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裂褶菌致病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1
作者 任强强 万力 +1 位作者 巨英超 林元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87-591,共5页
目的:构建小鼠裂褶菌系统性感染的动物模型并探讨裂褶菌的致病性。方法:将裂褶菌接种于不同免疫状态的清洁级昆明小鼠皮下、腹腔及静脉。观察不同免疫状态、不同接种途径小鼠28 d内的死亡率,对分期处死的小鼠进行解剖、组织逆培养、组... 目的:构建小鼠裂褶菌系统性感染的动物模型并探讨裂褶菌的致病性。方法:将裂褶菌接种于不同免疫状态的清洁级昆明小鼠皮下、腹腔及静脉。观察不同免疫状态、不同接种途径小鼠28 d内的死亡率,对分期处死的小鼠进行解剖、组织逆培养、组织病理学等检查,通过组织菌载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免疫状态下小鼠心、肝、脾、肺和肾等主要脏器的感染程度。结果:免疫抑制静脉组与免疫抑制腹腔组小鼠的平均存活天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均无自然死亡。无论免疫正常还是免疫抑制状态下,腹腔注射组肝脏感染程度较其他脏器重;静脉注射组肝脏、脾脏感染程度较重。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急性炎性细胞浸润,可见组织细胞变性坏死;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可见炎症组织中有紫红色分枝菌丝。结论:免疫抑制状态小鼠更易引起裂褶菌感染,感染的程度也更重。当进入体内的菌量较多时也可引起免疫正常的小鼠系统性感染,说明裂褶菌的致病力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褶菌 致病性 动物实验 免疫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