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SUM评分预测胸外科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立伟 白世祥 +3 位作者 孟宪利 何明 刘庆熠 陈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0-151,共2页
目的探讨POSSUM评分预测胸外科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价值。方法对206例胸外科高龄患者进行POSSUM评分,用胸腔污染代替腹腔污染,预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例数,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共有97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组... 目的探讨POSSUM评分预测胸外科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价值。方法对206例胸外科高龄患者进行POSSUM评分,用胸腔污染代替腹腔污染,预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例数,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共有97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组生理学评分、手术侵袭度评分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生理学评分,19·3±0·7vs15·1±0·6,P<0·01;手术侵袭度评分,15·9±0·2vs14·8±0·4,P<0·01)。POSSUM评分预测术后并发症人数为90例,实际并发症人数为97例,差异无显著性(P=0·972);POSSUM评分预测术后死亡人数为16例,实际死亡人数为5例,差异有显著性(P=0·022)。结论POSSUM评分能较好地预测胸外科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但对术后死亡存在过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手术 生理学和手术严重性评分 手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氨溴索与庆大霉素联合雾化吸入对食管癌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米丽丽 王伟 +3 位作者 张国亮 朱希燕 何艳凛 王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621-3623,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与庆大霉素联合雾化吸入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庆大霉素组(B组)、盐酸氨溴索组(C组)和联合用药组(D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20mL,生理盐水20mL+庆...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与庆大霉素联合雾化吸入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庆大霉素组(B组)、盐酸氨溴索组(C组)和联合用药组(D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20mL,生理盐水20mL+庆大霉素8万单位,生理盐水20mL+盐酸氨溴索30mg和生理盐水20mL+庆大霉素8万单位+盐酸氨溴索30mg于手术后开始雾化吸入,4次/d。采用改进的Borg量表进行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评定,观察患者术后第1、3和5天的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及肺不张、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B、C和D组患者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与A组无明显差异(χ2=3.16,P=0.37),第3天改善明显(χ2=32.45,P<0.01),B组(χ2=10.0,P=0.002)、C组(χ2=15.6,P<0.01)和D组(χ2=28.0,P<0.01)均较A组明显改善,但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37,P=0.54),而D组与B组(χ2=7.5,P<0.01)和C组(χ2=4.5,P=0.03)比较呼吸功能障碍程度明显减轻,术后第5天呼吸障碍程度统计结果与第3天相似。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17例(14.17%),其中A组8例(26.7%)、B组4例(13.3%)、C组4例(13.3%),D组1例(3.3%),D组较A组发生肺部并发症明显减少(χ2=6.4,P=0.01)。结论:联合应用盐酸氨溴索与庆大霉素雾化吸入可以明显改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简便,易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手术 盐酸氨溴索 雾化吸入 呼吸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歆阳 王智超 王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88-1689,共2页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85%.其主要治疗方式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2006年,微创外科治疗的概念写进了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85%.其主要治疗方式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2006年,微创外科治疗的概念写进了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的NSCLC临床指南.指出在彻底切除肿瘤原发灶和引流淋巴结的肿瘤外科原则基础上,应尽可能保留健康的肺组织。Ⅰ期NSCLC的标准手术方式为肺叶切除,对高龄、心肺功能差的可行亚肺叶切除.包含楔形切除和肺段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肺段切除术 综合治疗 解剖性 NSCLC 微创外科治疗 肺叶切除 以手术为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干扰RNA下调PLK1表达对食管腺癌细胞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4
作者 杜媛鲲 赵永波 +3 位作者 米源 陈阁 廖海江 王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05-908,913,共5页
目的研究polo样激酶1(PLK1)表达下调对食管腺癌OE33细胞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将PLK1小干扰RNA (siRNA)和空白对照siRNA转染OE33细胞48 h,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OE33细胞PLK1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 目的研究polo样激酶1(PLK1)表达下调对食管腺癌OE33细胞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将PLK1小干扰RNA (siRNA)和空白对照siRNA转染OE33细胞48 h,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OE33细胞PLK1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OE33细胞中PLK1、E-cadherin、N-cadherin和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OE33细胞周期分布;Transwell实验检测OE33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采用PLK1 siRNA抑制PLK1 mRNA和蛋白表达后可以下调C-myc蛋白表达,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同时可以通过减少N-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细胞的侵袭能力,与空白对照siRN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PLK1在食管腺癌的生长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敲除PLK1基因表达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食管腺癌 POLO样激酶1 细胞周期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氯离子水平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30 d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黄鹏飞 张云静 +2 位作者 马冬 吴云艳 赵永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30-1339,共10页
背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是一种致命性疾病,快速、有效地识别ATAAD患者术后预后指标对其预后分层具有重要意义。血氯离子(Cl^(-))是人体重要的阴离子,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但其与ATAAD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探讨ATAAD患者... 背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是一种致命性疾病,快速、有效地识别ATAAD患者术后预后指标对其预后分层具有重要意义。血氯离子(Cl^(-))是人体重要的阴离子,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但其与ATAAD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探讨ATAAD患者入院血Cl^(-)水平与术后30 d内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并分析ATAAD患者血Cl^(-)水平与血钠离子(Na^(+))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经孙氏手术治疗的ATAAD患者206例,随访患者术后30 d内全因死亡及术后不良结局发生情况。根据入院血Cl^(-)水平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三组:T1组(血Cl^(-)≤102 mmol/L,n=69)、T2组(102 mmol/L<血Cl^(-)≤106 mmol/L,n=70)、T3组(血Cl^(-)>106 mmol/L,n=67),比较不同组间的临床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术中资料和术后30 d内的预后结局。绘制入院时血Cl^(-)、血Na^(+)水平对ATAAD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预测价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最佳截断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TAAD患者术后30 d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为了分析血Cl^(-)与血Na^(+)的关系,根据血Cl^(-)与血Na^(+)预测ATAAD患者术后30 d内全因死亡的最佳截断值(107 mmol/L和139 mmol/L)将ATAAD患者分为四组:高血Cl^(-)高血Na^(+)组(血Cl^(-)>107 mmol/L+血Na^(+)>139 mmol/L组,n=35),高血Cl^(-)低血Na^(+)组(血Cl^(-)>107 mmol/L+血Na^(+)≤139 mmol/L组,n=21),低血Cl^(-)高血Na^(+)组(血Cl^(-)≤107 mmol/L+血Na^(+)>139 mmol/L组,n=41),低血Cl^(-)低血Na^(+)组(血Cl^(-)≤107 mmol/L+血Na^(+)≤139 mmol/L组,n=109),比较各组间的全因死亡率和累积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血Cl^(-)水平,不同血Cl^(-)+血Na^(+)水平组ATAAD患者累积生存率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血Cl^(-)和血Na^(+)的相关性;按年龄≥50岁(是/否)、性别(男/女)、高血压(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血Na^(+)>139 mmol/L(是/否)水平分组进行亚组分析,并利用相乘交互作用模型评价血Cl^(-)与上述亚组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ROC曲线结果显示,入院时血Cl^(-)水平预测ATAAD患者术后30 d内全因死亡的AUC为0.695〔95%CI(0.595,0.795),P<0.01〕,约登指数、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331,54.5%、78.6%,最佳截断值为107 mmol/L;血Na^(+)水平预测ATAAD患者术后30 d内全因死亡的AUC为0.648〔95%CI(0.544,0.752),P<0.01〕,约登指数、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282,60.6%、67.6%,最佳截断值为139 mmol/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Cl^(-)、高血Na^(+)和术前发生灌注不足是ATAAD患者术后30 d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68,95%CI(1.058,1.289),P=0.002;OR=1.098,95%CI(1.012,1.191),P=0.024;OR=5.837,95%CI(2.395,14.226),P<0.001〕;T3组是T1组ATAAD患者术后30 d内全因死亡风险的3.785倍〔95%CI(1.121,12.782),P=0.032〕,血Cl^(-)>107 mmol/L是血Cl^(-)≤107 mmol/L ATAAD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风险的3.367倍〔95%CI(1.469,9.186),P=0.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T3组患者术后30 d累积生存率低于T1组、T2组(χ^(2)=8.711,P=0.003;χ^(2)=9.079,P=0.011);血Cl^(-)>107 mmol/L组患者30 d累积生存率低于血Cl^(-)≤107 mmol/L组(χ^(2)=13.326,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Cl^(-)水平和血Na^(+)水平呈低度正相关(r=0.401,P<0.001);不同血Cl^(-)+血Na^(+)水平组的全因死亡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9,P<0.001);高血Cl^(-)高血Na^(+)组的30 d累积生存率低于其余三组(χ^(2)=16.398,P<0.001;χ^(2)=13.719,P<0.001;χ^(2)=9.225,P=0.00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血Cl^(-)与年龄、性别、高血压、吸烟及饮酒无交互作用(P_(交互)>0.05),ATAAD患者的血Cl^(-)水平与血Na^(+)(Na^(+)>139 mmol/L)水平存在一定交互作用(P_(交互)=0.012)。结论ATAAD患者入院时血Cl^(-)水平和血Na^(+)水平具有相关性,入院时高血Cl^(-)水平是ATAAD患者术后30 d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夹层 血清氯离子 血清钠离子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全因死亡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时血钠水平与其术后30天院内死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洪岩 赵永波 +11 位作者 刘晓 苏鹏 张瑾瑾 马烁 潘哲 史珏鑫 侯芳芳 张娜娜 郑晓慧 刘楠 张菱 马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9期3678-3683,3691,共7页
背景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是一种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的急性大血管疾病,有研究显示,不同程度的高钠血症患者与其院内死亡有关,但关于入院时血钠水平与AAD患者院内死亡率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AAD患者入院时血钠水平与术后院... 背景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是一种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的急性大血管疾病,有研究显示,不同程度的高钠血症患者与其院内死亡有关,但关于入院时血钠水平与AAD患者院内死亡率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AAD患者入院时血钠水平与术后院内死亡率的关系及其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心外科住院的AAD患者415例。根据入院时血钠水平的四分位数将AAD患者分为Q1组(≤136 mmol/L)、Q2组(137~138 mmol/L)、Q3组(139~140 mmol/L)、Q4组(≥141 mmol/L),并收集AAD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住院期间全因死亡为观察终点。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4组AAD患者术后30 d的累积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探讨入院时不同血钠水平AAD患者与其术后院内死亡率的关系以及AAD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根据入院时血钠水平将AAD患者分为Q1组114例、Q2组103例、Q3组102例、Q4组96例。4组年龄、Stanford A型比例、Stanford A型死亡率、院内死亡率、尿素氮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和血氯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Q4组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其他3组(P<0.05),Q4组院内死亡率高于Q1组(P<0.05)。4组AAD患者术后30 d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94,P=0.012);其中Q1组生存率与Q3、Q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2,9.632;P=0.012,0.002)。在未调整的Cox回归模型中,Q3、Q4组的死亡风险分别为2.890〔95%CI(1.264,6.604),P=0.012〕和3.253〔95%CI(1.447,7.312),P=0.004〕;调整年龄、性别后,Q3、Q4组的死亡风险分别为2.825〔95%CI(1.228,6.502),P=0.015〕和3.241〔95%CI(1.441,7.290),P=0.004〕;完全调整模型后,Q3、Q4组的死亡风险分别为3.086〔95%CI(1.242,7.671),P=0.015〕和3.370〔95%CI(1.384,8.204),P=0.007〕。Q2组死亡风险在三个模型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Stanford A型〔HR=3.634,95%CI(1.638,8.086),P=0.002〕、血糖〔HR=1.077,95%CI(1.025,1.132),P=0.002〕、α-HBDH〔HR=1.001,95%CI(1.001,1.002),P<0.001〕、血钠〔HR=1.068,95%CI(1.029,1.109),P=0.001〕是AAD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入院时血钠水平与AAD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相关,高水平的血钠可能会增加其术后院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动脉瘤 夹层 钠离子水平 血管夹层 死亡率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与其院内死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赵俊暕 王洪岩 +5 位作者 赵永波 刘晓 熊艳杰 张瑾瑾 苏鹏 马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6-170,共5页
背景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多见危重症,而高血糖是影响危重症患者死亡率的不良因素。目的探讨AAD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与院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非糖尿病AAD患者的... 背景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多见危重症,而高血糖是影响危重症患者死亡率的不良因素。目的探讨AAD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与院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非糖尿病AAD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7.8 mmol/L)和正常血糖组(≤7.8 mmol/L)。收集AAD患者基本信息及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住院期间全因死亡或术后30 d无终点事件发生为观察终点。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AAD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与院内死亡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曲线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时血糖水平对AAD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491例AAD患者中高血糖组165例(33.6%),正常血糖组326例(66.4%)。高血糖组患者院内死亡率较正常血糖组高(19.4%vs 10.4%,χ^(2)=4.172,P=0.006)。在未调整模型中,高血糖组患者院内死亡风险为1.943[95%CI(1.199,3.150),P=0.007];调整年龄、性别后,高血糖组患者院内死亡风险为1.900[95%CI(1.171,3.082),P=0.009];调整年龄、性别、高血压、冠心病、吸烟、Stanford分型、收缩压及舒张压后,高血糖组患者院内死亡风险为1.840[95%CI(1.124,3.010),P=0.015]。入院时血糖预测AAD患者院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2(0.546,0.696),入院血糖截断值为9.4 mmol/L时,灵敏度为37.9%,特异度为84.9%。经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Stanford A型[HR=4.277,95%CI(1.942,9.420),P<0.001]和血糖[HR=1.864,95%CI(1.617,2.113),P=0.007]为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入院时血糖水平是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且高血糖水平可能会增加AAD患者院内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动脉瘤 夹层 血糖 血管夹层 死亡率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K1表达对肺鳞癌细胞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阁 张耀中 +2 位作者 米源 廖海江 王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56-1860,共5页
目的研究Polo样激酶1(PLK1)基因沉默对肺鳞癌SK-MES-1细胞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将PLK1 siRNA和空白对照siRNA转染SKMES-1细胞48 h,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K-MES-1细胞PLK1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 目的研究Polo样激酶1(PLK1)基因沉默对肺鳞癌SK-MES-1细胞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将PLK1 siRNA和空白对照siRNA转染SKMES-1细胞48 h,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K-MES-1细胞PLK1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K-MES-1细胞中PLK1、E-cadherin、Vimentin和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SK-MES-1细胞周期分布; Transwell实验检测SK-MES-1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采用PLK1siRNA抑制PLK1 mRNA和蛋白表达后可以下调C-myc蛋白表达,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同时可以通过减少Vimentin蛋白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细胞的侵袭能力,与空白对照siRN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LK1在肺鳞癌的生长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PLK1可能通过下调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Vimentin蛋白表达促进肿瘤细胞上皮-间质细胞转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肺鳞癌 PLK1 细胞周期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