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N基因与食管癌浸润及青蒿琥酯抑制食管癌细胞生长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亮 王莉 +1 位作者 杨祺 左连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基因与食管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以及青蒿琥酯(Art)抑制食管癌细胞生长的作用与OPN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食管鳞癌组织、2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24例正常的食管黏膜上皮组...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基因与食管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以及青蒿琥酯(Art)抑制食管癌细胞生长的作用与OPN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食管鳞癌组织、2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24例正常的食管黏膜上皮组织中OPN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不同浓度(0、30、60、120μmol/L)青蒿琥酯干预食管鳞癌Eca109细胞24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中OP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OPN基因及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及正常组织(P<0.01),且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OPN基因及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青蒿琥酯作用24h后,Eca109细胞增殖指数及OP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 OPN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青蒿琥酯抑制食管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可能与其下调细胞中OPN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骨桥蛋白质 肿瘤转移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人食管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亮 王静 +2 位作者 郭建文 刘江惠 左连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78-283,共6页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人食管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人食管癌细胞Eca109接种到裸鼠左前上肢,建立食管癌荷瘤裸鼠动物模型,腹腔注射用药,第1组Art 100 mg/kg,第2组Art 200 mg/kg,第3组Art 300 mg/kg,第...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人食管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人食管癌细胞Eca109接种到裸鼠左前上肢,建立食管癌荷瘤裸鼠动物模型,腹腔注射用药,第1组Art 100 mg/kg,第2组Art 200 mg/kg,第3组Art 300 mg/kg,第4组顺铂(cisplalin,又称DDP)3 mg/kg,第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和质量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瘤组织的细胞周期、凋亡以及细胞分裂周期素25A(cell division cycle 25 A,CDC25A)、Smad3和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β,TGF-β)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移植瘤组织中CDC25A、Smad3和TGF-β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建立食管癌荷瘤裸鼠动物模型。Art治疗后,裸鼠移植瘤体积和质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其中Art 200 mg/kg组抑瘤作用最强,与DDP组相当。Art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周期G_0-G_1期显著增高(P<0.05)、S期显著减少(P<0.05),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CDC25A蛋白及mRNA显著减少(P<0.05),Smad3和TGF-β蛋白及mRNA显著增高(P<0.05)。结论:Art具有抑制人食管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下调CDC25A、上调Smad3和TGF-β的表达量而使肿瘤细胞停滞在G_0-G_1期,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食管鳞状细胞癌 细胞分裂周期素25A SMAD3 转化生长因子-Β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pase-3、P73、CDK4在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化疗前后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郭建文 刘亮 +3 位作者 左连富 刘江惠 王静 刘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94,98,共3页
目的:观察caspase-3、P73、CDK4在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平阳霉素治疗前后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临床标本取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口腔科1988年至2005年的23例病理学确诊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流式细胞术检测caspase-3、P73、CDK4在... 目的:观察caspase-3、P73、CDK4在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平阳霉素治疗前后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临床标本取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口腔科1988年至2005年的23例病理学确诊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流式细胞术检测caspase-3、P73、CDK4在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Caspase-3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性低于正常组织(P<0.05),平阳霉素化疗后表达显著性增高(P<0.05)。P73表达量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明显升高,平阳霉素化疗后显著性下降(P<0.05)。口腔鳞状细胞癌中CDK4表达明显增高,平阳霉素化疗后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Caspase-3、P73、CDK4在口腔黏膜中的异常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有关,平阳霉素可能通过调节caspase-3、P73、CDK4的表达起到抗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 CASPASE-3 P73 CDK4 平阳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原致敏IL-27基因修饰的树突细胞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王雷 刘丽华 +3 位作者 刘庆熠 王林 刘亮 单保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09-613,共5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7(IL-27)基因转染树突细胞(DC)体内诱导免疫杀伤食管癌细胞的效能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基因转染的方法建立表达IL-27基因的树突细胞(DCIL-27),构建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皮下注射食管癌细胞抗原致敏、IL-27基因修饰...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7(IL-27)基因转染树突细胞(DC)体内诱导免疫杀伤食管癌细胞的效能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基因转染的方法建立表达IL-27基因的树突细胞(DCIL-27),构建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皮下注射食管癌细胞抗原致敏、IL-27基因修饰的DC(DCIL-27+Ag)活化的特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30只裸鼠分为PBS组、Tnaive组、DC+Tnaive组、DCIL-27+Tnaive组和DCIL-27+Ag+Tnaive组,每组6只。观察荷瘤裸鼠的肿瘤体积、瘤重和抑瘤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Fas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RT-PCR结果显示,DCIL-27细胞中有IL-27 p28和EBI3亚基基因表达,提示转染成功。DCIL-27+Ag+Tnaive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和重量明显下降,抑瘤率为58.28%,明显大于其他各组(P<0.01)。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DCIL-27+Ag+Tnaive组裸鼠肿瘤组织内细胞增殖指数为23.92±1.60,显著低于其他各组,细胞凋亡率为32.78%±0.83%,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DCIL-27+Ag+Tnaive组Fas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食管癌细胞抗原致敏、IL-27基因修饰DC可活化特异性CTL,且在荷瘤小鼠体内对食管癌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Fas/FasL途径抑制食管癌细胞的体内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树突细胞 白细胞介素类 逆转录病毒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逆转食管癌Eca109/ADM细胞对多柔比星的耐药 被引量:5
5
作者 刘亮 左静 +4 位作者 李金丫 郭建文 左连富 王静 刘江惠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逆转食管癌细胞Eca109/ADM对多柔比星(doxorubicin,ADM)的耐药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对照组(NS组)、Art组(0.1μmol/L)、ADM组(0.2μg/ml)和Art+ADM联合组。Art、ADM...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逆转食管癌细胞Eca109/ADM对多柔比星(doxorubicin,ADM)的耐药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对照组(NS组)、Art组(0.1μmol/L)、ADM组(0.2μg/ml)和Art+ADM联合组。Art、ADM、Art+ADM作用Eca109/ADM细胞48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内ADM的含量及细胞中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2,ABCG2)蛋白的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ABCG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rt+ADM作用Eca109/ADM细胞48 h后,细胞的凋亡率[(12.89±0.87)%]显著高于Art组[(1.58±0.12)%]、ADM组[(6.55±0.90)%]及NS组[(1.44±0.10)%](P<0.05),Art可提高Eca109/ADM细胞对ADM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Art+ADM组Eca109/ADM细胞中ABCG2蛋白表达量(644.60±3.21)显著低于ADM组(659.15±4.59)及NS组(658.14±6.88)(P<0.05),但与Art组(644.31±3.96)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与流式细胞术结果一致,Art组Eca109/ADM细胞中ABCG2蛋白的表达水平为(0.70±0.02),与对照组的(0.80±0.03)相比显著降低(P<0.05),Art+ADM组的ABCG2蛋白(0.71±0.04)与单独应用ADM组的ABCG2蛋白(0.81±0.05)相比,ABCG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Art+ADM组Eca109/ADM细胞内ADM的含量(848.02±5.04)显著高于单独应用Art组(763.29±4.02)、ADM组(800.25±3.84)及NS组(763.88±2.03)(P<0.01)。结论:Art可以降低食管癌Eca109/ADM细胞内ABCG2蛋白表达,增加ADM的含量,逆转肿瘤细胞对ADM的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多柔比星 耐药逆转 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抗食管鳞癌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亮 王静 +2 位作者 刘江惠 郭建文 左连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9-531,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素25A(CDC25A)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青蒿琥酯(Art)抗食管癌作用和机制。方法利用RT-PCR方法检测44例临床上同个体食管癌、癌旁组织、正常黏膜中CDC25AmRNA的表达。建立食管癌荷瘤裸鼠动物模型,腹腔注射药物,...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素25A(CDC25A)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青蒿琥酯(Art)抗食管癌作用和机制。方法利用RT-PCR方法检测44例临床上同个体食管癌、癌旁组织、正常黏膜中CDC25AmRNA的表达。建立食管癌荷瘤裸鼠动物模型,腹腔注射药物,用药两个疗程结束后2d处死裸鼠,取出瘤组织,分两份,一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CDC25A蛋白的表达,一份用于RT-PCR检测瘤组织中CDC25A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RT-PCR方法检测结果CDC25A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较正常黏膜高。动物实验结果显示,Art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及体质量小于对照组,Art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周期在G0~G1期高,S期明显减少(P<0.05),而且CDC25AmRNA及蛋白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rt具有抑制食管癌生长的作用,CDC25A在Art抗食管癌作用中起一定作用,使食管癌组织中CDC25A下降而使肿瘤细胞停滞在G0~G1期,从而起到抑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食管鳞状细胞癌 裸鼠 细胞分裂周期素25A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诱导食管癌耐药细胞中ABCG2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亮 左静 +4 位作者 赵丽 王静 郭建文 刘江惠 左连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研究阿霉素(ADM)药物诱导食管癌细胞(Eca109)产生耐药细胞株(Eca109/ADM)中ATP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通过逐步增加培养液中阿霉素的浓度,长期筛选培养,建立食管癌耐药细胞株Eca109/ADM。逆转录聚合... 目的研究阿霉素(ADM)药物诱导食管癌细胞(Eca109)产生耐药细胞株(Eca109/ADM)中ATP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通过逐步增加培养液中阿霉素的浓度,长期筛选培养,建立食管癌耐药细胞株Eca109/ADM。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耐药细胞中ABCG2mRNA的表达量,流式细胞术(FCM)和蛋白印迹(Westernblot)方法检测耐药细胞中ABCG2蛋白的表达量及细胞定位。FCM方法检测Eca109/ADM细胞药物外排作用,MTT方法检测Eca109/ADM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系数。结果Eca109/ADM细胞与Eca109细胞相比,ABCG2表达显著性增高(P<0.05)。Eca109/ADM细胞药物外排作用较Eca109细胞增加,Eca109/ADM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系数为3.29。结论成功建立耐药细胞株Eca109/ADM。Eca109/ADM细胞是一个理想的耐药细胞模型。Eca109/ADM细胞中ABCG2的表达量增高,提示ABCG2参与食管癌细胞耐药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 流式细胞术 阿霉素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诱导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凋亡及其可能的机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亮 李慧 左连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9-422,共4页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对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的致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去甲斑蝥素应用于临床抗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不同质量浓度去甲斑蝥素(0、5、10、20、40μg/ml)分别作用Ec9706细胞不同时间(12、24和48 h)后,MTT方...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对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的致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去甲斑蝥素应用于临床抗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不同质量浓度去甲斑蝥素(0、5、10、20、40μg/ml)分别作用Ec9706细胞不同时间(12、24和48 h)后,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Caspase-3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去甲斑蝥素作用后Ec9706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而且细胞增殖抑制程度随作用剂量及时间增加不断增强,40μg/ml去甲斑蝥素作用48 h时,Ec9706细胞增殖抑制率达(80.00±2.15)%。去甲斑蝥素显著诱导Ec9706细胞凋亡,其20μg/ml作用48 h时,Ec9706细胞的凋亡率达(38.57±1.76)%。去甲斑蝥素作用后,Ec9706细胞中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增高,而Survivin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去甲斑蝥素明显诱导食管癌Ec9706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Survivin蛋白及上调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EC9706细胞 去甲斑蝥素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与阿霉素联用对人食管癌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亮 赵丽 +3 位作者 郭建文 刘江惠 王静 左连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6-258,共3页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S)与阿霉素(ADM)联合应用对人食管癌细胞Ec9706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S与ADM联合应用前后人食管癌细胞Ec9706凋亡率及细胞内ADM的含量;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AS...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S)与阿霉素(ADM)联合应用对人食管癌细胞Ec9706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S与ADM联合应用前后人食管癌细胞Ec9706凋亡率及细胞内ADM的含量;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AS作用前后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mRNA的表达。结果ADM单独作用24h后,Ec9706细胞的凋亡率同对照组比较显著性增高(P<0.05)。AS与不同浓度的ADM联合作用后,Ec9706细胞的凋亡率及细胞内ADM的含量同单独应用ADM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RT-PCR检测发现AS作用24h后Ec9706细胞ABCG2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ADM对人食管癌细胞Ec9706具有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AS可以使其作用明显增强,其发生机制可能是通过AS下调ABCG2mRNA表达,增加细胞内ADM的含量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 阿霉素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7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活化的特异性CTL对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雷 单保恩 +2 位作者 刘亮 孟宪利 王士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419-1423,共5页
目的:研究IL-27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DC)体内诱导免疫杀伤食管癌细胞的效能及其机制。方法:基因转染的方法建立表达IL-27基因的树突状细胞(DC/IL-27);构建人食管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皮下注射食管癌细胞抗原致敏、IL-27基因修饰DC(DC/IL... 目的:研究IL-27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DC)体内诱导免疫杀伤食管癌细胞的效能及其机制。方法:基因转染的方法建立表达IL-27基因的树突状细胞(DC/IL-27);构建人食管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皮下注射食管癌细胞抗原致敏、IL-27基因修饰DC(DC/IL-27-Ag)活化的特异性CTL后观察荷瘤裸鼠抑瘤率;TUNEL法检测荷瘤裸鼠肿瘤细胞的原位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凋亡率。结果:RT-PCR显示DC/IL-27细胞中有IL-27 p28和EBI3亚基基因表达提示转染成功;免疫接种DC/IL-27-Ag活化的CTL组的抑瘤率为58.28%,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UNEL法检测显示,DC/IL-27-Ag活化的CTL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流式细胞术(FCM)显示肿瘤组织内细胞增殖指数为(23.92+1.60)%,显著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凋亡率为(32.78±0.83)%,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C/IL-27-Ag可活化特异性CTL在裸鼠体内产生了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显著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为DC应用于食管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和动物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树突状细胞 白细胞介素-27 逆转录病毒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F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1
作者 左静 刘亮 +1 位作者 赵敏 左连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细胞中血清应答因子(serum response factor,SRF)的表达水平,探讨SRF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关系。方法:利用RNAi技术沉默胃癌SGC-7901细胞SRF基因,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eal-time PCR法检测SR... 目的:研究胃癌细胞中血清应答因子(serum response factor,SRF)的表达水平,探讨SRF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关系。方法:利用RNAi技术沉默胃癌SGC-7901细胞SRF基因,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eal-time PCR法检测SRF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SRF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RNAi技术沉默胃癌SGC-7901细胞SRF基因后SRF蛋白下调为空白对照组的40.1%,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siRNA转染组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抑制率为64.24%,周期阻滞于G0/G1期(P<0.05)。结论:SRF在胃癌细胞中表达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以此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SRF很可能是胃癌防治的一个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清应答因子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D1a和CD8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雷 单保恩 +3 位作者 刘亮 何明 孟宪利 王士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D1a和CD83的表达及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2002年5月至2003年12月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78例ESCC石蜡...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D1a和CD83的表达及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2002年5月至2003年12月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78例ESCC石蜡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8例ESCC、24例正常食管黏膜、35例正常淋巴结和32例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D1a和CD83的表达。结果:(1)ESCC组织中CD1a和CD83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黏膜CD1a和CD83的表达量(均P<0.05)。(2)CD1a表达量与癌组织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均P>0.05);CD83表达量与ESCC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D1a表达量与正常淋巴结无显著性差异(P>0.05);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D83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淋巴结组织(P<0.05)。结论:ESCC组织中CD83的表达量反映ESCC局部免疫状态,在E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转移淋巴结 树突状细胞 CD1A CD8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C25A、Smad3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金梅 王静 +2 位作者 刘江惠 郭建文 左连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CDC25A、Smad3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CDC25A蛋白与Smad3蛋白、细胞增殖指数、细胞凋亡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C25A蛋白在5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24例正常黏膜中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30例食管... 目的探讨CDC25A、Smad3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CDC25A蛋白与Smad3蛋白、细胞增殖指数、细胞凋亡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C25A蛋白在5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24例正常黏膜中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30例食管鳞癌、5例正常黏膜的细胞凋亡率、增殖指数及CDC25A蛋白、Smad3蛋白的表达。结果CDC25A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明显高于正常黏膜(P<0.05),CDC25A在高分化和中低分化组、浸润至纤维膜和未浸润至纤维膜组、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差异显著(P<0.05)。Smad3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黏膜(P<0.05)。Smad3蛋白与CDC25A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482,P=0.007)。核膜CDC25A蛋白阳性者的增殖指数高于核膜CDC25A蛋白阴性者(P<0.05);细胞质CDC25A蛋白表达阳性者的凋亡率低于细胞质CDC25A蛋白表达阴性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ad3蛋白的下调可能与食管癌中CDC25A蛋白含量升高有关;细胞核中的CDC25A蛋白可能具有促增殖作用;CDC25A蛋白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CDC25A SMAD3 免疫组织化学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亮 赵丽 +3 位作者 刘江惠 郭建文 王静 左连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76-778,共3页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er G2,ABCG2)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4例原发性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距离癌2cm)及食管切缘正常黏膜(距离癌5c...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er G2,ABCG2)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4例原发性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距离癌2cm)及食管切缘正常黏膜(距离癌5cm以上)ABCG2的mRNA表达。结果ABCG2在食管癌原发灶组织中有较高程度的表达,其表达量为0.77±0.11,而正常食管黏膜中的表达量为0.66±0.12;其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黏膜(P<0.01)。ABCG2在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中-高分化鳞癌(P<0.05)。食管癌中ABCG2在年龄和性别间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BCG2在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食管癌原发性耐药及化疗中多药耐药的形成。其可作为一种新的引起多药耐药的分子,指导临床上食管癌的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 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肾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金升 张俊霞 +3 位作者 耿同会 王悦芬 张爱莉 左连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784-787,共4页
目的:分析、筛选影响肾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并采用"肾癌根治术"治疗的389例肾细胞癌患者进行随访。将所有资料编码后建立数据库,采用寿命表法计算总体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比... 目的:分析、筛选影响肾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并采用"肾癌根治术"治疗的389例肾细胞癌患者进行随访。将所有资料编码后建立数据库,采用寿命表法计算总体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比较多种因素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透明细胞癌307例(78.92%),乳头细胞癌51例(13.11%),嫌色细胞癌21例(5.40%),集合管癌2例(0.51%),未分化8例(2.06%);TNM分期(根据2002年AJCC标准):T1N0M0 198例,T2N0M0 113例,T1N1M0 3例,T2N1M0 10例,T3N0M0 51例,T3N1M0 14例;获得随访268例肾癌根治术后患者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6.5%、90.7%、75.7%、65.8%;Robson分期:Ⅰ期311例,Ⅱ期40例,Ⅲ期38例;合并瘤栓35例,无瘤栓254例。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Robson分期"、"合并瘤栓"、"术后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有显著意义(x2=22.50,P=0.001),其中影响肾癌预后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病理分期(TNM分期、Robson分期),回归系数分别为0.533、0.674。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941、2.011(P=0.004,P=0.002);而"性别"、"年龄"、"肾癌三联征"、"病程"、"侧别"、"手术入路"对肾癌根治术后病人预后的影响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肾癌根治术是治疗肾癌的的一种安全、有效手段;"TNM分期"、"Robson分期"、"合并瘤栓"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术后治疗"是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根治性肾切除术 预后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hA2/EphrinA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辉 郭建文 +1 位作者 刘江惠 左连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73-577,共5页
目的:探讨EphA2及其配体EphrinA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2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粘膜内EphA2、EphrinA1和E-cadherin的表达;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其中随机... 目的:探讨EphA2及其配体EphrinA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2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粘膜内EphA2、EphrinA1和E-cadherin的表达;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其中随机选取的45例标本进行上述三种蛋白的定量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胃癌组织中EphA2、EphrinA1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粘膜(P<0.01),而癌旁组织与正常胃粘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粘膜(P<0.01),而癌旁组织与正常胃粘膜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胃癌组织中,随分化程度的降低,EphA2、EphrinA1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则显著降低(P<0.05);随浸润深度的增加,EphA2、EphrinA1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EphA2、EphrinA1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则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EphA2、EphrinA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直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EphA2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231,P<0.01),EphrinA1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03,P<0.01),EphA2与EphrinA1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07,P<0.01)。结论:EphA2/EphrinA1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异常可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联合检测三种蛋白对于评价胃癌的恶性程度、判断其转移潜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EPHA2 EPHRINA1 免疫组织化学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xin与MMP-14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与浸润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欣 张会超 +2 位作者 郭建文 刘江惠 左连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09-1411,共3页
目的:探讨Axin蛋白和MMP-14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与浸润转移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72例食管鳞癌标本中Axin蛋白和MMP-14蛋白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食管鳞癌中Ax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仅为38.9%... 目的:探讨Axin蛋白和MMP-14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与浸润转移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72例食管鳞癌标本中Axin蛋白和MMP-14蛋白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食管鳞癌中Ax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仅为38.9%,在有纤维膜浸润食管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无纤维膜浸润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食管鳞癌中MMP-1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2.5%,在高分化的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中低分化者(P<0.05);在有纤维膜浸润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纤维膜浸润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食管鳞癌Axin和MMP-14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Axin蛋白的低表达和MMP-14蛋白的高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及转移均有关,二者表达呈负相关,有望成为判断食管鳞癌的转移潜能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IN MMP-14 食管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WN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