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拉坦升高小鼠血糖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任雷鸣 朱忠宁 +3 位作者 王秒 王丽莉 田河林 何东伟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研究尾静脉或腹腔注射麻醉剂量乌拉坦或戊巴比妥钠对空腹雄性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①雄性昆明小鼠80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前3组尾静脉注射乌拉坦1.0 g.k-g1,给药后15,30,60 m in时取血测定血糖值;第4组... 目的研究尾静脉或腹腔注射麻醉剂量乌拉坦或戊巴比妥钠对空腹雄性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①雄性昆明小鼠80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前3组尾静脉注射乌拉坦1.0 g.k-g1,给药后15,30,60 m in时取血测定血糖值;第4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为对照组;其余4组中的3组尾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40 mg.kg-1,给药后15,30,60 m in时取血测定血糖值,第8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为对照组。所有小鼠均于取血后立即取肌肉和肝脏组织测糖原含量。②取小鼠80只,观察腹腔注射乌拉坦1.0 g.kg-1或戊巴比妥钠40 mg.kg-1对血糖的影响,动物分组及取血同前,仅测定血糖变化。③取小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给药组尾静脉注射乌拉坦1.0g.kg-1,对照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注射30 m in后取血测定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结果静脉注射麻醉剂量乌拉坦后15 m in小鼠血糖增高48.4%;腹腔注射同等剂量乌拉坦后15 m in小鼠血糖水平升高204%,60 m in时仍升高59.3%。两种给药途径给予麻醉剂量戊巴比妥钠后,小鼠血糖水平均无明显改变。静脉注射乌拉坦和戊巴比妥钠后,肝糖原含量显著升高,肌糖原含量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静脉注射乌拉坦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目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腹腔注射乌拉坦诱发的小鼠高血糖反应明显强于静脉注射,提示乌拉坦可能通过局部刺激作用加重其高血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坦 戊巴比妥钠 血糖 糖原 血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嘌呤与嘧啶受体的生理学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任雷鸣 张淼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22,共3页
在脊椎类和无脊椎类动物的多种组织中 ,嘧啶与嘌呤类物质具有广泛的特异性作用。这些化合物的重要生理学作用可归纳为短时程作用与长时程作用两种类型。其中短时程作用涉及神经信号传递、外分泌和内分泌以及免疫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长... 在脊椎类和无脊椎类动物的多种组织中 ,嘧啶与嘌呤类物质具有广泛的特异性作用。这些化合物的重要生理学作用可归纳为短时程作用与长时程作用两种类型。其中短时程作用涉及神经信号传递、外分泌和内分泌以及免疫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长时程作用涉及个体发育和再生过程中嘧啶与嘌呤类物质对细胞生长、细胞分化、以及细胞增生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受体 嘧啶受体 生理学 短时程作用 长时程作用 细胞生长 细胞分化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沙唑嗪及其手性对映体对离体兔血管α1受体的拮抗特性 被引量:15
3
作者 牛长群 赵丁 +1 位作者 贾湘曼 任雷鸣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4-359,共6页
目的分析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多沙唑嗪手性对映体对兔胸主动脉和颈总动脉的选择性作用,以探讨作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疗药物的可能性.方法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诱发兔离体胸主动脉和颈总动脉收缩反应,并采用Schild作图法计算rac-多沙... 目的分析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多沙唑嗪手性对映体对兔胸主动脉和颈总动脉的选择性作用,以探讨作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疗药物的可能性.方法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诱发兔离体胸主动脉和颈总动脉收缩反应,并采用Schild作图法计算rac-多沙唑嗪、R-多沙唑嗪和S-多沙唑嗪的pA2值.结果在兔胸主动脉和颈总动脉,0.03, 0.1和0.3 μmol*L-1的rac-多沙唑嗪、R-多沙唑嗪和S-多沙唑嗪均使NE诱发的血管收缩反应量效曲线平行右移,Emax不变;由Schild作图法计算得到的多沙唑嗪及其手性对映体的斜率值,经统计学分析符合竞争性拮抗.3种拮抗剂pA2值的强度顺序为:R-多沙唑嗪>rac-多沙唑嗪>S-多沙唑嗪.结论与多沙唑嗪及其手性对映体对人前列腺组织作用的报道结果不同,S-多沙唑嗪对兔胸主动脉和颈总动脉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作用的选择性显著低于rac-多沙唑嗪和R-多沙唑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沙唑嗪 手性对映体 肾上腺素 Α1受体 主动脉 颈动脉 拮抗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沙唑嗪对映体对大鼠血压和排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田河林 任雷鸣 +1 位作者 何东伟 赵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0-245,共6页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给予多沙唑嗪(rac-DOX)及其对映体(S-DOX、R-DOX)对麻醉大鼠血压和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八道生理仪记录麻醉大鼠颈总动脉血压、心率以及膀胱排尿压、排尿间隔,并测量排尿量。结果十二指肠给予S-DOX、R-DOX和rac...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给予多沙唑嗪(rac-DOX)及其对映体(S-DOX、R-DOX)对麻醉大鼠血压和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八道生理仪记录麻醉大鼠颈总动脉血压、心率以及膀胱排尿压、排尿间隔,并测量排尿量。结果十二指肠给予S-DOX、R-DOX和rac-DOX均可剂量依赖性降低颈总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1.0mg.kg-1时3者对平均动脉压的降低幅度分别达到23.5%±4.6%、38.5%±8.9%和42.6%±7.5%,3者降低平均动脉压的ED30值依次为(2.0±0.8)、(0.6±0.7)、(0.6±0.5)mg.kg-1。S-DOX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的作用均弱于rac-DOX和R-DOX(P<0.05),rac-DOX与R-DOX的降压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rac-DOX在0.1~3.0mg.kg-1剂量范围内剂量依赖性抑制麻醉大鼠心率,而S-DOX和R-DOX仅在3.0mg.kg-1剂量时对心率有抑制作用。十二指肠给予S-DOX、R-DOX和rac-DOX均剂量依赖性降低麻醉大鼠膀胱排尿压,3种药物对排尿压的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13.4%±5.7%、14.5%±11.0%和10.9%±7.6%,3者降低排尿压的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S-DOX相比,R-DOX可缩短排尿间隔并减少排尿量(P<0.05),而S-DOX和rac-DOX对排尿间隔和排尿量无影响。结论与R-DOX和rac-DOX相比,S-DOX保留了对麻醉大鼠膀胱排尿压的有利作用,减轻了对血压、心率和膀胱排尿间隔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沙唑嗪 对映体 血压 膀胱排尿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沙唑嗪及其光学异构体对高脂饮食诱导兔心肌组织损伤和细胞周期改变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曹雪滨 王荣英 +3 位作者 杨梅 张刚 崔英凯 任雷鸣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6-709,共4页
目的探讨消旋多沙唑嗪[(±)DOX]及其光学异构体对高脂饮食家兔心肌组织形态学、心肌细胞的增殖周期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兔高脂饮食4周后,选取造模成功的家兔随机分为4组(n=10):高脂模型组、左旋多沙唑嗪[(-)DOX]组、右旋多沙唑... 目的探讨消旋多沙唑嗪[(±)DOX]及其光学异构体对高脂饮食家兔心肌组织形态学、心肌细胞的增殖周期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兔高脂饮食4周后,选取造模成功的家兔随机分为4组(n=10):高脂模型组、左旋多沙唑嗪[(-)DOX]组、右旋多沙唑嗪[(+)DOX]组和消旋多沙唑嗪[(±)DOX]组。另设普通饮食组(n=10)。(-)DOX组、(+)DOX组和(±)DOX组均连续9周腹腔注射相应药物1.0mg/kg,普通饮食组和高脂模型组给予无菌双蒸水腹腔注射。比较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G0/G1期细胞百分率、S期细胞百分率和细胞增殖指数(PI),并分析各组心室肌病理变化。结果与普通饮食比较,高脂模型组心肌组织的G0/G1期细胞显著增多(P<0.05),而S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增殖指数(PI)显著降低(P<0.05);(-)DOX及(±)DOX组的G0/G1期细胞百分率、S期细胞百分率和细胞PI均恢复至普通饮食组水平。各组的心肌细胞凋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普通饮食组心肌组织未见异常;高脂模型组可见心肌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改变;(-)DOX组及(±)DOX组高脂饮食诱发的家兔心室肌病理变化显著减轻,而(+)DOX组心室肌病理变化加重。结论长时间给予(-)DOX可改善高脂饮食所致的家兔心脏损害。对于高脂血症相关的心室肌病理学改变和细胞增殖周期变化,(-)DOX和(+)DOX的作用具有显著的光学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沙唑嗪 心肌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脂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豚毒素对电刺激诱发的兔隐动脉双相血管收缩反应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师晨霞 任雷鸣 李军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23-1127,共5页
目的采用兔离体隐动脉环标本,建立了双相血管收缩反应模型,并分析TTX(1~100 nmol·L-1)对两种收缩成分的影响.方法兔离体隐动脉血管环张力记录法及电场刺激诱发血管收缩法.结果本实验条件下的电场刺激(电压15 V、波宽1 ms、刺激频... 目的采用兔离体隐动脉环标本,建立了双相血管收缩反应模型,并分析TTX(1~100 nmol·L-1)对两种收缩成分的影响.方法兔离体隐动脉血管环张力记录法及电场刺激诱发血管收缩法.结果本实验条件下的电场刺激(电压15 V、波宽1 ms、刺激频率2~16 Hz,连续刺激时程32 s)可诱发兔离体隐动脉产生双相收缩反应,且具有频率(2~16Hz)依赖性.钠通道选择性阻滞剂TTX 3 nmol·L-1 对第一相收缩反应无影响,但是明显抑制第二相收缩反应,抑制率达44%~67%;TTX的浓度增加至10 nmol·L-1时,其对4~16 Hz电刺激诱发的第一相反应的抑制率为40%~57% ,而对第二相反应的抑制率达90%以上.TTX (0.1 μmol·L-1)对NA(0.01~30 μmol·L-1)的累积量效曲线无任何影响,但是完全抑制了电刺激诱发的动脉环双相收缩反应.胍乙啶(10 μmol·L-1)完全抑制电刺激诱发的双相收缩反应,但是不抑制外源性NA的收缩反应.结论建立了电场刺激诱发兔离体隐动脉环双相收缩反应模型,该双相收缩与交感神经兴奋及其递质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递质 交感神经 电场刺激 河豚毒素 双相血管收 兔隐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rocortin对大鼠和兔离体心肌组织的选择性正性肌力效应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忠宁 赵丁 任雷鸣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8-435,共8页
目的研究urocortin对心脏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及兔离体右心房肌,左(大鼠),右(兔)心室乳头肌和大鼠离体右心室肌条标本,观察urocortin对心肌收缩力及心率的影响;采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观察urocortin对大鼠离体乳头肌和左心房肌细胞动作电... 目的研究urocortin对心脏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及兔离体右心房肌,左(大鼠),右(兔)心室乳头肌和大鼠离体右心室肌条标本,观察urocortin对心肌收缩力及心率的影响;采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观察urocortin对大鼠离体乳头肌和左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 Urocortin 1~30 nmol·L-1浓度依赖性地增强大鼠右心房心肌收缩力,urocortin 10和30 nmol·L-1使收缩力分别增加(38±16)%和(61±17)%;urocortin的正性肌力作用明显强于同等浓度去甲肾上腺素的正性肌力作用.Urocortin不影响大鼠离体右心房的心率,左室乳头肌和右心室肌条的收缩力,对兔离体右心房和右室乳头肌亦无明显作用;β受体激动剂对上述标本则产生明显的正性频率作用和正性肌力作用.Urocortin 30~300 nmol·L-1明显升高大鼠左心室乳头肌的动作电位幅值和超射值;urocortin 30~100 nmol·L-1明显升高大鼠左心房肌的动作电位幅值和超射值.结论 Urocortin对大鼠离体心房具有很强的正性肌力作用.Urocortin的正性肌力作用具有明显的种属差异和组织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心药 UROCORTIN 心肌 心肌收缩 乳头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皮素对高血压大鼠离体心肌的正性肌力效应 被引量:3
8
作者 朱忠宁 任雷鸣 +1 位作者 赵丁 秦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1-265,共5页
目的:研究尿皮素(urocortin)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离体心肌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及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离体右心房肌、左心房肌和右心室肌标本,观察尿皮素对心肌收缩力及心率的影响。结果:尿皮素1-10 nmol.L-1浓度依赖性地增强Wistar及高... 目的:研究尿皮素(urocortin)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离体心肌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及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离体右心房肌、左心房肌和右心室肌标本,观察尿皮素对心肌收缩力及心率的影响。结果:尿皮素1-10 nmol.L-1浓度依赖性地增强Wistar及高血压大鼠右心房心肌收缩力,尿皮素3和10 nmol.L-1使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右心房肌收缩力分别增加(31.1±14.9)%和(65.7±22.4)%,明显强于Wistar大鼠的正性肌力作用(P<0.01)。尿皮素1-10 nmol.L-1浓度依赖性地增强Wistar及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房心肌收缩力,但对2种动物的作用无明显差别。尿皮素不影响Wistar及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离体右心房的心率和右心室肌条的收缩力;去甲肾上腺素对上述标本则产生明显的正性频率作用和正性肌力作用。结论:尿皮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离体心房的正性肌力作用明显强于对Wistar大鼠的作用,提示尿皮素相关性心脏功能的改变,对高血压病可能具有重要的病理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皮素 心肌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心肌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沙唑嗪光学异构体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选择性抑制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荣英 任雷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观察多沙唑嗪(racemic—doxazosin,rac—DOX)及其对映体(S—DOX、R—DOX)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培养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应用MTT比色法,测定VSMCs的增殖活... 目的观察多沙唑嗪(racemic—doxazosin,rac—DOX)及其对映体(S—DOX、R—DOX)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培养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应用MTT比色法,测定VSMCs的增殖活力,Giemsa,S染色观察VSMCs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在3~30μmol·L-1浓度范围,S-DOX、R—DOX和rac—DOX作用于VSMCs96h,均抑制大鼠胸主动脉VSMCs增殖活动;但是,S—DOX的抑制作用强于同浓度R—DOX(P〈0.05),与同浓度Fac—DOX的抑制作用无差别。以30μmol·L-1浓度的药物处理VSMCs48h、72h和96h;S—DOX对主动脉VSMCs增殖的抑制率依次为28.67%、34.51%和56.89%,R—DOX为22.59%、26.66%和45.79%,rac—DOX为21.88%、32.84%和52.04%。以不同浓度的药物处理大鼠胸主动脉VSMCs96h,rac—DOX、S-DOX和R—DOX抑制VSMCs增殖达40%的浓度(IC40)分别为(12.1±2.6)、(10.2±1.3)和(20.9±2.2)μmol·L-1;R-DOX的Ic40值大于rac—DOX和S—DOX(P〈0.01)。S—DOX处理后,VSMCs出现细胞体积变小,核固缩,核边集等形态学改变。结论S—DOX和R—DOX对大鼠胸主动脉VSMCs的抗增殖作用具有化学结构的立体选择性,S—DOX的抗VSMCs增殖作用明显强于R—D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沙唑嗪 光学异构体 胸主动脉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索尼定对兔窦房结起搏细胞的电生理效应(英文)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丁 任雷鸣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0-254,共5页
目的 研究莫索尼定 (Mox)对窦房结起搏细胞是否具有电生理作用及其相关受体以探讨Mox治疗实验性心律不齐的机理。方法 利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记录窦房结细胞AP。结果 Mox(0 .3~ 3mmol·L- 1)浓度依赖性地降低AP的舒张期除极速率 ... 目的 研究莫索尼定 (Mox)对窦房结起搏细胞是否具有电生理作用及其相关受体以探讨Mox治疗实验性心律不齐的机理。方法 利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记录窦房结细胞AP。结果 Mox(0 .3~ 3mmol·L- 1)浓度依赖性地降低AP的舒张期除极速率 (VDD) ,减慢自发搏动速率 (RPF) ,延长AP复极达 5 0 %及 90 %的时程 (APD50 和APD90 )。 1和 3mmol·L- 1Mox还明显增大最大舒张电位 (MDP)的绝对值。预先灌流α2 受体拮抗剂育亨宾 (1.0 μmol·L- 1,2 0min)取消Mox降低VDD ,延长APD50 和APD90 的作用 ;拮抗较低浓度Mox降低RPF和增大MDP的作用。育亨宾处理标本后 ,Mox显著增加AP幅度和最大除极速率。结论 Mox延长兔窦房结起搏细胞动作电位APD50 和APD90 以及降低VDD的作用主要由α2 受体中介。Mox增大MDP绝对值和减慢RPF的作用则与α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索尼定 窦房结起搏细胞 电生理效应 动物实验 微电极 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磷酸腺苷对国人食管癌Eca-109和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秦葵 任雷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 研究三磷酸腺苷(ATP)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和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l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ATP、腺苷(ADO)和三磷酸尿苷(UTP)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Wrights-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结果ATP(0.0... 目的 研究三磷酸腺苷(ATP)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和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l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ATP、腺苷(ADO)和三磷酸尿苷(UTP)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Wrights-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结果ATP(0.03~0.3mmol·L^-1)和ADO(0.1~0.3mmol·L^-1)可不同程度地抑制Eca-109和SMMC-7721的增殖,ATP对两株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均强于ADO。ATP和ADO对Eca-109细胞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86.36%和29.88%,IC50分别为0.056和0.823mmol·L^-1;对SMMC-7721细胞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82.06%和52.84%,IC50分别为0.218和0.517mmol·L^-1。UTP对Eta-109细胞有很弱的抑制增殖作用,最大抑制率仅为18.27%;对SMMC-7721无抗增殖作用.两株细胞经高浓度(0.3mmol·L^-1)ATP处理后,部分SMMC-7721细胞形态出现了明显的凋亡特征,而Eta-109细胞凋亡特征不明显。结论ATP具有较强的抗Eca-109细胞增殖作用,其抗增殖作用主要由ATP自身所致,代谢产物ADO也具有一定的作用;而对于SMMC-772l细胞,ATP可能较大程度地通过降解为ADO而发挥抗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 腺苷 三磷酸尿苷 抗肿瘤作用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拉对α_1受体激动剂苯肾上腺素诱发兔离体血管收缩反应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雷鸣 张淼 +2 位作者 袁志芳 朱忠宁 师晨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5-260,共6页
目的 研究在α1受体激动剂苯肾上腺素(Phe)诱发血管收缩反应实验中 ,如何确定动脉标本的最适前负荷。方法 采用兔离体肾动脉、股动脉、隐动脉、肠系膜动脉、脾动脉和耳中央动脉环标本的等长张力纪录法。结果 在 1.0~ 5 .0g前负荷条... 目的 研究在α1受体激动剂苯肾上腺素(Phe)诱发血管收缩反应实验中 ,如何确定动脉标本的最适前负荷。方法 采用兔离体肾动脉、股动脉、隐动脉、肠系膜动脉、脾动脉和耳中央动脉环标本的等长张力纪录法。结果 在 1.0~ 5 .0g前负荷条件下 ,随前负荷增加 ,各血管环静息张力呈线性增加。KCl (12 0mmol·L- 1)引起各动脉的收缩随前负荷的增加而增强 ,但除耳动脉外 ,在其他动脉标本上未观察到KCl最大收缩反应的最终坪值点。以Phe(0 .0 1~ 10 0 μmol·L- 1)为收缩剂时 ,在肠系膜动脉 ,脾动脉和隐动脉 ,Phe的EC50 (EC50·Phe)值随前负荷增加 (1.0~ 5 .0g)而明显改变 ;但是 ,各组标本在不同前负荷下的EC50·Phe值中存在一个最小值 ,其标准差亦很小。结论 前负荷明显影响血管的EC50·Phe值测定。确定离体血管标本最适前负荷 ,特别是研究受体反应时 ,应以受体激动剂的EC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α受体激动剂 苯肾上腺素 牵拉 血管收缩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沙唑嗪对映体不同给药途径对豚鼠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田河林 任雷鸣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比较多沙唑嗪(rac-DOX)及其对映体SDOX和R—DOX对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八道生理记录仪连续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麻醉豚鼠膀胱排尿压(VMP)、排尿阈值压(MTP)、排尿间隔(ICI)的变化,并测量排尿量(VMV)。结果S-DOX,R... 目的比较多沙唑嗪(rac-DOX)及其对映体SDOX和R—DOX对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八道生理记录仪连续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麻醉豚鼠膀胱排尿压(VMP)、排尿阈值压(MTP)、排尿间隔(ICI)的变化,并测量排尿量(VMV)。结果S-DOX,R.DOX和rac—DOX(0.08~2.40mg·k^-1,经十二指肠插管给药),均可剂量依赖性降低VMP;S-DOX对MTP,ICI及VMV无显著影响;R-DOX则可显著降低MTP;R.DOX和rac—DOX均显著缩短ICI,并减少VMV。S—DOX,R-DOX和rac-DOX(0.008~0.800mg·kg^-1,iv),亦可剂量依赖性降低麻醉豚鼠VMP;三者对VMP的作用强度无显著性差异;S-DOX,R-DOX和rac-DOX对MTP无显著影响;S-DOX和R-DOX能显著延长ICI,并增加VMV。结论与R-DOX和rac—DOX相比,S—DOX在保留了原有降低VMP作用的同时,对MTP,ICI及VMV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沙唑嗪 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动物经消化道给予S-多沙唑嗪甲磺酸盐与S-多沙唑嗪盐酸盐后血药浓度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河林 卢海刚 +2 位作者 王秒 吴志刚 任雷鸣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8期837-840,共4页
目的观察3种动物经消化道给予S-多沙唑嗪甲磺酸盐和S-多沙唑嗪盐酸盐后血药浓度变化。方法将大鼠麻醉后灌胃给予S-多沙唑嗪甲磺酸盐和S-多沙唑嗪盐酸盐5.0μmol·kg^-1,观察180 min,经股静脉采血;兔麻醉后经十二指肠给予S-多沙唑嗪... 目的观察3种动物经消化道给予S-多沙唑嗪甲磺酸盐和S-多沙唑嗪盐酸盐后血药浓度变化。方法将大鼠麻醉后灌胃给予S-多沙唑嗪甲磺酸盐和S-多沙唑嗪盐酸盐5.0μmol·kg^-1,观察180 min,经股静脉采血;兔麻醉后经十二指肠给予S-多沙唑嗪甲磺酸盐和S-多沙唑嗪盐酸盐,2.8μmol·kg^-1,观察120 min,经股静脉采血;猫麻醉后经十二指肠给予S-多沙唑嗪甲磺酸盐和S-多沙唑嗪盐酸盐2.0μmol·kg^-1,观察180 min,经股静脉采血。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血浆药物浓度。结果大鼠给药后180 min,S-多沙唑嗪甲磺酸盐和盐酸盐的最高血药浓度分别为(51.2±31.0)和(30.6±17.5)ng·mL^-1;S-多沙唑嗪甲磺酸盐和盐酸盐在0~180 min内的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之比为1.4:1。兔经十二指肠给药后120 min,S-多沙唑嗪甲磺酸盐和盐酸盐的最高血药浓度分别为(267.1±63.0)和(226.9±123.2)ng·mL^-1;S-多沙唑嗪甲磺酸盐和盐酸盐在0~120 min内的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之比为1.1:1。猫经十二指肠给药后180 min,S-多沙唑嗪甲磺酸盐和盐酸盐的最高血药浓度分别是(1046.4±606.1)和(669.3±332.7)ng·mL^-1;S-多沙唑嗪甲磺酸盐和盐酸盐在0~180 min内的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之比为2.4:1。结论S-多沙唑嗪甲磺酸盐经消化道吸收优于S-多沙唑嗪盐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多沙唑嗪甲磺酸盐 S-多沙唑嗪盐酸盐 色谱法 高效液相 药物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索尼定对吗啡成瘾小鼠戒断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素青 任雷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95-596,共2页
关键词 莫索尼定 吗啡依赖 戒断症状 纳络酮 跳台反应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负荷性饵食对家兔脂代谢的影响
16
作者 杨梅 周建光 +2 位作者 任雷鸣 赵静惠 曹雪滨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建立兔饵食性高脂血症模型的方法,观察高脂饮食对兔体重、死亡率及血脂变化情况。方法取普通级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其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普通饮食组,喂以普通饮食;其他动物给予高脂饮食,4周后,根据血清TC水平分为高脂饮食敏感... 目的探讨建立兔饵食性高脂血症模型的方法,观察高脂饮食对兔体重、死亡率及血脂变化情况。方法取普通级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其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普通饮食组,喂以普通饮食;其他动物给予高脂饮食,4周后,根据血清TC水平分为高脂饮食敏感组和高脂饮食非敏感组,继续喂养9周,观察三组间兔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敏感组在第4~13周时血清TC、TG、HDL-C、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高脂饮食非敏感组在第7~13周时,动物血清TC、HDL-C、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高脂饮食非敏感组血清TG水平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脂饮食敏感组相比,高脂饮食非敏感组家兔血清TC、TG、HDL-C和LDL-C水平的上升程度均显著低于高脂饮食敏感组动物(P<0.01)。结论首次发现兔对高脂饮食敏感性存在差异,高脂饮食非敏感组家兔抗病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耐受性均高于高脂饮食敏感组兔。与高脂饮食敏感组家兔相比,高脂饮食非敏感组家兔对高脂饮食耐受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高脂饮食敏感 高脂饮食非敏感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尔硫对大鼠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旻艳 任雷鸣 孙继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70-672,共3页
目的 观察钙拮抗剂地尔硫 (Dil)对空腹大鼠、葡萄糖负荷大鼠以及肾上腺素诱发高血糖大鼠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胰岛素含量。结果 空腹大鼠灌胃给予 10mg·kg-1和 10 0mg·kg-1Dil后 ,胰... 目的 观察钙拮抗剂地尔硫 (Dil)对空腹大鼠、葡萄糖负荷大鼠以及肾上腺素诱发高血糖大鼠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胰岛素含量。结果 空腹大鼠灌胃给予 10mg·kg-1和 10 0mg·kg-1Dil后 ,胰岛素水平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 ,Dil 10 0mg·kg-1给药后 30min使胰岛素水平增加了 1 31倍。在糖耐量试验中 ,Dil两剂量均升高胰岛素水平。在肾上腺素诱发高血糖大鼠 ,Dil 10 0mg·kg-1仅在给药后 1h轻度升高血浆胰岛素水平。结论 Dil升高空腹大鼠和葡萄糖负荷大鼠血浆胰岛素水平 ,该作用除与药物诱发的血糖升高有关外 ,可能也与Dil的某些尚未发现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尔硫草 钙拮抗剂 胰岛素 糖耐量试验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