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靶代谢组学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津血亏虚证患者的代谢特征
1
作者 张玉双 吴忠冰 +4 位作者 黄鸣 贾蕾 高爽 赵伟鹏 李晶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513-1519,共7页
背景津血亏虚是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但目前关于食管鳞状细胞癌津血亏虚证代谢组学特征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津血亏虚证患者的代谢组学特征。方法选择2022年4—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中医科、... 背景津血亏虚是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但目前关于食管鳞状细胞癌津血亏虚证代谢组学特征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津血亏虚证患者的代谢组学特征。方法选择2022年4—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中医科、胸外科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津血亏虚证患者35例作为病例组,招募同时期健康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受试者血清标本,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其代谢组学特征,筛选差异代谢物及差异代谢通路。结果筛选出具有物质二级匹配名称的差异代谢物88种,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关键代谢通路5条(β-丙氨酸代谢通路,鞘脂代谢通路,亚油酸代谢通路,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及其代谢物11种(表达下调代谢物:β-丙氨酸,磷脂酰胆碱,L-高丝氨酸,L-别苏氨酸;表达升高代谢物:肌肽,亚油酸,9,10-二羟基八氢-1-氧杂-4-氮杂苯并环庚烯,羟基丙酮酸,花生四烯酸,肝素B3,血栓素B2)。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津血亏虚证患者存在具有显著性差异的代谢通路及其代谢物,主要涉及氨基酸、脂肪酸等能量代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道鳞癌 代谢组学 津血亏虚 色谱法 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名中医刘亚娴治疗妇科疾病“不补补之法”经验 被引量:6
2
作者 赵莉 贾海波 +4 位作者 梁晓香 林燕 刘亚娴 刘欢颜 范风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28,共4页
刘亚娴教授中医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善于辨证论治。"不补补之"之法源于魏玉璜,刘亚娴教授认为,"不补补之"法的关键在于"不补气血而补肝肾,通过补肝肾而补气血,即不补气血而使气血得补",引申言之即&qu... 刘亚娴教授中医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善于辨证论治。"不补补之"之法源于魏玉璜,刘亚娴教授认为,"不补补之"法的关键在于"不补气血而补肝肾,通过补肝肾而补气血,即不补气血而使气血得补",引申言之即"不以补法而补之"。妇科疾病繁杂多样,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刘教授采用"不补补之法"对妇科疾病崩漏、乳腺癌及宫颈癌进行辨证论治,疗效显著。将刘亚娴教授运用"不补补之法"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漏 乳腺癌 宫颈癌 不补补之法 刘亚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升降散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檀淼 孔怡然 +2 位作者 陈素枝 檀金川 袁国栋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60-2165,共6页
目的:观察加味升降散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河北省中医院肾内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早期DN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浊毒郁热证。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 目的:观察加味升降散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河北省中医院肾内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早期DN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浊毒郁热证。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加味升降散,疗程均为2个月。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小管功能标志物:β2-微球蛋白(β2-MG),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α1-微球蛋白(α1-MG);氧化应激指标:NADPH氧化酶4(NOX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为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HbA1c、TC、LDL、UAER均较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均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GFR变化不明显,α1-MG、β2-MG、L-FABP水平均较前降低,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均P<0.05);2组患者NOX4表达受到抑制,T-AOC、SOD水平回升(均P<0.05),观察组患者NOX4表达的下降以及T-AOC、SOD水平的回升更显著(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升降散能够改善早期DN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氧化-抗氧化失衡,减轻氧化应激,缓解肾小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升降散 糖尿病肾病 气阴两虚、浊毒郁热证 肾小管损伤 氧化应激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中医证候积分 氧化-抗氧化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败酱草总黄酮对实验性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的肺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建波 冯海英 +3 位作者 张洁 刘明 贾海波 赵伟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30-1236,共7页
目的:探讨白花败酱草总黄酮(total flavoniods from Patrina villosa Juss,PJF)对实验性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模型大鼠的肺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用气管内滴注5 mg/k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构建ALI大鼠模... 目的:探讨白花败酱草总黄酮(total flavoniods from Patrina villosa Juss,PJF)对实验性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模型大鼠的肺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用气管内滴注5 mg/k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构建ALI大鼠模型。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LPS+低剂量(100 mg/kg)PJF组和LPS+高剂量(300 mg/kg)PJF组(后2组在ALI造模前1 h给予PJF灌胃),每组15只。造模后24 h,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和肺组织。HE染色显示肺组织形态;干湿称重法测量肺组织的湿/干重比;伊文思蓝染色评估肺组织中上皮屏障的通透性;ELISA检测BALF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6含量,以及肺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和X框结合蛋白1(X-box binding protein 1,XBP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大鼠肺组织呈现肺泡结构不清和大量炎症细胞浸润,ALI评分和肺组织的湿/干重比显著升高(P<0.05),BALF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以及肺组织中MDA含量、MPO活性及CHOP、GRP78和XB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比较,PJF干预组肺组织形态改善,ALI评分和肺组织的湿/干重比显著下降(P<0.05),BALF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以及肺组织中MDA含量、MPO活性及CHOP、GRP78和XB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且高剂量组的效果明显优于低剂量组。结论:PJF对ALI大鼠具有肺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败酱草总黄酮 急性肺损伤 炎症 氧化应激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见穿诱导铁死亡抑制小鼠食管癌发生发展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林鑫荣 贾蕾 +3 位作者 李丽峰 黄鸣 吴忠冰 李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3784-3789,共6页
背景食管癌是一种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石见穿(SJC)作为传统中药,其清热解毒、活血镇痛之功常用于食管癌的治疗中。药理实验研究证明,SJC具有抗癌性,可有效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目的基于... 背景食管癌是一种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石见穿(SJC)作为传统中药,其清热解毒、活血镇痛之功常用于食管癌的治疗中。药理实验研究证明,SJC具有抗癌性,可有效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目的基于铁死亡探讨SJC抑制C57小鼠食管原位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和机制。方法2022年2月—2023年2月选取SPF级C57BL/6雌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n=15)、单纯4NQO诱癌组(4NQO组,n=25)、4-硝基喹啉N-氧化物(4NQO)+SJC低剂量组[4NQO/SJC(91 mg)组,n=25]和4NQO+SJC高剂量组[4NQO/SJC(182 mg)组,n=25]。采用4NQO诱导的方式进行C57小鼠食管癌原位模型的制备。观察小鼠活动情况,记录其精神状况和进食饮水情况,每隔8周分组测量小鼠体质量并进行记录。32周后进行食管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病理学分析。测定食管组织Fe^(2+)、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食管组织中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NCOA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小鼠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Breslow检验。结果造模8、16、24、32周4NQO组、4NQO/SJC(91 mg)组、4NQO/SJC(182 mg)组小鼠体质量低于Control组,32周4NQO/SJC(91 mg)组、4NQO/SJC(182 mg)组小鼠体质量高于4NQO组(P<0.05)。Breslow检验结果显示,4组小鼠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7,P=0.019)。HE染色结果可见,4NQO组小鼠食管上皮组织呈现异常增生,细胞排列紊乱,出现角化珠等异常病理改变;与4NQO组比较,4NQO/SJC(91 mg)组和4NQO/SJC(182 mg)组食管上皮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改善。4NQO组、4NQO/SJC(91 mg)组、4NQO/SJC(182 mg)组Fe^(2+)、MDA均低于Control组,GSH均高于Control组(P<0.05);4NQO/SJC(91 mg)组、4NQO/SJC(182 mg)组Fe^(2+)、MDA均高于4NQO组,GSH均低于4NQO组(P<0.05);4NQO/SJC(182 mg)组Fe^(2+)、MDA均高于4NQO/SJC(91 mg)组,GSH均低于4NQO/SJC(91 mg)组(P<0.05)。4NQO组NCOA4低于Control组、4NQO/SJC(91 mg)组、4NQO/SJC(182 mg)组,GPX4高于Control组、4NQO/SJC(91 mg)组、4NQO/SJC(182 mg)组(P<0.05);4NQO/SJC(91 mg)组、4NQO/SJC(182 mg)组GPX4高于Control组(P<0.05)。结论SJC可干预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NCOA4介导的铁蛋白吞噬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铁死亡 石见穿 原位癌诱导模型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启膈散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复发转移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玉双 高静 +2 位作者 史会娟 石冬璇 李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39-1243,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启膈散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复发转移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与中医科收治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术后患者332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204例和中药组128例。对... 目的探讨加味启膈散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复发转移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与中医科收治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术后患者332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204例和中药组128例。对照组根治术后辅助化疗完成后不施加中药干预措施,只定期随访;中药组Ⅰ期患者于食管癌根治术后3周,Ⅱ~Ⅲ期患者于完成辅助化疗后3周开始服用加味启膈散。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DFS),1、2年复发转移率,生存质量核心调查量表(QLQ-C30)、食管癌子量表(QLQ-OES18)评分,卡氏评分(KPS)、体质量变化。结果中药组DFS长于对照组,1年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年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总体健康状态、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恶心呕吐、疼痛、疲倦、气促、失眠、便秘、腹泻、经济困难、进食、吞咽唾液、梗阻、食欲减退、咳嗽、言语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反流评分高于对照组,吞咽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食欲丧失、口干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疼痛、食欲丧失、气促、失眠、便秘、腹泻、经济困难、吞咽困难、进食、吞咽唾液、口干、食欲减退、咳嗽、言语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总体健康状态、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疲倦、反流、梗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KPS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质量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启膈散可降低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延长DFS,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加味启膈散 肿瘤复发 局部 肿瘤转移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玉双 贾蕾 +1 位作者 史会娟 李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术后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2月—2014年11月在医院胸外科及中医科就诊的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332例进行随访观察3年。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对肿瘤复发转...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术后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2月—2014年11月在医院胸外科及中医科就诊的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332例进行随访观察3年。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对肿瘤复发转移有影响的因素,再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筛选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3年复发转移与未复发转移患者在肿瘤分化程度(χ^2=6.946,P=0.031)、肿瘤浸润深度(χ^2=12.089,P=0.007)、淋巴结转移(χ^2=11.634,P=0.003)及中药治疗(χ^2=5.322,P=0.021)均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OR=3.756,95%CI(1.213-11.629),P=0.022]、肿瘤浸润深度[OR=2.041,95%CI(1.088-3.827),P=0.026]、淋巴结转移[OR=4.135,95%CI(1.721-9.934),P=0.002]和中药治疗[OR=0.047,95%CI(0.019-0.117),P=0.000]是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中药治疗可能是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肿瘤复发 肿瘤转移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根水提取物对放射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建波 张洁 +3 位作者 何旭 刘明 闫可 赵伟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82-1288,共7页
目的:探讨芦根水提取物(PRE)对放射性肺损伤(RILI)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通过全胸单剂量15 Gy辐射构建小鼠RILI模型,然后通过灌胃方式给予PRE,持续4周。通过观察小鼠一般生存情况、肺功能检测及HE染色评估PRE对RILI小... 目的:探讨芦根水提取物(PRE)对放射性肺损伤(RILI)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通过全胸单剂量15 Gy辐射构建小鼠RILI模型,然后通过灌胃方式给予PRE,持续4周。通过观察小鼠一般生存情况、肺功能检测及HE染色评估PRE对RILI小鼠的保护效应;Masson染色及羟脯氨酸含量检测评估肺组织纤维化;RT-qPCR检测纤维化相关因子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纤连蛋白(fibronectin)的mRNA表达;TUNEL染色及cleaved caspase-3免疫组化用于评估肺组织细胞的凋亡;ELISA分析血清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PRE可减轻辐射诱发的小鼠肺组织损伤,抑制肺组织中纤维化相关因子Col-Ⅰ、Col-Ⅲ、α-SMA和fibronectin的表达,降低促炎因子(TNF-α、IL-6和IL-1β)水平,抑制肺组织细胞凋亡,降低肺组织p-IκBα和p-P65蛋白水平(P<0.05或P<0.01)。结论:PRE能减轻辐射所致的小鼠肺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根水提取物 放射性肺损伤 肺纤维化 炎症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膈散对食管癌细胞间同质黏附力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史会娟 高静 +1 位作者 石冬璇 李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3317-3321,共5页
背景食管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理特征,每年约有50%的新诊断病例发生在中国。目的研究启膈散对食管癌细胞间同质黏附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015年3—6月,体外培养Eca109、TE13、TE1,采用机械法检测不同剂量启膈散(0、50、100... 背景食管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理特征,每年约有50%的新诊断病例发生在中国。目的研究启膈散对食管癌细胞间同质黏附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015年3—6月,体外培养Eca109、TE13、TE1,采用机械法检测不同剂量启膈散(0、50、100μg/ml)(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干预后Eca109、TE13、TE1同质黏附值,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剂量启膈散(0、50、100μg/ml)(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干预后Eca109、TE13、TE1中Cx32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不同剂量启膈散(0μg/ml和100μg/ml)(分别为对照组、启膈散组)干预后Eca109、TE13、TE1中E-cadherin表达情况,划痕实验检测不同剂量启膈散(0、50、100μg/ml)(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干预后Eca109、TE13、TE1迁移能力。结果低剂量组、高剂量组Eca109、TE13、TE1同质黏附值大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Eca109、TE13、TE1同质黏附值大于低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TE1中Cx3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Eca109、TE13、TE1中Cx3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低剂量组(P<0.05)。对照组、启膈散组Eca109、TE1、TE13中E-cadherin表达均为阴性,未见表达增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12 h、24 h时Eca109、TE13、TE1划痕宽度大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12 h时Eca109划痕宽度大于低剂量组,12 h、24 h时TE13、TE1划痕宽度大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启膈散能够增加Cx32表达水平,从而提高食管癌细胞间同质黏附力,进而抑制食管癌细胞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细胞黏附 细胞运动 启膈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和汤含药血清对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刘亚娴 田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2期243-246,共4页
目的:鉴于清代著名医家王洪绪和马培之对阳和汤能否治疗乳岩(乳腺癌)持不同观点,通过实验探讨阳和汤用于治疗乳腺癌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体外实验探讨阳和汤大鼠含药血清对人类乳腺癌ER(+)细胞MCF-7和人类乳腺癌ER(-)细胞MDA-MB-231的增... 目的:鉴于清代著名医家王洪绪和马培之对阳和汤能否治疗乳岩(乳腺癌)持不同观点,通过实验探讨阳和汤用于治疗乳腺癌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体外实验探讨阳和汤大鼠含药血清对人类乳腺癌ER(+)细胞MCF-7和人类乳腺癌ER(-)细胞MDA-MB-231的增殖抑制作用,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结果:阳和汤对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并能影响细胞周期分布,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是阳和汤对ER(-)的MDA-MB-231细胞的抑制和杀伤作用远比ER(+)的MCF-7细胞要强。结论:阳和汤可以运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但是更适用于ER(-)的乳腺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和汤 乳腺癌 增殖 凋亡 MCF-7 MDA-MB-2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真实世界研究现状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玉双 李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607-2614,共8页
肺癌是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0%~85%,所以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随机对照试验被认为是评价药物有效性的金标准,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应用于实际临床时,常无法达到最“理想... 肺癌是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0%~85%,所以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随机对照试验被认为是评价药物有效性的金标准,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应用于实际临床时,常无法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近年来,基于真实诊疗环境下的真实世界证据逐渐被药品监管机构采纳。本文旨在探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真实世界研究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差异,并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真实世界研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肺癌临床循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真实世界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甘润濡养立法的启膈散治疗食管癌概况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晶 史会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198-2200,共3页
食管癌(噎膈)的根本病理机制是血液衰耗,胃脘干槁。瘀血、痰阻、逆气只是其不同阶段派生的不同表现,而非噎膈之本质。以甘润濡养立法的启膈散,从食管癌的本质着眼,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因启膈散中应用了理气、化瘀、祛痰之品,造... 食管癌(噎膈)的根本病理机制是血液衰耗,胃脘干槁。瘀血、痰阻、逆气只是其不同阶段派生的不同表现,而非噎膈之本质。以甘润濡养立法的启膈散,从食管癌的本质着眼,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因启膈散中应用了理气、化瘀、祛痰之品,造成了很多医者对启膈散的认识出现了偏差。故笔者还原启膈散甘润濡养之本质,并总结其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中草药 甘润濡养 启膈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原位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玉双 于富洋 +2 位作者 吴忠冰 王一然 李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45-951,共7页
背景随着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食管鳞癌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肿瘤,其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备受关注。目的分析比较食管鳞癌原位模型小鼠与正常小鼠肠道菌群... 背景随着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食管鳞癌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肿瘤,其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备受关注。目的分析比较食管鳞癌原位模型小鼠与正常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筛选出食管鳞癌特异性改变的菌属。方法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将20只雌性SPF级C57BL/6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DZ组)和模型组(MX组),每组10只。DZ组小鼠常规喂养并给予普通饮用水32周,MX组小鼠按照造模方法常规喂养并给予含0.1 mg/ml诱癌剂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的饮用水喂养16周,之后给予普通饮用水喂养至32周。收集两组小鼠粪便,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后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的测序数据聚类成为基于序列间相似度的分类操作单元(OTU),并根据物种注释情况进一步分析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物种丰度。结果两组小鼠在实验过程中未出现死亡,MX组小鼠均造模成功。MX组与DZ组相比,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及厚壁菌门(Firmicutes)比例升高,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比例降低。Alpha多样性结果显示,MX组小鼠肠道菌群Shannon指数低于DZ组(P<0.05)。Beta多样性分析中PCoA图显示,MX组与DZ组样本分别聚集在不同的象限,相距较远,样本间多样性差异较大(t=22.444,P=0.004)。在门水平,MX组Unidentified_Bacteria、蓝细菌(Cyanobacteria)、易感微生物(Elusimicrobia)、弯曲杆菌(Campilobacterota)丰度高于DZ组(P<0.05)。在属水平,MX组普雷沃菌科_UCG-003(Prevotellaceae_UCG-003)、拟杆菌属(Bacteroides)、毛螺菌科NK4A136组(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普雷沃菌科_UCG-001(Prevotellaceae_UCG-001)、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大肠埃希菌(Colidextribacter)、毛螺菌科_UCG-006(Lachnospiraceae_UCG-006)丰度高于DZ组,罗姆布茨菌(Romboutsia)、土杆菌属(Turicibacter)丰度低于DZ组(P<0.05)。LEfSe分析结果显示,在属水平上,Prevotellaceae_UCG-003、埃希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Bacteroides、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在MX组丰度增高(P<0.05);而Romboutsia丰度在DZ组增高(P<0.05)。结论食管鳞癌原位模型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降低,存在特异性差异菌属,其中Prevotellaceae_UCG-003、Bacteroides、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和Romboutsia可作为食管鳞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道鳞癌 食管肿瘤 胃肠道微生物组 肠道菌群 小鼠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仲景方对胃癌放疗后发热退热效果及NF-κB p65蛋白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洁 李建波 +2 位作者 李巧敏 代红红 张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9-221,共3页
目的观察仲景方对胃癌放疗后发热患者的退热效果及NF-κB p65蛋白的变化。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诊治的胃癌放疗后发热患者52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26例采用仲景方加减治疗,观... 目的观察仲景方对胃癌放疗后发热患者的退热效果及NF-κB p65蛋白的变化。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诊治的胃癌放疗后发热患者52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26例采用仲景方加减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退热效果、退热时间、NF-κB p65蛋白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生存质量。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体温开始下降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细胞核、细胞质NF-κB p65蛋白表达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细胞核、细胞质NF-κB p65蛋白表达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SF-36评分中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状态、活力各维度评分以及健康总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仲景方对胃癌放疗后发热患者的退热效果显著,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体温,并且促进机体NF-κB p65蛋白表达趋于正常,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放疗 发热 仲景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加皮宝藿苷-Ⅰ抑制结肠癌细胞株SW480和RKO的恶性表型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晓华 李晓亚 +1 位作者 白函瑜 霍炳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8-234,共7页
目的:探讨香加皮宝藿苷-Ⅰ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和RKO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0、5、10、20μg/ml)的香加皮宝藿苷-Ⅰ溶液分别处理结肠癌细胞株SW480和RKO,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 目的:探讨香加皮宝藿苷-Ⅰ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和RKO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0、5、10、20μg/ml)的香加皮宝藿苷-Ⅰ溶液分别处理结肠癌细胞株SW480和RKO,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通过Transwell方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C-PARP、Bcl-2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RNA-seq检测分析香加皮宝藿苷-Ⅰ对SW480细胞转录组的影响及其可能影响的信号通路。结果:香加皮宝藿苷-Ⅰ能抑制SW480和RKO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并且能够诱导细胞凋亡和阻滞于细胞G0/G1期。香加皮宝藿苷-Ⅰ处理可上调SW480和RKO细胞株中C-PARP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RNA-seq数据分析显示,SW480细胞DNA复制及ERBB信号通路等相关基因的转录都受到香加皮宝藿苷-Ⅰ的影响。结论:香加皮宝藿苷-Ⅰ通过影响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细胞DNA复制和ERBB信号通路来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G0/G1期阻滞,进而抑制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和RKO的恶性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SW480细胞 RKO细胞 宝藿苷-Ⅰ 恶性表型 DNA复制 ERBB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甘润濡养”立法的启膈方抑制裸鼠食管癌肺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史会娟 薛健雄 +2 位作者 石冬璇 孔令玉 李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3373-3377,共5页
目的建立裸鼠食管癌肺转移模型,探讨启膈方对尾静脉注射食管癌细胞裸鼠肺转移的影响。方法 2017年2—10月,选取BABL/c裸鼠21只,将低分化食管癌细胞株KYSE-150-Luc用1 ml注射器接种于BABL/c裸鼠尾静脉,每只100μl,建立裸鼠肺转移模型,随... 目的建立裸鼠食管癌肺转移模型,探讨启膈方对尾静脉注射食管癌细胞裸鼠肺转移的影响。方法 2017年2—10月,选取BABL/c裸鼠21只,将低分化食管癌细胞株KYSE-150-Luc用1 ml注射器接种于BABL/c裸鼠尾静脉,每只100μl,建立裸鼠肺转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7只)、卡培他滨组(7只)和启膈方组(7只)。接种后第3天,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0.2 ml/d,卡培他滨组给予卡培他滨溶液(浓度400 mg/kg)灌胃0.2ml/d,启膈方组给予启膈方提取物(QGF)溶液(浓度3 913 mg/kg)灌胃0.2 ml/d。其中卡培他滨组每灌胃2周停药1周。3组均灌胃给药12周。应用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各组裸鼠肺转移情况;记录裸鼠体质量;处死裸鼠后记录裸鼠肺转移结节个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裸鼠肺转移结节组织中E钙黏蛋白(E-cad)、角蛋白(KRT)8、snail、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WNT2表达水平;HE染色法检测各组裸鼠肺转移结节组织镜下表现。结果接种后第12周在肺部区域检测到肿瘤细胞的生物发光信号,提示出现肺转移,其中启膈方组和卡培他滨组光子强度均低于对照组;裸鼠肺呈灰白色肺转移结节。对照组、启膈方组第4、8、12、16周体质量与初始体质量百分比大于卡培他滨组(P<0.05);对照组第4、8、12、16周体质量与初始体质量百分比小于启膈方组(P<0.05)。对照组肺转移结节数多于启膈方组、卡培他滨组(P<0.05)。启膈方组及卡培他滨组E-cad、KRT8、Connexin43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snail、WNT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卡培他滨组E-cad、KRT8、Connexin43表达水平低于启膈方组,snail、WNT2表达水平高于启膈方组(P<0.05)。观察肺转移组织结节HE染色切片,3组裸鼠肿瘤组织均呈巢状生长,肿瘤细胞排列密集,异质性明显;3组均未见明显肿瘤细胞坏死征象。结论启膈方能够抑制食管癌肺转移发生,可能与其增强裸鼠间隙连接、抑制上皮细胞间质化有关,且启膈方在控制裸鼠体质量减轻上效果明显优于卡培他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肿瘤转移 启膈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己散对腹腔注射甲氨蝶呤大鼠氧化应激及免疫状态的影响
17
作者 李梅 江莲 +3 位作者 霍炳杰 朱秀丽 刘翠萍 陈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67-1369,共3页
目的观察戊己散对腹腔注射甲氨蝶呤大鼠氧化应激及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甲氨蝶呤按20 mg/kg剂量给予50只大鼠腹腔注射造模,另外取10只作为阴性对照组。造模后1周,将大鼠随机分为戊己散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20只,另10只处死,检测应激及免... 目的观察戊己散对腹腔注射甲氨蝶呤大鼠氧化应激及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甲氨蝶呤按20 mg/kg剂量给予50只大鼠腹腔注射造模,另外取10只作为阴性对照组。造模后1周,将大鼠随机分为戊己散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20只,另10只处死,检测应激及免疫指标(作为治疗前水平),戊己散组给予相应水煎剂灌胃,每天2次;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2次,共2周。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检测SOD、GSH、IL-6、IL-10、IgA、IgG、IgM、CD3^+、CD4^+、CD8^+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SOD、GSH、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IL-6水平显著增加(P<0.05)。模型组大鼠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戊己散组及生理盐水组大鼠各指标均较用药前明显好转(P<0.05),以戊己散组更显著(P<0.05)。结论戊己散可有效改善甲氨蝶呤导致的应激及免疫低下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己散 甲氨蝶呤 应激 免疫球蛋白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测序探索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肠道菌群特征
18
作者 张玉双 孔令洋 +4 位作者 管佳畅 李建波 王一然 王瑜 李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496-2502,共7页
背景食管癌是我国的高发肿瘤之一,其发病与死亡人数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在我国大多数食管癌发现时已是中晚期,预后较差,所以迫切需要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目前肠道菌群在食管癌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备受关注。目的探索食管鳞状细... 背景食管癌是我国的高发肿瘤之一,其发病与死亡人数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在我国大多数食管癌发现时已是中晚期,预后较差,所以迫切需要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目前肠道菌群在食管癌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备受关注。目的探索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肠道菌群基本特征。方法纳入2022年4—8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未经任何抗肿瘤治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35例作为食管癌组,健康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人群粪便标本,应用16S rDNA技术检测肠道菌群,根据检测结果物种注释情况分析两组人群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主坐标分析(PCoA)〕及菌群物种差异性〔线性判别分析及影响因子(LEfSe)分析〕。结果两组人群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香农(Shannon)、辛普森(Simpson)、Chao1、ACE及Goods_coverage指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PCoA图显示两组样本整体上相距较远,群落结构存在差异(t=10.837,P<0.001)。两组人群肠道菌群T-test检验结果在属水平共有16类菌属的丰度存在明显差异,相对丰度较高的前8位菌属中,食管癌组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罗斯氏菌属(Roseburia)、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丰度低于对照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瘤胃球菌属组(Ruminococcus_torques_group)、肠杆菌属(Intestinibacter)、土杆菌属(Turicibacter)丰度高于对照组(P<0.05)。LEfSe分析结果显示14种肠菌丰度存在差异,在属及种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食管癌组Faeculibacterium及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prausnitzii)丰度降低,Romboutsia及Rombutsia-ilealis丰度升高(P<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肠菌,其中Faecalibacterium、Faecalibacterium-prausnitzii、Romboutsia及Rombutsia-ilealis可能是食管癌特异性改变物种,与食管癌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鳞状细胞癌 肠道菌群 16S rDNA测序 Alpha多样性 Beta多样性 LEfSe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方药对IgA肾病大鼠肾脏局部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边东 刘慧 +2 位作者 吕哲 郭登洲 霍炳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37-839,I0005,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方药对IgA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肾脏局部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系统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各组按相应药物剂量灌胃;造模前和第7、9、13、17周末检测24h尿蛋白定量...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方药对IgA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肾脏局部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系统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各组按相应药物剂量灌胃;造模前和第7、9、13、17周末检测24h尿蛋白定量,第17周末行肾组织IgA免疫荧光检测,并应用RT-PCR法检测肾组织KLK1和BK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IgA免疫荧光强度显著下降,KLK1和BK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方药可能是通过激活肾脏局部KKS,达到延缓肾脏病理进展,发挥对IgA肾病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方药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 激肽释放酶1 缓激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