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模式及其剂量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溶质清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4
1
作者 陈玉红 郑明 +3 位作者 李斌 邢冬 胡振杰 赵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145-2150,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模式及其剂量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溶质清除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脓毒症合并AKI患者23例为研究对... 目的观察不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模式及其剂量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溶质清除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脓毒症合并AKI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组(14例)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组(9例)。两组均使用100%前稀释,处方废液剂量(K_p)设置为40.00 ml·kg^(-1)·h^(-1),其中CVVHDF组置换液流速与透析液流速相同。抗凝方案的选择依据患者凝血功能由临床医师决定。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计算CRRT剂量〔包括K_p、校正剂量(K_(pc))、交付剂量(K_d)、实际溶质清除剂量(K)〕。记录患者处方CRRT时间、实际CRRT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K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VHDF组患者K_(pc)、K_d、K_(Cr)大于CVVH组(P<0.05)。CVVH组、CVVHDF组患者K_(pc)、Kd、KCr小于K_p,K_d、K_(Cr)小于K_(pc),K_(Cr)小于K_d(P<0.05)。CVVHDF组患者Kβ2-M、KIL-6、KIL-8小于CVVH组(P<0.05)。两组患者处方CRRT时间、实际CRRT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CRRT模式下CRRT剂量均被高估;Kp相同的情况下,不同CRRT模式均能有效清除炎性因子,且患者预后无差异,但CVVHDF对小分子溶质的清除率优于CVVH,而CVVH对中大分子溶质的清除率优于CVVHD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替代疗法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血液透析滤过 血液滤过 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所致急性肾损伤的内皮保护作用 被引量:36
2
作者 王薇 张玉想 +1 位作者 李宏山 陈玉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所致急性肾损伤(AKI)的内皮及细胞外基质的保护作用,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生理盐水组(NS组)和血必净组(XBJ组),每组1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所致急性肾损伤(AKI)的内皮及细胞外基质的保护作用,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生理盐水组(NS组)和血必净组(XBJ组),每组1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作脓毒症动物模型,术后6h处死动物并取肾组织,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经RT-PCR半定量检测肾组织中ET-1、i NOS、MMP-9和TIMP-1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光镜下,肾组织HE染色显示XBJ组肾小球、肾小管组织形态改变较NS组轻;透射电镜下,XBJ组肾小球、近曲小管超微结构改变较NS组轻。与Sham组比,NS组肾组织中ET-1、i NOS、MMP-9和TIMP-1的m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XBJ组肾组织中ET-1、i NOS、MMP-9和TIMP-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S组(P<0.05),但仍高于Sham组(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通过降低肾组织ET-1、i NOS、MMP-9和TIMP-1的m RNA表达水平,保护内皮及细胞外基质稳定性,从而减轻脓毒症大鼠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内皮素-1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TS通过NF-κB抑制LPS诱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促炎细胞因子表达 被引量:12
3
作者 朱桂军 李淑瑾 +3 位作者 胡振杰 于占彪 张玉想 张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580-1584,共5页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三硫(DATS)抑制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β表达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H-S细胞,用DATS和(或)LPS进行干预。反转录PCR检测细胞中TNF-α、IL-1β mRNA表达,电泳迁移率...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三硫(DATS)抑制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β表达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H-S细胞,用DATS和(或)LPS进行干预。反转录PCR检测细胞中TNF-α、IL-1β mRNA表达,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检测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磷酸化(p-IκB)及非磷酸化IκB的表达。结果LPS刺激MH-S细胞可导致TNF-α、IL-1β mRNA、p-IκB表达增加及NF-κB活性升高。用DATS(0.1、0.5、2.5、5.0mg.L-1)预处理细胞30min后再给予LPS刺激,可使TNF-α、IL-1β mRNA表达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升高的NF-κB活性及p-IκB表达均显不同程度的抑制。单独DATS对TNF-α、IL-1β mRNA表达及NF-κB活性无影响。结论DATS可通过抑制IκB磷酸化及NF-κB活化,进而下调LPS诱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TNF-α、IL-1β 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烯丙基三硫 脂多糖 肺泡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氧基姜黄素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倪晓辰 陈砚凝 +2 位作者 武新慧 张爱莉 赵志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353-2356,共4页
目的探讨去甲氧基姜黄素(DMC)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膀胱癌T24细胞株用含10%胎牛血清(FBS)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并将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DMC(10、20、40、80、160μM)进行孵育,... 目的探讨去甲氧基姜黄素(DMC)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膀胱癌T24细胞株用含10%胎牛血清(FBS)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并将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DMC(10、20、40、80、160μM)进行孵育,对照组加入等体积二甲基亚砜(DMSO)进行孵育。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实验检测DMC对T24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T24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DMC对T24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实验组用不同浓度的DMC孵育48 h后,细胞增殖活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用不同浓度的DMC(20、40、80μM)处理T24细胞48 h,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27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DMC浓度的增加PCNA相对表达量逐渐减低,p27相对表达量逐渐增高。不同浓度的DMC(20、40、80μM)处理T24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ro-caspase 3、cleaved-caspase 3、pro-PARP、cleaved-PARP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浓度为40μM的DMC分别刺激T24细胞0、15、30、60、120min,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的mTOR通路磷酸化的变化显示,不同时间点p-mTOR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刺激30、60、120 min时的p-mTOR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0 min时(P<0.05);而不同时间点mTOR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C可抑制人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并诱导该细胞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Caspase 3的激活和mTOR通路的抑制有关,对于临床上膀胱癌的治疗有较广阔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去甲氧基姜黄素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