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析
1
作者 张磊 张学新 +3 位作者 刘英姿 邢鹏辉 李建峰 刘海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344-1346,共3页
目的:分析免疫正常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病理表现并探讨其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7月至2006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31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病例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 目的:分析免疫正常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病理表现并探讨其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7月至2006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31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病例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理结果及治疗效果。18例采用手术+放疗+化疗方法,5例单纯手术治疗。其中化疗CHOP方案11例,替尼泊苷(VM26)+司莫司汀(me-CCNU)7例。结果: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复杂,无特异性,主要为颅内压增高和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误诊率高。脑脊液检查无阳性结果。31例均为B细胞淋巴瘤。31例中获随访24例,随访时间6~98个月,其中手术+放疗+化疗组中位生存期20个月,单纯手术组中位生存期10个月。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难以确诊,预后不良。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唯一方法。应采取综合治疗。手术的主要目的是解除肿瘤引起的颅内高压,单纯手术后,短时间内复发,应该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综合治疗,这是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胸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 被引量:69
2
作者 杨新明 孟宪勇 +8 位作者 张瑛 张磊 阴彦林 张军威 张培楠 赵御森 王海波 刘肃 王燕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00-606,共7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手术治疗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134例,患者均经药物治疗后局部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好转,经MRI检查有难以吸收的椎旁或椎管内硬膜外脓肿、破坏的...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手术治疗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134例,患者均经药物治疗后局部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好转,经MRI检查有难以吸收的椎旁或椎管内硬膜外脓肿、破坏的椎间盘或炎性肉芽组织突入椎管压迫脊髓、马尾或神经根,或者伴有脊柱不稳定。其中56例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A组),78例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B组);术后继续规范药物治疗,并辅助高压氧治疗。术前及术后3d、2周、3个月、12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VAS评分,术后3、6、12个月进行临床疗效随访,对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相关并发症。A组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21例患者术后8~11个月(平均10个月)植骨愈合,脊柱稳定;35例患者术后植骨不愈合,6例脊柱不稳定;4例出现压疮,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术后12个月症状复发。B组随访12~30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5~10个月(平均8个月)植骨均愈合,脊柱稳定,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其中32例取出脊柱内固定装置,同时取骨组织作病理学检查未见炎性表现。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B组改善更明显;术后3、6、12个月时的优良率A组分别为60.71%、85.71%、92.85%,B组分别为92.30%、98.71%、100%,两组术后各时间点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同一个时间点B组优良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经两种手术方法均可以有效清除病灶,缓解或解除疼痛,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能维持脊柱稳定性,减少并发症,有利患者早期康复和治愈病灶,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性脊柱炎 胸腰椎 病灶清除术 内固定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627-3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永刚 田子强 +5 位作者 赵振翔 王明博 曹峰 温士旺 李振华 单保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78-984,共7页
目的:探讨miR-627-3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ES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的ESCC组织86例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 目的:探讨miR-627-3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ES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的ESCC组织86例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20例。通过qPCR法检测miR-627-3p在86例ES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学指标及预后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数据库进一步分析数据库中hsa-miR-627的表达与ESCC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qPCR法检测miR-627-3p在4株ESCC细胞系中的表达,选取表达水平最低的食管癌细胞转染miR-627-3p mimic,选取表达水平最高的ESCC细胞转染miR-627-3p inhibitor,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采用KEGG分析探讨miR-627-3p可能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并采用qPCR法验证miR-627-3p对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miR-627-3p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miR-627-3p的表达与ESCC患者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均P<0.05);miR-627-3p高表达的ESCC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miR-627-3p低表达的食管癌患者(P<0.05)。ESCC细胞系KYSE170中miR-627-3p表达最低,KYSE30中miR-627-3p表达最高;在KYSE170细胞中转染miR-627-3p mimic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P>0.05),但细胞的迁移(P<0.05)和侵袭能力(P<0.05)显著降低;在KYSE30细胞中转染miR-627-3p inhibitor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P>0.05),但细胞的迁移(P<0.05)和侵袭能力(P<0.05)显著增高。KEGG分析结果显示,miR-627-3p介导了多条与肿瘤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结论:miR-627-3p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其低表达与ESC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miR-627-3p抑制ES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可能是通过干扰多条与肿瘤相关的信号通路发挥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627-3p 食管鳞状细胞癌 KYSE170细胞 KYSE30细胞 迁移 侵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 被引量:4
4
作者 邢鹏辉 卞留贯 张学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9-60,共2页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以及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使得微侵袭手术成为神经外科手术的新方向。我院自2001—2006年通过眶上锁孔入路施行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获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眶上锁孔入路切除 鞍结节脑膜瘤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 外科手术器械 神经外科手术 影像学技术 微侵袭手术 瘤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显微镜辅助硬膜内病变切除联合脊柱内固定术治疗硬膜内转移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东来 刘旭剑 +5 位作者 冯奇 康圣杰 高慧彩 冯建刚 张学新 丁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1-267,共7页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镜辅助硬膜内病变切除联合脊柱内固定术治疗硬膜内转移癌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随访资料完整的硬膜内转移癌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显微镜辅助硬膜内病变切除联合脊柱...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镜辅助硬膜内病变切除联合脊柱内固定术治疗硬膜内转移癌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随访资料完整的硬膜内转移癌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显微镜辅助硬膜内病变切除联合脊柱内固定术。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4~63岁,中位年龄为55岁,原发肿瘤包括肺癌3例,乳腺癌3例,肾癌2例,舌癌和食管癌各1例,肿瘤位于颈椎管内1例,胸椎管内4例,胸腰段2例,腰椎管内3例。硬膜内髓外转移8例,硬膜内髓内转移2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时间。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管内肿瘤McCormick分级及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评分分别对患者的术前、术后1个月的转移灶引起的疼痛、术后3个月神经及整体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0例椎管内硬膜下转移癌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30~260min(180.0±25.4min),术中出血量400~2100ml(1050.0±350.4)ml,术后的生存时间10~1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的缓解,术后1个月VAS疼痛评分从术前的6.70±0.67分降至1.70±0.67分(P<0.05)。术后3个月KPS评分从术前的42.00±4.21分提升至术后的69.00±7.37分(P<0.05)。术后3个月McCormick分级9例较术前明显的提升,1例3级患者术后无明显改善,无术后神经症状恶化的病例。术后并发症2例(脑脊液漏1例,术后血肿1例),均为髓内转移患者,分别经保守及二次手术后好转。结论:后路显微镜辅助硬膜内病变切除联合脊柱内固定术治疗硬膜内转移癌,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于脊髓内转移患者手术应谨慎施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内转移 手术治疗 脊髓转移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表阿霉素为基础的化疗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脏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孙芳毅 王红芳 +1 位作者 施靖 刘英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898-1902,共5页
目的分析目前临床常用的以表阿霉素为基础的化疗对合并糖尿病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心脏毒性。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后经病理检查明确为诊断乳腺癌的女性患者108例,均预行以表... 目的分析目前临床常用的以表阿霉素为基础的化疗对合并糖尿病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心脏毒性。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后经病理检查明确为诊断乳腺癌的女性患者108例,均预行以表阿霉素为基础的化疗(表阿霉素+环磷酰胺),3周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55例作为糖尿病化疗组,不合并糖尿病患者53例作为非糖尿病化疗组。同时期于内分泌科门诊入选年龄匹配的无乳腺癌的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糖尿病对照组。乳腺癌患者均于应用化疗方案前(基线时)及化疗结束后、糖尿病对照组于入组时及4.5个月后测定常规指标、多普勒超声检查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糖尿病化疗组最终入选50例患者,非糖尿病化疗组最终入选50例患者。基线时,糖尿病化疗组与糖尿病对照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非糖尿病化疗组(P<0.05);化疗结束后,3组患者Δ体质指数、Δ血压、Δ血红蛋白、Δ总胆固醇、Δ三酰甘油、Δ糖化血红蛋白比较(P>0.05)。基线时,糖尿病化疗组及糖尿病对照组左房室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左房室瓣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Ea)高于非糖尿病化疗组(P<0.05);化疗结束后,糖尿病化疗组ΔEa低于糖尿病对照组及非糖尿病化疗组,ΔE/Ea高于糖尿病对照组及非糖尿病化疗组(P<0.05)。基线时,糖尿病化疗组及糖尿病对照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低于非糖尿病化疗组,丙二醛(MDA)高于非糖尿病化疗组(P<0.05);化疗结束后,3组ΔSOD、ΔMDA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表阿霉素为基础的化疗导致女性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出现了明显加重的心脏舒张功能受损,提示同时合并糖尿病加重了以表阿霉素为基础的化疗对心脏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糖尿病 表阿霉素 心脏毒素类 放化疗 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术中植入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英姿 张学新 +1 位作者 张磊 邢鹏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934-937,共4页
目的:观察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照射对颅内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5I放射性粒子采用术中植入的方法,首先在手术显微镜下尽可能全切肿瘤,随后在肿瘤残腔表面植入125I,术后常规给予外放射治疗,观察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TTP... 目的:观察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照射对颅内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5I放射性粒子采用术中植入的方法,首先在手术显微镜下尽可能全切肿瘤,随后在肿瘤残腔表面植入125I,术后常规给予外放射治疗,观察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TTP)和总生存时间(OS),并对比同期单纯手术、外放疗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其统计学表现。结果:共观察19例初次发病的患者,平均年龄51.2岁,植入粒子8~20枚;术后肿瘤残腔周边的平均治疗剂量为31.6Gy,外照射剂量42~54Gy;粒子植入组平均TTP为42.1±2.4w(95%可信区间为37.2~46.5w),非粒子植入组为27.1±2.7w(95%可信区间为24.3~31.8w);粒子植入组平均OS为66.3±3.2w(95%可信区间为61.9~70.4w),非粒子植入组为47.7±2.6w(95%可信区间为44.4~50.5w),统计学分析显示明显差异。结论:通过粒子植入的方法能够明显延长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术中植入的方法能够迅速减少肿瘤体积,并减少粒子的植入总数,避免过量照射,但本研究观察样本少,术中植入在肉眼下进行,不能保证粒子准确排列,与外放射治疗的结合仍需要进一步摸索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 组织间近距离照射 胶质母细胞瘤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8对9L胶质瘤细胞表面分子表达影响的体内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宋杨英 张建军 +2 位作者 陈颖 单保恩 刘英姿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9-753,共5页
目的:探讨IL-18转染大鼠胶质瘤细胞9L后,对其表面MHCⅠ、Ⅱ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的影响,以明确IL-18对胶质瘤细胞免疫原性及抗原递呈能力的影响。方法: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外源性IL-18基因转染至9L细胞内,建立能够稳定表达... 目的:探讨IL-18转染大鼠胶质瘤细胞9L后,对其表面MHCⅠ、Ⅱ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的影响,以明确IL-18对胶质瘤细胞免疫原性及抗原递呈能力的影响。方法: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外源性IL-18基因转染至9L细胞内,建立能够稳定表达IL-18的细胞(9L/IL-18),同时建立只转空病毒载体的对照细胞9L/LXSN。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9L/IL-18、9L/LXSN及9L细胞表面MHCⅠ、Ⅱ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用立体定向仪将9L/IL-18、9L/LXSN及9L细胞分别接种到F344大鼠颅内,建立大鼠胶质瘤模型,建模14天后处死大鼠,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肿瘤组织细胞表面MHCⅠ、Ⅱ类分子及CD80、CD86的表达。结果:在体外,IL-18转染后(9L/IL-18)细胞表面MHCⅠ、Ⅱ类分子及CD80、CD86的表达分别为(10.9±1.44)%、(0.61±0.14)%、(1.01±0.14)%、(0.57±0.11)%与其他两组(9L/LXSN及9L)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体内,接种9L/IL-18细胞组大鼠肿瘤组织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及CD80、CD86的表达分别为(67.51±1.40)%、(12.51±1.57)%、(6.95±0.56)%,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CⅡ类分子表达(3.76±0.26)%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IL-18不影响9L细胞免疫原性;在体内,IL-18可提高9L细胞免疫原性及抗原递呈能力,增强机体对胶质瘤的免疫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8 胶质瘤 MHCⅠ MHCⅡ CD80 CD8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MGMT、CD133在人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邢鹏辉 吕中强 +5 位作者 张学新 刘海英 佟静 刘英姿 张磊 袁江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23-527,共5页
目的研究HIF-1、MGMT、CD133在人低级别胶质瘤及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及三者在胶质瘤母细胞瘤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33例作为实验组,同期收集低级别胶质瘤2... 目的研究HIF-1、MGMT、CD133在人低级别胶质瘤及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及三者在胶质瘤母细胞瘤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33例作为实验组,同期收集低级别胶质瘤25例(WHOI-II级)作为对照组,收集脑深部肿瘤皮层造瘘正常脑组织5例作为阴性对照组。检测不同组别组织中HIF-1、MGMT、CD133的表达,应用SPSS 13.0进行分析。相关统计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在正常脑组织中HIF-1、MGMT、CD133不表达,在低级别胶质瘤组和胶质母细胞瘤组中其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T-PCR法分别测定HIF-1、MGMT、CD133在正常脑组织、低级别胶质瘤及胶质母细胞瘤中mRNA的相对定量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三者均存在正相关(HIF-1与MGMT r=0.91,P<0.05;HIF-1与CD133 r=0.85,P<0.05;MGMT与CD133 r=0.80,P<0.05)。结论 HIF-1、MGMT、CD133阳性表达率随肿瘤级别增高呈显著升高,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其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三者在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为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低氧诱导因子1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CD133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切除蝶眶脑膜瘤1例报道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磊 马文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275-1275,共1页
蝶眶脑膜瘤(spheno—orbital meningioma,SOM)是较少见的特殊类型脑膜瘤。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8月收治该肿瘤1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蝶眶脑膜瘤 手术 眶外侧壁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FOXP3^+T细胞在人脑星形胶质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11
作者 刘英姿 单保恩 +3 位作者 宋杨英 李巧霞 张磊 张学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59-462,共4页
目的:观察调节性T细胞在星形胶质瘤患者体内的表达情况,观察其与星形胶质瘤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神经外科在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星形胶质瘤患者,共92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51.4岁,均为初... 目的:观察调节性T细胞在星形胶质瘤患者体内的表达情况,观察其与星形胶质瘤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神经外科在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星形胶质瘤患者,共92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51.4岁,均为初次发病。收集8例行颞叶切除术的癫痫患者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CD4^+CD25^+F0X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胶质瘤组织中及患者外周血中的浸润情况,应用免疫酶联反应方法(ELISA)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外周血中的表达,应用SPSSl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星形胶质瘤患者外周血(9.34±2.13)%和肿瘤组织(24.17±2.54)%中的Treg细胞明显增多,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67%±0.12%,24.17%±2.54%,P<0.05),并且Treg细胞的含量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而增加,WH0Ⅳ级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的Treg细胞含量(8.34%±2.13%,35.45%±2.47%)明显高于WH0Ⅲ和WH0Ⅱ级(P<0.05)。ELISA结果显示:星形胶质瘤患者外周血中TGFβ1的含量明显增高,并与外周血中的Treg细胞的数量明显呈正相关(r=0.564,P=0.001)。结论:Treg细胞在星形胶质瘤患者的外周血和肿瘤组织的浸润明显增多,并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其数量的增长与TGFβ1的表达相关。Treg细胞的增多能够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促进了星形胶质瘤的发展,其具有成为胶质瘤免疫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8对NK细胞的调节
12
作者 宋杨英 单保恩 +1 位作者 刘英姿 赵连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6-768,共3页
1 IL-18对NK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在免疫应答中NK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1]。例如,IL-2、IL-12、IFN-α、TNF-α以及白细胞调节素(Leukoregulin,LR)对NK细胞的活化和分化都有正调节作用,体外培养时加入上述... 1 IL-18对NK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在免疫应答中NK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1]。例如,IL-2、IL-12、IFN-α、TNF-α以及白细胞调节素(Leukoregulin,LR)对NK细胞的活化和分化都有正调节作用,体外培养时加入上述细胞因子可明显提高NK细胞的杀伤活性。前列腺素(PG)E1、E2、D2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则对NK细胞的活性有抑制作用。Jason等[1]最近的研究表明IL-18可促进NK细胞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调节素 IL-18 NK细胞 肾上腺皮质激素 细胞增殖 细胞因子 杀伤活性 IL-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低资源配置下颅脑创伤救治
13
作者 高国一 赵迪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73-877,共5页
低资源配置下颅脑创伤救治是世界范围内卫生系统面临的挑战,使进一步完善颅脑创伤救治流程的困难程度增加。低资源配置下颅脑创伤的院前急救、急诊处理、手术治疗、重症监护管理和早期康复治疗等均呈现与常规条件迥然不同的特征。临床... 低资源配置下颅脑创伤救治是世界范围内卫生系统面临的挑战,使进一步完善颅脑创伤救治流程的困难程度增加。低资源配置下颅脑创伤的院前急救、急诊处理、手术治疗、重症监护管理和早期康复治疗等均呈现与常规条件迥然不同的特征。临床医师应密切关注低资源配置下颅脑创伤救治,采取合理的针对性措施,以保障颅脑创伤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创伤性 资源配置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