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DNA D-loop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年龄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吴忱思 郭占军 +2 位作者 彭晨星 赖瑞雪 张晓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546-2551,共6页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A)为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既往研究显示,40~60岁为RA的高发年龄,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肿瘤、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年龄具有预测价值,但是,其与RA患者发病年龄的关系尚未见...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A)为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既往研究显示,40~60岁为RA的高发年龄,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肿瘤、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年龄具有预测价值,但是,其与RA患者发病年龄的关系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mtDNA D-loop区SNP与RA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85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RA患者外周血中mtDNA,通过PCR扩增和基因循环测序,分析mtDNA D-loop区的SNP位点。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RA患者发病年龄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法进行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病年龄的风险因素。结果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mtDNA D-loop区SNP位点16519,携带低频率等位基因T基因型的患者发病年龄早于携带高频率等位基因C基因型的患者(χ^2=5.395,P=0.020)。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mtDNA D-loop区SNP位点16519是RA发病年龄的独立预测因子〔HR=1.750,95%CI(1.047,2.925),P=0.033〕。结论RA的发病年龄可能与mtDNA D-loop区SNP有关,对于mtDNA D-loop区SNP序列的分析有助于早期识别发生RA的高风险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线粒体DNA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类风湿关节炎 发病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DNA D-loop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及拷贝数与皮肌炎发病风险关系
2
作者 檀紫瑞 张晶晶 +2 位作者 贾园园 彭晨星 赵宇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5,共6页
目的探究线粒体DNA(mtDNA)的D-loop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mtDNA拷贝数与皮肌炎(DM)发病风险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录74例DM患者和92例健康受试者,从外周血液中提取基因组DNA,利用PCR技术将mtDNA的D-loop区目的片段进行扩增,对... 目的探究线粒体DNA(mtDNA)的D-loop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mtDNA拷贝数与皮肌炎(DM)发病风险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录74例DM患者和92例健康受试者,从外周血液中提取基因组DNA,利用PCR技术将mtDNA的D-loop区目的片段进行扩增,对产物进行测序;应用高灵敏度活性氧(ROS)检测套件,测定血清ROS水平;采用流式免疫荧光微球技术测定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5、IL-13、干扰素(IFN)-γ、IL-2、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表达水平,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评估细胞因子与DM风险相关SNPs的潜在相关性;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分析,测量mtDNA的相对拷贝数。结果DM患者组存在2个与其发病风险有关的多态性变异位点(16304T/C、16519T/C),线粒体D-loop区的等位基因16304C(χ^(2)=4.937,P=0.026)和16519C(χ^(2)=4.405,P=0.036)与DM患者发病风险有关;DM风险相关等位基因16304C与IL-4低表达相关(P=0.016)。DM患者中的mtDNA拷贝数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线粒体D-loop区SNPs可能是DM风险的潜在生物标志物,SNPs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因子参与DM的发生。DM的mtDNA拷贝数呈现高表达,mtDNA拷贝数的增加可能会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从而引发DM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D-LOOP区 SNPS 细胞因子 ROS mtDNA拷贝数 发病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人SET8单抗的制备及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3
作者 王英南 吴建华 +3 位作者 吴忱思 张风宾 张瑞星 郭占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0-76,I0001-I0018,共25页
目的制备针对人SET8的单克隆抗体,并探索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同时评估其在肝癌小鼠模型中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通过人SET8多肽片段免疫小鼠,筛选并融合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建立稳定分泌SET8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 目的制备针对人SET8的单克隆抗体,并探索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同时评估其在肝癌小鼠模型中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通过人SET8多肽片段免疫小鼠,筛选并融合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建立稳定分泌SET8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小鼠腹腔注射、腹水采集的方式生产并纯化。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分析SET8单抗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最后,构建人肝癌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体内评估SET8单抗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人SET8单抗在50μg/mL和100μg/mL浓度下显著抑制Huh-7和Mahlavu肝癌细胞活力(P<0.05),且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强。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相较于空白对照组,SET8单抗、紫杉醇及二者联合处理均显著提高Mahlavu细胞凋亡率,且联合组效果最佳(P<0.05)。同时,SET8单抗诱导Mahlavu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和G2期,减少G1期细胞。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单抗增加凋亡相关蛋白Bax和Caspase-3的表达(P<0.05)。体内实验显示,SET8单抗单独或联合紫杉醇均有效抑制肝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的增殖,联合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P<0.05)。结论制备的人SET8单抗有效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并在动物体内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SET8单抗 肝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DNA D-环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发病年龄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英南 吴忱思 +4 位作者 赵乐 张风宾 张韶辰 郭占军 张瑞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883-1887,共5页
背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防控形势严峻,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但目前关于胃癌发病年龄预测因素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线粒体DNA D-环区(D-Loop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胃癌患者发病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7月... 背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防控形势严峻,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但目前关于胃癌发病年龄预测因素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线粒体DNA D-环区(D-Loop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胃癌患者发病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消化内科经胃镜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提取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线粒体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并进行线粒体DNA D-Loop区测序。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胃癌患者发病年龄的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胃癌患者发病年龄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分化程度患者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153G基因型患者的发病年龄〔(48.0±5.3)岁〕早于153A基因型患者〔(60.1±0.8)岁〕(χ^(2)=7.757,P=0.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线粒体DNA D-Loop区SNPs位点153A/G是预测胃癌患者发病年龄的影响因素〔HR=0.323,95%CI(0.140,0.745),P=0.008〕。结论线粒体DNA D-Loop区SNPs位点153A/G或许可以作为胃癌发病年龄的新型预测指标,通过分析线粒体DNA D-Loop区的多态性,可以帮助识别早发的胃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DNA 线粒体 D-LOOP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发病年龄 性别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