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26例胸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分析(附1996~2004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随机抽样报告) 被引量:46
1
作者 刘巍 郝希山 +12 位作者 陈勇 李海欣 王士杰 王培忠 范倩 晋颖 关丽云 宋丽楠 平育敏 孟宪利 王瑞 刘俊锋 王小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01-605,共5页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分析胸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及规律,探究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方法:随机抽取1996年1月~200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胸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手术病例1526例,建立患者临床资料Access数据库。选取年...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分析胸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及规律,探究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方法:随机抽取1996年1月~200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胸段食管癌及贲门癌手术病例1526例,建立患者临床资料Access数据库。选取年龄、肿瘤部位、肿瘤长度、病理类型、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周围器官受侵和标本残端8个临床特征因素,对每一因素进行分层,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部位包括胸腔和腹腔;胸上段食管癌主要向颈部和胸腔淋巴结转移;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呈上下双向;胸下段食管癌主要向食管旁淋巴结、贲门旁淋巴结和胃左动脉淋巴结转移,其转移率和转移度均显著高于胸上段和胸中段食管癌(P<0.0125)。贲门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程度显著高于胸段食管癌。贲门癌组贲门旁和胃左动脉淋巴结的转移率和转移度显著高于食管癌组(P<0.05);贲门癌胸腔食管旁淋巴结也易发生转移,转移程度与胸段食管癌相似。食管旁淋巴结的转移率和转移度在贲门癌和胸段食管癌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长度、浸润深度、脉管瘤栓、标本残端情况对淋巴结转移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胸上段食管癌主要向颈部及胸腔淋巴结转移,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呈上下双向转移,胸下段食管癌主要向胸腔、腹腔淋巴结转移,贲门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在腹腔,食管旁淋巴结也易出现转移。胸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清扫应引起重视,胃左动脉淋巴结同样是清扫中最需要关注的,贲门癌食管旁淋巴结的清扫不容忽视。随着肿瘤长度、浸润深度的增加以及脉管瘤栓和残端癌细胞的出现,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贲门癌 淋巴结转移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朱荣芳 靳晶晶 +4 位作者 梁向楠 钱玥彤 耿同会 白亚玲 徐金升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55-1861,共7页
背景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是心血管事件的生物标志物,MPV已被确定为心肌梗死、中风和静脉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MPV是否是MHD患者发生血管通路事件的危险因素尚不明确。目的探讨... 背景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是心血管事件的生物标志物,MPV已被确定为心肌梗死、中风和静脉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MPV是否是MHD患者发生血管通路事件的危险因素尚不明确。目的探讨MPV水平与MHD患者血管通路事件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09-01—15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的患者343例为研究对象。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09-15,终点事件为出现血管通路事件(动静脉内瘘狭窄或血栓)或患者出现死亡。根据纳入患者MPV值的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Q1组(MPV:6.1~8.1 fL),Q2组(MPV:8.2~8.8 fL),Q3组(MPV:8.9~9.6 fL),Q4组(MPV:9.7~14.1 fL)。比较4组MHD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动静脉内瘘血栓及狭窄的发病率等相关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HD患者血管通路事件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使用多重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HD患者MPV与血管通路事件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根据分层特征进行亚组分析。结果343例MHD患者中60(17.5%)例患者出现血管通路事件,Q4、Q3、Q2、Q1组MHD患者血管通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3.7%(29/86)、17.8%(16/90)、12.2%(10/82)、5.9%(1/8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4组MHD患者血管通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91,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MPV水平升高仍是MHD患者血管通路事件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HR=1.59,95%CI=1.28~1.97,P<0.001),且随着MPV水平升高MHD患者血管通路事件发生风险增加(P_(趋势)<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除糖尿病分组,其他各亚组间均不存在交互作用(P_(交互)>0.05)。结论MPV水平升高可能是MHD患者血管通路事件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预测血管通路事件发生的风险提供了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管通路事件 动静脉内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与临床病理特征及肾脏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胜雷 田芮聪 +4 位作者 靳晶晶 卢凡 程美娟 白亚玲 徐金升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2-357,共6页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肾脏临床病理特征及肾脏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确诊的IgAN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病理检查结果。通...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肾脏临床病理特征及肾脏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确诊的IgAN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病理检查结果。通过相关性检验探讨淋巴细胞亚群与其他重要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约登指数(Youden index)获得CD4^(+)T淋巴细胞的最佳截断值并以此分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及Cox回归法比较IgAN患者CD4^(+)T淋巴细胞与肾功能进展的关系。研究终点事件定义为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基线值下降≥30%,和(或)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eGFR<15 mL/(min·1.73 m^(2))]或肾脏替代治疗的表现和(或)全因死亡。结果低CD4^(+)T淋巴细胞与IgAN患者的血IgA和肾小球新月体比例呈正相关(P<0.05)。共53例IgAN患者纳入研究,低CD4^(+)T淋巴细胞组20例,高CD4^(+)T淋巴细胞组33例。低CD4^(+)T淋巴细胞组患者男性较多,新月体比例较低(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4^(+)T淋巴细胞低的患者肾脏累积存活率低(Log-Rank检验χ^(2)=4.188,P=0.04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CD4^(+)T淋巴细胞是IgAN患者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HR=2.614,95%CI:1.006~6.788,P=0.048)。结论CD4^(+)T淋巴细胞水平高时,发生肾脏不良预后的风险低。IgAN患者低CD4^(+)T淋巴细胞的肾脏存活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CD4^(+)T淋巴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史健 王亚静 +2 位作者 侯冉 黄娅婕 段晓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83-1394,共12页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靶向治疗已成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规范治疗方案,但临床发现了不可避免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最终导致了疾病进展。为此,寻找早期预测有效人群的标志...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靶向治疗已成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规范治疗方案,但临床发现了不可避免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最终导致了疾病进展。为此,寻找早期预测有效人群的标志物和探索延长或逆转继发性耐药的优化治疗方案成为国内外研究重点。目的依据国内外文献数据系统评价EGFR-TKI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发布的有关EGFR-TKI联合化疗对比单药EGFR-TKI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对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以及≥3级不良反应等数据收集和分析。基于基线临床特征进行亚组分析,使用RevMan 5.4.1版本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条件的10项研究,共2029例患者,其中EGFR-TKI联合化疗组1049例患者,单纯EGFR-TKI组9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EGFR-TKI组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组可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PFS(HR=0.54,95%CI=0.49~0.60,P<0.00001)和OS(HR=0.69,95%CI=0.59~0.79,P<0.00001)。与单纯EGFR-TKI组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组可提高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ORR(OR=1.95,95%CI=1.57~2.42,P<0.00001)和DCR(OR=1.76,95%CI=1.13~2.74,P=0.01)。在伴随脑转移的患者中,与单纯EGFR-TKI治疗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PFS(HR=0.42,95%CI=0.34~0.52,P<0.00001)和OS(HR=0.69,95%CI=0.51~0.94,P=0.02)。在基线无脑转移的患者中,与单纯EGFR-TKI治疗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PFS(HR=0.62,95%CI=0.53~0.72,P<0.00001)。EGFR-TKI联合化疗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纯EGFR-TKI治疗(OR=4.25,95%CI=2.74~6.61,P<0.00001)。结论EGFR-TKI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PFS及OS,尤其是基线脑转移患者;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尤其是≥3级血液学相关毒副作用发生率,整体是安全可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联合治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生存分析
5
作者 武莉丽 史俐 +5 位作者 李炜静 刘玮 封云 殷少宁 何翠颖 刘丽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3-378,共6页
目的:观察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案(顺铂+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血液内科接受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 目的:观察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案(顺铂+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血液内科接受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案治疗的31例R/R 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1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中位年龄为55(27-71)岁。年龄<60岁患者21例,≥60岁患者10例。26例为难治患者,5例为复发患者。生发中心型(GCB)13例,非生发中心型(non-GCB)17例,1例患者Hans分型缺失。双表达(DEL)患者17例,非双表达(non-DEL)患者14例。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为38.7%(12/31),总有效率为67.7%(21/31)。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9.8个月(95%CI:4.048-15.552),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3.9个月(95%CI:9.294-18.50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CB、DEL两个因素降低R/R DLBCL患者的疾病复发风险。主要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贫血、白细胞减少。结论: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案治疗R/R DLBCL疗效较好,治疗后需严密监测血液学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难治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双表达 西达本胺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QGAP2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对肾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6
作者 陈浩 牛云峰 +4 位作者 王琦 吕婷 李涛 曾琨鹏 樊博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73-1284,共12页
目的探讨IQGAP2在肾细胞癌组织以及ACHN和786-O细胞系中的表达模式,并分析其对肾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GEO数据库筛选肾细胞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之间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GEPIA、TIMER2.0等数据库工具分析IQ... 目的探讨IQGAP2在肾细胞癌组织以及ACHN和786-O细胞系中的表达模式,并分析其对肾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GEO数据库筛选肾细胞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之间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GEPIA、TIMER2.0等数据库工具分析IQGAP2在肾细胞癌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随后构建IQGAP2的敲低(siRNA)及过表达质粒,并将质粒转染至ACHN和786-O细胞系中,以进行一系列功能实验,从而评估IQGAP2对肾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在IQGAP2敲低及过表达后,EMT(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在肾细胞癌组织中,IQGAP2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ACHN和786-O细胞中转染si-IQGAP2,可以有效下调IQGAP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1);而转染过表达质粒则能够显著上调其mRNA和蛋白表达(P<0.001)。进一步研究发现,过表达IQGAP2能够显著抑制ACHN和786-O细胞的增殖(P<0.05)及迁移能力(P<0.01),而敲低IQGAP2则增强ACHN和786-O细胞的增殖(P<0.05、P<0.001)及迁移能力(P<0.01)。通过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发现IQGAP2表达的降低能够促进肾癌细胞的EMT进程。结论IQGAP2在肾细胞癌组织及细胞中呈现低水平表达,且其表达水平的降低能够促进肾癌细胞的EMT进程,进而增强肾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IQGAP2在肾细胞癌中发挥着重要的肿瘤抑制作用,为肾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IQ基序GTPase激活蛋白2 786-O ACHN 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原学阳性与阴性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晓 王彤 +1 位作者 蒋怡芳 王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6-410,414,共6页
目的 探讨病原学阳性与阴性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临床特征以及预后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HAP患者临床资料,采集确诊患者第1天、第3天、第5天血液标本,测定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B型钠尿肽与乳酸水平... 目的 探讨病原学阳性与阴性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临床特征以及预后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HAP患者临床资料,采集确诊患者第1天、第3天、第5天血液标本,测定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B型钠尿肽与乳酸水平。患者随访至死亡或自诊断HAP起90d。结果 共纳入161例HAP患者,病原学阳性86例,病原学阴性75例。病原学阴性组与阳性组比较PaO_2/FiO_2更高(P=0.012),机械通气(MV)时间更短(P<0.001)。2组患者确诊后第1天、第3天、第5天血清学标志物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病原学阳性组比较,病原学阴性组经验治疗方案改变率低(P<0.001),具有较短的抗菌治疗时间(P=0.001)与住院时间(P=0.001),住院病死率低(P=0.042);2组28 d与90 d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病原学阴性HAP患者具有较高PaO_2/FiO_2,MV、住院、抗菌治疗时间均较短,住院病死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学 医院获得性肺炎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胆道系统肿瘤内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玉栋 王龙 刘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678-1683,共6页
胆道系统肿瘤是一类具有遗传多样性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肝内胆管癌、肝外胆管癌和胆囊癌。多数患者确诊时多无法手术切除或发生转移,预后较差。手术和放疗在晚期胆系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有限。化疗作为主要的治疗选择,研究显示传统化疗的... 胆道系统肿瘤是一类具有遗传多样性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肝内胆管癌、肝外胆管癌和胆囊癌。多数患者确诊时多无法手术切除或发生转移,预后较差。手术和放疗在晚期胆系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有限。化疗作为主要的治疗选择,研究显示传统化疗的有效率可达10%~40%。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被认为是标准的治疗方案。分子靶向治疗在晚期胆系肿瘤中效果令人欣悦,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胆囊癌 化疗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卡瑞利珠单抗的方案治疗局部晚期及转移性食管癌的真实世界研究
9
作者 宋芬芬 李胜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4-852,共9页
背景 卡瑞利珠单抗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人源化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PD-1)抑制剂,目前已在食管癌治疗中获批适应证,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数据仍缺乏。目的 评估基于卡瑞利珠单抗的方案在真实世界中治疗局部晚期及转移... 背景 卡瑞利珠单抗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人源化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PD-1)抑制剂,目前已在食管癌治疗中获批适应证,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数据仍缺乏。目的 评估基于卡瑞利珠单抗的方案在真实世界中治疗局部晚期及转移性食管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索在不同的治疗背景 下,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能否预测卡瑞利珠单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11-01—2022-05-31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局部晚期及转移性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评估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RCCEP组患者和无RCCEP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在纳入研究的70例局部晚期及转移性食管癌患者中,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CR)11例(15.7%)、部分缓解(PR)35例(50.0%)、疾病稳定(SD)17例(24.3%)、疾病进展(PD)7例(10%),ORR 65.7%(46/70),DCR 90.0%(63/70)。其中,接受一线至三线治疗的47例患者的中位PFS为8.1个月(95%CI=6.46~9.74个月),1年PFS率为34.0%;中位OS未达到,1年OS率为76.3%。接受新辅助治疗的23例患者都达到R0切除,6例患者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26.1%)。RCCEP(65.7%)、恶心/呕吐(42.8%)、贫血(37.1%)、乏力(37.1%)和脱发(34.2%)是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3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15/70),主要为白细胞计数减低(5.7%)、中性粒细胞计数减低(5.7%)以及血小板计数减低(4.3%)。4例患者发生了≥3级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包括3级心肌炎1例,3级肺炎1例,3级皮疹1例以及4级肾炎1例。所有患者经对症和/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均得到缓解,未发生治疗相关的死亡。RCCEP与卡瑞利珠单抗的疗效相关,RCCEP组患者的ORR(76.1%比45.8%,P=0.010)和DCR(97.8%比75.0%,P=0.009)高于无RCCEP组患者,RCCEP组患者较无RCCEP组患者的中位PFS(18个月比7.4个月,P=0.015)及OS(未达到比15.7个月,P<0.001)显著延长。结论 在真实世界中,基于卡瑞利珠单抗的治疗方案能够为局部晚期及转移性食管癌患者带来一定的生存获益,不良反应可耐受;在不同的治疗背景 下,RCCEP能够预测卡瑞利珠单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瑞利珠单抗 食管癌 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 有效性 安全性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 hsa_circ_0002938在胃癌的表达及功能
10
作者 李晓鹏 刘思涵 +2 位作者 赵一杰 李书梅 殷小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3-1051,共9页
目的探索环状RNA(circRNA)hsa_circ_0002938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收集入院手术切除的45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同时常规培养人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HGC-27和MGC-803以及永生化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采... 目的探索环状RNA(circRNA)hsa_circ_0002938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收集入院手术切除的45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同时常规培养人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HGC-27和MGC-803以及永生化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hsa_circ_0002938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利用卡方检验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hsa_circ_0002938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进一步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hsa_circ_0002938可能结合的微小RNA(miRNA)及其下游的靶基因,构建竞争性内源RNA(ceRNA)调控网络,并对靶基因进行功能富集。结果hsa_circ_0002938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和GES-1细胞(P<0.05),hsa_circ_0002938高表达组患者术后2年无进展生存期缩短(P<0.01)。敲低hsa_circ_0002938后,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下降(P<0.05)。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显示hsa_circ_0002938可结合hsa-miR-342-3p和hsa-miR-503-5p,功能富集结果显示miRNA下游靶基因富集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Hippo及Wnt等多个癌症相关信号通路。结论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呈高表达的hsa_circ_0002938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敲低hsa_circ_0002938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研究揭示了hsa_circ_0002938在胃癌进展中的潜在作用,为胃癌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hsa_circ_0002938 SGC-7901细胞 BGC-823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P抑制剂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宋聪 高敬林 +2 位作者 班峰 孟萌 王明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81-1289,共9页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enosine diphosphate-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作为一组新型的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已成为携带BRCA1/2突变的卵巢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的有效治疗手段。研究证实PARP抑制剂(PARPi)可以通过靶向肿...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enosine diphosphate-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作为一组新型的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已成为携带BRCA1/2突变的卵巢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的有效治疗手段。研究证实PARP抑制剂(PARPi)可以通过靶向肿瘤遗传缺陷与脑胶质瘤治疗的标准疗法产生协同作用,如增加放疗敏感性,克服替莫唑胺耐药等,从而改善治疗效果。然而有限的血脑屏障透过率、药物联用叠加的不良反应及耐药的发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文综述了PARP抑制剂参与脑胶质瘤治疗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分析了应用于临床实践需要面临的挑战,以期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P抑制剂 脑胶质瘤 作用机制 血脑屏障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比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飞 李曙光 +2 位作者 黄芳 史健 刘义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769-774,共6页
目的比较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NSCL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1月至2024年... 目的比较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NSCL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1月至2024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一线治疗的晚期nsNSCLC患者237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PD-1抑制剂联合化疗(IC组)119例和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BC组)118例。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平衡协变量。研究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237例患者经PSM后IC组和BC组各87例,IC组和BC组的ORR分别为31.0%(27/87)和43.7%(38/87)(P=0.085),DCR为96.6%(84/87)和95.4%(83/87)(P=1.000)。中位PFS IC组为9.3个月,BC组为9.1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O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达到中位OS,P=0.116)。结论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比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NSCLC近期疗效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剂 贝伐珠单抗 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人SET8单抗的制备及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13
作者 王英南 吴建华 +3 位作者 吴忱思 张风宾 张瑞星 郭占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0-76,I0001-I0018,共25页
目的制备针对人SET8的单克隆抗体,并探索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同时评估其在肝癌小鼠模型中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通过人SET8多肽片段免疫小鼠,筛选并融合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建立稳定分泌SET8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 目的制备针对人SET8的单克隆抗体,并探索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同时评估其在肝癌小鼠模型中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通过人SET8多肽片段免疫小鼠,筛选并融合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建立稳定分泌SET8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小鼠腹腔注射、腹水采集的方式生产并纯化。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分析SET8单抗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最后,构建人肝癌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体内评估SET8单抗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人SET8单抗在50μg/mL和100μg/mL浓度下显著抑制Huh-7和Mahlavu肝癌细胞活力(P<0.05),且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强。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相较于空白对照组,SET8单抗、紫杉醇及二者联合处理均显著提高Mahlavu细胞凋亡率,且联合组效果最佳(P<0.05)。同时,SET8单抗诱导Mahlavu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和G2期,减少G1期细胞。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单抗增加凋亡相关蛋白Bax和Caspase-3的表达(P<0.05)。体内实验显示,SET8单抗单独或联合紫杉醇均有效抑制肝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的增殖,联合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P<0.05)。结论制备的人SET8单抗有效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并在动物体内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SET8单抗 肝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能蛋白聚糖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林楠 冯莉 +2 位作者 王龙 刘嘉寅 范志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530,共6页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是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明确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找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变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肿瘤细胞与肿瘤...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是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明确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找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变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相互作用的结果。多能蛋白聚糖(versican)是一种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属于外源凝集素蛋白聚糖家族,由VCAN基因编码,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在胚胎发育和炎症反应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作为TME的重要组成部分,versican在肾细胞癌、肝细胞癌、胃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且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是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进一步的研究显示,versican可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等多种方式促进肿瘤的发展。该文就versican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肿瘤的后续研究及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蛋白聚糖 恶性肿瘤 肿瘤微环境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联蛋白A2在恶性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良 李晓林 韩晶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8,共7页
膜联蛋白A2(ANXA2)属于膜联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参与调控正常细胞膜运输、细胞骨架构成和细胞增殖等生物学功能。近年来的研究发现,ANXA2可以促进恶性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及黏附,并且影响肿瘤治疗抵抗和免疫逃逸,ANXA2在肿瘤组织中... 膜联蛋白A2(ANXA2)属于膜联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参与调控正常细胞膜运输、细胞骨架构成和细胞增殖等生物学功能。近年来的研究发现,ANXA2可以促进恶性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及黏附,并且影响肿瘤治疗抵抗和免疫逃逸,ANXA2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预后评估的标志物。此外,已有研究在裸鼠皮下异种移植神经母细胞瘤模型中尝试靶向ANXA2基因治疗,并有效增强了肿瘤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尽管前期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对于ANXA2如何介导肿瘤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仍然缺乏系统性研究。深入了解近年来ANXA2在调控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细胞骨架动力学、增殖周期、代谢和免疫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肿瘤治疗靶点及预后标志物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联蛋白A2 上皮间质转化 增殖周期 细胞骨架动力学 治疗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达尼布治疗环磷酰胺致间质性肺炎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萌 梁平 +2 位作者 周霞瑾 霍丽曼 王韵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2-805,共4页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所致间质性肺炎的药品不良反应识别,及尼达尼布治疗的药学监护。方法 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对1例淋巴瘤合并类固醇性糖尿病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炎后进行药物相关性判断、可疑药物识别,并对激素治疗受限时应用尼达尼布进行用...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所致间质性肺炎的药品不良反应识别,及尼达尼布治疗的药学监护。方法 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对1例淋巴瘤合并类固醇性糖尿病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炎后进行药物相关性判断、可疑药物识别,并对激素治疗受限时应用尼达尼布进行用药教育、药学监护和长期随访。结果 经过停用可疑药物、使用激素联合抗纤维化药物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间质性肺炎范围逐渐缩小,病情稳定。结论 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及时识别、处理药品不良反应,并参与患者用药全程管理,可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达尼布 环磷酰胺 间质性肺炎 药品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H3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葛晓玮(综述) 马良 韩晶(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7-1021,共5页
钙黏素3(CDH3)是经典钙黏素家族中的一员,在特异性细胞黏附和复杂的细胞信号转导方面起重要作用。CDH3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明显依赖于癌细胞种类,其既可以作为原癌因子,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也可以作为肿瘤抑制因子,抑制肿瘤细胞的侵... 钙黏素3(CDH3)是经典钙黏素家族中的一员,在特异性细胞黏附和复杂的细胞信号转导方面起重要作用。CDH3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明显依赖于癌细胞种类,其既可以作为原癌因子,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也可以作为肿瘤抑制因子,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性。这些特征表明,CDH3可作为特异性恶性肿瘤风险评估和监测预后的新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目前,针对CDH3的单克隆抗体及放射免疫疗法已在动物模型中取得了初步疗效,其中一些已在开展临床试验,本文综述了近年来CDH3在恶性肿瘤中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黏素3(CDH3) 胎盘钙黏素(P-cad) 肿瘤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nRNPH1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宗稳 冯莉 范志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15-1620,共6页
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hnRNP)与核不均一RNA(heterogenous nuclear RNA,hnRNA)结合并形成复合物,参与调控RNA的剪接和转运。hnRNPH1属于hnRNP家族的一员,在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育等生理过程... 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hnRNP)与核不均一RNA(heterogenous nuclear RNA,hnRNA)结合并形成复合物,参与调控RNA的剪接和转运。hnRNPH1属于hnRNP家族的一员,在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育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hnRNPH1在多种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中高表达,且其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hnRNPH1通过调控基因的可变剪接、调控基因的表达、与其他基因形成融合基因、参与表观遗传调控等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近年来研究显示,hnRNPH1可作为部分肿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以其为靶点的靶向药物已在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中取得初步疗效。该文对hnRNPH1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nRNPH1 肿瘤 基因 lncRNA MIRNA 可变剪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IgG4眼病1例
19
作者 李南 张瑞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755-756,共2页
患者男性,42岁。因胃癌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奥沙利铂200 mg静滴d1+替吉奥胶囊60 mg2/日口服d1~14,q3 w(SOX)方案联合替雷利珠单抗200 mg静滴q3 w治疗8个周期,末次治疗时间为2023年11月。于末次治疗结束后10余天患者出现双侧上眼睑... 患者男性,42岁。因胃癌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奥沙利铂200 mg静滴d1+替吉奥胶囊60 mg2/日口服d1~14,q3 w(SOX)方案联合替雷利珠单抗200 mg静滴q3 w治疗8个周期,末次治疗时间为2023年11月。于末次治疗结束后10余天患者出现双侧上眼睑肿胀,左眼较重(图1),无疼痛,无眼球转动障碍,无复试或多视。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体格检查示:视力为右眼(0.8),左眼(1.0);右侧眼眶颞上方可触及一绿豆大小类圆形肿物,质硬,活动度可,边界清楚;左侧眼眶颞上方可触及一黄豆大小类圆形肿物,质硬,活动度可,边界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不良反应 IgG4相关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38
20
作者 李艳华 魏素菊 +3 位作者 王俊艳 洪雷 崔利格 王彩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89-796,共8页
背景与目的凝血及纤溶系统激活在肺癌患者中较为常见,与肺癌侵袭、转移的高风险和预后差相关。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80%-85%,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凝血功能指标对NSCLC的预后价值,为目前NSCLC患者高... 背景与目的凝血及纤溶系统激活在肺癌患者中较为常见,与肺癌侵袭、转移的高风险和预后差相关。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80%-85%,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凝血功能指标对NSCLC的预后价值,为目前NSCLC患者高凝状态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首次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604例经病理学证实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资料内容包括患者治疗前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性别、年龄、病理分型、TNM分期、淋巴结状态等。本研究选择了50例同期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非癌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NSCLC组与对照组之间所有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PT、PTA、INR、APTT、Fib、D-D、血小板计数)的血浆水平显示均有统计学差异[除了Fib(P=0.001,5)、Plt(P=0.004,5),其余指标(P<0.001)]。纤维蛋白原水平与NSCLC的组织学亚型之间相关,鳞癌比腺癌的Fib水平明显升高(P<0.001)。III期、IV期期比I期-II期患者的Fib、PLT水平升高(P<0.001,P=0.014),APTT缩短(P<0.001)。与N0患者相比,N1-N3患者的APTT,明显缩短(P<0.001),Fib、D-D水平升高(P<0.001,P=0.048)。对生存率的比较研究显示,PT、INR延长(P=0.032,P=0.001),Fib升高(P<0.001),PTA下降(P=0.005),在统计学上对总生存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在凝血功能指标中INR是唯一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7)。结论 NSCLC患者往往存在凝血纤溶系统的激活,导致凝血纤溶指标的亚临床改变。肺腺癌患者以及分期为晚期、淋巴结存在转移的NSCLC患者更易出现高血凝状态。PT、INR的延长与NSCLC患者生存率的下降密切相关,INR是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PT、INR可能成为NSCLC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凝血功能 高血凝状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