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比增强乳腺摄影鉴别乳腺良、恶性钙化性病变
1
作者 陈军 袁萱 +4 位作者 李越 杨光 华蓓 葛金丹 赵丹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88-1692,共5页
目的 观察对比增强乳腺摄影(CEM)鉴别乳腺良、恶性钙化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116例女性患者、共132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乳腺X线摄影4~5类钙化性病变,依病理学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组(n=86)与良性组(n=46);根据钙化形... 目的 观察对比增强乳腺摄影(CEM)鉴别乳腺良、恶性钙化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116例女性患者、共132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乳腺X线摄影4~5类钙化性病变,依病理学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组(n=86)与良性组(n=46);根据钙化形态及其分布特征将其分为高风险与低风险,由此获得钙化总体风险分型,联合有无伴随强化进行CEM总体风险分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上述各参数鉴别乳腺良、恶性钙化性病变的效能并进行间比较。结果 组间钙化形态、分布和有无伴随强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钙化形态风险、钙化分布风险、钙化总体风险、钙化伴随强化,以及CEM总体风险鉴别乳腺良、恶性钙化性病变的AUC分别为0.709、0.678、0.774、0.800及0.875,CEM总体风险的效能高于其他(P均<0.05)。结论 联合钙化形态、分布及有无伴随强化等特征进行CEM总体风险分型可提高CEM鉴别乳腺良、恶性钙化性病变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钙质沉着症 乳腺X线摄影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转移瘤的血供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智岗 黄景香 +7 位作者 李顺宗 赵俊京 时高峰 梁国庆 王红光 韩捧银 王琦 谷铁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通过腹腔动脉造影、肝固有动脉造影、单纯门静脉CT灌注成像探讨肝转移瘤的血液供应。方法:对50例肝转移瘤患者进行了CT平扫、CT增强扫描、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超选择性肝固有动脉造影,对其中23例患者行肠系膜上动脉插管单纯门静... 目的:通过腹腔动脉造影、肝固有动脉造影、单纯门静脉CT灌注成像探讨肝转移瘤的血液供应。方法:对50例肝转移瘤患者进行了CT平扫、CT增强扫描、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超选择性肝固有动脉造影,对其中23例患者行肠系膜上动脉插管单纯门静脉CT灌注扫描,以观察肝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计算转移瘤中心区域、肿瘤边缘、门静脉和肿瘤周边正常肝实质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图像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定量分析,CT图像用去卷积分灌注软件进行分析。结果:DSA表现:多血供肿瘤12例,少血供者38例,环形染色36例。肝固有动脉造影TDC显示,肿瘤中心密度(K值)峰值平均为(67.48±11.56)%,肿瘤边缘密度(K值)峰值平均为(76.23±14.89)%,正常肝实质密度(K值)峰值平均为(51.42±10.26)%;肿瘤中心密度达到峰值的时间平均为(9.00±1.03)s,肿瘤边缘密度的达峰时间为(10.69±2.82)s。腹腔动脉造影TDC显示,肿瘤中心及肿瘤边缘密度先表现为快速上升,然后为缓慢上升的平台,而正常肝实质则呈现持续缓慢上升的态势,在14s以后,肿瘤中心的密度不仅小于肿瘤边缘的密度,而且小于正常肝实质的密度。门静脉显影的峰值时间平均为(11.84±1.81)s。多期增强CT扫描表现:动脉期呈明显环状强化者11例;动脉期呈轻度环状强化、门脉期呈渐进性厚壁强化者5例;动脉期不强化、门脉期环状强化者25例;平衡期环形强化者8例;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均不强化者1例。单纯门静脉灌注CT表现:肿瘤在30s的时间内,密度几乎呈直线,无增强表现。门静脉达峰时间平均为(14.33±2.23)s,最高峰值平均为(320.00±28.78)HU;而正常肝实质的密度在注射对比剂后呈现缓慢上升的态势,达峰时间为(22.25±3.44)s,最高峰值平均为(110.75±16.31)HU。结论:肝动脉是肝转移瘤血供的唯一来源,门静脉不参与肝转移瘤的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转移 血液供给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与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96
3
作者 武中林 李智岗 +3 位作者 吴晓云 吴勇超 荣小翠 李顺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92-1296,共5页
目的比较经导管肝动脉栓塞(TAE)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在原发性肝癌(PLC)介入治疗中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PLC患者258例,将患者按照采取的治疗方法分为TAE组(n=91)和TACE组(n=167)... 目的比较经导管肝动脉栓塞(TAE)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在原发性肝癌(PLC)介入治疗中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PLC患者258例,将患者按照采取的治疗方法分为TAE组(n=91)和TACE组(n=167)。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TAE组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术,TACE组行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以首次介入治疗为起点,以患者死亡或截至随访时间为终点,随访截止时间为2014-12-31。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TAE组与TACE组生存率。结果两组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E组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5.1%、24.2%、14.7%,中位生存时间为12.0个月;TACE组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3.3%、30.5%、20.4%,中位生存时间为14.6个月,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8,P=0.313)。当肿瘤直径>10 cm时,TAE组(n=17)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7.6%、5.9%、0,TACE组(n=18)分别为44.4%、33.3%、27.8%,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2,P=0.017)。结论 TAE与TACE是治疗中晚期PLC的有效方法,两者的远期疗效无差异,但当肿瘤直径>10 cm时,TACE的远期疗效优于T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栓塞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应用不同保肝方案的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武中林 吴勇超 +4 位作者 杨超 吴建华 李顺宗 杨光 李智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862-2867,2874,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应用不同保肝方案的保肝效果,为临床保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PLC患者180例,根据静脉滴注类保肝药物分类及保肝药物联...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应用不同保肝方案的保肝效果,为临床保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PLC患者180例,根据静脉滴注类保肝药物分类及保肝药物联合应用原则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6组(A、B、C、D、E、F组),每组30例。TACE术后给予两药联合保肝治疗,A组给予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解毒类(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B组给予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抗炎类(多烯磷脂酰胆碱+异甘草酸镁注射液)、C组给予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利胆类(多烯磷脂酰胆碱+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D组给予解毒类+抗炎类(还原型谷胱甘肽+异甘草酸镁注射液)、E组给予解毒类+利胆类(还原型谷胱甘肽+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F组给予抗炎类+利胆类(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记录并比较6组患者TACE术前3 d及术后第1天、第4天、第6天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观察TACE相关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不同保肝方案与时间在ALT、AST、TBIL、DBIL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保肝方案、时间对ALT、AST、TBIL、DBIL水平的主效应显著(P<0.05)。6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4天、第6天时ALT、AST、TBIL、DBIL水平较术前3 d时升高(P<0.05)。术前3 d和术后第1天时,6组患者ALT、AST、TBIL、D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时,6组患者ALT、AST、TBIL、DBI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D、F组低于A、C、E组,F组低于B、D组(P<0.05)。术后第6天时,6组患者ALT、AST、TBIL、DBI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D、F组低于A、C、E组,F组低于B、D组,C组低于A、E组(P<0.05)。6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及食欲下降等)、轻度骨髓抑制、栓塞后综合征(表现为发热、肝区不适或肝区疼痛等),经对症处理后缓解,均未发生过敏、心悸、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急性肝损伤是TACE术后无法避免的并发症,抗炎类保肝药为首选药物,联合利胆类效果最佳,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PLC介入治疗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栓塞 治疗性 肝损伤 保肝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CR技术规范化探讨 被引量:36
5
作者 赵俊京 王红光 +2 位作者 李智岗 梁国庆 李顺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3期427-429,共3页
目的 探讨乳腺CR技术规范化 ,提高乳腺CR照片的质量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 10 0 0例乳腺CR照片患者的乳腺类型、投照体位、CR图像处理方法等进行分类研究 ,总结乳腺CR技术规范。结果 双侧同时对照 ,内外侧斜位 ,改良头尾... 目的 探讨乳腺CR技术规范化 ,提高乳腺CR照片的质量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 10 0 0例乳腺CR照片患者的乳腺类型、投照体位、CR图像处理方法等进行分类研究 ,总结乳腺CR技术规范。结果 双侧同时对照 ,内外侧斜位 ,改良头尾加压放大位 ,并进行图像后处理后 ,可满足诊断要求者占 96%。结论 根据以上病例分析 ,认为改良头尾加压放大位可以提高微钙化显示率 ,多窗口显示与打印技术可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照片诊断信息 ,并提出了乳腺CR体位、影像处理、影像显示及质量控制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术 乳腺 图像处理 多窗口技术 质量控制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被引量:32
6
作者 黄景香 许秀芳 +2 位作者 郭丽敏 王香领 王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7-519,共3页
目的减少和杜绝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方法针对2008年12月—2010年12月2 123例次介入患者手术中出现的关于患者、护士两方面的安全问题导致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再对2011年1月—2012年6月2 400例次介入患者... 目的减少和杜绝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方法针对2008年12月—2010年12月2 123例次介入患者手术中出现的关于患者、护士两方面的安全问题导致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再对2011年1月—2012年6月2 400例次介入患者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后,护理安全隐患导致的不良事件较前降低。结论通过加强对介入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更加有效的保证了介入手术的安全性,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手术室 护理安全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7
作者 武中林 刘玉芝 +2 位作者 王建新 吴勇超 李顺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6-358,363,共4页
目的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CVPAS)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4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CVPAS导管功能障碍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DSA下经静脉港蝶翼针外接口,手推造影剂行D... 目的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CVPAS)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4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CVPAS导管功能障碍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DSA下经静脉港蝶翼针外接口,手推造影剂行DSA,分析DSA表现。结果 CVPAS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51例(38.9%),其中CVPAS体内导管末端局部纤维蛋白鞘形成43例(84.3%,43/51),CVPAS体内导管弥漫性纤维蛋白鞘形成5例(9.8%,5/51),CVPAS体内导管广泛性纤维蛋白鞘形成3例(5.9%,3/51)。DSA可见沿体内导管外壁走形的线样、柱状或不规则状高密度影包裹体内导管,被包裹的导管管径明显增粗,造影剂可向上反流进入腔静脉、CVPAS植入侧皮下软组织或输液座周围皮下软组织内。结论纤维蛋白鞘形成是造成CVPAS导管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DSA可有效评估CVPAS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体内导管 纤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例静脉港体内导管断裂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武中林 刘亮 +4 位作者 赵学涛 荣小翠 黄景香 杨光 李顺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1-583,共3页
目的分析静脉港体内导管断裂原因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捕捞断裂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08年12月至2014年6月我科门诊胸部X线诊断静脉港体内导管断裂患者11例,采用DSA下经右侧股静... 目的分析静脉港体内导管断裂原因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捕捞断裂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08年12月至2014年6月我科门诊胸部X线诊断静脉港体内导管断裂患者11例,采用DSA下经右侧股静脉途径使用不同规格的抓捕器及导管配合捕捞断裂导管;统计静脉港植入资料分析体内导管断裂原因。结果静脉港体内导管断裂发生率为0.39%,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静脉港体内导管断裂发生率分别为0.16%、2.32%;7例锁骨下静脉港5例由导管夹闭综合征引起体内导管断裂,占71.43%。11例体内断裂导管均成功经右侧股静脉取出。结论合理选择静脉港的植入途径,将减少体内导管断裂的发生;DSA下能及时捕捞断裂导管,快速解除断裂导管可能引发的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港 导管断裂 放射学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道活检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 被引量:10
9
作者 史博 李丽 +3 位作者 杨光 王秋香 平勇 李智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活检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活检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引流术(PTCD)。术中利用PTCD通路行病理检查。结果 42例中41例获得活...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活检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活检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引流术(PTCD)。术中利用PTCD通路行病理检查。结果 42例中41例获得活检病理结果,操作成功率97.62%(41/42);31例获得阳性结果,阳性率73.81%(31/42)。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诊断为低位梗阻的12例中,3例活检病理获得阳性结果,阳性率25.00%(3/12)。PTC诊断为高位梗阻的30例中,28例活检病理获得阳性结果,阳性率93.33%(28/30)。高位梗阻患者的阳性率高于低位梗阻患者(χ~2=20.704,P<0.05)。42例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31例活检阳性患者中6例于肝功能好转后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与活检病理结果相符。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活检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安全、有效且成功率及阳性率均较高,尤其适用于高位梗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梗阻性 活组织检查 胆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李博 谷铁树 +3 位作者 张毅博 艾宁 刘辉 周志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4121-4124,4129,共5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医生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9—2013年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医生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9—2013年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给予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对照组给予TACE治疗,治疗结束后4周评价临床疗效,随访截止时间为2016-04-20,终点事件为患者死亡。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生存率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确切,且患者中长期生存率明显增加,延缓了肿瘤进程,可成为肝癌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化放疗 化学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基因突变阳性肺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后颅内失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宋玉芝 甄婵军 +3 位作者 白文文 李博 乔学英 周志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9期3704-3710,共7页
背景EGFR基因突变阳性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和有争议的问题,没有标准的治疗模式。目的探讨EGFR基因突变阳性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经脑转移治疗后发生颅内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6月河北医科... 背景EGFR基因突变阳性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和有争议的问题,没有标准的治疗模式。目的探讨EGFR基因突变阳性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经脑转移治疗后发生颅内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确诊为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脑转移患者282例,整理282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状况、卡氏评分、颅外控制情况、颅外转移器官数目、脑转移数目、脑转移症状、脑转移时间、脑转移治疗方案、肺原发灶治疗情况及肺癌专用诊断评估预后分级(Lung-molGPA)。全脑放疗结束4周或口服靶向药物4周评价颅内疗效并开始进行随访,记录脑转移后生存时间(OS-BM)、颅内无进展时间(iPFS)、颅内控制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脑转移后生存曲线和颅内无进展生存曲线,治疗后颅内失败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亚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基本信息:282例EGFR基因突变阳性肺腺癌脑转移患者随访时间为3.0~9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8.4个月。282例患者3年生存率为28.5%,中位OS-BM为45个月;3年颅内无进展生存率为38.4%,中位iPFS为24个月。(2)颅内失败患者分析:48.9%(138/282)的患者发生颅内失败;发生颅内失败患者的脑转移症状、脑转移治疗方式、Lung-molGPA与未发生颅内失败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转移治疗方式是发生颅内失败的影响因素〔OR=1.992,95%CI(1.308,3.437),P=0.004〕;脑转移治疗方式中全脑放疗联合或不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患者3年颅内无进展生存率为51.6%,高于单纯靶向药物治疗患者的26.7%(χ^(2)=10.769,P=0.001)。(3)颅内失败患者亚组分析:以中位颅内失败时间10.0个月为界限,分为早失败组71例和晚失败组67例;早失败组3年生存率为5.9%,低于晚失败组的42.1%(χ^(2)=51.88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外转移器官数目是脑转移治疗后颅内早失败的影响因素〔OR=0.336,95%CI(0.126,0.894),P=0.029〕;颅外转移器官数目≥4个患者3年颅内无进展生存率为4.2%,低于颅外转移器官数目≤3个患者的14.0%(χ^(2)=4.993,P=0.025)。结论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脑转移患者脑转移治疗后颅内失败影响因素为脑转移治疗方式,应用全脑放疗联合或不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较单纯靶向药物治疗可以延缓颅内失败时间,约降低50%的颅内失败风险。颅外转移器官数目与脑转移治疗后颅内较早发生失败相关,颅外转移器官数目≥4个的患者发生颅内失败会更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肿瘤转移 治疗失败 EGFR基因突变 脑转移 颅内失败 全脑放疗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智岗 赵俊京 +6 位作者 时高峰 李顺宗 韩捧银 杨光 梁国庆 王红光 黄景香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肝癌(HCC)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着重研究对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价值。方法 对54例HCC患者先行MSCT检查,分别观察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肝静脉期肿瘤及其并发症的影像表现;其中12例行CTA检查,42例应用MIP或...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肝癌(HCC)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着重研究对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价值。方法 对54例HCC患者先行MSCT检查,分别观察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肝静脉期肿瘤及其并发症的影像表现;其中12例行CTA检查,42例应用MIP或MPR观察腹腔动脉的解剖和走行,根据影像表现拟订治疗方案。结果 54 例患者MSCT发现HCC病灶225个,门静脉瘤栓10例,动静脉瘘14例。MSCT对肿瘤数目、门静脉瘤栓显示率与 DSA无显著差异 (P>0.05)。CTA对于显示腹腔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三维结构优于后前位 DSA,观察与腹主动脉夹角较 DSA更方便。MSCT发现肝动脉起源变异5例,与DSA完全符合。结论 MSCT对于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多层螺旋CT 肝癌 价值 肝动脉化疗栓塞 门静脉瘤栓 MSCT检查 影像表现 腹腔动脉 CTA检查 DSA 指导作用 肝动脉期 门静脉期 治疗方案 动静脉瘘 三维结构 主要分支 腹主动脉 指导意义 HCC 并发症 肝静脉 MPR M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 X线透视下经皮胃造瘘术在肿瘤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秋香 李丽 +3 位作者 李智岗 李顺宗 杨光 苌英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11-814,共4页
目的探讨DSA X线透视下经皮胃造瘘术在肿瘤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018年2月以来诊治的36例不能经口进食的恶性肿瘤患者行DSA 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结果①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达100%,其中34例(94.4%)一次穿... 目的探讨DSA X线透视下经皮胃造瘘术在肿瘤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018年2月以来诊治的36例不能经口进食的恶性肿瘤患者行DSA 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结果①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达100%,其中34例(94.4%)一次穿刺置管成功;2例(5.6%)二次穿刺置管成功,手术耗时18~35 min,平均24 min;②并发症发生率为16.7%(6/36),轻微并发症5例,其中1例术后造瘘口周围渗血,1例术后出现腹痛,1例术后第2 d出现肠梗阻,1例术后造瘘管周围红肿,1例术后17 d一侧胃壁固定线脱落;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20 d出现急性胃溃疡出血;③术后3个月内患者体重平均增长2.8 kg,5例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好转后针对原发病进行了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④随访至今,1例患者术后42 d出现堵管,2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脱管,26例患者定期更换了胃瘘管,5例患者因病情改善拔除胃瘘管,无胃瘘管相关死亡事件发生。结论DSA 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是一种安全、高效、并发症少、饲管易于维护的一种长期的肠内营养供给方式,改善了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胃造瘘术 恶性肿瘤 胃溃疡 腹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脾与经肝种植VX2瘤株建立兔肝转移瘤模型的影像学比较 被引量:8
14
作者 史博 李智岗 +3 位作者 王永中 吴勇超 郝晓光 谷铁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目的通过经肝及经脾种植VX2瘤株建立兔肝转移瘤模型,分别观察模型建立情况、CT扫描肝内病变数目及强化情况、CT灌注扫描肝内病变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灌注参数(BF值、BV值)差值的比较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肝内病变数目及染色情况,探讨... 目的通过经肝及经脾种植VX2瘤株建立兔肝转移瘤模型,分别观察模型建立情况、CT扫描肝内病变数目及强化情况、CT灌注扫描肝内病变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灌注参数(BF值、BV值)差值的比较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肝内病变数目及染色情况,探讨更为合理实用的方法和更接近人肝转移瘤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将5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只。A组暴露肝脏,注入VX2细胞悬液1 ml;B组暴露脾脏,注入VX2细胞悬液1 ml。术后第14天行CT灌注扫描,第15天行DSA。分别观察CT扫描表现(肝内病变数目及强化特点)、血管造影表现(肝内病变数目及染色情况)及CT灌注扫描参数[肝内病变处与周围正常肝组织血流量(BF)和血容量(BV)差值]变化。结果 A组25只、B组21只动物成功建模。两组均有20只动物完成CT灌注扫描及DSA,A组中16只为单个病灶,4只为2个以上病灶,19只可见强化,1只未见强化;B组3只为单个病灶,17只为2个以上病灶,19只可见强化,1只未见强化。A组肝内病变部位与周围正常肝组织BF值和BV值差值分别为(264.58±59.132)ml/min和(19.541±4.030 0)ml/100 g,B组分别为(199.60±32.237)ml/min和(15.869±2.891 3)ml/100 g,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显示,A组中13只为单个病灶,6只为2个以上病灶,1只未见明显病灶,19只可见肿瘤染色,1只未见明显肿瘤染色;B组中1只为单个病灶,19只为2个以上病灶,全部可见肿瘤染色。结论经肝种植VX2细胞悬液建模的成功率为100%,高于经脾种植VX2细胞悬液(84%)法,后者肝内病变多为多个病灶,大部分有强化,多为环形染色,更接近人肝转移瘤的影像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转移瘤 VX2瘤株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脑白质缺血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R扩散张量成像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雷立存 杜亚强 +3 位作者 何丽 王伟秀 武延华 郭欣珊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37-740,共4页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MR扩散张量成像(DTI)脑白质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MCI患者40例,分为A组(伴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20例)和B组(无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20例)以20例认知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分别...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MR扩散张量成像(DTI)脑白质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MCI患者40例,分为A组(伴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20例)和B组(无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20例)以20例认知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行常规MR、DTI检查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试,比较3组患者脑白质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并分析A、B组MCI患者的MoCA评分差异。结果与B组比较,A组额叶ADC值升高、FA值降低,顶叶ADC值升高、FA值降低;MoCA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9、-3.251、-7.533、-2.702、-2.660,P<0.05)。与对照组比较,B组额叶ADC值升高,FA值降低,海马旁回ADC值升高,FA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90、-2.785、-4.415、-5.164,P<0.05)。结论 MR DTI可以反映MCI患者的脑白质变化,早期发现常规MRI检查无法发现的脑白质异常。伴有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的脑白质损伤更严重,更易发展为痴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白质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扩散张量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护理交接单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景香 许秀芳 +3 位作者 郭丽敏 王玲玲 韩丽英 陆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26-828,共3页
目的通过介入护理交接单的设计与应用,优化介入护理流程,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介入患者的安全。方法针对医院回访中心在2011年进行介入治疗的929例住院患者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分析由于介入流程与交接环节引起的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对... 目的通过介入护理交接单的设计与应用,优化介入护理流程,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介入患者的安全。方法针对医院回访中心在2011年进行介入治疗的929例住院患者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分析由于介入流程与交接环节引起的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对其进行汇总研究。遵循实用、有序、规范、简捷、方便记录的原则,将交接相关项目及顺序优化排列,制定介入护理交接单。结果使用"介入护理交接单"后,有助于护士养成按固定的合理顺序行事习惯,缩短了手术准备时间;对2013年交接单使用后进行介入治疗的950例介入患者的满意度回访结果及与介入有关的影响因素,与使用前2011年的929例住院患者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术中资料完整性、管路安全性、患者的满意度等均明显提高。结论介入护理交接单的设计合理,实用性较强,使用后,提升了介入患者交接及转运的安全性,有利于介入手术护士与病房临床护士一体化培训,提高了介入手术室的效率和效益,增加了家属对医院的安全感、信任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护理 交接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微球与碘化油栓塞治疗兔VX2肝转移瘤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史博 杨东强 +3 位作者 郝晓光 平勇 李亚洲 李智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96-899,共4页
目的对比海藻酸钠(KMG)微球与碘化油栓塞治疗兔VX2肝转移瘤模型效果,分析KMG微球栓塞治疗肿瘤的安全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VX2肿瘤细胞悬液(浓度1×107/ml)1 ml接种新西兰大白兔脾脏,制作兔肝转移瘤模型。50只成功建模的兔模型随机... 目的对比海藻酸钠(KMG)微球与碘化油栓塞治疗兔VX2肝转移瘤模型效果,分析KMG微球栓塞治疗肿瘤的安全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VX2肿瘤细胞悬液(浓度1×107/ml)1 ml接种新西兰大白兔脾脏,制作兔肝转移瘤模型。50只成功建模的兔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n=20)以KMG微球栓塞肝固有动脉,B组(n=20)于以碘化油栓塞肝固有动脉,C组(n=10)未作栓塞。A、B组接种瘤株后15 d作DSA造影及栓塞治疗。分别观察各组模型兔子生存时间(接种VX2瘤株至死亡),栓塞前、栓塞后7 d及栓塞后14 d测定谷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值,栓塞后7 d CT灌注扫描检测瘤灶边缘血流量(BF)、血容量(BV)及肝动脉分数(HAF);兔模型死亡后取肝脏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病理切片,镜下观察肿瘤坏死情况。结果 A组KMG微球栓塞剂平均用量为(0.15±0.03)g,B组碘化油栓塞剂平均用量为(1.3±0.4)ml,均无栓塞剂反流。栓塞后7 d、14 d血清ALT、AST值,A、B两组均较术前明显升高,C组变化不明显;A、B两组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5,P=0.005),但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3)。栓塞后7 d CT灌注扫描显示,A组BV、BF、HAF值明显低于B组(P=0.003,P=0.002,P<0.000 1)。兔模型生存时间分别为A组(46.28±2.85)d、B组(43.92±2.17)d、C组(33.44±1.86)d,A、B两组均明显长于C组(P=0.001,P=0.004)。A、B两组组织病理HE染色显示,癌巢中央可见大片坏死,坏死区中残存瘤细胞核明显固缩。结论 KMG微球作为肿瘤栓塞剂安全有效、可行。KMG微球栓塞治疗兔VX2肝转移瘤效果优于碘化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微球 碘化油 VX2肝转移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摄影对微钙化型乳腺癌病变范围的评估 被引量:6
18
作者 荣小翠 康一鹤 +3 位作者 吴勇超 武中林 赵俊京 李亚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59-663,共5页
目的探讨X线摄影对微钙化型乳腺癌病变范围测量的准确性,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X线摄影检查表现为单纯微钙化的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X线测量值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X线测量值≤2 cm)和B组(X线测量值>2... 目的探讨X线摄影对微钙化型乳腺癌病变范围测量的准确性,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X线摄影检查表现为单纯微钙化的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X线测量值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X线测量值≤2 cm)和B组(X线测量值>2 cm)。分析X线摄影与病理测量病变范围的相关性和影响X线摄影测量准确性的因素。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X线摄影与病理所测病变范围呈中度相关(rho=0.478,P<0.001)。X线摄影准确评估病变范围82例(49.1%)、高估病变77例(46.1%)、低估病变8例(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X线测量值是X线摄影测量微钙化型乳腺癌病变范围准确性的独立预测因素(OR=16.69,95%CI 4.55~61.28,P<0.001)。结论X线摄影易高估微钙化型乳腺癌病变范围,其评估准确性与X线测量值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钙质沉着症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肝癌患者经导管化疗栓塞治疗后序贯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6
19
作者 郝晓光 李伟靖 +4 位作者 朱丽娜 史博 艾宁 吴勇超 李智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08-912,共5页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肝癌患者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序贯射频消融手术(RFA)治疗的时机。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0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TACE...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肝癌患者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序贯射频消融手术(RFA)治疗的时机。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0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TACE后行RFA的时间间隔>7 d,研究组TACE后行RFA的时间间隔≤7 d,治疗后3个月观察效果,并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近期抗肿瘤疗效、病灶内生物学标志基因及血液肿瘤标志物表达、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结果 研究组临床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Slug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AFP、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因子κB(NF-κB)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病生存率、总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后短时间间隔行RFA治疗可增强近期抗肿瘤疗效,抑制患者病灶内侵袭基因及血液肿瘤标志物表达,安全性及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射频消融手术 手术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功能障碍DSA造影表现 被引量:11
20
作者 武中林 刘亮 +4 位作者 李杰 杨超 赵阳 魏盼盼 李智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94-1296,共3页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简称静脉港)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是导管功能障碍[1-6],导致部分患者不得不提前摘除静脉港[5-6],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及痛苦,而且延误治疗。因此及时、正确地发现并处理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少...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简称静脉港)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是导管功能障碍[1-6],导致部分患者不得不提前摘除静脉港[5-6],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及痛苦,而且延误治疗。因此及时、正确地发现并处理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少见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表现的报道,现将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原因及DSA造影表现作简要分析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导管功能障碍 DSA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