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向阻断Sphk1促进奥沙利铂的抗结肠癌作用
1
作者 李政 曹洁玮 刘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441,共7页
目的检测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在结肠癌患者及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明确靶向阻断Sphk1对奥沙利铂抗结肠癌作用的影响。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下载结肠癌RNA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Sphk1在... 目的检测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在结肠癌患者及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明确靶向阻断Sphk1对奥沙利铂抗结肠癌作用的影响。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下载结肠癌RNA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Sphk1在结肠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培养人结肠癌SW48、HCT116、HT29和LoVo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奥沙利铂组、转染阴性对照siRNA组、转染Sphk1 siRNA组、Sphk1抑制剂二甲基鞘胺醇(DMS)组以及奥沙利铂与DMS联合应用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肠癌细胞中Sphk1及磷酸化Sphk1(p-Sphk1)的蛋白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Sphk1的活性及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的含量;MTT检测奥沙利铂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制备结肠癌细胞裸鼠种植瘤模型并进行相关干预,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肿瘤组织中p-Sphk1的蛋白表达。结果对TCGA数据库中的结肠癌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phk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Western blotting、ELISA检测结果显示,HT29和LoVo细胞中Sphk1及p-Sphk1的蛋白表达高于SW48和HCT116细胞,Sphk1的活性显著增高;MTT结果表明HT29和LoVo细胞对奥沙利铂呈现耐药性,采用Sphk1 siRNA阻断Sphk1的表达能够恢复细胞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DMS和奥沙利铂联合应用与单独应用相比,可协同抑制肿瘤细胞的活力、Sphk1活性以及S1P的表达。在结肠癌细胞裸鼠种植瘤模型中,奥沙利铂与DMS联合给药对种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单一给药组,并且能够协同降低种植瘤中p-Sphk1蛋白表达以及动物血清中S1P的浓度。结论Sphk1的表达和活化与结肠癌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紧密相关。通过靶向阻断Sphk1能够逆转结肠癌细胞对奥沙利铂的耐药性,显著增强奥沙利铂在体内外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k1 结肠癌 奥沙利铂 耐药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相关指标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
作者 柳子宁 于滨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2期166-170,共5页
新辅助治疗包括新辅助放化疗和新辅助免疫治疗,其在直肠癌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研究发现炎症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外周血相关指标如外周的血细胞和衍生出的炎性标志物可以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及预后的评价。... 新辅助治疗包括新辅助放化疗和新辅助免疫治疗,其在直肠癌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研究发现炎症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外周血相关指标如外周的血细胞和衍生出的炎性标志物可以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及预后的评价。现就外周血相关指标对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从而发现可以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结局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新辅助治疗 炎性标志物 免疫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乳果糖、四磨汤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便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卢旭东 韩亚青 +1 位作者 丁晓青 高玉涛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乳果糖、四磨汤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老年T2DM便秘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2组均予以乳果糖、四磨汤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双歧杆菌...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乳果糖、四磨汤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老年T2DM便秘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2组均予以乳果糖、四磨汤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便秘症状评分、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指标[内毒素脂多糖(LPS)、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胃肠动力指标[口-结肠转运时间(OCTT)、生长抑素(SS)、胃动素(MTL)]、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00%(48/50)]高于对照组[82.00%(41/50)](P<0.05)。治疗2周后、4周后,研究组大便干结、排便不尽、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排便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4周后,研究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菌落数高于对照组,球杆菌、肠杆菌菌落数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4周后,研究组血清LPS、DAO、DL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4周后,研究组OCTT、血浆SS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MT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乳果糖、四磨汤治疗老年T2DM便秘效果显著,且能更有效改善患者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及胃肠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便秘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乳果糖 四磨汤 肠道菌群 口-结肠转运时间 胃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贾漪涛 任朝英 +3 位作者 阎晓路 刘彩芳 赵晓晖 李中信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4期332-334,共3页
结直肠癌是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但由于多种原因,发现时大多为中晚期,部分患者甚至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这些晚期患者的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卡培他滨+奥沙利铂(XELOX)方案和氟尿嘧啶+奥沙利铂(FOLFOX)方案是目... 结直肠癌是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但由于多种原因,发现时大多为中晚期,部分患者甚至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这些晚期患者的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卡培他滨+奥沙利铂(XELOX)方案和氟尿嘧啶+奥沙利铂(FOLFOX)方案是目前晚期结直肠癌的标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恩度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明博 黄超 +3 位作者 董克勤 张建锋 刘泊亨 田子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3期66-70,共5页
目的 探究食管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构建个性化预测患者术后VTE发生率的统计学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行标准食管癌根治术的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VTE组(32例)... 目的 探究食管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构建个性化预测患者术后VTE发生率的统计学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行标准食管癌根治术的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VTE组(32例)和非VTE组(95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食管癌患者术后VTE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食管癌患者术后VTE风险的列线图。结果 VTE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体重指数、术前D-二聚体、手术时长、开左胸高于非V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糖尿病是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P <0.05);而手术时长及手术方式是影响VTE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 <1,P <0.05)。构建了预测食管癌患者术后VTE风险的列线图,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较为贴近,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769,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在0~73.1%时对患者进行干预可能会使患者获得临床受益。结论 糖尿病、手术时长、手术方式是食管癌患者术后VTE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中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术后VTE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食管癌 围手术期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51对结肠癌中Wnt信号通路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学刚 刘艳彩 +3 位作者 吴春平 李景光 赵岭岭 张振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6期13-16,共4页
目的探究CD151对结肠癌中Wnt信号通路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正常结肠癌细胞(HT29)、CD151基因敲除的结肠癌细胞(CD151--HT29)中CD151、LRG-1以及LGR-5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HT29、CD151--H... 目的探究CD151对结肠癌中Wnt信号通路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正常结肠癌细胞(HT29)、CD151基因敲除的结肠癌细胞(CD151--HT29)中CD151、LRG-1以及LGR-5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HT29、CD151--HT29细胞中LRG-1以及LGR-5基因的表达情况;考察HT29、CD151--HT29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HT29细胞中存在明显的CD151、LRG-1以及LGR-5蛋白表达,而CD151--HT29细胞中并无CD151蛋白的表达,且可以观察到LRG-1以及LGR-5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HT29细胞比较,CD151--HT29细胞中的LRG-1以及LGR-5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5);细胞侵袭实验可见,HT29细胞侵袭能力强于CD151--HT29细胞(P<0.05)。结论 CD151基因的缺失能够抑制Wnt信号通路的起始蛋白LRG-1、LGR-5的表达,并且能够下调癌细胞侵袭能力,提示CD151基因对Wnt信号通路存在一定调控作用,这为结肠癌联合靶向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51 结肠癌 WN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手术治疗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体会
7
作者 李中信 贾漪涛 +2 位作者 崔宏伟 马志强 于跃明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118-1119,共2页
关键词 肠梗阻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分析
8
作者 牛文博 丁瑞 周超熙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7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患者83例,探讨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血管浸润、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关系。结果直肠肿瘤的分化... 目的:探讨分析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患者83例,探讨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血管浸润、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关系。结果直肠肿瘤的分化程度、大体类型和浸润深度是影响直肠癌淋巴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直肠癌的一些临床病理特征可不同程度的反映患者的巴结转移情况,癌组织的类型、分化程度及浸润情况有助于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掌握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判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淋巴结转移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魄汤联合双歧杆菌对老年糖尿病性便秘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丁晓青 高玉涛 +3 位作者 付亿玲 韩亚青 张晶 卢旭东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8期142-147,共6页
目的 探讨润魄汤联合双歧杆菌对老年糖尿病性便秘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性便秘10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润魄汤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对照组给予... 目的 探讨润魄汤联合双歧杆菌对老年糖尿病性便秘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性便秘10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润魄汤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治疗。比较2组治疗2周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中医证候积分、肠道微生态[双歧杆菌、乳酸菌、肠杆菌、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尿乳果糖/甘露醇(L/M)]、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停药4周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有49例,对照组有48例完成研究。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84%(45/49)高于对照组75.00%(36/48)(P<0.05)。治疗2周后,2组排便难度、排便间隔、大便性状、排便不尽感积分,肠杆菌、DAO、D-乳酸、L/M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I3K、Akt蛋白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停药4周后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润魄汤联合双歧杆菌治疗老年糖尿病性便秘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肠道微生态,且安全性较高,分析原因可能与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便秘 老年人 润魄汤 双歧杆菌 中医证候积分 肠道微生态 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