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精通过调节铁调素来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
1
作者 唐淼 袁国栋 +3 位作者 檀金川 栗小舒 潘泽锦 檀淼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74-1881,1888,共9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DCI)小鼠的形成机制以及黄精(PS)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10只db/m小鼠作为对照组,20只db/db模型小鼠分为DCI组与PS组,对照组和DCI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PS组用PS灌胃处理。4周后Morris水迷宫分别检测各组小鼠... 目的:探讨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DCI)小鼠的形成机制以及黄精(PS)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10只db/m小鼠作为对照组,20只db/db模型小鼠分为DCI组与PS组,对照组和DCI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PS组用PS灌胃处理。4周后Morris水迷宫分别检测各组小鼠的认知功能;行为学检测结束后,取各组小鼠脑组织及血清进行神经元凋亡与铁含量的检测、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指标、突触可塑性检测、铁调素(Hepcidin)表达的检测以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通路表达的检测。结果:与db/m组比较,DCI组小鼠的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加重,并伴有铁过载,并伴有氧化应激增强和突触可塑性损伤,hepcidin蛋白表达增多,SIRT1/PGC-1α通路受抑制;PS能有效改善db/db小鼠的认知能力,SIRT1/PGC-1α通路的激活与表达增强,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突触损伤,与此同时,海马组织中hepcidin蛋白表达受抑制,铁沉积减少。结论:PS能够有效改善DCI小鼠的认知,其机制可能是激活SIRT1/PGC-1α通路及抑制Hepcidin蛋白的表达,调节铁的水平和氧化应激状态,减少神经元死亡和突触可塑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2型糖尿病 认知损伤 铁调素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通路 铁过载 氧化应激、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升降散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檀淼 孔怡然 +2 位作者 陈素枝 檀金川 袁国栋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60-2165,共6页
目的:观察加味升降散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河北省中医院肾内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早期DN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浊毒郁热证。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 目的:观察加味升降散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河北省中医院肾内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早期DN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浊毒郁热证。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加味升降散,疗程均为2个月。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小管功能标志物:β2-微球蛋白(β2-MG),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α1-微球蛋白(α1-MG);氧化应激指标:NADPH氧化酶4(NOX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为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HbA1c、TC、LDL、UAER均较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均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GFR变化不明显,α1-MG、β2-MG、L-FABP水平均较前降低,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均P<0.05);2组患者NOX4表达受到抑制,T-AOC、SOD水平回升(均P<0.05),观察组患者NOX4表达的下降以及T-AOC、SOD水平的回升更显著(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升降散能够改善早期DN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氧化-抗氧化失衡,减轻氧化应激,缓解肾小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升降散 糖尿病肾病 气阴两虚、浊毒郁热证 肾小管损伤 氧化应激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中医证候积分 氧化-抗氧化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数量和功能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高书涛 朱铁年 +3 位作者 张玉娜 刘桂红 周卫华 赵瑞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的数量和功能变化。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20例初发Graves’病人、20例初发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促甲状腺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的数量和功能变化。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20例初发Graves’病人、20例初发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促甲状腺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的水平;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T细胞及CD4+CD25+Tregs的数量;采用磁珠分选技术分选5例HT病人和5例健康体检者PBMC中CD4+CD25+Tregs和CD4+CD25-T细胞,采用MTT法检测CD4+CD25+Tregs对自身CD4+CD25-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提取各组PBMC的总RNA,经Real time-PCR检测TGFβ-1、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初发Graves’病人、初发HT患者外周血PBMC中CD4+T细胞数量与正常人比较无差异(P<0.05);初发HT患者外周血PBMC中CD4+CD25+Tregs占CD4+T细胞的比率为(1.55%±0.49%),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86%±1.04%)(P<0.05);初发Graves’病人外周血PBMC中CD4+CD25+Tregs占CD4+T细胞的比率为(3.25%±0.97%),与正常对照组(2.86%±1.04%)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MTT结果显示,初发HT患者CD4+CD25+Tregs对自身CD4+CD25-T细胞增殖的抑制百分率为15.7%±5.36%,与正常组(41.7%±9.87%)相比显著降低(P<0.05)。Real time-PCR结果显示,初发Graves’病人、初发HT患者PBMC的TGFβ-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37±0.10)和(0.43±0.09),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02±0.04)(P<0.05);初发Graves’病人、初发HT患者PBMC的Foxp3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62±0.09和0.42±0.29,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99±0.17)(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HT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s的数量和功能明显降低。Graves’病和HT患者外周血PBMC中TGFβ-1、Foxp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GS Graves’病 桥本甲状腺炎 TGF-β1 FOX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对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富军 高倩 +3 位作者 檀淼 刘月芹 邢娜 孙金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目的 观察介入治疗2型糖尿病(T2DM)下肢动脉病变(PAD)对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以接受介入治疗的T2DM合并PAD(Fontaine Ⅱb~Ⅳ期)患者78例作为介入组,介入治疗前常规检查并取静脉血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超... 目的 观察介入治疗2型糖尿病(T2DM)下肢动脉病变(PAD)对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以接受介入治疗的T2DM合并PAD(Fontaine Ⅱb~Ⅳ期)患者78例作为介入组,介入治疗前常规检查并取静脉血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术中于介入操作前、病变部位开通血管前及开通血管后分别取动脉血,并于治疗后24 h、48 h、1周、2周分别取静脉血检测vWF、hs-CRP,观察内皮功能、炎症指标变化,同时观察其他临床指标。以同期下肢动脉造影正常的T2DM患者12例作为对照组,取静脉血和动脉血检测vWF、hs-CRP。结果 介入组介入术前静脉血、动脉血vWF、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介入组介入病变部位开通血管前动脉血vWF、hs-CRP水平明显高于介入操作前(P均〈0.01);病变部位开通血管后动脉血vWF水平明显高于开通血管前(P〈0.01),hs-CRP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T2DM下肢动脉病变所致下肢缺血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和炎症反应指标升高;介入治疗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动脉内皮功能损伤和炎症反应,应早期进行内皮功能保护和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下肢 动脉 介入治疗 内皮功能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缺血动脉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侯琳 王富军 +4 位作者 李艳艳 齐会卿 张玉娜 白磊 孙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62-766,共5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PAD)患者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病变动脉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探讨T2DM合并PAD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及介入治疗对血清SO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12月接受介入治疗的T2D...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PAD)患者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病变动脉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探讨T2DM合并PAD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及介入治疗对血清SO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12月接受介入治疗的T2DM合并PAD患者40例,其中下肢单纯动脉造影者(A组)16例,行下肢动脉造影、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者(B组)24例(Fontaine分期Ⅱb期和Ⅲ期的患者)。B组中,单纯行下肢动脉造影、球囊扩张者16例(B1组),行下肢动脉造影、球囊扩张且行支架植入者8例(B2组)。门诊健康体检者(C组)20名作为对照组。A、B两组介入术前行常规检查并取静脉血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SOD水平。C组在同样条件下抽取肘静脉血测定上述指标。A、B两组术中取介入前动脉血,术后24 h取静脉血测定各组血清SOD水平。结果 A组患者下肢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A、B、C 3组SOD分别为(46.1±3.13)u/ml,(35.37±3.58)u/ml,(60.50±6.99)u/ml,A、B组SOD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t=8.420,P<0.01;t=14.324,P<0.01),A组SOD水平明显高于B组(t=10.092,P<0.01)。A、B、C 3组的踝臂指数(ABI)分别为0.70±0.12、0.58±0.13和1.15±0.07。A、B组ABI均明显低于C组(t=14.749,P<0.01;t=17.392,P<0.01),B组ABI明显低于A组(t=3.027,P<0.05)。SOD与HbA1c呈负相关(r=-0.541,P<0.01)。A、B两组组内静脉血与动脉血S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1组、B2组介入前动脉血中SOD水平分别为(35.70±3.04)u/ml,(36.07±2.14)u/m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介入前缺血部位动脉血中SOD水平分别为(32.95±3.52)u/ml,(33.59±2.64)u/m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较介入前动脉血中SOD水平明显降低(t=2.741,P<0.05;t=2.704,P<0.05);介入后缺血部位动脉血中SOD水平分别为(29.40±5.49)u/ml,(26.68±2.31)u/m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较介入前缺血部位动脉血中的SOD水平明显降低(t=2.536,P<0.05;t=5.005,P<0.01)。各部位血中SOD水平B1组B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血与动脉血中的SOD水平无明显差别;血清中的SOD水平与HbA1c成线性负相关关系;介入术前缺血部位SOD降低,介入术后SOD进一步降低,可能与介入治疗对血管壁损伤导致氧化应激反应增强有关,可能是引起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介入治疗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D40L及sP选择素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邢娜 王富军 +3 位作者 齐会卿 丁海霞 侯琳 檀淼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35-539,共5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并成功行介入治疗的患者28例作为A组;选取同期确诊为单...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并成功行介入治疗的患者28例作为A组;选取同期确诊为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28例为B组;另选健康体检者28名作为C组。3组患者均在相同条件下抽取肘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sCD40L及sP选择素水平。A组介入治疗过程中,导管鞘置入后鞘内取血4ml(术前动脉血),导丝、导管跨越狭窄或闭塞动脉后于其远段取血4ml(缺血部位术前动脉血),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后(缺血改善后)再于该部位取血4ml(缺血部位术后动脉血),于术后24h、7天分别取肘静脉血4ml,均测定sCD40L及sP选择素的水平。对A组于介入治疗前和治疗后1天分别测量踝肱指数(ABI)及TcPO_2以对比疗效。结果术前静脉血sCD40L、sP选择素水平,A组明显高于B、C组(P均<0.01),B组明显高于C组(P均<0.01),A组术后24h、7天静脉血sCD40L、sP选择素水平高于术前静脉血(P均<0.01),而术后7天sCD40L、sP选择素水平明显低于术后24h(P均<0.01)。A组术前静脉血与术前动脉血sCD40L、s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缺血部位术后、术前及介入治疗前动脉血sCD40L水平依次降低(P均<0.05);缺血部位术前动脉血s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介入治疗前动脉血(P<0.01)。3组术前静脉血sP选择素与sCD40L呈正相关(r=0.750,P<0.01)。A组术后24h的ABI、TcPO_2水平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均<0.01)。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sCD40L、sP选择素水平明显升高,表明血小板活化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形成的原因之一;下肢动脉介入治疗进一步促进血小板活化并加重炎症反应,可能是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CD40配体 P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糖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利众 赵瑞景 +2 位作者 刘建坤 高书涛 朱铁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42-2446,共5页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糖尿病大鼠肝糖原合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喂养8周后,高脂饮食组大鼠腹腔注射单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7 mg/kg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2...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糖尿病大鼠肝糖原合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喂养8周后,高脂饮食组大鼠腹腔注射单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7 mg/kg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2型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模型组、PDTC治疗组和胰岛素治疗组。PDTC治疗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PDTC(50 mg/kg)1次;其它各组每天同一时间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胰岛素治疗组大鼠在处死前1 h腹腔注射胰岛素(1 U/kg)1次。治疗1周后尾静脉采血测定各组大鼠血糖水平,然后断头处死大鼠,测定肝组织中肝糖原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大鼠肝脏中蛋白激酶B(PKB/Akt)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糖尿病模型组与正常饮食组大鼠相比血糖显著升高(P<0.01);肝糖原含量明显减少(P<0.01);肝脏中Akt及GSK-3β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相比,PDTC治疗组与胰岛素治疗组大鼠肝糖原合成均显著增加(P<0.01);血糖均明显降低(P<0.01);肝脏中Akt和GSK-3β磷酸化水平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PDTC可通过调控Akt/GSK-3β活性,增加肝糖原合成,降低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糖尿病 肝糖原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细胞在Graves’病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玉娜 周喜娜 +2 位作者 安杰 朱铁年 赵瑞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35-639,共5页
目的:探讨Th17细胞在中国人Graves’病(GD)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30例初发GD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 目的:探讨Th17细胞在中国人Graves’病(GD)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30例初发GD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IL-17+T(Th17)细胞的数量;用ELISA法测定初发G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BMC产生IL-17的水平;应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PBMC中ROR-γt、IFN-γ、IL-4 mRNA的表达量;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甲状腺组织中IL-17+细胞的分布和数量。结果:初发GD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20.59±4.63)%]、PBMC分泌的IL-17水平[(83.22±34.28)pg/ml]以及PBMC中ROR-γt mRNA表达(1.67±0.98)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h17[(11.77±4.18)%](P<0.01)、IL-17[(19.74±5.99)pg/ml](P<0.01)和ROR-γt mRNA(0.92±0.18)(P<0.05)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D患者PBMC中IFN-γmRNA的表达(0.31±0.07)、IL-4 mRNA的表达(2.53±0.70)均明显降低(P<0.01)。初发GD组患者PBMC中Th17细胞百分率与ROR-γt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5047,P=0.01);与IFN-γ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r=-0.5085,P<0.01);与IL-4 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r=-0.5372,P<0.01)。正常对照组甲状腺组织中未发现IL-17+细胞,GD组甲状腺组织滤泡间质内可见散在的IL-17+细胞。结论:初发GD患者PBMC中Th17细胞数量、PBMC分泌IL-17的水平和ROR-γt mRNA表达明显增高。GD患者甲状腺组织中有IL-17+细胞浸润,提示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中国人G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disease IL-17 TH17 ROR-γ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对兔糖尿病后肢血管病变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丁海霞 王富军 +3 位作者 马红芳 杜亚萍 齐会卿 丁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95-698,共4页
目的观察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实验兔后肢血管病变血管内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制备糖尿病后肢血管病变兔模型22只,随机分成A组(n=8,介入术联合脐带血干细胞移植)、B组(n=8,单纯介入术)、C组(n=6,未治疗干预)、D组(n=6,... 目的观察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实验兔后肢血管病变血管内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制备糖尿病后肢血管病变兔模型22只,随机分成A组(n=8,介入术联合脐带血干细胞移植)、B组(n=8,单纯介入术)、C组(n=6,未治疗干预)、D组(n=6,未制模,为正常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测定血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和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测定新生内膜面积及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值。结果治疗后A组VEcadherin和Lp-PLA2水平明显低于B、C组(P均<0.01),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兔股动脉有轻度内膜中断和增生,弹力膜轻度断裂;A组内膜面积、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值均显著小于B、C组(P均<0.05),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可有效保护血管内介入术后血管内皮损伤,预防术后支架内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血干细胞 支架内再狭窄 血管内介入治疗 糖尿病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7类似物2基因rs7903146多态性与汉族女性乳腺癌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桂红 刘静普 +5 位作者 张松 张怡梅 周卫华 张玉娜 刘月芹 朱铁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4051-4055,共5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7类似物2(TCF7L2)基因rs7903146多态性与汉族女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女性乳腺癌患者564例作为乳腺癌组,另选取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同期体检...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7类似物2(TCF7L2)基因rs7903146多态性与汉族女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女性乳腺癌患者564例作为乳腺癌组,另选取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同期体检健康的女性39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取受试者外周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法对TCF7L2基因rs7903146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以及TCF7L2基因rs7903146位点CC、CT基因型频率,并分析TCF7L2基因rs7903146位点CC、CT基因型频率与乳腺癌患者临床指标(诊断时年龄、绝经状态)和病理指标[雌激素受体(ER)状态、孕激素受体(PR)状态、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P53状态、Ki-67状态、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肿瘤分期、分子分型]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BMI大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和乳腺癌组TCF7L2基因rs7903146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表明研究样本具有群体代表性。两组均未检测出TT基因型,两组TCF7L2基因rs7903146位点CC、CT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时年龄≥50岁、绝经后的乳腺癌患者CT基因型频率高于诊断时年龄<50岁、绝经前的乳腺癌患者(P<0.05)。ER状态、PR状态、HER-2状态、P53状态、Ki-67状态、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肿瘤分期及分子分型与乳腺癌患者CT基因型频率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F7L2基因rs7903146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无关,其不是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多态现象 遗传 核转录因子7类似物2基因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铁年 刘建坤 +3 位作者 刘桂红 张玉娜 张利众 赵瑞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49-1153,共5页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的降糖作用及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37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和高脂饮食组(HFD)。喂养8周后,高脂饮食组大鼠腹腔注射单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7 mg/kg复制2型糖尿病...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的降糖作用及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37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和高脂饮食组(HFD)。喂养8周后,高脂饮食组大鼠腹腔注射单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7 mg/kg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和PDTC治疗组。PDTC治疗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PDTC(50 mg/kg)1次,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天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连续注射1周后,检测血糖及各种生化指标,处死大鼠。检测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用免疫组化观察心肌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硝基酪氨酸(NT)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血糖和MDA水平显著升高,SOD和GSH-Px活性明显下降(P<0.01);PDTC治疗后,血糖和MDA水平明显降低,SO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1)。糖尿病组心肌变性坏死、线粒体损伤及炎症细胞浸润;PDTC治疗后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糖尿病组较正常对照组心肌中iNOS和NT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DTC治疗后iNOS和NT的表达均明显减少。结论:高血糖可引起氧化应激,使心肌组织中iNOS和NT生成过多,损伤了心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PDTC不仅具有降糖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减少iNOS和NT的产生,进而阻止或延缓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氧化性应激 一氧化氮合酶 硝基酪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MCF-7细胞系中CD55^(hig)亚群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超 崔志超 +1 位作者 刘运江 王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2-496,共5页
目的:确定MCF-7细胞系侧群(SP)部分的CD55高表达(CD55hig)细胞是否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方法: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系,加入核酸染料Hoechst33342和Verapami,用流式细胞术(FCM)分离SP亚群和MP亚群细胞,以CD55mAb分别标记,测定侧群(SP)和主... 目的:确定MCF-7细胞系侧群(SP)部分的CD55高表达(CD55hig)细胞是否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方法: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系,加入核酸染料Hoechst33342和Verapami,用流式细胞术(FCM)分离SP亚群和MP亚群细胞,以CD55mAb分别标记,测定侧群(SP)和主群(MP)细胞的CD55平均荧光强度值,再以CD55 mAb标记未分选MCF-7细胞,测定CD55hig细胞所占比例,并分选收集CD55hig细胞,观察细胞形态、贴壁率、克隆形成及细胞周期分布以及裸鼠体内种植等生物学特性。结果:SP细胞CD55的平均荧光强度值为100.85±4.57,MP细胞CD55的平均荧光值为50.51±4.75;MCF-7细胞中CD55hig细胞比例为2.12%;24 h内CD55hig细胞细胞贴壁率低于CD55low细胞,接种24 h后,两者贴壁率无明显差异(P>0.05);接种培养12 h后,CD55hig细胞多为球形呈悬浮状态;CD55hig细胞都具有克隆形成能力,CD55hig细胞在培养1周后克隆形成率为(20.04±1.07)%,低于CD55low细胞(27.14±1.07)%(P<0.01);CD55hig细胞中G0/G1静止期细胞占(85.4±3.37)%,高于CD55low细胞(58.6±2.55)%及MCF-7细胞(70.73±4.21)%,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所有裸鼠种植CD55hig细胞后均成瘤,移植瘤病理检验具有恶性肿瘤细胞的特性。结论:乳腺癌MCF-7细胞中存在少量的CD55hig细胞,CD55hig细胞大多数处于静止期、不贴壁呈悬浮状态和克隆遗传性,CD55hig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干细胞 CD55hig细胞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番红花红-纳米金复合膜修饰电极对鸟嘌呤的测定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牛凌梅 张玉娜 +2 位作者 连靠奇 石红梅 徐秀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42,共5页
制备了聚番红花红-纳米金复合膜修饰的玻碳电极并用扫描电镜及交流阻抗进行了表征。利用差分脉冲法( DPV)研究了鸟嘌呤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聚番红花红-纳米金复合膜对于鸟嘌呤的氧化能够起到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在优... 制备了聚番红花红-纳米金复合膜修饰的玻碳电极并用扫描电镜及交流阻抗进行了表征。利用差分脉冲法( DPV)研究了鸟嘌呤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聚番红花红-纳米金复合膜对于鸟嘌呤的氧化能够起到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在优化条件下,鸟嘌呤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6.0x10-7-7.0x10-5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0x10-8 mol.L-1。该方法快速,准确,将聚番红花红-纳米金复合膜修饰电极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番红花红 纳米金 玻碳电极 鸟嘌呤 poly( safranine 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对2型糖尿病家兔血清学的影响
14
作者 丁海霞 王富军 +4 位作者 刘贝 史宁 杜亚萍 齐会卿 丁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46-1449,共4页
目的:观察人脐带血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HUCBSC)移植后2型糖尿病家兔血糖、胰岛素及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Ⅳ,DPP-Ⅳ/CD26)的变化。方法:18只家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6只,C组)和糖尿病造模组(12... 目的:观察人脐带血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HUCBSC)移植后2型糖尿病家兔血糖、胰岛素及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Ⅳ,DPP-Ⅳ/CD26)的变化。方法:18只家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6只,C组)和糖尿病造模组(12只),造模组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其中6只经兔耳缘静脉输注给予免疫学表型为CD45^+、CD34^-的HUCBSC移植(A组),6只同法输注等量的PBS液作为对照(B组)。以上三组家兔均喂养观察4周,每天监测家兔血糖,每周测血胰岛素及DPP-Ⅳ/CD26的水平。结果:HUCBSC阳性标志物CD45表达率达100%,阴性标志物CD34表达率为3.5%。与非移植组相比,HUCBSC移植组家兔血糖和DPP-Ⅳ/CD26逐渐下降,胰岛素水平逐渐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UCBSC呈圆形或椭圆形贴壁生长,免疫学表型为CD45^+、CD34^-。HUCBSC移植可以明显降低家兔血糖、增加胰岛素分泌量、降低血DPP-Ⅳ/CD26的水平,从而为临床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血干细胞 2型糖尿病 家兔 血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分离纯化方法概述
15
作者 高茜 任曙光 +2 位作者 吴建华 巨英超 王原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3-116,共4页
胰岛的分离纯化是胰岛移植及胰岛体外功能检测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关于胰岛分离纯化的试验研究越来越多,分离纯化的技术日益精进,但其高效性和一致性还未彻底完善。回顾国内外文献,针对目前实验室常用的切碎法、胆总管穿刺法、胆囊穿刺法... 胰岛的分离纯化是胰岛移植及胰岛体外功能检测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关于胰岛分离纯化的试验研究越来越多,分离纯化的技术日益精进,但其高效性和一致性还未彻底完善。回顾国内外文献,针对目前实验室常用的切碎法、胆总管穿刺法、胆囊穿刺法、多点穿刺注射法等多种分离方法及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单一密度梯度离心法等多种纯化方法加以综述,简单介绍了胰岛的产量、活性鉴定及体外功能检测的方法,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总结了分离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为胰岛分离纯化的进一步优化和标准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 分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