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状RNA hsa_circ_0081621促进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1
作者 刘胜辉 艾雪迎 +4 位作者 徐玉茹 李姝琪 刘猛 胡国斌 单保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9-586,共8页
目的:探究环状RNA hsa_circ_0081621对人喉鳞状细胞癌AMC-HN-8和TU177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AMC-HN-8和TU177细胞,用转染试剂将si-NC、si-hsa_circ_0081621、空载体(vector)和hsa_circ_0081621过表达载体(hsa_circ_00... 目的:探究环状RNA hsa_circ_0081621对人喉鳞状细胞癌AMC-HN-8和TU177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AMC-HN-8和TU177细胞,用转染试剂将si-NC、si-hsa_circ_0081621、空载体(vector)和hsa_circ_0081621过表达载体(hsa_circ_0081621-OE)转染至AMC-HN-8和TU177细胞,分别记作si-NC、si-hsa_circ_0081621、vector和hsa_circ_0081621-OE组。用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敲减或过表达hsa_circ_0081621对AMC-HN-8和TU17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在AMC-HN-8和TU177中成功地敲减或过表达了hsa_circ_0081621;敲减或过表达hsa_circ_0081621能显著抑制或促进AMC-HN-8和TU17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1或P<0.001或P<0.0001)。结论:hsa_circ_0081621可促进人喉鳞状细胞癌AMC-HN-8和TU177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状细胞癌 AMC-HN-8细胞 TU177细胞 环状RNA hsa_circ_0081621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副神经节瘤合并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麻醉管理一例
2
作者 姬辉 彭丙林 +5 位作者 胡涛 戎元元 刘猛 周璇 张译文 刘华琴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0-671,共2页
患者,男,45岁,176 cm,76 kg,因“发现右颈部肿物6 d”入院。患者既往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段浅表型心肌桥病史5年,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各1年,规律服用卡托普利、二甲双胍治疗,血压和血糖控制可。患者因发现颈部肿物就诊外院,颈部增强CT:C2-... 患者,男,45岁,176 cm,76 kg,因“发现右颈部肿物6 d”入院。患者既往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段浅表型心肌桥病史5年,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各1年,规律服用卡托普利、二甲双胍治疗,血压和血糖控制可。患者因发现颈部肿物就诊外院,颈部增强CT:C2-5椎体水平右侧颈动脉鞘内占位,考虑巨细淋巴结增生症或神经鞘瘤。为进一步诊治,于我院行右颈部超声检查:约6.0 cm×4.4 cm×3.3 cm实性低回声团块,形态规则,边界清,内回声不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其内可见血流信号。超声引导下右颈部肿物穿刺学结果:找到瘤细胞。ECG:窦性心律,ST-T改变。初步诊断:右颈部肿物;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心肌桥。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右颈部肿物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心肌桥 颈部副神经节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E-A9、MAGE-A11和Ki67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刘胜辉 赵岩 +4 位作者 徐玉茹 桑梅香 赵瑞力 谷丽娜 单保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56-1362,共7页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9(MAGE-A9)、MAGE-A11-和Ki67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2-2014年住院手术切除的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9(MAGE-A9)、MAGE-A11-和Ki67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2-2014年住院手术切除的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各73例,同时选取该院3例前列腺癌住院患者去势治疗术后的睾丸组织作为阳性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AGE-A9、MAGE-A11和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AGE-A9、MAGE-A11蛋白和Ki67的表达率[47.94%(35/73)]、[49.32%(36/73)]和[46.58%(34/73)]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0(0/75)(P<0.01)],MAGE-A9和MAGE-A11蛋白的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有关(P<0.05),Ki67LI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有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AGE-A9和MAGE-A11蛋白表达均与Ki67指数呈正相关(r=0.258,P=0.027;r=0.672,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AGE-A9、MAGE-A11和Ki67LI蛋白高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均显著低于低表达的患者,而且MAGE-A9和Ki67LI均高表达或MAGE-A11和Ki67LI均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期均显著低于其单一高表达或均低表达的患者(P<0.05或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进一步提示,MAGE-A9蛋白和MAGE-A11蛋白是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MAGE-A9、MAGE-A11和Ki67是喉鳞状细胞癌的肿瘤相关抗原,其可作为预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状细胞癌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9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11 KI67抗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梯度逐级球囊扩张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杨东强 李亚洲 +1 位作者 杨光 时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185-2190,共6页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梯度逐级球囊扩张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临床效果,总结提升扩张效果的方法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至2020年5月期间,69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梯度逐级球囊扩张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临床效果,总结提升扩张效果的方法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至2020年5月期间,69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在DSA引导下行梯度逐级球囊扩张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扩张前后吻合口的大小,评估吞咽困难分级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DSA引导下梯度逐级球囊扩张能有效改善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患者手术方式与吻合口扩张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 0.05);球囊扩张与食管癌手术间隔12周以内的扩张效果优于间隔12周以上的(P <0.05);前两次球囊扩张时间间隔2周以内的效果好于间隔2周以上(P <0.05);扩张2次以上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仅扩张2次的(P <0.05)。结论 对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DSA引导下的梯度逐级球囊扩张治疗优势明显,术中可通过梯度压力法进行渐进性扩张,选择最合适的扩张终点,手术后12周以内进行球囊扩张和间隔2周以内进行第二次球囊扩张均可提高吻合口的扩张效果,适当增加扩张的次数,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球囊扩张术 食管癌 术后吻合口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纺织工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月华 汪贺媛 +2 位作者 胡俊兰 张素芹 陈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63-266,共4页
目的研究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 DPOAE)在监测和早期发现噪声性聋(noise induced heating loss,NIHL)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60名(285耳)机械纺织工人(其中噪声性聋组125例224耳,有噪... 目的研究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 DPOAE)在监测和早期发现噪声性聋(noise induced heating loss,NIHL)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60名(285耳)机械纺织工人(其中噪声性聋组125例224耳,有噪声接触史但纯音听阈正常者为对照组,共35例61耳)和75名听力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鼓室导抗图、镫骨肌反射、纯音听阈及DPOAE,比较三组的DPOAE幅值和引出率。结果①噪声性聋组DPOAE幅值及引出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②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对照组的DPOAE幅值在4kHz处、引出率在3。6kHz处明显下降(P〈0.05);③随着接触噪声工龄的延长,DPOAE引出率逐渐下降(P〈0.05)。结论DPOAE可以客观地监测和早期发现噪声性聋,较纯音测听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纯音测听 噪声性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声发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月华 汪贺媛 +2 位作者 胡俊兰 张素芹 陈红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48-51,共4页
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oion OAE)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1].早在1948年Gold即猜测到内耳存在有正反馈作用特性的生物力学过程,以加强基底膜的运动,并认为可能在外耳道记录到这种活动信号.1978... 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oion OAE)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1].早在1948年Gold即猜测到内耳存在有正反馈作用特性的生物力学过程,以加强基底膜的运动,并认为可能在外耳道记录到这种活动信号.1978年Kemp首次在健康人外耳道记录到由短声刺激诱发的耳声发射信号[2],随后又记录到自发性耳声发射,证实了Gold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声发射 外耳道 幅值 内侧橄榄耳蜗系统 TEOAE DPOAE 耳蜗功能 纯音测听 对侧声刺激 中耳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