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全合成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力更 吴明 史清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104-1107,1113,共5页
紫杉醇为著名的抗肿瘤天然产物,来源有限,化学合成是制备紫杉醇的可能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目前已公开报道的6条全合成紫杉醇的路线。
关键词 紫杉醇 全合成 二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红豆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2
作者 曹聪梅 李作平 史清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30-342,259,共14页
本文综述了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在化学成分和药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强调了近年来紫杉烷类化合物的化学研究和生理活性。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榧树果实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曹聪梅 董玫 +4 位作者 王伟 杨雁 吴明 顾玉诚 史清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5期737-739,775,共4页
本文研究了日本榧树果实的化学成分。原植物用甲醇提取后经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制备HPLC色谱进行分离纯化,从日本榧树果实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用质谱、红外、紫外、核磁等波谱方法鉴定为18-羟基弥罗松酚(1)、kayadiol(2)、花... 本文研究了日本榧树果实的化学成分。原植物用甲醇提取后经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制备HPLC色谱进行分离纯化,从日本榧树果实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用质谱、红外、紫外、核磁等波谱方法鉴定为18-羟基弥罗松酚(1)、kayadiol(2)、花柏酚(3)和落叶松脂素(4),化合物1、3、4为首次从该植物果实中分离得到。用MTT法检测了化合物1~3的细胞毒性,在浓度100μmol/L时RSa细胞生存率分别为100.00%、26.30%和59.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榧树 紫杉科 半日花烷 松香烷 木脂素 果实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红豆杉扦插苗中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力更 涂光忠 +3 位作者 金怡珠 张嫚丽 顾玉诚 史清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11-215,共5页
从加拿大红豆杉(Taxus canademis)的扦插苗中分离出三个紫杉烷二萜化合物1—3,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它们的化合物结构,并根据HMBC实验结果修订了化合物3中H-9,H-10和CO,C-10的化学位移的归属。这三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加... 从加拿大红豆杉(Taxus canademis)的扦插苗中分离出三个紫杉烷二萜化合物1—3,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它们的化合物结构,并根据HMBC实验结果修订了化合物3中H-9,H-10和CO,C-10的化学位移的归属。这三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加拿大红豆杉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红豆杉 化学成分 紫杉烷二萜 扦插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精细分析中药化学成分与新型冠状病毒RNA聚合酶之间的结合模式 被引量:8
5
作者 彭安堂 苏彦雷 +6 位作者 刘倩 常希龙 汪俊松 霍长虹 王建荣 段绪红 师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4-101,I0034-I0039,共14页
以SARS RNA聚合酶6NUR为模板,采用同源建模方法,构建出了新型冠状病毒RNA聚合酶的三维结构模型,以之为抗病毒的研究靶点,精细分析靶酶中NTPs结合位点处氨基酸与底物抑制剂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虚拟筛选得出黄酮类化合物为抗新型冠状病毒活... 以SARS RNA聚合酶6NUR为模板,采用同源建模方法,构建出了新型冠状病毒RNA聚合酶的三维结构模型,以之为抗病毒的研究靶点,精细分析靶酶中NTPs结合位点处氨基酸与底物抑制剂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虚拟筛选得出黄酮类化合物为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较强成分,研究结果被证明与抗疫临床治疗实践具有非常高的关联性,亦与某些黄酮类化合物为NS5B抑制剂从而具有抗丙型肝炎病毒活性的现实相符合,故认为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代表的某些中药成分是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有效成分,希望能引起国内外科研人员的注意,能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助力于早日研发成功更好的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中医 RNA聚合酶 同源建模 6NUR 6M71 分子对接 抑制剂 瑞德西韦 法匹拉韦 黄酮 丙型肝炎病毒 NS5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Diels-Alder加成物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思明 郭瑞霞 +4 位作者 李力更 常和平 李骘 史清文 李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8-705,共8页
Diels-Alder反应是著名的有机化学反应,其在天然产物的全合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综述近年来从天然产物中发现的并且通过Diels-Alder反应形成的天然加合物,同时为复杂天然产物的仿生全合成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Diels-Alder加合物 天然产物 最新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续随子中千金二萜烷化合物抑制人妇科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思明 王溪 +3 位作者 苏晓会 张嫚丽 董玫 史清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4-776,共3页
目的检测大戟科植物续随子中分离纯化的3种千金二萜烷化合物Euphorbia Factor L1(1)、Euphorbia Factor L2(2)和Euphorbia Factor L3(3)对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透明癌和卵巢囊腺癌等5种人妇科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了千金二萜... 目的检测大戟科植物续随子中分离纯化的3种千金二萜烷化合物Euphorbia Factor L1(1)、Euphorbia Factor L2(2)和Euphorbia Factor L3(3)对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透明癌和卵巢囊腺癌等5种人妇科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了千金二萜烷化合物结构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方法利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阳性对照顺铂和3种化合物对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透明癌和卵巢囊腺癌等5种人妇科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Euphorbia Factor L1(1)和Euphorbia Factor L3(3)对子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16.74和1.01μmol.L-1;Euphorbia Factor L3(3)对人卵巢透明癌和人卵巢囊腺癌细胞的增殖显示中等程度的抑制活性;Eu-phorbia Factor L2(2)即使在100μmol.L-1的高浓度下,对5种肿瘤细胞的增殖不显示抑制活性。结论 Euphorbia Fac-tor L3(3)对人妇科肿瘤细胞的增殖显示抑制活性,推测千金二萜烷化合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与母核上的环外双键及邻位取代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随子 化合物 千金二萜烷 肿瘤细胞 增殖活性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酮类化合物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及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韩懿岚 王思明 +5 位作者 李晓峰 董玫 路新华 史清文 丛斌 谷建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27-1230,共4页
目的检测3种山酮类化合物对人脑肿瘤细胞(T-98、U251SP和KT)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研究从3种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中纯化的山酮类化合物对人脑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利用双... 目的检测3种山酮类化合物对人脑肿瘤细胞(T-98、U251SP和KT)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研究从3种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中纯化的山酮类化合物对人脑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p53和Bax报告基因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分析与凋亡相关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Austocystin H对KT细胞的增殖显示极强的抑制活性,呈剂量依赖性,IC50仅为0.69μmol.L-1;Austocystin H可诱导KT细胞内Bax报告基因表达(P<0.01);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由Austocystin H处理的KT细胞中的p53和Bax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增加(P<0.05)。结论 Austocystin H具有极强的抑制人脑肿瘤细胞增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酮 Austocystin H 脑肿瘤细胞 增殖 报告基因 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的抗癌活性 被引量:1
9
作者 赵陆 王思明 +4 位作者 董玫 杨琴 李晓峰 韩懿岚 史清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B12期280-284,共5页
丹参为我国民间常用中药,具有祛瘀止痛、养血安神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其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抗感染、改善心、肺、肝的缺血再灌损伤及调节免疫应答等药理作用。其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为丹参酮及其衍生物,本篇主要综述丹参酮ⅡA的抗癌... 丹参为我国民间常用中药,具有祛瘀止痛、养血安神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其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抗感染、改善心、肺、肝的缺血再灌损伤及调节免疫应答等药理作用。其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为丹参酮及其衍生物,本篇主要综述丹参酮ⅡA的抗癌作用及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酮ⅡA 抗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