娟 王磊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53-1255,共3页
将结核分枝杆菌的38抗原基因片段经PCR方法扩增并插入到pcDNA3真核表达载体中,通过脂质体转染EL-4细胞,经G418筛选,用RT-PCR方法和ELISA方法检测整合和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地构建了pcDNA3-38抗原重组质粒,转染细胞中可检测到38抗原的存在... 将结核分枝杆菌的38抗原基因片段经PCR方法扩增并插入到pcDNA3真核表达载体中,通过脂质体转染EL-4细胞,经G418筛选,用RT-PCR方法和ELISA方法检测整合和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地构建了pcDNA3-38抗原重组质粒,转染细胞中可检测到38抗原的存在,PCR扩增也证实38抗原基因已稳定整合于EL-4细胞的染色体中。本实验为今后在小鼠体内检测结核DNA疫苗激发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38抗原 EL-4细胞株 鉴定 疫苗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慢性癫痫模型大鼠脑电图及脑内c-fos和GFA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玲 王维平 刘宝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77-1679,共3页
关键词 癫痫 丹参 脑电图 立早基因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价肝肿瘤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吴文娟 崔慧先 +5 位作者 田庆波 刘禧 郭瑞军 李海涛 杨春 邹英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3-676,共4页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观测兔VX2肝肿瘤生长及能量多普勒超声造影评价肿瘤血管形成.方法将VX2瘤组织块悬液0.3ml (约含107~108个瘤细胞/ml) 超声引导下注入15只新西兰白兔肝左叶,拔针前针道注入0.2 ml加热的琼脂糖,超声监测肿瘤生长.肿瘤生...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观测兔VX2肝肿瘤生长及能量多普勒超声造影评价肿瘤血管形成.方法将VX2瘤组织块悬液0.3ml (约含107~108个瘤细胞/ml) 超声引导下注入15只新西兰白兔肝左叶,拔针前针道注入0.2 ml加热的琼脂糖,超声监测肿瘤生长.肿瘤生长至3周时,静脉团注超声造影剂,能量多普勒检测肿瘤血流信号,并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测定肿瘤内彩色血管平均密度(MCVD).同时二维超声测定肿瘤大小与大体病理的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二维超声肿瘤表现为等回声、低回声及略高回声,以等回声居多,周围可见声晕;②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均可检出血流信号;③肿瘤与肝实质无明显边界,可见多个核分裂相;④超声与大体病理下测定肿瘤的最大切面直径有相关关系;⑤能量多普勒超声造影测定肿瘤内MCVD与免疫组化测定的肿瘤内MVD之间有线性相关.结论超声能有效监测肿瘤生长.能量多普勒超声造影测定肿瘤内MCVD,可用于肿瘤内血管形成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VX2肿瘤 超声造影 琼脂糖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肾内HO-1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史中立 凌亦凌 +2 位作者 姚玉霞 周君琳 张爱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1-374,共4页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I-R)后肾组织内诱导型血红素氧合酶(HO-1)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夹闭大鼠双侧股动脉根部4h、开放2-24h复制肢体I-R模型。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肾内HO-1 mR-NA表达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标记HO-1蛋白的组...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I-R)后肾组织内诱导型血红素氧合酶(HO-1)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夹闭大鼠双侧股动脉根部4h、开放2-24h复制肢体I-R模型。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肾内HO-1 mR-NA表达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标记HO-1蛋白的组织分布;用锌原卟啉抑制HO-1活性后,光镜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肢体I-R后肾组织HO-1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各对照组,再灌注18h表达至峰值,再灌至24h仍显著高于各对照组(P<0.01);肢体I-R组近曲小管、髓袢粗段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密集的颗粒状HO-1免疫阳性产物;抑制HO-1活性使肢体I-R所引发的肾组织损伤明显加重。结论:肢体I-R后肾小管上皮细胞HO-1基因表达上调,所诱生的HO-1对肾组织具有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 缺血 再灌注损伤 血红素氧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富环境及居住方式对快速老化小鼠认知功能和海马CA1区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赵燕 胡洁 +5 位作者 康林 谷岩梅 于虹 李妍 陈海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9-333,343,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环境和居住方式对快速老化(SAMP8)小鼠认知功能和海马CA1区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的影响,探讨环境及社会支持系统提高认知功能延缓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6月龄SAMP8小鼠32只,随机分为丰富环境+群居组(A... 目的:观察不同环境和居住方式对快速老化(SAMP8)小鼠认知功能和海马CA1区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的影响,探讨环境及社会支持系统提高认知功能延缓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6月龄SAMP8小鼠32只,随机分为丰富环境+群居组(A组)、丰富环境+独居组(B组)、普通环境+群居组(C组)和普通环境+独居组(D组)。环境和居住方式干预2个月后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小鼠的认知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海马CA1区NMDAR1免疫反应性的表达。结果:Morris水迷宫结果:随训练天数增加,各组潜伏期均有缩短;A组潜伏期明显短于其他各组(P<0.05),空间探索试验中跨越平台次数最多(P<0.05)。B组和C组两者相比无明显差异,但都优于D组(P<0.05)。抗NMDAR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D组免疫反应产物表达最少,染色最淡;A组可见NMDAR1蛋白免疫反应产物表达较多,细胞排列紧密,染色较深。光密度值分析显示A组光密度值最高,D组光密度值最低。结论:丰富环境和群居能改善SAMP8小鼠的学习记忆及认知功能;增加海马CA1区NMDAR1的蛋白含量;但环境和居住方式是SAMP8小鼠认知功能和海马的独立性保护因素,二者无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富环境 居住方式 快速老化 小鼠 认知功能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松果体分泌物释放到蛛网膜下隙脑脊液途径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樊宇兵 王保芝 +3 位作者 崔慧先 曹雷 陈凯宁 刘贵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7-70,共4页
为探讨松果体分泌物在细胞外转运到蛛网膜下隙脑脊液途径的结构基础,本研究运用透射电镜技术对成年大鼠松果体浅部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大鼠松果体毛细血管为有孔型(孔径50nm),借基膜与宽阔的血管周隙分隔;(2)松果体细胞借基膜与结... 为探讨松果体分泌物在细胞外转运到蛛网膜下隙脑脊液途径的结构基础,本研究运用透射电镜技术对成年大鼠松果体浅部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大鼠松果体毛细血管为有孔型(孔径50nm),借基膜与宽阔的血管周隙分隔;(2)松果体细胞借基膜与结缔组织间隙分隔,松果体细胞之间形成与松果体囊结缔组织间隙及血管周隙相通的细胞间小管;(3)松果体囊表面为扁平上皮,上皮下为疏松结缔组织间隙,其内可见松果体细胞的胞体和突起。囊上皮细胞间存在瓣膜样连接(叶瓣间宽处可达1μm)和囊上皮孔(2.5μm)。以上结果提示,松果体细胞表面可分为结缔组织间隙面、连接面和细胞间小管面三个功能面,松果体分泌物可能通过血管周隙-细胞间小管-松果体囊结缔组织间隙-囊上皮瓣膜样连接或囊上皮孔,释放入蛛网膜下隙脑脊液中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细胞 血管周隙 细胞间小管 松果体囊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肾脏iNOS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史中立 凌亦凌 +2 位作者 姚玉霞 周君琳 张爱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2-246,共5页
目的 :探讨大鼠肢体缺血 -再灌注 (I-R)致肾脏损伤时肾内iNOS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夹闭、再开放大鼠双侧股动脉 ,复制肢体I-R模型。RT -PCR检测肾组织iNOSmRNA表达的变化 ;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iNOS蛋白及硝基酪氨酸 (NT)在肾内的生... 目的 :探讨大鼠肢体缺血 -再灌注 (I-R)致肾脏损伤时肾内iNOS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夹闭、再开放大鼠双侧股动脉 ,复制肢体I-R模型。RT -PCR检测肾组织iNOSmRNA表达的变化 ;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iNOS蛋白及硝基酪氨酸 (NT)在肾内的生成及分布 ;比色法测定肾组织MDA含量及SOD活性 ;应用氨基胍抑制大鼠体内iNOS活性后观察其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肢体I -R后肾内iNOS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大量iNOS及NT阳性产物 ;肢体I-R后肾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 ,SOD活性显著降低 (P <0 0 1) ;应用氨基胍后肾组织损伤减轻。结论 :肢体I -R后肾内iNOS表达显著上调 ,由其诱生的高浓度NO可能参与介导了肾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 缺血 再灌注损伤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_2O_3碘油栓塞对兔VX2肝癌移植瘤凋亡、增生及血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文娟 邹英华 +5 位作者 马荣珍 钟志伟 刘向东 李海涛 杨春 崔慧先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4期298-302,共5页
目的观察肝动脉As2O3碘油栓塞对兔肝移植瘤凋亡及增生细胞核抗原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32只家兔肝内肿瘤种植后2周,随机分4组,经肝动脉插管分别给予不同处理,实验设生理盐水灌注组(A组)、单纯碘油栓塞组(B组)、阿霉素碘油... 目的观察肝动脉As2O3碘油栓塞对兔肝移植瘤凋亡及增生细胞核抗原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32只家兔肝内肿瘤种植后2周,随机分4组,经肝动脉插管分别给予不同处理,实验设生理盐水灌注组(A组)、单纯碘油栓塞组(B组)、阿霉素碘油栓塞组(C组)及As2O3碘油栓塞组(D组)。治疗后1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肿瘤区的MVD值及增生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肿瘤的凋亡指数。结果治疗后1周,单纯碘油栓塞及阿霉素碘油栓塞组,残余肿瘤区的MVD略有升高,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统计学无显著性意义;As2O3碘油栓塞组残余瘤区MVD减低,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各组凋亡指数和增殖指数分别为1.53±0.42、2.66±0.54、2.91±0.32、3.44±0.65和60.8±15.5、42.4±11.2、40.6±8.8、28.5±5.7,两者存在负相关。结论As2O3碘油栓塞可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生发挥抗肿瘤效应,As2O3碘油栓塞可以抑制残余肿瘤的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微血管密度 凋亡 增生细胞核抗原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OH消蚀法制备胎儿脱细胞真皮基质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夏建春 米立国 +1 位作者 高英 王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9-412,共4页
目的:探索NaOH消蚀法对胎儿真皮基质的成分及其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使用NaOH消蚀法制备胎儿皮肤的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应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细胞的余留及细胞外基质成分的破坏情况,应用扫描电镜观察ADM的构筑。结... 目的:探索NaOH消蚀法对胎儿真皮基质的成分及其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使用NaOH消蚀法制备胎儿皮肤的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应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细胞的余留及细胞外基质成分的破坏情况,应用扫描电镜观察ADM的构筑。结果:NaOH消蚀处理16h即可去除真皮细胞成分。制备的ADM韧性好,勿需戊二醛交联。弹性纤维的含量有所减少而胶原纤维形态完整,排列正常,保留了基本的真皮构筑。HLA-DR呈阴性,Fibronectin(FN)呈弱阳性,Laminin(LN)和Ⅳ型胶原均呈阴性。结论:NaOH消蚀法简易经济,去除细胞成分较彻底,所制备的ADM韧性好,胶原纤维形态完整,排列正常,但对基膜的成分及结构破坏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OH消蚀法 脱细胞真皮基质 细胞外基质 胎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双羟色胺对不同功能运动神经元群调质CGRP配布式样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石葛明 谭会兵 +3 位作者 刘扬 刘树锋 郭安臣 万选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0-292,共3页
目的 研究 5 ,7双羟色胺 (5 ,7- DHT)对不同功能运动神经元 (Mn)群调质 CGRP配布式样的影响。方法 利用霍乱毒素 B亚单位结合胶体金逆行标记神经元复合免疫细胞化学的非荧光双标记方法。结果 大鼠比目鱼肌 (慢肌 ) Mn(SOL - Mn)群和... 目的 研究 5 ,7双羟色胺 (5 ,7- DHT)对不同功能运动神经元 (Mn)群调质 CGRP配布式样的影响。方法 利用霍乱毒素 B亚单位结合胶体金逆行标记神经元复合免疫细胞化学的非荧光双标记方法。结果 大鼠比目鱼肌 (慢肌 ) Mn(SOL - Mn)群和趾长伸肌 (快肌 ) Mn(EDL - Mn)群 CGRP配布式样不同 ,即 SOL - Mn群含较高比率 CGRP样免疫反应 (CGRP- L I)阴性和弱阳性 Mn,EDL - Mn群含较高比率 CGRP- L I强阳性 Mn;于脑室注射 5 ,7-DHT 14d后 ,可明显引起 SOL - Mn群 CGRP表达增加 ,所有标记的 SOL - Mn都呈 CGRP- L I阳性 ,CGRP- L I强阳性的 Mn比率显著增高 (P<0 .0 0 1) ;而 5 ,7- DHT则未引起 EDL - Mn群 CGRP- L I反应强度的增高。结论 调质CGRP在 SOL - Mn群和 EDL - Mn群的配布式样差异除与其所支配肌肉的功能活动方式密切相关外 ,还受到脊髓 5 -HT传入信息的影响 ,SOL - Mn群可能比 EDL - Mn群接受更多的 5 - HT能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羟色胺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运动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EGF对中年大鼠运动活性及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靳玉川 王力 +3 位作者 王切 曹雷 李媛 樊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中年大鼠运动活性以及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影响。方法:经皮给予健康18月龄大鼠不同剂量EGF(0.01,0.05,0.1,0.15,0.3 mg/ml),通过旷场实验检测大鼠运动行为的改变,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多巴胺的含量变...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中年大鼠运动活性以及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影响。方法:经皮给予健康18月龄大鼠不同剂量EGF(0.01,0.05,0.1,0.15,0.3 mg/ml),通过旷场实验检测大鼠运动行为的改变,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多巴胺的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小剂量EGF组大鼠(0.01,0.05 mg/ml)旷场实验中各行为参数没有变化;中等剂量EGF组大鼠(0.1,0.15 mg/ml)旷场实验中闻嗅行为、探索行为、趋触性行为、运动行为和理毛行为改善;大剂量EGF(0.3 mg/m1)组大鼠旷场实验中各行为参数下降。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DOPAC和HVA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小剂量EGF(0.01 mg/rnl)组开始上升,中等剂量EGF(0.1 mg/ml)组达到峰值,大剂量EGF(0.3 mg/ml)组下降。结论:EGF对中年大鼠运动活性以及纹状体多巴胺的含量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体系 行为 多巴胺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细胞外基质材料制备及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祝佩芹 王学礼 +2 位作者 陈铎 焦玉刚 苏玉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天然神经细胞外基质材料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 ,探讨其修复周围神经干节段性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NaOH消蚀法 ,制备家兔坐骨神经细胞外基质材料 ,行扫描电镜观察及生物相容性实验 ,用于桥接修复家兔坐骨神经节段性...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天然神经细胞外基质材料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 ,探讨其修复周围神经干节段性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NaOH消蚀法 ,制备家兔坐骨神经细胞外基质材料 ,行扫描电镜观察及生物相容性实验 ,用于桥接修复家兔坐骨神经节段性缺损并以自体神经修复作为对照 ,术后通过肌电图检测、再生神经纤维组织学观察等方法 ,证实该支架可有效地引导和促进神经纤维再生。结果 :(1)经NaOH消蚀处理的坐骨神经组织 ,其细胞成分被完全消蚀掉 ,神经膜管保持原有的构筑特征 ;无明显排异反应并可降解吸收。 (2 )该材料和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干节段性缺损在电生理和组织结构的恢复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此方法制备的细胞外基质材料可有效地桥接修复周围神经干节段性缺损 ,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 NaOH消蚀 生物相容性 神经缺损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青素对储存去白悬浮红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素玲 王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12-1317,共6页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虾青素(ASTA)对储存去白悬浮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系活性的影响。方法:去白悬浮红细胞随机分为A、B、C、D 4组,B、C、D组悬浮红细胞保存液内加入ASTA...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虾青素(ASTA)对储存去白悬浮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系活性的影响。方法:去白悬浮红细胞随机分为A、B、C、D 4组,B、C、D组悬浮红细胞保存液内加入ASTA,其终浓度分别为5、10和20μmol/L,A组只加入ASTA的溶解液DMSO。去白悬浮红细胞储存至d 7、14、28和42时,荧光酶标仪测定红细胞内活性氧族(ROS)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可见光法测定CAT活性,比色法测定GSHPx活性。结果:储存至d 7、14、28和42时,B、C、D组悬浮红细胞内ROS和MDA含量均明显低于A组(P <0.05),SOD活性、GSH-Px活性均明显高于A组(P <0.05);储存至d 28和42时,CAT活性均明显高于A组(P <0.05)。A、B、C、D 4组去白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MDA含量与储存时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 <0.01),SOD活性、CAT活性、GSH-Px活性与储存时间均呈负相关关系(P <0.01)。结论:ASTA通过提高去白悬浮红细胞内抗氧化酶系活性来降低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和过氧化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虾青素 去白悬浮红细胞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As_2O_3碘化油化疗栓塞对兔肝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文娟 南月敏 +4 位作者 邹英华 李海涛 刘向东 杨春 崔慧先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5期333-337,共5页
目的观察As2O3与碘油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对兔VX2肝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作用。方法40只家兔肝内肿瘤种植后2周,随机分为5组,经肝动脉插管分别给予不同处理,实验设生理盐水灌注组、As2O3灌注组、单纯碘油栓塞组、阿霉素碘油栓塞及As... 目的观察As2O3与碘油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对兔VX2肝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作用。方法40只家兔肝内肿瘤种植后2周,随机分为5组,经肝动脉插管分别给予不同处理,实验设生理盐水灌注组、As2O3灌注组、单纯碘油栓塞组、阿霉素碘油栓塞及As2O3碘油栓塞组,As2O3的用量为2mg/kg。肿瘤种植后5周,测量动物体重,所有动物均处死,取出肝脏及双肺标本,测定肝脏的重量,计算肝移植瘤的体积、坏死面积,观察肝内、双肺及其他器官肿瘤转移的发生率。结果肿瘤植入后5周,各处理组动物体重均有明显的下降,肝脏重量增加,计算的肝指数各组分别为9.8±2.2、9.7±2.1、8.5±2.0、8.4±2.1、6.4±1.2;肿瘤体积分别为(35.5±7.6)cm3、(32.2±9.7)cm3、(21.2±8.5)cm3、(20.9±11.3)cm3、(11.8±4.0)cm3,栓塞治疗组与非栓塞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2O3碘油栓塞治疗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坏死率各组间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双肺转移结节的数目各组分别为52.4±32.2、51.8±26.3、54.8±29.2、53.5±30.7、19.6±17.0;转移结节的直径各组分别为(3.8±1.2)mm、(3.6±1.1)mm、(3.9±1.3)mm、(3.5±1.6)mm、(2.2±0.7)mm。As2O3碘油栓塞治疗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2O3与碘油联合经肝动脉栓塞治疗,可抑制肝移植瘤的生长及肺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VX2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酮对前脑缺血沙土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小雪 石葛明 谭会兵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2001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 研究孕酮对沙土鼠前脑缺血海马受损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同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制成沙土鼠前脑缺血动物模型 ,测定腹腔注射孕酮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 前脑缺血组沙土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神经元... 目的 研究孕酮对沙土鼠前脑缺血海马受损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同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制成沙土鼠前脑缺血动物模型 ,测定腹腔注射孕酮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 前脑缺血组沙土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神经元数目明显丢失 ,CA3区和齿状回相应层次的神经元数无明显变化。前脑缺血再灌注后腹腔注射孕酮可使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神经元丢失明显减少。结论 孕酮对脑缺血所引起的神经元损伤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脑缺血 沙土鼠 孕酮 神经元 海马CA1区 锥体细胞 保护作用 数目 腹腔注射 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食管粘膜游离面扫描电镜超微病理变化初探
19
作者 康文华 王学礼 +1 位作者 羡晓辉 雷建章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9-460,共2页
关键词 食管粘膜 游离面 扫描电子显微镜 探索性分析 病变 表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OH消蚀骨基质材料的研制及其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
20
作者 陈铎 王学礼 +2 位作者 苏玉红 张琳 张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制备骨基质支架并与自体红骨髓联合移植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探讨该支架作为骨组织工程载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NaOH消蚀技术,制备出家兔骨细胞外基质支架,行扫描电镜观察及生物相容性实验,并与自体红骨髓联合移植于兔桡骨节段... 目的:制备骨基质支架并与自体红骨髓联合移植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探讨该支架作为骨组织工程载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NaOH消蚀技术,制备出家兔骨细胞外基质支架,行扫描电镜观察及生物相容性实验,并与自体红骨髓联合移植于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通过X线、生物力学等检查,比较其联合红骨髓及单纯支架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疗效。结果:(1)经NaOH消蚀处理后,骨组织中的细胞成分被彻底清除,细胞外基质成分-胶原纤维仍维持三维立体网状结构;无明显排异反应且可降解吸收。(2)支架+自体红骨髓修复骨缺损,4周即出现成骨现象,8周可修复骨缺损;单纯支架移植,约在12周修复。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复合红骨髓组抗压强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此方法制备的骨基质材料与红骨髓联合,可有效地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是理想的骨组织工程天然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 骨缺损 骨髓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