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柚皮素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1
1
作者 蒋怡芳 范晓杰 +2 位作者 刘晓 耿楠 秦文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2-207,共6页
目的探讨柚皮素(NAR)对博来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阳性对照地塞米松组(DXM,3 mg/kg)、NAR低剂量组(L-NAR,25 mg/kg)和NAR高剂量组(H-NAR,100... 目的探讨柚皮素(NAR)对博来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阳性对照地塞米松组(DXM,3 mg/kg)、NAR低剂量组(L-NAR,25 mg/kg)和NAR高剂量组(H-NAR,100 mg/kg),每组12只。采用气管内一次性滴注博莱霉素(5 mg/kg)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模型,药物干预4周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称重,计算肺指数;碱水解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并评分;Masson染色观察肺纤维化程度并评分;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RT-PCR检测肺组织中NLRP3、ASC和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Collagen I、α-SMA、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小鼠肺组织损伤明显,纤维化程度较为严重,肺指数和肺组织中HYP、IL-1β、IL-18、TGF-β1含量增加,NLRP3、ASC、caspase-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Collagen I、α-SMA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均上升,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odel组比较,DXM组和H-NAR组小鼠肺损伤与纤维化程度得到明显改善,小鼠肺指数、肺组织中HYP、IL-1β、IL-18、TGF-β1含量,NLRP3、ASC、caspase-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Collagen I、α-SMA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NAR组与Model组比较,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AR能有效抑制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过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肺纤维化 博莱霉素 NLRP3炎症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1,VEGF及微血管密度与脊柱转移瘤术中出血量及肿瘤来源间的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旭剑 王小玲 +3 位作者 冯建刚 李增怀 刘月平 王永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78-68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来源的脊柱转移肿瘤组织内I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分布情况,探讨其与肿瘤来源及临床术中出血量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病理科2005年1月~2008年7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脊柱转移... 目的:观察不同来源的脊柱转移肿瘤组织内I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分布情况,探讨其与肿瘤来源及临床术中出血量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病理科2005年1月~2008年7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脊柱转移瘤的石蜡包埋标本32例,术中出血量以病例实际记录为准,分为低、中、高出血量组,依据脊柱转移瘤来源分为上皮来源组和间叶组织来源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d-1、VEGF和CD34(微血管标记)在32例脊柱转移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各指标与手术术中出血量及肿瘤来源的关系。结果:Id-1与肿瘤来源有明显相关性,并与临床术中出血量呈正相关(P<0.05);不同来源的转移瘤中VEGF表达量不同,并与临床术中出血量呈正相关(P<0.05);MVD在不同来源的转移瘤中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来源的脊椎转移瘤术中出血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d-1、VEGF在不同来源的脊柱转移瘤中的表达量具有明显区别,且与术中出血量呈正相关;上皮来源的脊柱转移瘤术中出血量大于间叶来源组。不同来源的脊柱转移瘤中,微血管密度无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ID-1 VEGF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并发脊髓梗死1例报告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东来 冯建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72-372,376,共2页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微创治疗技术,能达到缓解疼痛和重建骨骼生物机械强度的作用,主要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肿瘤,目前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其主要并发症有椎弓根及肋...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微创治疗技术,能达到缓解疼痛和重建骨骼生物机械强度的作用,主要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肿瘤,目前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其主要并发症有椎弓根及肋骨骨折、感染、肺栓塞、骨水泥热损伤及骨水泥泄漏引起的神经根损伤和脊髓压迫,并发脊髓梗死未见报道,我院发生1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髓梗死 并发症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微创治疗技术 神经根损伤 机械强度 缓解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东来 冯建刚 +3 位作者 张进明 荀建军 冯和林 李增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18-723,共6页
目的:探讨胸椎转移性肿瘤的不同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09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胸椎转移瘤患者,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8.8岁(23-79岁)。原发肿瘤包括肺癌11例,乳腺癌8例,肾癌6例,甲状腺癌4... 目的:探讨胸椎转移性肿瘤的不同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09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胸椎转移瘤患者,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8.8岁(23-79岁)。原发肿瘤包括肺癌11例,乳腺癌8例,肾癌6例,甲状腺癌4例,食道癌3例,肝癌3例,膀胱癌、脂肪肉瘤、贲门癌、软骨肉瘤、前列腺癌各1例。Frankel分级:A级7例,B级3例,C级10例,D级15例,E级5例。行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术26例(病灶位于WBB分区4-9区,Tomita术前评分4-6分,平均5.5分);后路肿瘤切除内固定术5例(病变位于WBB分区1-3区或10-12区,Tomita术前评分6-8分,平均7.0分);前后路联合切除内固定术4例(病变位于椎体前后方,累及1-2个椎体,Tomita术前评分3-5分,平均4.0分);后路肿瘤切除结合椎体成形术5例(跳跃多节段椎体病变,局限在WBB分区4-9区,Tomita术前评分6-8分,平均为7.6分)。随访观察治疗结果。结果: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2.4个月(6-36个月),29例患者死亡,其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0.7个月(6-20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症状均明显改善,VAS评分由术前的6_81±1.51分降至3.65±0.94分(P〈0.05);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8例无变化(A级1例,C级1例,D级2例,E级4例),2例加重(1例C级至B级,1例E级至D级),其余30例均提高1-3级。结论:手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胸椎转移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及肿瘤分期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转移癌 手术 生存时间 全脊椎整块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显微镜辅助硬膜内病变切除联合脊柱内固定术治疗硬膜内转移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东来 刘旭剑 +5 位作者 冯奇 康圣杰 高慧彩 冯建刚 张学新 丁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1-267,共7页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镜辅助硬膜内病变切除联合脊柱内固定术治疗硬膜内转移癌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随访资料完整的硬膜内转移癌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显微镜辅助硬膜内病变切除联合脊柱...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镜辅助硬膜内病变切除联合脊柱内固定术治疗硬膜内转移癌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随访资料完整的硬膜内转移癌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显微镜辅助硬膜内病变切除联合脊柱内固定术。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4~63岁,中位年龄为55岁,原发肿瘤包括肺癌3例,乳腺癌3例,肾癌2例,舌癌和食管癌各1例,肿瘤位于颈椎管内1例,胸椎管内4例,胸腰段2例,腰椎管内3例。硬膜内髓外转移8例,硬膜内髓内转移2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时间。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管内肿瘤McCormick分级及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评分分别对患者的术前、术后1个月的转移灶引起的疼痛、术后3个月神经及整体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0例椎管内硬膜下转移癌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30~260min(180.0±25.4min),术中出血量400~2100ml(1050.0±350.4)ml,术后的生存时间10~1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的缓解,术后1个月VAS疼痛评分从术前的6.70±0.67分降至1.70±0.67分(P<0.05)。术后3个月KPS评分从术前的42.00±4.21分提升至术后的69.00±7.37分(P<0.05)。术后3个月McCormick分级9例较术前明显的提升,1例3级患者术后无明显改善,无术后神经症状恶化的病例。术后并发症2例(脑脊液漏1例,术后血肿1例),均为髓内转移患者,分别经保守及二次手术后好转。结论:后路显微镜辅助硬膜内病变切除联合脊柱内固定术治疗硬膜内转移癌,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于脊髓内转移患者手术应谨慎施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内转移 手术治疗 脊髓转移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肉瘤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进明 马潇桐 冯和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277-1281,共5页
软组织肉瘤是一组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在成人恶性肿瘤中约占1%,但是其亚类繁多并且部分软组织肉瘤恶性程度较高,5年生存率为50%~60%。在不断探索软组织肉瘤发病机制的过程中,研究发现除了基因组变化可以致瘤,表观遗传学的改变与... 软组织肉瘤是一组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在成人恶性肿瘤中约占1%,但是其亚类繁多并且部分软组织肉瘤恶性程度较高,5年生存率为50%~60%。在不断探索软组织肉瘤发病机制的过程中,研究发现除了基因组变化可以致瘤,表观遗传学的改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与遗传学不同,表观遗传学不涉及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变化,主要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调控及染色质重塑等方式发生可遗传的基因表达。软组织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用药提供更多新思路。本文将对软组织肉瘤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表观遗传学 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